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过程的动力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科  陈文  黄荣辉 《中国科学D辑》2007,37(8):1110-1119
极地气候变化研究, 特别是极地在气候变化中作用的研究, 现在已经成为国际重要的研究领域, 是2007~2008年开展的“国际气候年”的核心研究问题. 针对以前研究中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时间的分歧, 首先确定了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在春季的崩溃时间, 并分析了在平流层极涡崩溃过程中的环流演变和波动活动特征. 分析表明北半球平流层极涡的平均崩溃时间为4月10日左右, 极涡崩溃时间的年际变化比较大, 最早和最晚的崩溃时间跨度达到两个月. 长期趋势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涡持续时间增长. 对极涡崩溃异常早年和异常晚年的合成分析显示极涡崩溃过程在早晚年有不同的特征. 极涡崩溃早年, 平流层极涡在3月中旬只有一次快速的衰减过程, 这次过程主要与对流层上传的行星尺度波动异常有关; 而极涡崩溃异常晚年一般有两次衰减过程, 第一次衰减为一次快速过程, 对应有异常的波动活动, 和平流层的爆发性增温有关. 第二次过程则是一次慢过程, 此次过程不伴随异常的波动活动, 主要是非绝热过程起作用. 进一步对极涡崩溃异常早晚年大气低层环流异常的研究表明, 极涡崩溃早晚年低层温度场和位势高度场的异常上有明显不同, 这表明平流层极涡的崩溃伴随有上下层的动力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震》2004,24(1):188-188
主  任 :郑大林副主任 :张永仙(兼华北、西北片区首席预报员 )刘 杰(兼西南片区首席预报员 )中心副总工程师 :丁鉴海指导专家 :刘蒲雄 傅征祥秘  书 :余素荣 测震组 :彭克银(学科首席预报员 )吕培苓 陈荣华 郭铁栓 王慧敏 吕梅梅 韩 丹 薛 燕 形变组 :牛安福(学科首席预报员 )高福旺 张 晶 吉 平 张凌空 流体组 :黄辅琼(学科首席预报员 )朱自强 简春林 晏 锐 杜建国 康春丽 张淑兰 电磁组 :关华平(学科首席预报员 )余素荣 肖武军 卢 军 秦东灵 综合组 :孙士宏(学科首席预报员 )  顾瑾平(华东、华南片区…  相似文献   

4.
In the paper,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prediction techniques of solar activity of the World Warning Agency (W) and Bei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in 1970s(B7) and 1990s(B9)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the standard of the effects of the persistance prediction technique(CH) in the same periods of time. A Q-index evaluating effects of predic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the index indicates the synthesis of positive effects of correct forecast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false forecasts. Against the persistence prediction (CH),the effects of WWA prediction (W),BAO prediction using 1970s' technique (B7) and 1990s' technique (B9) during the same periods of time as (CH) have been evaluated by the Q-index. Based on the above,we have advanced a concrete scientific way to improve the short-term prediction technique. Especially,we have raised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prediction technique,the results of persistence prediction should become the basic component of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solar activity;namely,present prediction of forecasting the levels of solar activity should be transformed to forecast the coming change of solar activity levels with the aim of using the effects of persistence prediction fully.  相似文献   

5.
洪水预报中特征值预报的若干数学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致家  孔祥光 《湖泊科学》1997,9(2):117-122
讨论研究了水文特征值预报的数学方法,统计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回归模型。三个计处实例表明如果系统的线性关系较好,统计回归模型的结果最好;如果系统的线民生关系差,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最好;如果用于率定模型的资料太短,任何一个模型都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文对照太阳活动持续性预报技术(CH) , 统计了世界警报处的技术( W) 、北京天文台七十年代技术(B7) 和九十年代技术(B9) 同时期的短期预报效果提出了评价预报技术效果的Q 指数, 它综合反映了报准的正效果和误报的负效果利用Q 指数, 对上述典型预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 并据之提出了改进预报技术的具体科学途径特别指出, 短期预报技术思路应做重要转变: 太阳活动持续性预报技术应作为改进后技术的基本成分; 把现在直接预报太阳活动的水平, 转变为预报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集合预报技术是当今解决由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引起的风暴潮预报误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先后介绍了集合预报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产品与研究方法。根据理论研究表明,建立符合台风风场特征的多路径集合预报风暴潮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风暴潮数值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大海啸预报     
Okal  EA 《地震地质译丛》1994,16(5):53-54
  相似文献   

9.
10.
11.
延伸期可预报分量的预报方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伸期时间尺度虽然超过逐日天气预报时效理论上限,但仍然存在可预报的气象场特征.本文针对延伸期尺度的可预报分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报方案和策略.基于大气系统的混沌特性,从误差增长的角度在数值模式中分离了可预报分量和不可预报的随机分量,将可预报分量定义为在预报时段内误差增长较慢的分量,它对初值小的误差不极其敏感.通过在预报过程中滤除随机分量,保留可预报性较高的分量,建立起针对可预报分量的数值模式,避免小尺度分量预报误差的快速增长对预报效果的影响.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利用相似-动力方法对可预报分量的预报误差进行订正,达到减小模式误差和从统计角度考虑随机分量对可预报分量影响的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数值模式对可预报分量的预报技巧,从空间分布上体现为对可预报性较高的地区改进更为明显;从空间尺度上看,改进最为明显的是0波,其次是超长波和天气尺度波,与各尺度的可预报性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能有效减小可预报分量的模式误差,提高预报技巧,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合预报清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滇西1965年以来的33个 Ms≥5.0级地震的前兆异常,提出了本区强震预报的经验指标、前兆特征;结合我们对滇西南近十年的监视预报实践,提出了该区强震综合预报思路。希望在今后预报实践中能不断地纠正其错误,同时渴望得到指教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地震学家们来说 ,地震预报犹如一个圣餐杯 ,多年前闪闪发光 ,如今却渐趋暗淡。一位专家把先前的那些努力称为“惨败”。但是现在有了新的希望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于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兴起带来的。GPS接收的数据正被用来描绘地壳板块的长期运动。板块之间的缓慢摩擦和碰撞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最终通过地震来释放。近年来 ,GPS已可监测这些运动 ,且这些运动被证实与地震有关。如果地震学家们能对地质应力如何积累和释放有全面的了解 ,他们就有可能发现地震的前兆——例如大地震前数月、数周或数小时出现的警示性的地质变形…  相似文献   

15.
地震的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地震预报,指的是预先知道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生时间。亦可换言之,是在某种前提下,预测地震的发生。把概率用于预测的理由有二:其一,是因为地震现象本身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二,是由于我们所掌握的观测预报信息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进行预报的实际过程,归根结底,是某种条件下的概率预测。由于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不得不考虑能否将预测结果作为预报公之与众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此将概率预测称之为概率预报。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震警报器公司开始生产地震前能发出警报信号的装置。这种自动装置在发现特殊的 P 波时起动。P 波在里氏5.5级和5.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之前数十秒钟出现。警报信号与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同震中距离成正比。当然,在提前给你的半分钟内很难采取什么重要措施,但该公司认为,这总比对难以避免的危险一无所知好些。据专家认为,推出新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李琳  潘静  李崇银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6):1825-1834
极涡崩溃是平流层大气环流一个重要的变化过程,本文利用31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早晚年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偏早年极涡崩溃前后平流层环流场异常表现为整层一致的变化,即都为正温度异常、正位势高度异常和负纬向风异常;而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偏晚年极涡崩溃前后平流层环流场异常的整层一致性的变化不典型,而在符号上与极涡崩溃偏早年的异常相反.与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前后环流异常相反明显不同,南半球平流层极涡崩溃偏早或偏晚年在极涡崩溃前后的环流异常保持相同的性质.进一步分析表明行星波活动在南极极涡的崩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涡崩溃早年上传行星波比极涡崩溃晚年强,并且持续时间长.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行星波的异常使得极涡崩溃早年和晚年10月的平流层高纬地区分别为位势高度正异常和负异常,环流异常持续保持可能最终影响了南半球平流层极涡的崩溃时间.分析显示南半球极涡崩溃偏晚与La Niña事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极涡崩溃偏早年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