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探与水文地质的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岩溶区找水定井的命中率。岩溶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对地下水的富集有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有良好岩性配置的低位向斜槽谷区是岩溶找水工作的首要优选靶区;根据测区地质情况和地形条件、目的任务合理选择物探方法,当工作区具有浅覆盖、地下水大埋深和地层电性差异明显等特点时,音频大地电磁法解译成果更为可靠。文章以黔江罗家坝ZK3井为实例,阐述了水文地质调查与物探工作成果在指导岩溶区找水定井中的具体应用,证实了水文地质调查与物探结合的方式在岩溶地区找水定井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珠琳地区岩溶水分布规律及找水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珠琳地区岩溶水的分布规律,认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和持续上升、弱透水层的存在是造成自分水岭至排泄区岩溶水的富水性由弱到强及岩溶发育均匀程度由高到低,地下水埋深呈阶梯状降低的主要因素。总结提出了高原斜坡地带岩溶石山区找水要在古溶蚀台面上接近分水岭的地段、溶蚀洼地的扬起端寻找表层带岩溶水,以及悬托的弱透水层之上寻找滞水型岩溶水;不宜在强迳流区、负地形最低部位布井。  相似文献   

3.
4.
李再荣  苏晓莉 《湖南地质》2000,19(4):263-266
板岩地区是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区,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省板岩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找水方向和方法,对提高板岩地区的找水成功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秋至2011年春,泰安市长时间无有效降水,遭遇了秋冬春三连旱,气象干旱达百年一遇。为此,泰安市政府组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和驻泰地勘单位开展抗旱找水定井打井工作,笔者所在单位被指定为泰安市抗旱找水定井单位。根据此次找水定井实践,结合泰安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泰安市山丘区地下水找水方向,供同行在泰安市山丘区找水定井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贾德旺 《江苏地质》2020,44(3):318-325
以鲁南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及特征,提出找水定井示范方法,评价及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研究显示,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裂隙充填情况等影响,不同地区地下水赋存特征也不相同,鲁南地区蓄水构造主要包括岩溶蓄水构造和裂隙蓄水构造两大类,针对不同地层岩性找水定井方法也不相同。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变鲁南山区的缺水现状。  相似文献   

7.
电阻率测深法在云南省玉溪市抗旱找水定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云南玉溪抗旱找水定井的工作实例,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电阻率测深法在重点地段开展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含水层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实测电阻率测深曲线进行对比解释,最后确定井位,通过所施工钻孔验证了物探推断成果符合实际,并且单井涌水量均大大超出当地所需水量,取得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效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在高原地区基岩及“红层”找水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基础水文地质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2011年初黔援豫抗旱打井中成功与失败实例,从多角度对太行山南脉一带长期以来严重缺水的碳酸盐岩地区地下水赋存规律、找水规律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为下一步全面解决太行山区群众饮水问题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区内地下水赋存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综合影响,通过查明三者关系为机井井位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包头市固阳县矿集区的地层结构以及地下水污染情况,需在矿集区内典型矿山周边开展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本文针对不同找水目标类型,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技术,兼顾不同测量装置类型在分辨率、信噪比的优势,选用不同装置类型对矿集区内文圪气铁矿南选矿厂、鸿昌选厂、上十二份子金矿3个典型矿区周边含水地层的电性结构特征及成井模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洮南北部丘陵缺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质构造,岩浆岩对地下水形成的控制作用,阐述了基岩地下水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指出了找水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缘,区内无大型河流分布,地表水资源贫乏;区内主要分布一套元古界变质岩系,裂隙发育较差,地下水资源贫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孔洞裂隙水、变质岩风化-构造裂隙水、岩浆岩风化-构造裂隙水等三类地下水。在广泛分布的副变质岩区不宜开展大规模找水工作,即使在构造密集区域,受岩性影响,也不利于地下水的大规模汇集;局部分布的正变质岩区、岩溶区、岩浆岩区,在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可选择构造发育地区或岩溶发育地区开展局部找水工作,寻找富水构造,开采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陈伟海  张之淦 《广西地质》2001,14(2):57-62,66
通过在广西来宾岩溶干旱区的找水实践,将峰林平原区定井技术主要归纳为地质构造方法、蓄水构造方法和综合物探方法。地质构造方法可了解断裂富水带的分布规律,以指导寻找各类蓄水构造;利用蓄水的构造方法归纳出该区7类岩溶蓄水构造,并确定其三维几何形状和内部介质特征,为水文物探解释提供地质依据;水文物探方法可提供富水地质体的定量、半定量信息。文章认为地质-物探-钻探工作密切配合和交流,是提高成井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王彤 《广西地质》2012,(6):39-41
文章作者结合多年勘探找水的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贵港市桥圩盆地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结合实际工作对地下水的富集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寻找地下水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吉林油区大老爷府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丛姣  侯俊胜 《吉林地质》2002,21(1):50-55,78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结合大老爷府油田的生产实际,认为形成大老爷府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多参数信息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15.
中扬子区壳内低阻层的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扬子区广泛发育多套壳内低阻尼,它们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在油气成藏方面显示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油气勘探实例和经验,认为中扬子区壳内低阻尼与构造关系密切,探讨了壳内低阻层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部低阻层对瞬变电磁法探测信号具有屏蔽效应,特别是在有巨厚低阻覆盖层的地区,要完成较大深度的勘探任务,必须在施工和资料解释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具有巨厚低阻覆盖层的华北地区,进行了瞬变电磁勘探施工技术和资料解释的试验研究,认为野外施工时需选择合适的回线尺寸和延时,以及采用尽可能大的发射功率以产生较高的信噪比;资料分析和解释过程中,采用拟MT的反演技术,突出异常。据此,在低阻层厚度达300m的地区完成了深550m富水区的定位探测工作,其富水性得到了钻探验证。结果说明,该探测方法可以完成受低阻覆盖层影响地区的找水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7.
吕守航  杜立志  姚仁  王杰  常高奇 《世界地质》2017,36(3):995-1000
为研究井地电法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时电场的分布规律,笔者对室内水槽固定位置的低阻体(铜板)直接供电,并对充电低阻体形成的电场在地表的电位分布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不同方向电位分布特征,及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电位梯度曲线,分析异常体不同方向上的电位梯度变化规律,确定该低阻体的边界特征。模拟实验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的边界会出现明显的拐点,与电位分布图的对比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边界的变化可以作为识别异常体边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鲁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在地热勘查、开发和利用中,对地热勘查定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介绍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鲁东地区地热勘查及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的地热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瞬变电磁法(TEM)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电磁测深和自然放射能测深等方法对鲁东地区典型地热勘查区进行地热井位确定,并对勘查定井方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鲁东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NE向、NNE向及NW向断裂交汇带附近,为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对流型带状地热资源,热储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勘查定井宜选择在2条或多条断裂的交汇处; 天然电场选频、瞬变电磁法测深对于浅部地层和断裂具有较好的反映;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断裂深部发育特征反映明显,为鲁东地热勘查定井较适宜的方法; 地热勘查定井宜采用2种以上的勘查方法,避免在物探施工过程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常规测井方法难以有效识别低阻气层的难题,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K83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乌二段气藏为例,利用岩心分析化验数据、录测数据、试油数据等资料,分析了低阻气层成因及识别方法。通过研究,认为目的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与下部常规油层相比,储层岩石粒度较细,泥质含量高,储集空间类型与孔隙结构复杂,粘土矿物含量高,是形成该地区低阻气层的主要原因。利用气层在声波、密度和中子三条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出利用该地区的三孔隙度差值与比值法进行气层识别,对全区所有井进行了二次解释,并提出了试气井段。试气井段产气数据表明,该方法对低阻气层的识别结果较可靠,在生产中具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