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详细介绍了全球变化研究的背景与科学依据,具体阐述了我国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编制原则、中心科学问题,近期与远期目标,说明了计划应该包括的观测、地质记录、过程研究、模式和数值模拟等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开展研究的组织、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美《纽约时报》报道 在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第21届大会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决定作一次全球性的努力,旨在了解未来10年内“地球生活居住条件”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这项研究工作,将采用最先进的陆地、海洋和空间观测手段,进行多种多样的物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简介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下属的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组成了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的4个小组,并提出了各自的研究大纲:①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的相互作用;②海洋生态系统和大气的相互作用;③古代和现代的各种地质过... 相似文献
6.
7.
为加强我国全球变化的研究和协调工作,提高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水平,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于1992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召开了CNC—IGBP年会与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委员和专家学者共60余人。在学术讨论会上,彼此交流了近年的研究工作进展与科学认识。讨论所涉及的内容包括:(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辨别与全球大气化学研究;(3)全球水循环的观测和模拟研究;(4)过去2000年来、15万年来中国环境的变化;(5)我国植被变化、海平面变化及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6)海洋通量联合研究;(7)2000年来温度曲线及敏感带问题研究;(8)中国环境变化的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8.
9.
10.
国际科联(ICSU)从1982年开始筹备组织一个以研究全球变化为对象的学科间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叫作《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 Biosphere Program),缩写为IGBP。经过四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这个计划已被1986年举行的国际科联第21届全会讨论通过,将开始预研究和为期十年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中美双方在开,展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合作,中美两国科学院专家曾于1987年10月20—29日在北京举行一系列会议,讨论建议:(1)联合确定并开发一个示范性地圈生物圈观测站:(2)合作开展土壤风力水力搬运过程的研究;(3)联合进行气候与植被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回顾介绍了全球性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的任务,其三种项目(试点项目、国际对比研究项目和各国自己开展的研究项目)14个重大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并阐述了该计划的今后发展与重点研究对象等。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科学基金近期地学核心计划郭进义,于晟,林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关键词: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核心计划,美国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地学部1994~1998年长期规划报告中有关学科核心计划与《美国科学基金近... 相似文献
16.
地圈动力学--地质环境、灾害与工程研究基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 ,探讨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使命和发展问题。作者指出 ,地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直接决定着人类生存和活动所依赖的环境、所承受的灾害及工程建设的问题和条件 ,地圈动力学研究应是工程地质作用评价、过程预测的基础。作者建议对工程地圈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动力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将有利于工程地质学科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矿部与联邦德国下隆克森州科学艺术部合作协定中《人类对地下水的影响》课题的实施规定,联邦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地质古生物系地下水和工壤教研组约西姆、沃尔夫(goachim wolff)博士及贝尔德·艾格尔斯(Bernd Eggers)先生于1987年9月6日至9月24日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8.
19.
1前言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问题与生命的起源问题一样,都是世界著名的科学难题之一。要完全解决这样的难题决不是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所能单独完成的,但前寒武纪古生物研究则是最基本、最现实的环节。根据当前的资料,生命自从在太古宙早期(约3500—3800Ma)完成从非细胞形式的突破而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开始,其后的许多重大演化事件,如真核生物(原始单细胞型)的出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有性生殖、多细胞体型和动植物的分化等三大发展,都是在元古宙(约570一2500Ma)完成的。因此,以充分的古生物证据来论证这些重大演化事件发生的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