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北缘牛鼻子梁地区的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393.2~395.6Ma,对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94.4±2.4)Ma,表明该岩石形成于中泥盆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较高的SiO_2(65.70%~69.22%)和Al_2O_3(14.96%~16.03%)、较低的MgO(1.37%~1.89%)含量,A/CNK值为0.95~0.98,属于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其岩浆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石稀土总量较高,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5~1.30),富集轻稀土元素和K、Rb、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Th、Zr等高场强元素。综上可知,岩石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属性,结合区内晚泥盆世牦牛山组陆相火山岩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牛鼻子梁地区的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柴达木地块与南祁连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赋存于麻山群老地层且与岩浆热液有关的老柞山金矿床的矿床地质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得出老柞山金矿床与岩浆岩、构造和麻山群密切相关,岩浆热液提供物源和热源,区内成矿物质具有深源性且来源单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阿斯哈金矿区钻孔中新发现的花岗斑岩,呈岩脉、岩株或舌状分布。岩石呈灰-灰白色,细-中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全岩高硅(SiO_2=70.03%~72.83%),高钾(K_2O=3.96%~5.21%),低P_2O_5(0.09%~0.10%),低FeO~T/MgO(1.76~3.91),A/CNK值(1.04~1.29)多数小于1.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样品具有轻稀土富集和中等负Eu异常(δEu=0.71~0.78)特征,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222.1±3.9 Ma(MSWD=5.4,n=15),形成于晚三叠世。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4.3~-1.4)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1.34~1.53 Ga),表明新发现的花岗斑岩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上述特征表明,阿斯哈金矿区花岗斑岩形成于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晚期-后碰撞阶段,可能是晚三叠世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此外,研究区花岗斑岩的侵位与沟里地区(包括阿斯哈)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龙首山东段青山堡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及其构造环境,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年龄为(451.5±3.2)Ma,属晚奥陶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青山堡花岗闪长岩中w(SiO2)为67.06%~68.23%,全碱含量为6.36%~6.93%,w(Na2O)>w(K2O),A/CNK值为0.99~1.02,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Al2O3含量中等、富钾、钠而贫镁、铁、钛、锰的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微量元素Rb、Th、U而亏损Nb、P、Ti,表明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青山堡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北祁连洋板块向阿拉善地块俯冲的环境下,说明至少在451Ma之前,北祁连洋板块在龙首山东段仍处于俯冲阶段,但已消减殆尽,为北祁连洋的闭合和陆弧碰撞阶段的开始提供了年龄上限约束。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同仁—泽库构造岩浆岩带,位于青海同仁县以西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是该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兰采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31.4±2.9) Ma (MSWD=0.024),即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稀土元素总量为138.76×10-6~197.19×10-6,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La/Yb)N值为11.53~17.19),Eu具有负异常;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Sr、Ba、P呈明显负异常,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类。结合区域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兰采地区花岗闪长岩的源区物质为变基性岩类,幔源岩浆的参与可能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于以整体挤压为主、局部剪切伸展为辅的地壳逐渐加厚的动力学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陈家店金矿区内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7±4)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Si、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高场强元素(HFSE)Th、Rb和K明显富集,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和Ti明显亏损的特点;稀土元素以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La/Yb)_N=0.47~4.99,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8~0.68)。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花岗斑岩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其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地处火山弧形构造带,属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宁国竹溪岭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岩相学观察、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年龄测定以及Hf同位素分析等工作。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竹溪岭岩体具有高硅、低镁、富钾的主量元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Sr/Y比值低,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Ti,显示明显的Pb正异常。岩体中存在Zr/Hf比值的异常,Zr/Hf为21.5~26.7,明显低于平均地壳的Zr/Hf值(35.5)。推测认为可能是锆石的分离结晶所造成。根据锆石的U-Pb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竹溪岭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40Ma左右,属于中生代燕山期早白垩世的侵入岩;锆石的εHf(t)多为负值(2.3 ~ -4.76)。结合地质背景,竹溪岭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弧后的拉长环境,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之后的回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尼特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混杂岩带,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发现的与马尔争组地层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小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部位。本次研究通过对赋矿花岗闪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研究,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结果显示:该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3.25 Ma±0.62 Ma(MSWD=0.99),代表其侵入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w(SiO2)在66.96%~68.3%之间,K2O/Na2O=0.54~0.63,相对富钠,贫w(MnO)(平均0.03%),w(P2O5)(0.14%~0.16%)和w(TiO2)(0.4%~0.46%),A/CNK值为1.05~1.16,平均1.106,w(Al2O3)介于15.37%~15.72%之间,里特曼指数δ值为1.43%~1.89%,TFeO/MgO为1.72~1.84,DI为74.19~79.94,表明其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110.67×10^-6~121.36×10^-6),表现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曲线,LREE/HREE=13.54~15.12,[(La/Yb)N=20.42~20.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负Eu异常中等(δEu介于0.94~0.99之间),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以及U,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及K,P,Ti相对亏损,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结合其形成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于早-中生代巴颜喀拉地块和东昆仑地块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松林口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东部,为确定岩体的侵位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镜下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测年,对松林口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林口岩体由二长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2.4±0.9)Ma(MSWD=0.66),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2.4±1.1)Ma(MSWD=0.39),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两期次岩浆作用形成;岩石的SiO2含量56.56%~61.97%;铝饱和指数A/CNK=0.93~1.05,全碱含量3.78~5.38,K2O/Na2O=1.02~1.68,里特曼指数σ=1.194~1.612,样品属于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5.22~7.13,LaN/YbN比值为6.93~8.9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具较强的负Eu异常。岩石Mg#值较高(50.97~61.27),w(Rb)/w(Sr)为0.12~0.25,Rb-(Y+Nb)图解显示为后碰撞环境。因此,松林口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后碰撞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哈马尔乌拉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尔乌拉花岗斑岩出露于大兴安岭中段东坡,形成于早白垩世(K1),锆石U-Pb等时线测年分析结果表明,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4.9±2.5 Ma.该花岗斑岩的化学成分显示高SiO2(71.262%~77.61%),平均值为74.48%;富碱(K2O+Na2O为6.32%~8.77%),平均值为7.46%;高K2O/Na2O比值(1.1~2.2);富铝,贫钙、铁、镁,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Rb、Th、Ce富集,Zr、Hf、Sm、Y、Yb相对亏损.稀土分配曲线呈右倾型,轻稀土较富集,且分馏较好;重稀土相对亏损,分馏较差.具明显的铕负异常.结合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该岩体属于晚造山期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2.
1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表明,霍洛台花岗闪长岩(145 Ma)为早白垩世岩浆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为一套具埃达克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为高SiO_2(65.64%~66.00%)、高K_2O(3.67%~3.77%)、低MgO(0.09%~1.21%)、高Sr含量(814.00×10~(-6)~893.00×10~(-6)),低Yb(0.194×10~(-6)~0.536×10~(-6))和Y(6.38×10~(-6)~7.73×10~(-6)),A/CNK为0.94~0.95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92.54~245.88)、Th/La(0.17~0.2)、Th/U(4.01~4.84)和Mg~#值(26.70~29.22)等特征显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下地壳加厚挤压-伸展转换阶段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萨吾尔山塔斯特岩体出露在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西南,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对其中的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2±1.9)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岩石SiO2(64.03%~66.44%),Na2O/K2O(1.887 8~2.488 5)、A/CNK(1.766 7~1.920 4)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ΣREE(54.68×10-6~57.56×10-6)、δEu(1.03~1.09)、(La/Sm)N(3.173~3.54)表现出后碰撞花岗岩特点。指示早石炭世中期萨吾尔山地区乃至整个西准噶尔地区已处在后碰撞构造环境,早石炭世后碰撞花岗闪长岩的确定为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格局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地球
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主体与包体岩石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铕异常不明显,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包体与主体岩石同时具有Sr、Nb、P、Ti的亏损,显示形成于增生在大陆边缘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AR—SiO2图解显示,主体与包体岩石虽同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区,但却表现出不同的分布形式,反映二者应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在Rb—Hf—Ta图解上,主体岩石样品全部落在弧系统岩石区,而包体岩石样品落在了弧系统岩石与板内岩石区分界处;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Rb—Y+Nb图解上,落在了火山弧花岗岩区;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花岗岩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主体岩石年龄(257.9±3.1)Ma,包体岩石年龄为(257.7±3.2)Ma。杭嘎勒地区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16.
粤北长江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棉花坑矿区,通过钻孔采集深部长江岩体不同结构的花岗岩,并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和对比,长江岩体与浅部印支期油洞岩体接触的细不等粒、深部的中粒和更深部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相同的矿物组成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长江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以富硅、富碱、钾大于钠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P、Ti和轻微亏损Nb、Ta为特征;稀土总量偏低且变化明显,配分模式呈轻稀土略富集型,Eu明显亏损;(87Sr/86Sr)i值较高(平均为0.71066),εNd(t) 值低(平均为-10.1),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G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表明,长江岩体是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熔融形成,属于壳源型花岗岩范畴。 相似文献
17.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区地处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庙岭金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57Ma左右。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具有高硅,富钾、铝而贫钠,低铁、镁、钙的特征,SiO2含量为75.06%~77.66%,全碱含量(Na2O+K2O)为7.05%~7.39%;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25.74×10-6~32.63×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6.74~9.53,Eu具有中等的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庙岭金矿区花岗斑岩的Pb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全岩的(87Sr/86Sr)i=0.706207~0.711774,εNd(t)值变化于-19.0~-17.8之间,tDM2=2.39~2.49Ga。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庙岭金矿区花岗斑岩的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古老下地壳,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 相似文献
18.
鲁东昆嵛山地区宫家辉长闪长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宫家辉长闪长岩是鲁东昆嵛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基性侵入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其侵位于113±2 Ma.高MgO含量(Mg^#高达56),Hf同位素组成位于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说明其地幔来源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K、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Isr为0.70745~0.70812,εNd为-15.9~-12.0,Sr、Nd和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108~17.239]与胶东基性脉岩和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相似;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Hf(t)平均值为-16.7,这些特征都暗示其来源于富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宫家辉长闪长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是胶东乃至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是佳木斯金多金属成矿区的一座大型矿床,金主要赋存在NW向、NWW向的张性断裂及花岗岩和钙质大理岩、钙质片麻岩的接触构造带内,成矿与矽卡岩密切伴生。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为揭示流体演化过程,本文选择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子晶三相、气液两相(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和纯气相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从早到晚均一温度依次为448~462、240~509、166~480、118~360和57~230℃;在矽卡岩阶段盐度(w(NaCl))为9.21%~10.37%,在氧化物阶段为1.73%~13.77%,中低盐度,在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1.73%~23.71%和23.64%~39.66%,在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3.05%~6.44%,在石英-方解石阶段为1.73%~11.95%。高温中低盐度且富含CO2、H2O和少量CH4的初始成矿流体,在氧化物阶段流体"沸腾",CO2逃逸,生成磁铁矿;在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持续沸腾,pH值升高,由氧化转化为还原,卸载金和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物;在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温度降低,卸载方铅矿、闪锌矿等低温矿物和金。因此,推测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是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热液叠加夕卡岩型矿床.对矿区东矿带赋矿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的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共获得3组年龄,分别为697.1±8.0、703.0±8.8和484.7±2.7 Ma.其中前2组为捕获的锆石年龄,暗示佳木斯地块南缘可能存在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第三组锆石年龄代表片麻状花岗岩结晶年龄.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显示,片麻状花岗岩的εHf(t)值为-2.4~+3.6,TDM2为1620~1390 Ma,指示片麻状花岗岩原岩可能是中元古代陆壳物质重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片麻状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是麻山群深熔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