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早已引起国内外重视。凡进行过综合评价的矿床,都取得了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好效果,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床尤为显著。吉林省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经过综合评价,大大提高了矿床价值,有力地说明矿床勘探只要走上综合评价这一正确道路,矿床就身价倍增,面貌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2.
区域矿产定量评价的矿床综合信息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克炎  程松林  娄德波  孙莉 《地质通报》2010,29(10):1430-1444
控制矿床生成的地质要素和识别矿床存在的勘查信息对区域矿产预测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矿床综合信息评价模型要从传统的矿床模型出发,将其总结和转化为区域预测评价的控矿关键预测要素,研究识别矿床存在的物、化、遥勘查信息,开展矿床品位-吨位统计特征研究,形成预测评价的要素集,进行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花岗伟晶岩类型矿床的评价问题,是一个细緻而复杂的问题。它的评价和其他类型矿床的评价一样,受许多条件因素的控制,如国家的须要,开采的技术条件,矿床的特征和该地区之自然地理位置等,所以对任何矿床的评价(无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的结论,都是有时间性的。有些矿床可能在今日评价之理论知识基础上认为无工业意义,但几年之后随着地质知识之丰富,实际材料的掌握,对评价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对任何矿床的评价,都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各个时期不同的标准。过去的一些地质工作者在评价花岗伟晶岩矿脈  相似文献   

4.
杜国银  王勇毅 《矿床地质》2002,21(4):419-423
文章对人工矿床及矿山二次资源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初步提出了人工矿床的3种成因类型,即:技术成因型,技术-自然成因型,稀缺成因型(或市场成因型),分析了人工矿床勘查评价的范围、内容和规范要求;对人工矿床勘查开发技术经济评价的特点,评价准则与评价内容要求进行了论述,并对人工矿床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及方向,包括人工矿床的成矿机理、成矿规律,人工矿床勘查开发技术,人工矿床的评价规范制定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评价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经典的标准矿床模型标志准则进行区域成矿远景区圈定是“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数字矿床模型将为广大资源评价人员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工具。文章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评价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核心创新技术问题。开发的系统初步实现了专家系统与GIS的结合,可以在区域成矿远景区划和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三部式定量评价是指(Singer,1993):①根据地质特征和矿床模型圈定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②使用品位一吨位模型评价潜在矿床规模和矿石特征;③估算各远景区内每种矿床类型的潜在矿床数目;最后,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所有远景区内的潜在资源量.本文以成矿系统理论(翟裕生,1999)为指导,运用三部式定量评价方法与地球化学块体评价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斑岩铜矿定量评价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国矿产资源评价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评价包括对已发现矿床的分类与评价以及预测尚未发现的矿床资源量和未知的矿床类型的资源量两个方面。本文介绍美国地质调查局九十年代进行的矿产资源评价专项研究的方法、技术和部分评价成果。我们相信这些方法和技术在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矿床评价问题在我国已经议论若干年了.几年来,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谈及地质勘探工作的经济效果和矿床经济评价问题,正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众所周知,矿床经济评价涉及的面较广,它贯穿于普查、勘探、开发、生产的始终,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好矿床评价,可以促进地质勘探工作和采掘工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 本文试图对地质工作阶段的矿床评价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目前地质勘探与矿床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矿床环境研究动态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收集美国地质调查局近几年公开出版物及其网站上发布的资料,总结了美国在环境矿床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32种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矿床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或基准值、流域性矿床—环境综合研究和特殊矿床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结合美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国情,建议我国地质调查局现阶段在该领域研究首先集中在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和用于战略性资源评价中的矿床环境评价指标等战略性研究上。  相似文献   

10.
朱恒鑫 《地质论评》1960,20(4):177-178
有色金属矿床的评价,特别是铅锌矿床的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我国几百年来对铅锌矿床的开采,遗留下很多开采过的旧坑道(一般称为老窿),这些老窿对于正确评价铅锌矿床有一定的作用。尽管老窿很不规则,部分老窿已经崩塌,甚至全部崩塌或积水,但是只要对老窿进行详细的观察,并结合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大井锡多金属矿床矿石的物质成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井锡多金属矿床是华北地区较大的锡矿床,深入研究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对我国北方找锡矿工作具有参考对比意义,通过对大井锡矿床的矿物组成、物质成分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温度和成矿深度,进而指出该矿床属于次火岩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和镜下鉴定手段对矽卡岩矿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甲玛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结合前人对矿区矽卡岩、围岩和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代学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系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交代大理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银矿床类型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晋东北地区银矿王要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银矿床(包括石英脉型银矿、火山岩型银矿、(隐)爆破角砾岩型银矿),其次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银矿、层控银锰矿床(包括氧化淋滤型锰银矿和铁锰帽型银锰矿).银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在沉积作用、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作用和地表氧化淋滤作用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14.
云南茂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茂祖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着重研究了赋矿地层、铅-锌矿体赋存及矿化特征,并通过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茂祖铅-锌矿床的成因属同生断裂控矿的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5.
云南会泽铅锌矿喷流沉积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泽铅锌矿床的成因认识各异,曾认为是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研究前人资料、结合亲历找矿实践,讨论该矿床另一种不同的成矿方式。研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包裹体、方铅矿年龄测定和成矿温度测试等表明:会泽铅锌矿属海底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与芒特—艾萨型热卤水喷流沉积层控矿床类似。  相似文献   

16.
陈定雄  伍磊 《矿产与地质》2006,20(6):628-631
通过对桂平市四德铅-锌-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成矿物质来源等的研究,初步认为其矿床类型为热水沉积型铅-锌-铜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条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具大型规模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依据青海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矿床物质来源、矿物、元素分带、成矿热液演化中铜多金属矿床的性状,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索拉沟铜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其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两个阶段。中三叠世海底火山喷发喷气活动携带大量成矿物质,在浅海台地相对低洼的部位(还原条件下)与火山碎屑物、陆源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矿源层"或贫矿层,在随后的(印支期)造山过程中,受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作用,地层中岩石脱水、成矿元素活化、聚集形成富矿溶液,并沿地层层理、岩石破裂运移,交代岩石中化学性活泼的组分或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未来重要的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日阿铜矿床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地处隆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笔者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该矿床经历的地质作用、矿石构造以及矿物组合特征,认为矿床为矽卡岩型铜矿,主要成矿作用经历了岩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风化期,其中岩浆热液成矿期为主要成矿期,可进一步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日阿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   总被引:78,自引:64,他引:14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2,28(5):1349-1361
三江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的多期洋-陆俯冲和新生代以来的陆-陆碰撞;成矿主要集中在大洋生长与俯冲造山阶段以及碰撞造山主碰撞向晚碰撞的转换阶段,控制了区域喜马拉雅期斑岩型铜金矿带、沉积岩容矿型铅锌多金属矿带与造山型金矿带等。在不同时期构造环境作用下,在矿田与矿床范围内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叠加成矿作用。叠加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种类型及9种方式:(1)VMS-岩浆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燕山期"VMS型"矿体(老厂式Pb-Zn-Mo矿床和鲁春式Cu-Pb-Zn矿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VMS型矿体的羊拉式Cu-Mo-Pb-Zn矿床;(2)沉积-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燕山期沉积矿源层的白秧坪式Cu-Pb-Zn矿床,喜马拉雅期建造热液型Ge矿体叠加沉积煤层的大寨/中寨式Ge矿床,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加里东期分水岭式Fe-Cu矿床;(3)多期热液叠加型。主要为喜马拉雅期与印支期两期叠加成矿作用的老王寨床式Au矿床,燕山期叠加印支期普朗-红山式Cu矿床,喜马拉雅期多期次叠加的金满Cu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增加矿床的资源储量,丰富了矿种类型;但是现在仅有部分年代学与矿田-矿床尺度地质现象的某些证据,叠加矿床的矿体-矿石结构特征、形成条件与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约束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