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挤土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金海  李继涛 《江苏地质》2011,35(3):317-321
当软弱地基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时,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补强处理,挤土桩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但挤土桩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旨在对挤土效应的影响、内在机理及防治措施做一些分析探讨并介绍了工程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2.
谢新宇  王龙  刘开富 《岩土力学》2011,32(11):3455-3460
基于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原理,研究了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问题,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一维固结计算分析。给出了电阻网络模拟中电压与固结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对应关系以及模型建立和程序编制的完整过程,并模拟了单、双面排水情形下的一维Terzaghi固结问题。模拟过程表明,利用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得较好。分析了时间步距?t改变以及网格?z划分精细程度影响因素作用下,亦即收敛系数? 值改变时的模拟结果与解析解的差异;探讨了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在固结问题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亚东  邓安  鹿群 《岩土力学》2018,39(5):1675-1682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了一种非饱和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土性参数非线性变化,可计算与分析大变形问题,并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在现有解答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瞬时加载情况下模型数值解与现有解答基本吻合,考虑加载过程下的数值解与试验数据吻合。进行了大变形算例分析,对比了加荷压密与消散固结阶段土层变形,探讨了孔隙气、水渗透系数比对土层沉降量、饱和度和不同应变情况下固结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饱和土大、小变形固结理论计算孔隙水(气)压和沉降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桩承载力时效对桩土相互作用及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刚  任彦华 《岩土力学》2003,24(1):65-69
对软土中两根47 m长灌注桩分别在成桩28 d和1 750 d后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其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30%左右。分析了单桩承载力随时间提高(称为时效)的机理,提出了单桩承载力时效对桩筏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徐国民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S1):456-461
本文就挤土效应产生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对挤土的时空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挤土桩\  相似文献   

6.
7.
饱和软黏土中足尺静压桩挤土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火垚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9,30(11):3291-3296
饱和软黏土地基中静压桩挤土效应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监测土体侧向位移、孔隙压力、地面隆起随压桩过程变化的规律是很多研究者希望实施的计划。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进行了3根足尺静压桩的压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沉桩时的侧向位移随深度和距桩轴不同距离、地面隆起量随桩的贯入深度和距桩轴不同距离、孔隙压力随桩的贯入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值沿径向和深度的变化特性。由测试结果可知,最大的侧向位移发生在距地表0.75L附近,地面隆起从桩贯入开始迅速发展,并在桩压入到6 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测点处超静孔压增量的最大值发生在桩端到达该点所在水平面时,而超孔压的最大值沿径向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10):2873-2880
基于圆孔扩孔理论,考虑挤密砂桩挤密过程中砂桩本身的挤密体积变化,建立了砂桩桩身压缩模量的计算方法。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计算桩周土屈服区范围,同时结合桩间土的e-p曲线压缩理论,提出了基于扩孔理论的桩周土平均压缩模量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了考虑埋深影响的分层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结合越南河内-海防高速公路实际工程进行了计算分析,随着套管直径增大(0.5~0.6 m),挤密砂桩和桩周土的压缩模量都变小,但平均桩土应力比增大,从2.56增大至2.72,这符合《复合地基技术规范》中对于无实测资料时,桩间土强度低时桩土应力比取大值,桩间土强度高时取小值的规定。桩土应力比理论计算结果处于规范建议取值2~3之间。说明理论方法合理可靠,从而提高了挤密砂桩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挤密桩挤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挤密桩挤土过程视作沿桩长不变的一系列点位形成的球形孔扩张过程,把扩张过程中的桩周土体分为3个区域:流动破坏区、塑性变形区、弹性变形区。应用圆孔扩张理论,结合修正剑桥模型推导出了球孔扩张引起的土体应力、位移分布解析解。结果表明,挤密桩塑性区半径为桩半径的2.92倍,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为挤密桩挤土效应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深层搅拌桩作为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新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基础工程中去。实践证明,深层搅拌桩也存在挤土效应。结合工程实例,对相关的墙体侧向位移和管道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搅拌桩挤土效应的特点及其在不同的施工工艺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分析了可能导致这些规律的原因。用Sagaseta的源-汇理论得到的位移计算公式对这些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The trend/rate of settlement of any load on clay can be measured at any time without knowing the past history of load increment. It can be a source of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like quick evaluation of conso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time-compression data of the present, past and future, type and stage of consolidation, drainage conditions, time of load increment, etc. Basic mathematical/graphical properties of vertical, radial, 3D and secondary consolidations are studied from this angle. Two types of 3D consolidations are discussed. First is the combined vertical and radial consolidation with vertical drains. Second is the general 3D consolidation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where drainage occurs through all the six phases of a parallelopipe-shaped sample. But the settlement in both cases is allow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It is shown that primary compression after 60% consolidation, with whatever simple or complicated drainage conditions, essentially gives a straight line on a linear plot of settlement versus rate of settlement while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is a straight line on semi-log plot of settlement versus rate of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2.
沈恺伦  王立忠 《岩土力学》2004,25(4):609-613
以Biot(1941)提出的理想土体的三维固结理论为基础,在水流连续条件中增加了考虑孔隙流体本身的压缩变形,并将这一因素以高饱和度土体的饱和度的变化为表征,写入文中建立的平面应变下的Biot二维固结方程。通过实施Laplace变换和Fourier正余弦变换获得基本方程组,求解得到初始函数表达式;再利用数值反变换得到任意时刻、任意一点的数值解,并侧重分析了高饱和土饱和度的变化对孔隙流体的压缩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固结全过程的变化,表明了考虑孔隙流体的压缩对分析高饱和度土体的固结行为的意义。该解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它类型荷载作用在土体不同位置,以及不同边界条件下多层地基的二维固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徐东升  汪稔  孟庆山  胡明鉴 《岩土力学》2009,30(12):3831-3836
针对某海相淤泥软土的处理工程,选取了一强夯砂桩置换试验区,监测了强夯置换过程中夯坑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形,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情况以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分析结果表明,单个置换砂桩夯击8次较为合理;强夯置换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有效减小强夯过程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且一遍强夯后静置7 d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完;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3~6.5 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传统预应力锚拉桩支护结构荷载传递路径存在的不足,根据其受力特性,首次提出了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力学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土拱的形状、土拱的拱高,进而提出了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同时对三维土拱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论证,建立了形成土拱的静力平衡条件及土的强度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锚头间距的控制方程,分析了抗剪强度参数c、? 及桩板后土压力q的对锚头间距的影响。最后,将上述分析成果应用于一工程案例,节约了工程造价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春林  王茂丽  李坤 《岩土力学》2006,27(6):969-972
结合典型的工程地质特点及工程实例,论述了粉喷桩处理软土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提出在进行沉降分析和沉降控制的基础上,对软土路基处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特别是探讨了桩长和桩间距的选择等问题,对不同设计方案在沉降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际十分有益的结论,对于用粉喷桩处理桥头路基防治跳车等问题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饱和软土中打入式预制桩单桩承载力的时效性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饱和软土中打入式预制桩承载力的时效性问题早已为学术界所共识,并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但对上海地区饱和软土层中的打入式预制桩的休止时间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结合近期完成的一项实际工程的现场实测静载荷试验资料,对预制桩的静载荷试验的间歇时间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饱和软土中的打入式预制桩,在沉桩两周后一定时间内,复压单桩极限承载力平均提高了将近单桩设计最大加载值的30%。  相似文献   

17.
颜可珍  王晓谋  夏唐代 《岩土力学》2004,25(7):1099-1101
根据伊洛河河谷平原的河滩相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用指数法和双曲线法,并配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推算了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及固结参数,运用于沉降计算,发现结果比室内试验更与实际接近。对路堤填筑过程中实测沉降资料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填土高度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临界填土高度为2.5 m。  相似文献   

18.
粘土铺盖的沉降裂缝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库蓄水后,粘土铺盖及下卧软粘土层将发生沉降,甚至裂缝。作者结合非稳定渗流计算,对软土层提出排水固结沉降过程的计算方法,并估算了是否发生裂缝的可能性。还对加快和减缓沉降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虚土桩模型,分析了层状地基中桩端土性对单桩沉降特性的影响。首先,以虚土桩扩散角反映桩端土层应力扩散效应,将桩端一定锥角范围内由桩端至基岩面的土体视为虚土桩,并根据其变截面特性,将虚土桩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然后,对桩及虚土桩桩侧土体采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利用荷载传递法,推导了层状地基中以桩侧土塑性发展深度为变量的单桩荷载-沉降递推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得到了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递推计算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荷载传递模型参数选取方法,并分析了虚土桩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及由实测荷载-沉降曲线反演虚土桩扩散角的可行性。最后,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桩端沉渣和软弱下卧层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桩端土层应力扩散效应时,通过计算得到的桩顶及桩端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当桩端存在沉渣或软弱下卧层时,采用虚土桩模型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渣特性及软弱下卧层埋深等因素对桩顶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