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地质地貌、氡射气测量等手段,对 1902 年汪清 6.6 级地震事件和图们江。流域新构造运动进行调查研究,重新认定了 1902 年汪清 6.6 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 ( 东经 129 ° 24, 北纬 43 ° 26 ); 确定了东阳穹房沟 NW 向压剪性断裂为活动性断裂,是发生 1902 年 7 月 3 日 6.6 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附近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根据野外详实资料对张家口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由西、中、东3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总体呈北西西走向展布,长达70km,控制着张家口及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北西向断层构成断裂的主体,为高角度的逆(或正)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较短,表现为正倾滑,第四纪期间2组断层持续活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断裂端部段落与北东向断裂交汇,活动性较弱,构造表现不甚清楚,中部段落活动强烈,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7—0.30mm/a,总的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到1.33mm/a。  相似文献   

3.
对肇庆地区重磁资料系统处理得到的图像进行解释和研究,认为肇庆地区深部存在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断裂系统,东西向肇庆-广州断裂横贯全区,深及30km以上。北西向肇庆-开平断裂图像反映很清楚,但切割深度相对较浅,在10km左右。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规模较大,切割深度在20km左右。其中近东西向是深部主要断裂系统,也是主要活动断裂,它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中强震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4.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梁雪萍  周健 《高原地震》2008,20(1):38-43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的断裂带按其展布方向可以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4组,其中北西向、北北东向及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时代新、活动性强,并多处切割了北东向断裂带,是该区重要的控震、发震断裂构造。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具备发生Ms≥6.0级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最新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陈国能  张珂 《华南地震》1995,15(3):16-21
根据在珠江三角洲及其周围地区测得的热释光年龄和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等资料,分析讨论了断裂的最新活动性。自晚更新世以来,陈三角洲外围几条主要的北东向断裂的局部地段以外,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的断裂有狮子洋东西两侧的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的崖门断裂和北东向的古劳-广州断裂。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新世亦有过活动。  相似文献   

6.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文县北部北东东向断裂带主要由松柏-何家坝-犁坪断裂东段、石鸡坝-观音坝断裂和石坊-临江断裂组成。运用地貌学原理和卫片判读,描述了该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表现、运动方式。结果表明:(1)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倾滑,水平活动规模较大;(2)石坊-临江断裂为两个明显的线性构造线,沿山脊横贯近东西向,线性构造线两侧冲沟及山脊被错,断裂呈现左旋走滑特点。在分析该断裂带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震与断层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第四纪地质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伟光 《华南地震》1998,18(2):58-62
从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认为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三组断裂带把整个珠江三角洲断陷分割成7个次一级断块,并根据控制各次级断块的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地质特征,认为在彰武地区存在东西、北东、北西三组构造,北东向闾山西侧断裂(北延段)、北西向绕阳河断裂和养息牧河断裂是主要的活动断裂,首次提出彰武西六家子—五峰地区存在近东西向第三纪—中更新世古隆起,最后指出哈尔套—双庙一两家子地区是本区较危险的地段,并分析了彰武1988年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天山的活动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在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的,规模较大的断裂计有17条,依断裂延伸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本文对其中的8条断裂分别作了论述。这些活动断裂控制了6级以上地震的分布、活动周期和迁移规律。同时认为天山活动断裂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天山块体仰冲隆升引起的压性破裂而导致的地震,多为倾滑型地震,其震害以面状分布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讨论了松潘、平武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以及发震构造条件。根据1976年连续发生的三次强震震中沿虎牙断裂分布,综合等烈度线的形态特征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与虎牙断裂产状基本一致的事实,认为松潘、平武地震是由于北北西向的虎牙断裂在近东西向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枢纽性的倾向滑动并伴随一定左旋扭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香港地区断裂构造的新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主要分布有北东东-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向三维断裂。北东向断裂分布全区,燕山期有过强烈活动,第四纪早-中期仍有过活动,以后的活动性不明显。其余两组构造虽然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但在新构造运动中为一组共轭构造。在晚更新世(距今9-11万年)仍有明显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性相对较弱,全新世滑动速度为0.6-0.9mm/a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地区重磁资料系统处理后得到的图像进行解释和研究,认为广州地区深部存在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断裂系统,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是深部主要断裂系统,深及30km以上;北东向广州-恩平断裂也是一组深大断裂,是该地区唯一的切割深度可达30 km以上的北东向断裂;NW向断裂相对较浅,切割深度在10 km左右,不超过20 km。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在宿迁附近走向发生东西方向的拐折,研究认为系与该区存在近东西向断裂有关。文中应用人工地震和地质钻孔资料详细论述了这一地区的地貌特征,并对发生拐折的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发育两组深断裂构造,一组为北东到北北东,另一组为北西到近东西,其中北东到北北东向断裂较发育,控制该区的断陷和凸起,霸县断陷就是受活动性牛东深断裂控制形成的。据人工测深和重力资料推算结果,文霸地区位于上地幔隆起区内,并被几条深断裂切割,地壳厚度变化梯度较大,深部构造较复杂。据地震活动性与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与华北地区同处于一致性较好的应力场中。综合以上,本区与华北地区强震的地质构造对比研究表明,具备发生强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5.
论广州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潘建雄 《华南地震》1992,12(4):32-41
广州的主要断裂构造是北北东向的广州—从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瘦狗岭断裂带与广州—三水断裂带。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上述两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组成右行左阶排列,导致岩桥区出现近东西向的附加挤压应力场,酿成广州—从化断裂带广州段内发生右行剪切运动,它是广州地区历史上数十次地震的发生带,是广州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而右行左阶排列的近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则是蕴育广州地震的原因。由于广州地区之主要发震构造规模不大,地震最大强度将以中强震为主,其极震区之地震烈度一般为六度,少数情况下可能接近七度。  相似文献   

16.
西藏及西南三江深断裂构造格局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和西南三江地区是青藏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复杂区域,历经数十年研究,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笔者以最新实测航磁数据并结合重力资料为基础,从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相结合角度出发,新编制了西藏及西南三江地区的断裂构造格架图.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南三江流域的金沙江深断裂、澜沧江深断裂和怒江深断裂自南向北西延伸,没有与西藏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呈弧形连接,而是一组独立存在的北西向断裂,这是在特提斯断裂系统中新发现的一组北西向断裂,它与发育在西藏地区的近东西向断裂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与前人提出的金沙江缝合带、龙木错—澜沧江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走向呈北西—近东西向弧形分布特征的看法存在差异.这组断裂的发现改变了对西藏—西南三江地区断裂构造格架的认识,这为今后大地构造研究提出新的启示.文章重点展现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深断裂带在重、磁场上的西延状况,并探讨了西南三江深断裂与西藏地区近东西向深断裂呈相交关系特征,同时也表明重、磁资料用于断裂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拟建的某水利工程场地存在一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断裂,定名为F1断裂.通过对F1断裂的地质雷达探测、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地震地质调查、断裂断错和上覆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等工作,鉴定了此断裂的活动性,评价了断裂对工程的影响,提出了工程选址和设计建议,为断裂活动性鉴定在工程选址和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沿NW向斜切西天山山脉,以愈千km的规模尺度构成了中亚地区重要的区域构造边界带.早年和近期的许多地质研究结果均显示该断裂具有强烈的活动性,所估计的全新世滑动速率高达8~20mm/a,但GPS大地测量的简略估算结果却表明其现今整体的滑动速率仅约为2mm/a甚至更低.文中基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周边大范...  相似文献   

19.
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了4.2级地震,在震中附近范围(35~50 km)内,主要发育3条断裂,分别为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和昌化—普陀断裂,通过对这3条断裂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断层泥年龄样品测试等手段得出:北东向的马金—乌镇断裂、湖州—临安断裂均被近东西向的昌化—普陀为界分南北为两段,其中,马金—乌镇断裂北段以正断为主,南段以逆断为主,两段活动时代均为中更新世早期;湖州—临安断裂南北两段均以逆断为主,北段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南段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昌化—普陀断裂以走滑活动为主,自西向东分为西、中、东三段,活动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减弱,东段为前第四纪断裂,中西段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长岛第四纪断裂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岛地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发现岛内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等多条断裂。岛内发育的断裂在第四纪时均有过活动,这一特点与长岛处于张家口—渤海—威海断裂带内的构造背景是相符合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本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对1548年渤海海峡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中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