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旬-大具断裂南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交切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陡坎地貌、地表破裂、典型断层剖面以及河流阶地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断裂活动性可分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和大具—大东次级段。2)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马家村—大具次级段断错了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了地表破裂,为全新世活动段;而大具—大东次级段虽然也断错了晚更新—全新世地层,但其断错规模及滑动速率均较小,由此认为其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3)通过分析断裂沿线断层陡坎、水平位错及地表破裂等地质地貌问题,认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的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其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 4~0. 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 5~2. 4mm/a;大具—大东次级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正断为辅,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 1mm/a。4)在大具盆地内发现的NW向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时代很年轻,不排除是1966年中甸6. 4级地震或1996年丽江7. 0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   

2.
李光涛  苏刚  程理  李峰  吴昊 《地震地质》2019,41(3):545-560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交切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陡坎地貌、地表破裂、典型断层剖面以及河流阶地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断裂活动性可分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和大具—大东次级段。2)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马家村—大具次级段断错了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了地表破裂,为全新世活动段;而大具—大东次级段虽然也断错了晚更新—全新世地层,但其断错规模及滑动速率均较小,由此认为其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3)通过分析断裂沿线断层陡坎、水平位错及地表破裂等地质地貌问题,认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的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其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0.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5~2.4mm/a;大具—大东次级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正断为辅,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mm/a。4)在大具盆地内发现的NW向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时代很年轻,不排除是1966年中甸6.4级地震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   

3.
涉县断裂为太行山隆起区内涉县盆地的控盆构造,走向由NE转为近EW向,倾向NW/N,中部在井店东被EW向断裂错断,是控制涉县盆地的一组断裂。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河流阶地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涉县断裂带由多组断裂构成,带宽约200m,在清漳河两侧表现为山前的陡崖地貌、基岩破碎变形带,具有正断兼走滑特征,在基岩变形带上部发育走向NNE向和NWW向次级滑动面,次级滑动面错断第四系黄土,最新活动到晚更新世;断裂在盆地区通过,地表形成低缓陡坎,断裂错断Q2-3地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正断层。通过对涉县断裂两侧清漳河河流阶地、夷平面和地层年龄综合分析,估算涉县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6~0.08m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2~0.34mm/a,垂直差异活动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期间。  相似文献   

4.
对玉龙雪山周缘6条主要断裂的考察及活动年代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仍明显活动的断裂只有玉龙雪山东麓山前断裂(F2),其它5条断裂均不活动或活动较弱。1996年丽江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玉龙雪山东麓山前断裂(F2),其地震地表破裂面上、断层泥中石英碎砾约5%的颗粒表面被再改造;断裂最新地表破裂面上的构造岩物质,热释光(TL)测年信号并未“归零”。  相似文献   

5.
程理  李光涛  吴昊  余建强  苏刚 《中国地震》2020,36(2):211-220
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位于哈巴雪山北麓及玉龙雪山以北的大具盆地内,总体走向310°~320°,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自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右旋位错量可分为8.5~12m、22m左右、47m左右、200~280m、500~510m和1000m左右6个等级。在大具盆地内发现了长约600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这是该断层段在全新世活动的直接地质证据,在破裂带南东端附近开挖的探槽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存在三期活动,可能对应3次地震事件,结合前人在该断裂段获得的地质剖面和断错地貌面测年结果,分析认为马家村-大具段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4910~45 a BP、7000 a BP左右和32.93~19.96ka BP,利用垂直同震位移值估算了水平同震位移量,最终得出每次地震事件的震级为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6.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距今2.4~2.5 Ma). 在构造形式上,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中更新世(0.8 Ma)以来,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0.84和0.70 mm/a;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1.56和1.69 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中部温泉盆地西缘的晚新生代正断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藏高原中部的温泉盆地西侧发育了1条倾向东的强烈活动的近SN正断层——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它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区自晚新生代以来发生近EW向伸展变形的产物。晚新生代以来,该断裂上的最大垂直错动量不会<21km,错动中生代褶皱地层所暗示的最大垂直位移量为(60±22)km。第四纪期间,该断裂发生了多期活动,形成了山前的多套断层三角面和多级断层陡坎地貌。根据断裂垂直错动晚第四纪期间不同时代的地层和地貌体所形成的断层崖高度估算,其晚第四纪以来的最大活动速率不超过12mm/a,平均活动速率为045mm/a。初步的探槽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沿该断裂至少发生了3次震级不同的古地震事件。综合该断裂的全新世活动特点推断,它是在未来具有较大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一条重要控震断裂  相似文献   

8.
新的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东麓断裂是一条第四纪以来的活动逆断裂构造带。根据断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把该断裂带分为北、中、南3段。北段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中、南段以倾向逆冲运动为特征。活动时代北新南老,水平位错北强南弱。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特征的这种变化与西华山 六盘山条形地块东向滑移受阻及断裂走向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盐城、泰州地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对盐城、泰州地区主要NE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盐城-南洋岸断裂、南阳断裂展布于新构造强烈坳陷区,控制了新近系及第四系沉积;主断层倾向北,在浅部同时发育反向断层构成“Y”字型断层组合,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较大,具有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构造背景;陈家堡-小海断裂和泰州断裂与本线路相交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在浅部各由2条北倾的正断层组成,分别组成高邮凹陷和溱潼凹陷南缘的铲式断阶带,对晚第四纪地层无明显影响。综合浅层地震勘探成果及新建盐泰锡常宜铁路周边地质资料分析,在工程线路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存在,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地表错动对工程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匹配探槽开挖是获取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多次活动地质依据的有效途径.本项研究跨唐山市1976年唐山地震地表破裂带实施了3条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及1个大探槽开挖,取得以下3点主要认识:(1)1976年唐山Ms7.8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大于47km,自唐山市市区南部向南过丰南县稻地镇孙家楼西侧至丰南县西河.(2)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展布分为南支和北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地表垂直位移为西升东降;南支地表垂直位移表现为东升西降,兼具右旋走滑.这种断层活动方式无法用单一的正断层或逆断层的活动给予解释,而与断裂带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垂直位移场吻合.研究获得的钻孔和探槽资料证实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存在这种持续的活动方式.(3)探槽揭示的断面和钻孔揭示的地层断错现象表明,晚第四纪时期唐山断裂带曾发生多次断层活动事件.在1976年唐山地震之前3次断层活动的时间分别为距今7.61~8.13,〉14.57和24.21~26.57ka,连同1976年唐山地震在内这4次强震的时间间隔约为6.7~10.8ka.在3条钻孔测线中,牛马库钻孔测线距今75.18ka以来9次事件断层活动的平均间隔为8.4ka.同时文中根据地层测年结果讨论了唐山市南北侧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位于尼木、当雄、谷露一带,长240km,总体走向NE,倾向SE,由力学性质、运动方式不同的三大段构成。晚第四纪以来,该断层强烈活动,目前能比较确定的活动次数至少有6—7次;断层切断一系列地质、地貌体,留下了丰富的位移现象;晚第四纪以来,平均水平滑动速率4.2mm/a、垂直滑动速率3.5mm/a。沿断层观察到多次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的地表破裂;现今地震震中主要位于该断层附近,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也与该断层的走向一致。表明该断层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强烈活动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天山迈丹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发现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详细的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探槽开挖以及释光年代学测定的方法对西南天山山前的迈丹断裂东段进行研究,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可靠证据。迈丹断裂东段是一条由多条次级断裂组成的复杂断裂带,最大宽度可达17km,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错了山前各级地貌面和阶地。探槽开挖表明,断裂在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断错地表的强震事件,造成的垂直位错量在2m以上。迈丹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表明,西南天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并不完全集中在推覆体前缘新生的逆断裂-背斜带上,天山根部断裂也吸收了一部分构造变形。这一构造变形模式与已知的北天山前展式的构造变形样式具有明显差异,柯坪推覆体并不完全遵从断裂新活动不断向盆地方向扩展的特点,推覆体前缘新生断裂和根部断裂都有较强的活动,可能是一种无序或反序的构造变形样式。此类构造,其发震构造模型的建立及强震危险性预测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根据野外详实资料对张家口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由西、中、东3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总体呈北西西走向展布,长达70km,控制着张家口及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北西向断层构成断裂的主体,为高角度的逆(或正)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较短,表现为正倾滑,第四纪期间2组断层持续活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断裂端部段落与北东向断裂交汇,活动性较弱,构造表现不甚清楚,中部段落活动强烈,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7—0.30mm/a,总的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到1.33mm/a。  相似文献   

14.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 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07~0.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  相似文献   

15.
岷山断块由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自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所形成 ,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受区域NWW向主压应力场的控制 ,岷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表现为明显的推覆逆掩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 ,岷山断块则处于强烈的隆起抬升状态。航片解译及野外地质考察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带由数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 ,其中尕米寺 -川盘右阶羽列区的羽列距达3km ,控制了低序次的地震破裂单元。第四纪地貌发育过程及断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7~ 0 53mm/a ,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 ;岷山断块第四纪以来的平均隆起速率为 1 5mm/a左右。地震活动特征表明 ,该地区 6级以上强震丛集于强烈活动的断块边界断裂上 ,中强地震及小震发生在新构造隆起区及近东西向断裂带上 ,与断裂的活动性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实地调查表明,山西长治断裂由三段组成,南段和中段为西倾正断层,北段为东倾正断层,总体走向北东25o,长达65km,控制着附近山地与第四纪山间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第四纪早期,断裂发生强烈的垂直差异活动,最大垂直活动幅度可达400m左右;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中段仍有活动,至少发生过两期活动,第—期活动发生于距今10.88万年左右或以后、1.49万年以前,第二期活动发生于距今1.49万年以后,垂直错距0.65m。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垂直构造运动速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珠江三角洲 16 6个第四纪古三角洲沉积物的测年数据 ,在扣除了古海平面变化、沉积层的压实效应和地壳静力均衡沉降等非构造因素的影响后 ,估算出晚第四纪以来三角洲地区的垂直构造运动速率。估算按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 3组断裂所切截的 11个断块构造区分别进行。结果表明 ,位于三角洲南部的斗门断块和中部的广州 -番禺断块的活动速率相对较高 ,这个特征得到了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地理演变、断层活动年代学和地震活动研究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江汉-洞庭盆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等资料,初步分析了江汉-洞庭盆地构造及其演化和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此盆地由江汉坳陷、华容隆起和洞庭湖坳陷组成,整个盆地呈现二坳一隆、多凹多凸的构造特征。盆地之下是低缓的北东向莫霍面隆起带,埋深30—31km。自早白垩世至第四纪盆地经历了裂陷、强烈裂陷和区域性沉降等复杂过程,第四纪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活动和断块差异活动。盆地区有中强地震和小震活动,地震带基本位于第四纪差异活动较明显的地区和莫霍面隆起的斜坡带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微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进行了微地貌学分析,研究了区内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北东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和与之具有成生联系的北西向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活动期,即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北东向断裂具右旋水平滑动,北西向断裂具左旋水平滑动,显示出北西西—南东东向水平挤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20.
潘志龙  张欢  王慧  李庆喆  卜令  石光耀  张金龙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5):1117-1127,1150
香河—皇庄断裂位于华北盆地北缘,是京津唐地区一条重要的NE向断裂构造。浅层人工地震反射剖面探测发现,香河—皇庄断裂在廊坊市香河县西马家窝地区表现为一条NE-SW走向的NW倾正断层,剖面上呈铲状,上部略陡,向下逐渐变缓;其对大厂凹陷东缘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一条新近纪以来形成的断裂,切穿了前中生界基底,且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通过部署于断层两侧的构造观察孔岩芯对比及测年数据判断,(6.69±5.6) ka以来香河—皇庄断裂无活动,其上断点很可能位于距地表15~30 m范围内,大致相当于晚更新世早期;在中更新世上部地层中,香河—皇庄断裂存在1.5~1.8 m的垂直落差。香河—皇庄断裂现阶段处于不活动状态,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