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幼勋 《矿床地质》1983,2(3):69-71
吴城碱矿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天然碱矿床之一,属于典型的陆相碳酸盐型盐湖沉积。矿床赋存于一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中,该盆地发育了厚约2400余米的陆相碎屑—蒸发岩。天然碱距地表650—900余米,呈多层状产出,下部为天然碱矿层,上部则为含岩盐天然碱层。矿床盐类矿物组合以天然碱为主,次为石盐、重碳酸钠盐。共生矿物有磷钠钙石、氯碳钠镁石,未见通常在碳酸盐湖中出现的硫酸盐矿物——芒硝。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落凹陷区,发育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凹陷内岩盐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四段中下部,通过对沉积盆地演化阶段、岩盐赋存层位及蒸发岩系序列结构的分析,指出岩盐是在陆相环境中沉积的,属海源陆相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3.
中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并赋存煤和石油等矿产,是世界上研究陆相三叠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北方那些二叠、三叠系连续沉积的盆地(如准噶尔盆地、陕甘宁盆地等)更是解决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和建立陆相三叠系地层层序的关键地区。 我国陆相三叠系的研究工作,早在本世纪初期业已开始,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乃是解放后展开的。1959年的全国地层会议对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进行了首次系统总结(斯行健、周志炎,1962)。通过近二十年的工作,在地层古生物方面又积累了丰富的新材料,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突破,从而填补了我国三叠系陆相地层的一些空白,使某些长期争议的难题得以初步解决,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认识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的全貌、确立其标准层序、进而建立我国三叠纪的植物群序列,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晚第三纪地方哺乳动物群的排序及其分期   总被引:38,自引:18,他引:38  
<正> 与晚第三纪地层和时代划分的经典地区欧洲不同,我国上第三系绝大部分都是陆相地层。海相地层零星分布于东南沿海边缘及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隅。在晚第三纪陆相地层的划分中,哺乳动物由于进化快、移动性强、保存为化石的机遇高,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北美在晚第三纪的研究进展迅速,传统的划分方案有很大  相似文献   

5.
童金南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15,40(2):189-197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SubcommissiononTriassicStratigraphy,简称STS)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全球统 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以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IGCP-4(特提斯地区的三叠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STS 专家的深入研讨,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于1991年确定了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的国际年代地层格架.随后的焦点集中于各 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StratotypeSectionandPoint,简称GSSP)的选定工作.但时至今日只确定了3个阶的GSSP,而 且只有三叠系底界,即印度阶底界的GSSP获得的研究最多,且应用广泛;另外2个阶(拉丁阶和卡尼阶)底界的GSSP仍以传 统的菊石作为首选定义标志,其推广可应用性还待实践检验.其他4个阶的界线层型选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但都存在一些困 难,其中尤以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鉴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 专家于2000年提出了中国的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由于三叠纪时期中国处于从海向 陆的重要转折时期,海、陆相地层在中国都有广泛发育,因此提出了海、陆相两套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经过十 多年的建阶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建阶方案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三叠纪地层规范化研究,为相 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仇鑫程  童金南  田力  楚道亮  宋婷  李东东 《地球科学》2016,41(10):1709-172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发生了复杂的环境变化.由于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化石记录没有海相记录完整,同时也缺乏其他可靠的年代地层标志,所以如何标定陆相剖面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贵州威宁金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位于康滇古陆的东侧,毗邻海陆过渡相区,可以与同期的浅海碎屑岩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剖面进行由海到陆“追索式”的生物地层对比,是我国研究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对比的关键研究区之一.研究区的金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化石丰富,共发现双壳类化石4属6种,叶肢介2属4种,植物化石9属及腕足类化石1属,为海、陆相地层对比提供了桥梁.依据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植物Annalepis-Peltaspermum组合以及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的生物化石时代归属讨论,识别出金钟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应该在卡以头组下部.通过与邻区不同相剖面的对比,提出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以及陆相的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可以作为三叠纪最早期的识别和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叠纪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分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介绍了我国陆相三叠纪的地层概况,重点对我国南北方孢粉组合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建立了三叠纪孢粉组合带。北方分三个带、四个亚带;南方(除早三叠世外)建立了三个组合带。同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初步探讨了三叠纪的植物分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第三纪海侵地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第三纪碎屑岩盆地非常发育。早第三纪地层中矿产十分丰富,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蒸发岩(盐岩、钾盐、石膏、天然碱)、硫、铜和铀等矿产的主要目的层。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它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近年在一些沉积盆地中,多处发现海相或半咸水相动物群,对上述看法有所冲击;但一般仍然认为海侵是短暂的,分布是有限的,或者认为早第三纪地层虽与海水有过某种联系,但主要还是陆相地层。对地层岩相的不同认识,必然对该地层的古地理、古沉积环境、成矿背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的印支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东北地区的印支运动,一直受到地学界的关注(赵宗溥,1959;潘广,1963;黄振辉,1966),但由于缺乏三叠纪地层资料而未能作深入论述。近年来,本区三叠纪的调查研究有了重大进展,相继在东北南部发现或对比确定了早、中、晚三叠世的陆相地层(张武、董国义,1983);在东北北部,除早已报道的海相三叠系外,又发现早、晚三叠世的陆相堆积层和火山岩建造(长春地质学院等,1977;吴水波等,1980;陈巫基等,1981)1)。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北祁连山小区(位于北祁连山南坡)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与不少疑源类共存,为探讨该地区三叠纪地层的沉积环境,确定其组级地层的地质时代,提供了有力证据。考虑到本小区如再沿用甘肃三叠纪纯陆相地层的一套名称,如西大沟群(组)、南营儿群等,已不太合适,所以建议用大檫汗沟群代表这套海陆交互相的三叠纪地层,下辖新定义的3个地层组。孢粉组合由下至上的序列为:下三叠统赛尔贡切组(T1s)下段Apicalatisporis-Cordaitina-Schizospori组合,上段的Aratisporites-Klausipollenites-Micrhystridium组合,中三叠统柯柯里组(T2k)的Verrucosisporites-Triadispora-Trematosphaeridium组合,上三叠统黑沟河组(T3h)下段的Aratrisporites-Ovalipollis-Micrhystridium组合,上段的Bacul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Pinites-Dictyosphaera-Quadrisporites组合,这些组合可与国内外一些已知孢粉组合进行对比。同时探讨了本区三叠纪的沉积环境,指出并非纯陆相产物,而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孢粉组合/植物群反映当时气候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1.
应城岩盐矿是封闭的内陆?湖相沉积岩盐矿床。除地表复盖厚仅十余公尺的第四纪冲积层(粘土、流砂、砾石)外,全部地层都是第三纪岩层,该层是由红色岩层及蓝色与黑绿色岩层的互层所组成。红色岩层系由厚层粉砂质粘土页岩及砖红色薄层粉砂岩和粘土页岩的互层所构成。而蓝色与黑绿色岩层大部均为薄层的粘土页岩夹少量粉砂层。各种岩石常因粗粒碎屑颗粒混入数量的不同及同生混入物的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岩盐多生于蓝色与黑绿色岩层中。根据已  相似文献   

12.
硝口岩盐矿床位于六盘山盆地中南部,具有平面上分布范围较小,垂向上厚度巨大,沿走(倾)向变化大的特点;主要盐类矿物均见有原生沉积和后期充填两种类型。通过对硝口岩盐矿床构造、矿层、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硝口岩盐矿床成因为"高山深盆"成盐模式,属于典型的陆相硫酸盐—氯化物盐湖沉积;巨厚岩盐矿层的形成一是原始沉积厚度大,二是受构造影响间接使矿层"加厚"。  相似文献   

13.
寒武纪生物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第三纪界线研究揭示,界线事件留下铱异常和碳同位素异常信息(Alvarez,1980;Hsü et al., 1982)。近来,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粘土中也发现了Ir-δ13C双异常(SunYiyin et al.,1984)。  相似文献   

14.
李悦言 《地质论评》1943,8(Z1):146-146
四川盐矿概分为白滷、黑滷、岩盐滷、黄滷、及硝滷等类,白滷富有硫酸镁及石膏等盐类,乃为三叠纪海成地层内之囚经地下水渗溶而成者,岩盐滷、黑滷内富有钾、(金臭)、碘、硼及石膏等盐类,为区域海水乾涸而成,黑滷内之黑色乃由其  相似文献   

15.
论卡以头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有关人员 (1980 )曾做过大量地层古生物工作 ,证实卡以头砂页岩层或卡以头组的时代为三叠纪最早期 ,是飞仙关组底部地层的相变。“论卡以头组”一文认为该组下部的时代为二叠纪 ,上部则属三叠纪。对该文提供的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分析后 ,本文作者认为该论点缺乏证据 ,不能成立 ;将陆相的威宁哲觉剖面代替标准地点宣威羊场的过渡相剖面作为卡以头组的标准剖面 ,也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类前陆盆地,其地质结构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与典型前陆盆地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演化历史复杂;石炭纪以前均为构造性质各异的海相盆地,二叠纪为海相盆地向陆向盆地的转换过渡时期,三叠纪以后基本为陆相盆地(仅塔里木西南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有短暂海侵),侏罗纪-白垩纪为断陷-坳陷盆地西部),第三纪以后,逐渐转变为类前陆盆地(西部),在生烃条件方面不仅发育海相烃源岩,且普遍存在煤系烃源岩,进一步增加了其生烃潜力,同样,在储集条件方面,中国类前陆盆地除发育海相储集层外,还广泛分布陆相储集层,因此,中国类前陆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富油气前陆盆地相比,除海相烃源岩的质量不及后者外,其它方面并无明显不足,且具有发育陆相烃源岩和储集岩的优势,因此,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特别是陆相层序具有更为现实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陆相地层对比研究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定义以及全面认识该全球性重大生物与环境突变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贵州六盘水仲河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剖面的化石面貌和有机碳同位素演变特征.结合黔西滇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良好的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浅海碎屑岩相地层记录,初步搭建了海、陆相生物地层与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对比框架.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已有研究的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剖面植物有机碳同位素和海相剖面无机碳同位素数据,发现均存在相同的碳同位素演变特征,且与生物地层对比方案一致.据此,认为高分辨率的有机碳同位素化学地层是实现海-陆相地层对比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原油形成于白垩-第三纪以至第四纪.形成环境为陆相沼泽和滨-浅海沼泽.姥植比及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反映了高等植物对生油母质的重要贡献.经受生物降解的油苗有海松烷存在.新10原油是受火山热力作用由火山灰夹层中湖相有机质在短期内(更新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三叠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际三叠纪年代地层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已于上世纪90年代确定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但至今仅确定了三叠系底界一个“金钉子”,安尼阶-拉丁阶界线层型有望在近期内被最后确认,而其他5条界线仍在加紧工作中;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改进,三叠纪一些重要的年代地层界线的地质年龄也在不断更新;亚阶虽然不是国际三叠系研究的重点,但亚阶的划分也是三叠纪年代地层研究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下、中三叠统研究中已有较好的基础;以脊椎动物为基础的陆相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有待在推广应用中得以完善。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 0 0 0年提出了3统6阶的中国海相三叠系划分方案和3统7阶的中国陆相三叠系划分方案,为启动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三叠纪的3统7阶时限相差极大,晚三叠世的时限最长。牙形刺是三叠纪生物地层的主导化石门类,在生物地层划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牙形刺带已达50带,还会增加,特别是在晚三叠世。阶是全球的地质年代单位,应全球统一,使用共同的名称和定义。不要按国别建阶,更不能按岩相或生物群建阶。陆相地层不适宜建阶,陆相地层的阶名也不宜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