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ArcIMS的性能优化及高可用性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rcIMS可以在Web上建立稳定的、高性能的GIS服务,着重阐述了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ArcIMS的技术优势,通过Web传送地图及其数据,如何配置ArcIMS系统以减少因为故障停机的概率,以及如何调整空间数据和地图服务来提高地图服务的性能.最后进行了网络评估和多任务机制分析,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结合地下管线综合数据Web发布应用系统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城市管线综合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案,介绍了利用ArcIMS建立地图服务,采用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Apache作为Web服务器,使用Java开发应用软件来实现空间数据Web发布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实现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把ArcIMS和ASP.NET技术相结合开发基于Web GIS的辅助于专业办公的竣工项目动态监督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弥补了纸质地图对北京市建设状况反应滞后的缺陷,实现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监管部门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更高效的监督管理手段,体现了Web GIS与专业办公系统相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IMS地图发布平台,结合ArcSDE的空间数据读写功能,采用Java/JSP开发了Web图形编辑系统,并在湖北省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新艳  谈帅 《现代测绘》2007,30(3):44-46
本文分析现有了ArcIMS地图发布技术的局限性,简述了Flex技术体系与特点,提出了基于Flex的ArcIMS地图发布技术路线,克服了现有ArcIMS地图发布技术的局限性,使得ArcIMS的地图发布更加生动流畅,操作界面更加友好.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企业和个人开展基于在线空间信息服务数据源以及技术问题,对基于地图API的Web地图服务及应用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企业和个人Web地图服务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当前Web地图应用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其次,对开放式地图API的特点、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基于地图API的Web地图服务技术框架;最后,以一个校园地图服务应用系统为例开展了基于开放式API的Web地图服务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地图API可解决网络地图服务数据源问题,节省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Web服务技术为GIS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解决途径,越来越多的GIS软件支持OGC Web服务规范。如何在单个应用程序中集成多个服务器上的Web地图服务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对OGC Web地图服务及开发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分别作了介绍;提出了Web地图服务集成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和相应的功能设计,并利用Servlets、JSP、JavaScript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J2EE与ArcIMS的地图服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Web技术的不断发展,WebGIS的实现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本文阐述了运用传统的、单一的ArcIMS技术构建WebGIS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运用ArcIMS与J2EE相结合,实现功能灵活的网上地图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周叙 《测绘通报》2007,(7):68-69
介绍用ESRI的ArcIMS开发佛山市公众地图网站的体系架构、软硬件配置和相应的数据库的结构,并指出ArcIMS开发地图网站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Web地图服务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Web地图服务引入GIS技术的必要性.为了说明Web地图服务的现实性,对其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了描述.最后,提出了Google地图服务实现数据聚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AGS的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GIS Server(AGS)是一个用来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平台。由核心的ArcOb-jects构建,是对ESRI其他两个应用服务器ArcSDE和ArcIMS的一个补充。本文运用负载测试和瓶颈检测技术,分析了影响AGS响应时间的因素和运行性能的瓶颈,接着从软件(地图缓存和地图服务)和硬件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最后提出了高可用的分布式AGS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2.
李鹤元  陈刚 《测绘工程》2016,25(2):11-16
为解决网络地理信息应用二、三维一体化显示需要,通常做法是处理并存储两套不同投影的地图瓦片数据,一套采用Web墨卡托投影,面向二维地图应用;一套采用经纬度坐标,面向三维地图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处理效率、浪费存储资源。文中提出一种改进Web墨卡托地图投影方法,并设计一种面向影像地图和DEM数据的瓦片化方法。方法生成的影像地图瓦片数据既能同时面向二维地图和三维可视化场景使用,又有效解决Web墨卡托投影不支持高纬度地区栅格地图表达的缺陷。将新型的地图投影和数据模型通过瓦片地图服务系统进行验证,证明这种新改进的投影和影像,以及DEM瓦片化方法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IMS的排水管理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ArcIMS 4.0的特点及体系结构,运用ASP等技术,建立网上数据发布模块和地图发布模块,实现了排水管理信息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地图服务(WMS)是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规范的在线地图服务,通过WMS可以实现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转换和封装,Internet上现在发布了越来越多的WMS服务。本文研究WMS网络地图服务的查找方法和组合使用的方法,用户通过组合网络WMS服务和自定义服务既可满足应用需求,又可达到快速开发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地图服务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何从海量的地图服务中获取需要的数据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目前Web地图服务数据在使用爬虫技术获取中,存在效率和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在经典网络爬虫基础上,增加"经验树"环节,实现了"经验爬虫"。将改进后的"经验爬虫"与其他3种经典爬虫爬取的结果对比分析,"经验爬虫"爬取的效率和准确性是其他3种经典爬虫均值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WMS的WebGI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介绍了Web地图服务规范,通过一种WebGIS的互操作模型实现了WMS,并详细描述了客户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Web Map Tile Services (WMT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to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visualize geospatial data for public use. To ensure that a WMTS can successfully fulfill users'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 the performance of a service must be measured to track latencies and bottlenecks that may downgrad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ervice (QoS). Traditional synthetic workloads used to evaluate WMTS applications are usually generated by repeated static URLs, through randomized requests, or by an access log replay. These three methods do not take request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s' behaviors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access logs are not available for systems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Thus, the evaluation outcomes obtained by these methods cannot represent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online WMTS applications. In this article a new workload model named HELP (Hotspot/think‐timE/Length/Path)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a prototype WMTS. This model describes how users browse a WMTS map and statistically characterizes complete map navigation behaviors. Then, the HELP model is implemented in HP LoadRunner and used to generate a synthetic workload to evaluate the target WMTS. 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performance representation of the HELP workload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models, and how a bottleneck in the target system was identified. Ad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quest logs and “hotspots” visualizations further validate the proposed HELP work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