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玉石种类多,分布广,质量优。主要矿床类型有:岩浆岩型的梅花玉,桃花玉,水草翟玉,羊肝石等矿床;伟晶岩型的丁香紫玉、芙蓉石等矿床;变质岩型又分为矽卡岩型的和田玉,京粉翠矿床;后期热液交代型的独山玉、岫玉矿床;火山期后热液交代型的叶蜡石类矿床、石英质玉矿床、虎晴石矿床;动力变质型的优溪玉矿床;区域变质型的砚石矿床;沉积型的菊花石、百鹤石、汉白玉、密蜡黄玉、墨玉等矿床;风化淋滤型的绿松石、孔雀石、玛  相似文献   

2.
石棉地区的玉石矿产大都属中低档的玉石石料。按玉石的质地、色彩、花纹可划分出象牙玉、蛋白玉、汉白玉、桃红玉、翠荷玉、碧玉等六种。从各类玉石矿产的产出地质条件,矿体产状以及玉石矿的结构构造等特征判断,其成因属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  相似文献   

3.
百鹤玉是一类新型的彩玉石工艺品和室内饰面材料新品种,主要因其富含有海百合茎等古生物化石,又首先在鹤峰县境内发现和开发利用,故命名为百鹤玉。矿床赋存于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生物灰岩地层中,矿体呈凸镜状产出,矿石结构致密,质地坚实细腻,加工性能良好,制成的工艺品和饰面材料色泽花纹美观,有较好经济价值。矿床生成过程与古构造、古地理、岩相等因素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矿床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礁灰岩相。  相似文献   

4.
绿松石玉是主要由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绿松石组成的一种珍贵玉石,在珠宝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技术对产自蒙古国某地的绿松石玉样品的矿物组成、成因及拉曼光谱进行分析研究,推断了该地绿松石玉样品的矿床成因类型,以期为今后优质绿松石玉的找矿勘查提供相关参考资料。结果显示:蒙古国绿松石玉由主要矿物绿松石和次要矿物石英、白云母、黄铁矿、黄铜矿、铜蓝及辉铜矿等组成,推测该绿松石玉样品产自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富集带,其矿床类型属于原生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经由风化淋滤形成的次生富集带型。该地绿松石与其他产地绿松石的拉曼光谱存在差异,推测可能由于绿松石中水的存在方式和含量、阴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元素的类质同象置换及产地的气候条件等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岫岩县桑皮峪新近发现的透闪石玉矿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测试方法,如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对桑皮峪透闪石玉的玉石学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等做了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桑皮峪透闪石玉主要由隐晶质和细晶质透闪石集合体组成,透闪石含量在94%以上,杂质矿物主要有磷灰石、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方解石、褐铁矿等.根据对桑皮峪透闪石玉的各种分析测试资料和成矿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桑皮峪透闪石玉的矿床成因类型可以定为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和田玉的名称、文化、玉质和矿床类型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田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悠久的历史.和田玉有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开拓了玉石之路,是我国历代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为中国玉器的辉煌做出了贡献.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玉,其玉质有其特点.矿床属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型,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软玉"提出距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尚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用透闪石玉取代"软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西北地区宝、玉石的分布产地及分类情况,重点探讨了宝、玉石的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将宝、玉石矿床分为岩浆岩型、伟晶岩型,热液—交代型、热液型、区域变质型、风化淋滤型以及残—坡积型7大类。并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和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试论独山玉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造背景、矿床特征和成矿条件的分析,论述了独山玉矿床的成因,提出独山玉是一岩浆液矿床,其成矿作用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以及其间的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独山玉矿体赋存于加里东期的辉长岩体中,矿体一般规模较小,属于分布不均匀却又成群出现的小脉状矿体。通过对独山玉矿物成分的分析,认为矿物成分决定了玉石的颜色,玉石中TiO2、Cr2O3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玉石颜色相关。在分析独山玉矿地质特征、玉石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的基础上,认为独山玉矿资源潜力较大,指出了季河-大盆窑基性岩带中众多的隐伏基性岩体是独山玉的成矿远景区,是独山玉矿的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泰山玉产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山麓,属蛇纹岩质玉石,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期,距今约26亿年。玉石呈墨色、浅绿-墨绿色,致密块状,质地细腻温润,油脂光泽,不透明-半透明,硬度4.8~5.5。根据玉石的颜色、杂质成分、显微结构等特征可分为泰山墨玉、泰山碧玉和泰山翠斑玉3类。泰山玉矿床是由富镁超基性岩受高温气体液体作用变质而成,属变质超基性岩浆矿床。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群特征的研究,岩关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北方珊瑚大区——中国北方珊瑚区:①兴安珊瑚分区以Ankhelasma和Homalophylites等北美分子为主的单体不具鳞板的珊瑚;②准噶尔珊瑚分区以Kasinela,Hebukephyylum等欧亚分子为主体的单体无鳞板珊瑚。(二)特提斯珊瑚大区——中国南方珊瑚区:①华南珊瑚分区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西部珊瑚分区以Beichuanophylum-Siphonophylia-Humboldtia为代表的珊瑚群。大塘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特提斯珊瑚大区——K.Y.珊瑚区:①北天山—吉中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Gangamophylum-Siphonophyl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南部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Keichouphylum为代表的珊瑚群。(二)冈瓦纳珊瑚大区——藏南珊瑚区:①冈底斯—口念青唐古拉珊瑚分区以Rhopalolasma-Mirusophylum为代表的小型单体无鳞板的珊瑚群;②喜马拉雅珊瑚分区以Longiclava-Cumminsia为代表的单体不具鳞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开发中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本文在对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从技术经济条件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令后的资源开发潜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罗家峪沟是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灾严重的沟道之一,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危险性分析,研究、探讨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思路、对策及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2,16(4):224-228
广西鹰扬关—张公岭位于博白—岑溪—鹰扬关深断裂带的北东端。区内银、金矿的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热液 (或变质热液 )活动控制。主要矿床类型有破碎带硫化物型、破碎带黄铁绢英岩型、石英脉型。地球化学异常反映了该区的成矿特点。通过对银、金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及银、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提出了区内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广东沿海陆地不仅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而且也是地震、水土流失、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软土地基形变等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基于对广东沿海陆地主要物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将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质量划分 :构造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质量层面 ,进而构造了隶属三个层面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形起伏度、斜坡坡地、冲沟切割密度、水土流失程度、崩滑面密度、土体承载力和地裂缝面密度 9个指标。基于地质环境质量五值逻辑等级取值 :优等、良好、中等、较差和差等 ,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应地量化分级取值和标准化处理 ,在建立指标专家权重体系和线性隶属函数的基础上 ,构造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基于 Fortran程序对 190个剖分单元指标数据进行了模型运算 ,将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划分为五个质量级共 17个地质环境质量单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两种类型。东北 平原西部分布着科尔沁沙地和松嫩沙地,前者是全国五大沙漠之一。文章全面、系统地对该地区编制了 1∶1000000荒漠化图和量算出土地沙漠化面积。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面积为72280.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2.2%。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平均每年以1.5%~3.7%的速度递增;自9 年代以来,沙漠化呈现出逆转趋势,但就总体而言,沙漠化发展仍然大于逆转。东北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面积 33850.79km2,占土地总面积10.44%,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面积为23329.19km2,占土地总面积15.2%,它是世 界上苏打盐碱化土壤的三大片之一,土地盐碱化每年以1.4%~2.5%速率正在发展。所以,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不仅制约着当地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周围和毗邻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已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 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有物源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后者有草原超载过牧、滥 垦、滥伐滥櫵、乱挖,河流上中游修建水库等原因,以及冻融作用的特殊原因,致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文章总结了 该地区沙漠化正、逆过程的演变,并提出荒漠化的治理应根据荒漠化  相似文献   

17.
北京─通县平原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早更新世时,古永定河尚未形成自西向东穿越本区的河道,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和影响了海侵事件的规模和范围。中更新世本区湖沼广布。晚更新世是本区平原化的主要时期,塑造了北京平原现时地貌的基本格架。晚更新世末,受末次冰期气候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地史时期的最后一次大事件,造成了物种迁移和绝灭,全区广泛发育黄土堆积。进入全新世,本区环境变化以河流作用最为显著,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大水系的河谷中,构成一、二级阶地和近代河床与河漫滩淮积。  相似文献   

18.
从粘土矿物特征初步探讨苏北辐射状沙洲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基 《沉积学报》1984,2(1):125-135
以粘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分析,来研究大洋或近岸沉积物的文章已不〔Biscaye,1965, Griffin, 1968, Aoki 19i}-1918)。而应用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研究动力沉积特征的文章尚少见。苏北近岸海域有长江及旧黄河等河流流入,泥沙来源丰富,途径多,水动力作用活跃,海底泥沙运移变化大,海岸冲淤变化快,形成比较复杂的海底地形。有名的苏北辐射状沙洲就在这里,而查清该区泥沙的来源及运移规律是研究沙洲成因及演变的中心课题。为此,我们做了粒度、重矿物、抱粉、微体古生物、化学、悬浮体等方面的工作,其中应用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便是有意义的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地热田远景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时区域地质、地温场、活动断裂、新生代火山活动、断块构造、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等与温泉分布关系的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并非少有温泉或地热田。可是具有良好地热田远景的区域。就地热田远景区而言,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好,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好。由于地温较高地区构造活动性较强,因此也是灾害性地质现象较集中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华北板块大羽羊齿植物的成煤古气候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板块存在3个大羽羊齿分布区:Ⅰ—大羽羊齿植物贫乏区;Ⅱ—Gigantonoclea分布区;Ⅲ—Gigantonoclea—Gigantopteris共存分布区。根据大羽羊齿植物的地理限制、叶相特征和其他标志重建了华北板块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古气候分带格局:其东南部(Ⅲ区)处于无季节性分化的热带雨林气候,并逐渐向西北过渡为萨旺纳气候(Ⅱ区)和热带草原气候(Ⅰ区)。上述古气候分带的现今取位方向(北东向)是华北板块于二叠纪的北向漂移过程中,伴随35°~45°逆时针旋转造成的。正是这种运动机制,使得华北板块逐渐脱离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成煤气候带,导致早二叠世早期广泛存在的聚煤作用,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收缩至现今华北地台的东南一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