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05年5月“春晓事件”发生以来,日本方面以所谓国际法依据和“吸管效应”指责中方侵害其海洋权益,导致中日东海划界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日方主张所谓“中间线”方案,并以所谓“中间线原则是强制性原则”和“专属经济区制度已取代大陆架制度”的论点作为支持其方案的重要国际法依据。文章从国际法的两个渊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入手,推翻了日方的这两个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归属原则,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划分原则.本文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中日东海争议缘由,阐述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着重对两国的主张进行法理分析,以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1982年,日本驻华使馆向中国交通部递交了一份地图,在90°谦卑的鞠躬背后隐藏着日本政府坚决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环北极国家针对北极的科考行动引发的争端,并非对北极主权的争夺,其实质是对北极地区海底大陆架的争夺。从国际法角度看,北极属国际海域,而非无主地;其海底应为国家管辖范围或国际海底区域,而非国家领土;各国对北极海底拥有的只能是主权权利而非主权;目前国家间的争端应通过多边谈判,利用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原则来看,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司法判例,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和平解决其争端。  相似文献   

6.
从中日东海之争谈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延伸”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大陆架划分的最基本原则,“中间线”仅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国土现状,只有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海洋法和国家划界实践的角度分析中日东海争端的缘由,介绍两国关于大陆架定义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坚持的划界原则.文章提出要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考虑自然延伸原则和相关情况原则,协商谈判,通过共同开发东海资源来解决当前东海大陆架争端.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中国与日本就东海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做出了临时性安排,这是双方为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是互利双赢的结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研究拟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视角对东海共同开发的意义进行理解,阐述双边关系的各种因素,把握两国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7):6-6
中国和日本宣布签署协议,将联合开发东海争议水域的天然气储藏。这为日本投资中国春晓气田铺平了道路。该项目曾引起外交摩擦。之前,围绕中国开发春晓气田问题,双方的争议非常激烈。该气田位于中国一侧,但距离中线仅几千米,日方据此称,中国开发该气田会因“虹吸作用”而抽走日方的油气资源。根据中日签署的协议,经营春晓气田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欢迎日本投资者参与该气田开发。采取共同投资方式,既使中国避免在任何程度上接受日本的中线主张,又安抚了日本国内对开发该天然气田的反对。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司法判例和国际海洋法看中日海洋区域的划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洋划界争端应在有关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中、日两国的海洋介应该按照国际法的规定,找到适合两国情况的比较公平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韩日独岛之争风云突起从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韩国与日本在独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先后发生两次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第一次始于2005年2月,是由日本岛根县议会总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将2月22日定为“竹岛日”(韩称独岛)条例引起的。据称,日本岛根县于1905年2月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从 2004年7月7日至2005年6月30日筹资168 亿日元,租用挪威籍物探船“Ramform victo- ry”号,在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附近,即其单方主张的所谓“中间线”以东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对此,中方不仅对日方提出了强烈抗议和进行外交交涉,而且派出中国海监飞机和船只前往日船作业现场进行维权执法。日本雇用外籍船只对东海海底资源进行调查期间,中日双方先后于2004年10月和2005年5月两次在北京就上述问题进行外交磋商,最终未达成统一的认识。 2005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又宣布批准“帝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单方主张的“中间线”以东海域进行试开采。中国外交部当天就作出了强烈反应,声明中方的一贯立场,抗议日方作出的错误决定。  相似文献   

13.
14.
东海黑潮温盐与中国东部气温和降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东海黑湖主流段长时间序列的实测温盐资料,研究了东海黑潮上层温度、上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内,东海黑潮上层海温呈上升趋势,而上层盐度略呈下降趋势。东海黑潮上层海温和我国东部地面气温的关系在冬季十分密切,呈现出大面积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冬季南下冷空气的整体降温作用有关。夏季,长江中下游江水的增多致使大量长江冲淡水入海,导致黑潮上层水盐度下降,此时东海黑潮上层盐度与我国大陆东部降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访华。他就任后第一次出访就到中国,说明很重视与中国和亚洲的外交关系,旨在改变小泉时代留下的政治后遗症——中日关系冷淡,日本亚洲外交危机。安倍访华期间中日发表联合公报,其内容包括坚持东海磋商,加快共同开发步伐,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等。安倍访华标志着中日紧张关系开始缓和,但并不等于中日东海问题就此迎刃而解。中日东海问题是长期形成的,错综复杂的,不可能通过一两次首脑访问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充其量只能起到遏制势头恶化的作用。以笔者之见,在东海问题上日方仍然掌握着主动权,海上保安厅出动武装舰船和飞机始终控制着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日本政府要收回授权民间企业在东海试开采的成命,强行试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日双方虽然就东海共同开发达成继续进行磋商的一致意见,但从发展趋势分析最终仍有利日方。  相似文献   

16.
Geostrophic winds (v g) calculated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from surface pressure maps are compared to observed winds (v o) from a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Ocean Data Buoy for the period of January-April 1986. For mean winds, the average counterclockwise veering angle fromv g tov 0 is 32° 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speed. For fluctuating winds, the Ekman veering and speed reduction fromv g tov 0 are respectively 16° and 2%. Co-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two time series indicates very high coherency and a slight lead in phase by the buoy observations. The phase diffe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movement of fronts from west to east and the fact that the geostrophic winds are calculated for a point 155 km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buoy.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5月东、黄海航次所采集的沉积物中叶绿素 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的含量与分布 ,比较了沉积物样品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培养后的叶绿素 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整个东、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 a的含量是以长江口附近的 E4站含量最高 ,1 0月份为 2 .4 8μg/ g,5月份为 3.0 1μg/ g;对各站位 ,随深度增加叶绿素 a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呈递减趋势 ,到一定深度含量不再变化 ;个别站位叶绿素 a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在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过程中产生了小的突跃 ,可能是由于生物扰动和环境变化引起的 ;脱镁叶绿酸作为叶绿素 a的主要降解产物随深度增加成为叶绿素存在的主要形式 ;充空气和氮气培养均能增加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 a的含量 ;比较了 2 0 0 0年 1 0月份沉积物中叶绿素 a与上层水柱中叶绿素 a的相对含量 ,就 5个站位的平均值而言 ,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占上层水柱中叶绿素的 36 .9% ,而长江口附近的 E4站沉积物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为 1 1 1 .1 % ,说明这部分含量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8.
Intermediate Waters in the East/Japan Se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roperties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in the East/Japan Sea are examined by using CREAMS data taken mainly in summer of 1995. Vertical profiles of potential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how that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250 μmol/l, roughly corresponding to 0.6°C at the depth of about 400 db, makes a boundary between intermediate and deep waters. Water colder than 0.6°C has a very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while salinity of the water warmer than 0.6°C is lower in the western Japan Basin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Japan Basin. The low salinity water with high oxygen corresponds to the East Sea Intermediate Water (ESIW; <34.06 psu, >250 μmol/l and >1.0°C) which was previously identified by Kim and Chung (1984) and the high salinity water with high oxygen found in eastern Japan Basin is named as the High Salinity Intermediate Water (HSIW; >34.07 psu, >250 μmol/l and >0.6°C).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and acceleration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σϑ = 27.2 kg/m3 shows that the ESIW prevailing in the western Japan Basin is transported eastward by a zonal flow along the polar front near 40°N and a cyclonic gyre in the eastern Japan Bas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SIW.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