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不同时期各观测系统所用震级标度、仪器性能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各种中国地震目录中所列震级值常不一致。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震级标度修定震级,以期给出该时期的均一震级目录。为此,采用古登堡-里克特1945年面波震级公式和1956年体波震级公式,作为基本震级标度,并将1962年的莫斯科-布拉格公式用于较短周期面波的面波震级测定,以作补充。统计表明,在这段时期内,两者之间是比较一致的。 根据这种标度,重新核算了《全球地震活动性及有关现象》一书的手稿资料,并用所有能收集到的台站振幅、周期资料计算了震级;建立了徐家汇台的量规函数和应用观测到P波的最大距离估计震级的计算公式;统计出各种震级目录中的震级值对古登堡-里克特震级标度的归算关系。从而得到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修订震级。文中列出6.5级以上的中国地震目录。 修订后的震级与国内外已有目录的统计对比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震级与阿部的全球大震目录中我国地震的震级相近,而与1983年编《中国地震目录》(未计入直接引用徐明同震级的部分)所列震级平均偏差虽小,但离散较大。 本文根据修订后的震级目录,探讨了《全球地震活动性及有关现象》一书中震级的含意,结果与盖勒-金森的结  相似文献   

2.
日本一伊豆诸岛索罗门群岛菲律宾日本东南苏联南部千岛群岛新几内亚斐 济西萨摩亚伊亘半岛千岛群岛印缅交界索罗门群岛印 尼西萨摩亚地 中海多米尼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琉球群岛印 尼日 本斐 济印 尼苏 联日 本日 本玛利亚那群岛马克得克群岛非尼克斯群岛苏联一阿富仟交界印 尼西萨摩亚群岛大西洋弗德角群岛阿留申群岛斐 济印 尼西萨摩亚群岛16——15 J 9.8”NI 125.go E j 菲 W g01——07.0”SI 178.0”E # 济12一45 08.2”1161.7”EI 印 尼12——08 63.9”N 145.6”EI 日本07——30 46”00IN S 115”20IE 千岛群岛08——00 60.ioNI 16…  相似文献   

3.
4.
发 震 时 间 震 中 位 置 震 级 月 日5 时分秒s 纬 度5 纬 度【地 点SMS 元10 g 05——02 g 54.6’N 173.50E 阿留申群岛7.5 17z 20一41 34.SON 抡。60E e中③D 7.4 22 14一小[19.80 S 110。90E 印尼南 17.2 24!16—17 13,3’N 98。5‘WI 墨西哥南 17.2 2 13 09——40 38.5’N i 75.50E 新 疆 17.口 26 j 07—09」21.4’S j 72.6‘W 智 利 I6.6 3 18 17——05 2。5’S 155.50E fflsfL网亚 5 7.7 21 15——14 g 15.40 …  相似文献   

5.
毛德培 《地震研究》2001,24(1):82-87
研究了1995年10月24日云南省武定6.5级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图象、距震中135km的巧家台振幅比、波速比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武定6.5级地震孕育发生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经历了早期(1988年4月-1992年7月),中期(1992年8月-1995年3月),晚期(1995年4月-1995年10月)阶段的发展,最终发生了强震。最后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结果,分析了武定6.5级地震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6.
1948年四川境内最大地震发生在理塘。仪测参数为:发震时刻,5月25日15时11分21秒;震中位置,北纬29°30′,东经100°30′;震级,7.3级。1960年,中国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首次深入极震区作宏观考察。1966~1967年水利电力部水电工程指挥部理塘队、中国科学院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亦先后多次调查。1973年,国家地震局西南烈度队再次前往地震区作专门考察。1974年、1977年,1979年,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又组织了三次调查研究,笔者都参加了工作。可见,前人对1948年理塘7.3级地震积累了较多的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7.
高彬  贾科  周仕勇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089-4099
本文通过整理世界地震台网1900-1970年世界台站震相报告,对该时期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震级5级以上强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机制(断层面解)进行了测量.具体开展了以下三点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间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国际地震资料汇编》(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时,对该时间范围内的22个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21个地震事件的可靠结果;(2)使用1933年至1970年之间ISS的P波初动,对该时间范围内的15个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机制解,得到了其中12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的可靠结果,从而丰富了华北地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观测的1900-1970年历史强震目录震源机制资料;(3)基于华北地区地震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推断了华北地区M≥5.0的部分缺乏地震资料观测的历史地震断层面参数,并对这种方法推断的断层面参数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GPS同震位移及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GPS流动和连续观测结果,并利用最速下降法(SDM)反演方法,给出并分析了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同震位移、断层面滑动位移分布特征.GPS同震位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沿北西方向表现出左旋应变释放特征、沿北东向表现出拉张应变释放的同震特征,并且随着离开断裂带距离的增加,拉张变形衰减;受包谷垴—小河断裂控制的左旋剪切应变释放的位移在莲峰、昭通—鲁甸断裂附近较弱,说明该断裂可能没有完全切割昭通—鲁甸断裂,不属于该区域主干断裂;昭通—鲁甸断裂带有一定的右旋应变释放,而逆冲应变释放不明显,表明该断裂带处于受南东向挤压的强闭锁状态.SDM反演结果表明,鲁甸地震以左旋走滑为主并兼有拉张性质,地震矩震级为MW6.3左右.综上所述,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莲峰、昭通—鲁甸断裂带仍存在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  王琼  吴传勇  向元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8):2859-2870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主震和部分MS3.6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采用HypoDD方法重新定位了序列中ML2.5以上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并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了可能存在的发震断层面参数.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分析了皮山6.5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得到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I:走向280°/倾角60°/滑动角90°;节面Ⅱ:走向100°/倾角30°/滑动角90°,矩心深度19 km,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地震事件.大部分MS3.6以上余震震源机制与主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双差定位结果显示,ML2.5以上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主震的西南方向,深度主要分布在0~15 km范围内,余震分布显示出与发震构造泽普隐伏断裂一致的倾向南西的特征.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104°/倾角34°/滑动角94°,该结果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的滑动角较为接近,绝大多数余震发生在断层面附近10 km左右的区域.根据本研究得到的震源机制、精定位结果以及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的断层面的参数,结合震源区地质构造情况,初步给出了此次皮山6.5级地震的发震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时 间;‘。-地 点-回级(MS)2月23日 台湾省玉里6.33月20日 台湾省莲花东南6. 04丹;田。、、。内蒙古和柞貉尔-巳T—-。5月29 Wr 云南省龙陵-7·5 29日——7.eru 31日”6.56月 1日”6.二 9日”6.17月4日”,-6.0 21日”6.6 28日 河北省唐山。丰南7.8 28日”7.18月16日 四川省松潘7.2 22日”6.7 23日”7.39月23日 宁夏吉兰泰 6.311月7日 云南省宁菠、盐源6.9. 15日 河北唐山、丰南6.912月12日 北纬30.3度东经137.5度6.1 13日 云南省宁菠6.吕一九七六年中国六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震目录中的中源地震定位问题研究@韩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周仕勇$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黄建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孙燕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喀什基准地震台!新疆喀什 8440 0 0~~~~~~~~  相似文献   

12.
吴佳翼  曹学锋 《地震学报》1987,9(3):225-238
本文利用 ISC 和 USGS 的6级以上地震资料,计算了1964——1983年共20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指数.作者提出一种求 Ms-mb 回归线的方法,得出一组换算公式.计算表明,1964——1965,1968,1971,1975——1976各年全球浅源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以1975——1976年的峰期最为显著.1984年已取代1954年成为20世纪中浅震水平的最低年份.按实际计算值,深震水平以1971年为最高,以1977年为最低.1977——1983年,全球浅震活动水平持续下降,深震活动水平长趋势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历史及现今地震资料研究了陕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相关现象,从而为陕西今后的震情判断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Ms≥5地震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为58年,4-5级地震丛的发生间隔为10-40年;Ms≥5地震的活动有以9为倍数的韵律特征,并有集中在7-9月发生的现象;5级左右的地震一般都分布在渭河盒地北缘断裂或秦岭山间断裂带上;4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小震活跃。  相似文献   

14.
近震震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在1978-1984年期间的395次地震[1.0ML6.2;10△600km]资料,讨论了近震震级 ML 的量规函数、台基校正、仪器分量校正和震源区校正等,并着重研究了信号持续时间震级 MD 的不同测定方法和误差.结果表明,如果采用本文中所述的方法,不需添加任何校正值,只用少数几个台甚至仅用一个台的资料就可逼近无偏震级.必须指出,持续时间震级 MD 在震级大于4.8时可产生震级饱和现象,对此,用另一条具有较大斜率的方程拟合便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7,自引:22,他引:77  
利用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区主应力轴的方向.根据以前华北、东部大陆和西南地区的工作结果,对个别地区补充新数据后重新作了分析;加上本文关于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新结果,编制了我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方向图.利用Brillinger等的概率模型,估计了用多个地震P波初动方向推断平均P、T轴的误差.讨论了单个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与所在地区平均P轴方位角的差异.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区主应力轴的方向.根据以前华北、东部大陆和西南地区的工作结果,对个别地区补充新数据后重新作了分析;加上本文关于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新结果,编制了我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方向图.利用Brillinger等的概率模型,估计了用多个地震P波初动方向推断平均P、T轴的误差.讨论了单个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与所在地区平均P轴方位角的差异.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及邻区Ms≥7.0级地震的相关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76 ̄1988年中国大陆及邻区两组Ms≥7.0级地震活动实例,借助于全国震情网络的时段预报和强震活动空间的对称韵规律模式对本区大地震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实际应用的探讨后提出了我国大陆及边邻三大“地震进口窗”和我国内陆区域性的“地震进出口窗”的实用意义,长期为我国大形势预报及对华北地震的活动性估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对该作法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直接利用瑞雷波广义方向性函数极小值的周期与台站相对于破裂方向的方位角的关系,估计了1979年6月19日山西省介休5.1级地震及1979年7月9日江苏省溧阳6.0级地震的破裂方向、破裂长度和破裂速度。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都是以走向滑动为主,介休地震破裂方向是南南东,破裂速度为1.1公里/秒,破裂长度为11公里。溧阳地震破裂方向是南东,破裂速度为2.5公里/秒,破裂长度为15公里。这些结果与断层面解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朱成熹 《地震学报》1980,2(1):80-89
在我国大陆Ms=7.3以上的大地震所牵联的晚期最大近震和远震的应变能量依赖于如下诸因素:1、主震的应变能量;2、主震后当天最大近震的应变能量;3、主震后15天内最大近震的应变能量和发震时间.文中公式(9)和(10)则具体给出了定量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20.
精确的地震位置对于地震活动性、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壳应力场反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地震速报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观测到时的不确定性、台站高程、地震震源深度进行约束的同时,根据反演理论给出了地震震源位置精确估计和误差估计的方法。该算法联合考虑Pg波、Sg波、Pn波和Sn波的到时进行反演,数据量的增加可以增强地震位置的准确性,并可同时应用于地方震和区域地震。采用模拟数据对该地震定位算法进行检验发现,该算法在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不等时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四川地区2001-2008年间的地震定位,得到的地震位置更加符合地震的丛集性并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这些结果为四川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断层构造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且为汶川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前兆研究也提供了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