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鹿邑县已迈入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行列,1986年达到部颁绿化标准。农田林网的实现,改善了麂邑县的小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降水量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的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如美国环境评价中心(NOAA/CEAS)1979年提出的产量水分指数(YMIj);作物水分比(GMR)及产量对水分的反应系数(Ky)等。参考可以收集到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短缺等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降水量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的方法——Ry指数,并用实例做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可使作物生长期延长8~15天,因此可以引种生长期为120~130天的高产品种,增加中、晚熟品种.气候变暖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推,范围扩大至49°45′N 以南的地区,上界升高至海拔400 m.但是气候变暖也增大了干旱发生的机率,加重了干旱的程度,增加了农作物害虫对农田的危害.气候变暖使异常天气事件增加,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由人为因素与自然过程引起的气候波动与变化,已成为当今科技界最前沿的问题.本项目是研究保加利亚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确认其对农业的全面影响.20世纪保加利亚年平均气温没有显著变化.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保加利亚夏半年的降水量有所下降.已建成保加利亚作物产量与降水、温度的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型(GCM)的输出产品,创建了不同的渐变气候变化情景.利用农业技术决策支撑系统(DSSAT)3.5版估算气候变化对保加利亚玉米与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目前CO2浓度(330PPM)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升高与降水减少的影响,作物生长季将缩短,GCM情景计算表明冬小麦及玉米产量下降,尤其是玉米产量下降.若考虑CO2浓度增加的直接效应,所有的GCM情景都反映出冬小麦将增产.为了减轻保加利亚未来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潜在影响,适应气候未来变化的对策可包括调整播期与选择适宜的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5.
6.
对丹东地区1978—2015年春季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低温、寡照、多雨3个方面研究其对粮食作物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3个不同的灾害等级。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出作物的期望产量,运用分离法将低温阴雨对粮食作物的损失分离出来,探讨低温阴雨年景与丹东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丹东地区稻谷、大豆产量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变化。(2)低温型低温阴雨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为:玉米大豆稻谷;寡照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稻谷、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大,影响力为:大豆玉米稻谷;多雨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和大豆的影响较稻谷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确定兴安盟地区伏旱指标,分析伏旱对兴安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计算出重伏旱年、一般伏旱年、轻伏旱年及不伏旱年的增减产幅度,为专业气象决策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评价模式,主要是运用积分回归原理,探索作物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由于该模式能及时连续地进行气候影响评价,使评价工作能直接的为农业生产进行跟踪服务。在建模过程中引用了三项式产量预报模型、特殊影响因子诊断分析和选取最佳积分因归方程等方法,并在试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土壤干旱对作物生长过程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短缺是作物生长中最大的限制因子,土壤干旱胁迫使植物的长势、生理机制、激素水平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能明显抑制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显著降低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禾谷类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在灌浆期遇到水分胁迫时,会引起光合速率降低、灌浆时间缩短、灌浆速率下降、植株老化提前,但是它能增加营养组织到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再代谢。土壤水分和植物激素共同调控作物的灌浆过程,当遇到土壤干旱时,作物叶片、花、籽粒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ABA浓度明显增加,且ABA、乙烯、ACC等的浓度随着干旱程度而变化。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植物生理、形态上的改变,比如植株结构、干物质积累、植物组织渗透势、气孔导度等的变化。土壤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但有利于胁迫临界点的产生,这就有可能利用土壤干旱条件下在灌浆较慢时诱导整个植株衰老和更好地进行碳代谢来提高籽粒产量,如果在作物灌浆后期适度控制土壤干旱可以增加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助于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这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非灌溉地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资料、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年型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讨论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间降水量、作物耗水量、渗漏量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各平衡分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冬小麦产量与不同作物发育期的作物耗水量之间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最显著的时段是拔节~孕穗期。分别运用物理统计和经验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模型,认为后者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二氧化碳对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夏威夷岛的冒纳洛阿观测站1958年以来的观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具有夏季减少,冬季增加的季节性变化,每年约以1.4 ppm的比例增加,1990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53.4ppm.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矿物燃料的消费,若按现在的趋势继续增加,到203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倍增.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对制定农业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开发的WOFOST模型,利用太谷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验证,确定该模型在山西太谷地区的适用性。文章分析了太谷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假定以1985年-2007年的变暖趋势增温,假设其它条件不变,从而构建了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的气象情形。以这些气象情形驱动验证好的模型模拟100年内每10a的时间间隔气候变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未来冬小麦的产量是波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评价模式,是将积分回归原理引进到气候影响评价服务中来,建立了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温、降水、日照的旬值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佳定量影响关系,可使气候影响评价工作直接为农业生产进行及时连续的跟踪服务。气候动态影响规律实质是正常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的供需规律,因此该模式还有多种用途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吾米提·居马太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20,14(1):132-137
利用1978-2014年洪涝、旱灾、风雹灾及低温冷冻四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粮食作物单产有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新疆37a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单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新疆农业气象灾害灾情总体呈受灾面积大、成灾率高、波动幅度大的特点。旱灾和雹灾对新疆的粮食生产危害较大,低温冷冻灾害和洪涝灾害其次。从作物种类来看,不同作物与旱灾受灾面积关联度最大,冬小麦、春小麦和玉米与低温冷冻灾害受灾面积的关联度最小,而棉花和甜菜与洪涝灾受灾面积的关联度最小。旱灾和雹灾是影响新疆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利用甘肃省西峰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非灌溉地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资料、气候资料,分析了不同年型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讨论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期间降水量、作物耗水量、渗漏量和土壤储水量变化各平衡分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冬小麦产量与不同作物发育期的作物耗水量之间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最显著的时段是拔节 ̄孕穗期。分别运用物理统计和经验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作 相似文献
19.
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建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1997,20(4):50-53
作物收获前的适当时期发布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气象决策服务及专业有偿服务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成为政府领导及有关生产部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商贸部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作好作物产量预报服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现程1.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类型目前作物产量预报分为4类: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定量预报、订正预报。年景预报:指作物尚未或即将播种时,利用一定范围的气象条件对该年度作物产量进行的一种长期预测。趋势预报:在作物收获前某个适宜发育时期,利用多种方法作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黑龙江省主汛期降水异常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黑龙江省77 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统计回归等方法,分析了2013年黑龙江省主汛期降水异常的气候统计和时空分布特征,与1998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评估了其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2013年主汛期雨日多、大范围连续强降水密集且早发,降水异常偏多,降水量为近53 年的最高极值;空间分布上不存在明显的经向或纬度变化规律,降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沿江流域站点平均降水量略少;时间变化上呈少—多—少的分布,强降水集中期为7月上旬,也是主汛期内降水最多时段。2013年主汛期降水与1998年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差异,降水量、持续时间均超过1998年,尤其表现在黑龙江流域,但1998年降水的局地性和突发性较强。采用FY 3A/MERSI卫星数据持续跟踪监测作物被淹没面积,以WOFOST模型模拟受淹前的平均单产,依据淹没时间超过7 d时作物无有效产量进行估算,2013年黑龙江省13个行政区因流域性洪涝灾害导致水稻和玉米总损失产量合计达3.97×109 k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