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湘中涟源凹陷是继四川盆地之后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块,属典型的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是中国南方海相的代表地区。2003—2005年,借助当前地震技术在仪器、采集设计、资料处理等方面的进步,得到了大面积的海相碳酸盐内幕反射剖面,对地下地质构造面貌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中国南方一厚碳酸盐岩覆盖区的RVSP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对RVSP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和数据采集参数的确定、地面等效处理和波场分离等关键处理技术及地质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RVSP在克服表浅层复杂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资料的影响及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RVSP三维地震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吉木萨尔地区为试验区,以SASI和ETM+为主要数据源,经过数据处理后得到相应的烃类、碳酸盐岩以及二阶铁等油气异常信息。同时利用温度反演以及野外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油气异常信息的提取研究,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SASI数据与ETM+数据相结合,辅以温度反演信息以及地面实测光谱信息可以较好地进行地面油气异常信息提取;②吉木萨尔地区具有油气开发潜力。本次研究为吉木萨尔地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及后期信息提取提供了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
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
接、连片,采用了一套快速、高效的重磁与地震结合的处理解释流程。经过对平面、剖面重磁力资料的处理,再结合最新的地震勘
探成果进行综合解释,重新对洪湖及周缘地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对断层进行了综合解释,反演了主要密度界面。指出了洪湖区凹
陷比其西面的柳关凹陷埋藏深,洪湖湖区应为下一步勘探重点,为进一步地震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六年我院地勘系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家经委组织的“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有关“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普查勘探技术方法的研究”所属三级课题(D-1)“上扬子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石油地质基本条件及远景区划的研究”,中的一个四级课题(D-3-7)“大巴山及米仓山南坡下古生界沉积相及生储条件的初步研究”。有关成果报告业已验收待印。为了加速对基础地质方面成果的及时报导和交流,现将有关地层方面的重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苏丹红海中部地区的盐层分布、盐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中新统Dungunab组盐层在该区分布广泛、厚度大,发育盐席、盐脊、盐背斜、块状盐体等盐构造形态,差异负载作用是造成盐层厚度及盐构造形态平面差异的主要原因;盐上主要沉积Zeit组砂、泥岩地层,具有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条件,但...  相似文献   

9.
考虑川东北地层水的水化学特征(包括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的变质程度、脱硫系数等),根据封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分析盖层对地层水的分隔性能;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地质历史上地表水对地层水的改造程度,研究地层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通南巴地区地层水主要经历早期深埋形成封存变质水期—局部地层水渗滤改造期—深层水封闭,浅层水进入开启期—晚期重建封闭期等变化;中下三叠统存在一套良好的膏岩层且埋藏较深,没有经历地表水改造,使得保存条件明显优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砂泥互层具有较高渗透能力的须家河组受到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0.
经1∶5 万区调填图,在哈密市坡子泉地区新命名地层单位———坡子泉组,用以代表一套含丰富生物化石的碳酸盐岩,其时限为早石炭世韦宪期。同时介绍了坡子泉组的划分沿革、层型剖面及沉积环境分析、古生物特征及地质年代、区域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1∶50 000陕西镇巴—高川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二叠系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前者主要为一套稳定的碳酸盐岩相沉积,后者主要为一套较深水相黑色岩系沉积。经对典型地区实测剖面、古生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详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虽然时代相同,但是不能横向对比,应为同期异相的产物。在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探讨上述二叠系所表征的区域构造意义。两套二叠系岩相的差异性说明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当时曾分处在不同的沉积-构造环境:镇巴周缘以米仓山和星子山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与扬子地块整体升降和海水的频繁进退密切相关,而高川周缘以褚河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则更可能与早期地壳隆升、晚期地壳张裂成盆和海水贯入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高川地区地层系统与勉略带地层系统相似,表明其早期与勉略带有着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也表明高川盆地曾经是晚古生代勉略裂谷—有限洋的一部分,只是被后期构造改造而残存于现今高川一隅。  相似文献   

12.
油页岩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油气资源,测井技术是油页岩矿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该文依托姚庄地区油页岩矿钻孔的测井工作,通过对典型钻孔zk002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测井曲线的变化与岩层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识别出地层岩性,并定出含油页岩层厚度,其结果与地质岩心钻探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测井技术能较好地识别含油页岩层。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目前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问题。碎屑岩超压预测方法均是建立在明显的超压测井、地震宏观响应规律基础上的经验关系,这些经验性方法不适用于因岩性致密使得超压地球物理响应微弱的碳酸盐岩地层。通过碳酸盐岩样品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在应力-孔隙压力共同作用下岩石中声波速度、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胡克定律推导并建立了表征孔隙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定量关系的理论模型,即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的超压预测量化模型。以川东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超压钻井为例,开展了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应用研究:针对碳酸盐岩地层选择油气水测井综合解释模型获取岩石物性参数;利用Voigt-Reuss-Hill平均模量模型计算岩石基质体积模量,利用Wood模型和Patchy模型计算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利用BISQ模型计算岩石骨架体积模量,然后通过多孔介质弹性理论量化模型预测超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压力与钻杆实测压力(DST)吻合较好,与泥浆密度换算压力和随钻监测压力变化趋势相近,表明这种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的超压预测量化模型是一种解决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速度谱特征分析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含油气储层预测方面的应用。叠加速度谱不仅可以提供速度信息.而且能量团的聚集、发散特征也可以提供油气、构造方面的信息,其接合地震剖面的解释可以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最后,本文以吐哈盆地为例,用速度谱特征分析方法对三个不同构造背景的油田进行含油气储层预测,其结果与油田的实际资料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湘中地区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起伏较大,构造落实困难,为提高变速成图精度,更好的落实构造,我们在湘中地区主要采用双狐软件的模型层析法进行速度研究及变速成图。常规变速空校是基于迪克斯(Dix)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它是假设在地层倾角不大的情况下,叠加速度近似于均方根速度。但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地层倾角较大,如我们工区的Tcs-Tdx,地层倾角在600以上,这时迪克斯公式已经不实用,必须寻求新的速度计算方法,模型层析法是解决高陡度构造速度计算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但目前对该地区的埋藏史分析缺乏清晰的认识。运用沉降史的恢复原理对研究区残余地层进行原始厚度的恢复,首先利用声波曲线法和邻层对比方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然后配比5个实验样品(含砾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泥岩)进行压实模拟实验,根据实验得出样品的孔隙度-深度曲线。利用现有的埋藏资料进行地层骨架厚度计算,并根据骨架体积不变公式,以每个单一岩性分层作为最小单位逐一进行回剥计算,得到各组、段地层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厚度以及埋藏深度。通过埋藏史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新生界地层埋藏过程中,古近系沙河街组时期地层的沉积速率较大,沉积地层较厚,但在沙河街组二段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地层较薄;东营组时期,地层沉积变缓,末期地层遭受抬升剥蚀;在新近系、第四系时期,地层沉积速率小,沉积的地层厚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甘蒙地区北山盆地群发育大量煤系地层,但由于构造演化期次复杂,地震、钻井及相关的古生物资料缺乏,导致煤系地层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资源潜力尚未明确。为了明确北山盆地群含煤系地层的时代归属,进一步确定资源潜力,为研究区的能源资源勘探提供基础资料,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古生物年代学为抓手,以北山盆地群黑鹰山盆地、公婆泉盆地及中口子盆地煤系地层中丰富的孢粉、古生物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煤系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煤岩工业特性、地震资料等证据对北山盆地群煤系地层时代归属进行了整体研究,重新厘定了北山盆地群煤系地层的时代归属。认为北山盆地群中各个盆地均发育了一套含煤层系,但这套含煤层系的时代归属并不相同,有的属侏罗纪、有的属白垩纪。仅北山盆地群最南部的中口子盆地南部区域以及盆地群最北部的黑鹰山盆地东部的含煤岩系为侏罗系,其他次级盆地的含煤岩系均属于白垩系。盆地群南部中口子盆地含煤岩系的归属问题呈现出和构造相一致的"南北差异",南缘出露煤系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北部煤系地层时代为白垩纪。含煤层系归属问题的厘定为进一步确定盆地区的资源潜力提供了依据,可为北山盆地群含煤层系的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湘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该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粒屑灰岩、礁灰岩、泥晶灰岩,其中以生物碎屑灰岩为最佳;湘中地区岩石发育两种孔隙,一种为原生孔隙,一种为次生孔隙,在该区原生孔隙没有多大储产意义,主要为次生孔隙。次生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裂缝,其发育程度直接决定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孔隙 裂缝是该区有效的储集空间,经多口钻井,如湘冷1井和新1井的主力产层(石磴子段)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 裂缝型;湘中地区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沉积相带的影响,其中成岩作用影响较大,其中不利的影响为压实、胶结、泥晶化等作用,对孔隙贡献较大的主要为溶蚀作用;岩性、岩石成分、构造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了该区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影像,结合布格重力异常、钻井、天然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译。对豫北地区油气资源预测与分布进行了探讨。线性构造主要由NNE、NENNW、EW、SN向组成,环状影像主要有色调不同的各种圆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对东明、汤阴、济源、中牟等断陷的地质构造格局和含油气远景提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油气勘探在塔中与古城地区相继获得较大发现,但对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刻画仍以盆地尺度的岩相古地理编图为依据,缺乏多资料约束下的精细研究。通过岩石学分析对塔中—古城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的原岩进行了细致恢复,其中塔中中下寒武统原岩以泥灰岩、(含膏)粒泥灰岩为主,上寒武统则以粒泥灰岩及颗粒灰岩为主;古城地区原岩多为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及颗粒灰岩。以地球化学研究为手段,恢复了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期古环境,总体上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水体深度逐渐增加,盐度降低,蒸发作用减弱。在此基础上,以威尔逊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为指导,划分出了3类沉积相、4类亚相、6类微相。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刻画了古城地区台缘带礁滩体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4期礁滩体呈进积式向盆地方向迁移。台缘带礁滩体的迁移演化与台内沉积物的发育特征表明古城台缘带的礁滩体的发育与消亡对塔中台内沉积环境存在较大影响。台缘带的快速生长对台内水体形成围陷,造成了含膏碳酸盐岩的沉积,台内与台缘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