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处于退缩状态   总被引:39,自引:17,他引:22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8,20(2):184-185
997年中美联合考察队对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考察期间,采用GPS技术对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测量.将其结果与1966年考察测量的位置对比得出,过去30a间该冰川末端后退了170~270m,平均年退缩量为55~87m.由于目前气候仍在变暖,该冰川将继续保持退缩状态.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海洋性冰川发育条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苏珍  梁大兰 《冰川冻土》1993,15(4):551-558
贡嘎山5000m以上山体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样高大的山体为冰川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势条件和宽阔的积累区。同时,据观测推算东坡冰川积累区的年降水量可达3000mm,雪线处的年平均气温在-4.1—-5℃;西坡冰川积累区的年降水量达1800mm为本区冰川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冰雪物质条件和必要的低温。冰川形态类型基本齐全,冰川分布比较集中,但东西坡冰川在规模上有明显差异,东坡冰川条数较西坡少,但冰川规  相似文献   

3.
石冰川是一种发育在高寒山区的典型冰缘地貌,其发育、分布和运动特征对高山多年冻土的状态和演化具有指示性意义。针对光学遥感影像解译难以定量判定石冰川活动状态的难题,本文联合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和光学遥感影像地貌解译进行石冰川探测和识别,在大雪山南段编目了860条石冰川,并统计了其关键地貌和活动参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石冰川由南向北分布逐渐集中,表明区域北部冰缘环境更有利于石冰川的发育;区域内石冰川发育的海拔范围在3 638~5 107 m之间,74%石冰川朝向西、西北、北、东北方向发育;97%石冰川的年均形变速率小于100 mm·a-1,并且北部区域石冰川的活动性相较于其他区域更强。基于石冰川面积与含冰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初步估计研究区石冰川储水量为0.963~1.445 km3。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东南缘石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水文和灾害效应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7,他引:16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相似文献   

5.
苏伯第四纪沉积序列形成于全新世和最后一期冰期时(Wurm期),相当于海洋地质年代第2.3,4和5同位素阶段。苏黎世湖的三个地方性时代地层单位分别叫Alpha阶、Beto阶和Gamma阶。在湖底面下137.6~154.4m的LZ-Alpha沉积物,可能是冲积的,沉积于Riss-wurm间冰期或在Wurm最早期;30.4~137.6m之间的LZ-Beta沉积物属冰川或冰川沉积物,包括冰川底碛物和冰川下或覆冰湖沉积的滴石泥和泥,这些沉积物由于上覆冰川的剪切作用可能发生变形;苏伯地区LZ-Gamma积物位于30.4m以上,它们是在Linth冰川退却到苏伯地区以南之后沉积下来的,属湖相沉积,其沉积特征反映了气候变暖的趋势,从而使无冰湖达到现代化学沉积的条件。苏黎世湖盆起源于最后冰期之前的侵蚀作用。尽管冰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可能使湖盆地形态有所改变,但冰成谷的反向梯度主要是最后10万a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地区的冰川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曹真堂 《冰川冻土》1995,17(1):73-83
贡嘎山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冰川消融强烈。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00-145L/(s.km^2),冰川融水径流深高达2000-4500mm.冰川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冰川强烈消融期的5-9月,冰川融水径流占冰川区年总径流的80%左右;径流量集中的6-8月,占60%左右,冰川融水径流的年内变化气温的年内变化基本相一致,最大值出现在7月或8月。  相似文献   

7.
夏威夷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技术和施工情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探矿工程》1999,(4):52-53
1999年4月5~10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和执委会会议在夏威夷召开,会议的日程之一是参观正在施工的、设计孔深4500m的夏威夷科学钻孔的钻探现场。由于我国正在准备实施5000m科学钻探工程,因此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东南极Lambert冰川流域路线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5,17(4):303-307
Lambert冰川是Amery冰架的补给源,为东南极冰盖最大的一支冰流。近几年对该冰流源区的路线考察表明,该地区累速度相当低,大部分观测点你于150kg/(m^2.a)。考察区域表面年平均温度为-45--30℃。表面2m雪层的平均密度在400kg/m^3左右变化,在1830-2700m海拔范围内的许多地点曾观测到深霜发育,表面运动速度基本上在20m/a以内。在低积累区,强烈的下降风和表面雪丘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梅里雪山明永冰川的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郑本兴  赵希涛 《冰川冻土》1999,21(2):145-150
梅里雪山主峰卡格薄峰海拔6740m,位于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是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神秘高峰之一。位于卡格薄峰东坡的明永冰川,长11.7km,冰川末端海拔2660m,是目前横断山区第二条较长的冰川。这是一条横断山区海拔最低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其冰舌上部运动速度可达533m/a。1971 ̄1982和1998年冰川均处于前进状态。  相似文献   

10.
崔之久  张威 《冰川冻土》2003,25(5):510-516
亚洲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征的深人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冰川规模早期大于晚期。最近,国内外已经注意到末次冰期中期(MIS3b)存在全球性质的降温时段,此时湿度大,并与低温相结合,引起冰川前进的规模也大于干冷的末次冰盛期(LGM),指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演化不仅仅是亚洲自身的区域性特点,而且有可能带有全球性.同时,东亚沿海山地冰川发育表现为与大陆内部不一致的特征,说明即使在同一季风系统条件下,由于地理位置、水热条件的不同,也可以引起冰川演化的区域分异,呼应早期提出的冰川发育“异时性”理论。从研究末次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入手,讨论西风带与季风带对冰川发育规模的影响,结合其它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点,进而得出:由于海-地-汽系统循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对冰川发育影响不同,在各地冰川最大前进规模和时间是一致或不一致的,在10ka和30ka时间尺度上冰川发育可能存在“同时”和“异时”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枰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冰川规模最大,当时,河水冰期的白水河冰川长2.5Km,冰川 演化模式与梅里雪山、贡嘎山东坡相同,均属藏东南型,而与青藏高原广大高山区以例数第三次冰不川最大规模有别。主要是它们位于青藏高  相似文献   

12.
冰川槽谷横剖面定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盼  王杰 《冰川冻土》2015,37(4):1028-1040
冰川槽谷(“U”形谷)是冰川与下伏基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典型的冰蚀地形, 对其定量化研究是了解冰川作用过程以及冰川槽谷演化过程的重要途径. 二次多项式(y=A+Bx+Cx2)和幂函数(y=axb)是定量描述冰川槽谷形态的两种较普遍的方法, 二次多项式可以描述冰川槽谷的整体形态且不需要考虑高程基准面的选择, 但是该方法不能用于槽谷间的比较且其只能较准确地描述接近抛物线的横剖面; 幂函数不但可以反映不同作用过程形成的谷地, 还能在不同横剖面间进行比较, 但幂函数在应用过程过会受到坐标原点选取、 对数变化、 后期堆积以及横剖面不对称的影响, 其运用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 相同的幂函数指数b可能指示不同的槽谷形态, 形态比率FR的引入并与指数b结合起来使对槽谷形态的描述更加全面. 从冰川动力和外部环境方面出发, 影响槽谷形态的因素主要有冰川作用时间、 基岩的抗侵蚀能力、 岩性的分布以及裂隙、 冰量、 气候、 构造和冰川性质, 后三者对槽谷形态的定量化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运用不同地区槽谷形态参数所做b~FR图探讨了山地冰川槽谷的发育模式, 发现山地冰川槽谷存在对应于两种不同冰川性质的相反的发育模式, 但是由于岩性、 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冰川槽谷发育模式有时出现了不对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40  
施雅风  郑本兴 《冰川冻土》1997,19(2):97-113
在16-32kaBp的末次冰期最盛时,青藏高原较现代降温7℃左右,降水为现代的03-70%。极地型冰川广泛分布,高原内部平衡线较下降值减至500-300m以内,高原东部,南缘及西缘可能以亚极地型冰川为主,并有小部分温冰川,平衡线下降800m以至100-1200m。初步统计,包括周围高山在内冰川面积在35×10^4km^2左右,为现代冰川的7.5倍,冰储量相当于全海平面变化24.2cm。其时,多年冻  相似文献   

14.
希夏邦马峰东南富曲河谷的冰川沉积和冰川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m)东南富曲河谷,中更新世以来有三次冰期;即聂拉木、富曲和普罗冰期。它们均可再分为两个亚阶段。聂拉木南的高冰碛平台长3.5m,宽1.5km,厚200m。属于中更新世聂拉木冰期(聂聂雄拉冰期)的巨大山谷冰川沉积,中尼公路从高冰碛平台尾端通过,形成数公里长的冰碛剖面,呈现出美丽多姿的冰川成因类型沉积和冰川构造现象,包括冰下,冰上融出碛,冰内.冰下河道沉积,冰湖沉积,坠碛,流磺等。冰川运动时造成的冰川构造,如断层、滑动面-…等也很清楚,代表了海洋型(暖冰川)冰川沉积和冰川构造特征,是中国目前研究冰川构造最理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的冰塔林形态模拟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通  效存德 《冰川冻土》2012,34(1):49-55
冰塔林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大型冰川上发育广泛, 如何评估其对冰川总体积的贡献意义显著.对冰塔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东绒布冰川冰塔林呈现出分形特点, 其盒维数在1.3~1.9之间, 无标度区间约为40~160 m. 通过构建冰塔林消融模型, 认为冰塔林区域的整体消融率(约50%)不依赖于其地形参数的变化; 估计珠峰东绒布冰川冰塔林体积对冰川总体积的贡献率约为3.7%, 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6.
马秋华 《冰川冻土》1994,16(1):60-65
第四纪期间,贡嘎山西坡至少发生过两次明显的冰川作用,一次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另一次发生在晚更新世,根据冰碛物的分布情况,其中后又可区分出两次冰进。较早冰期对西坡的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冰舌可能下伸到海拔约3220m的滕增沟沟口,雪线位置仅略高于4300m。较晚冰期时则以冰斗冰川为主,贡嘎沟冰川伸到海拔约3350m的魏石达附近,莫溪沟两侧支沟中的冰川仅能下伸到各自的沟口,雪线位置可能在4600m。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探矿工程》1998,(3):55-56
川西平原地区浅层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目的层埋深约1200m。其储层多为薄层状、孔隙渗透性较好、层理发育的粉砂岩或裂隙发育的泥岩。气层段为600~800m、1000~1200m两层,其孔隙压力系数自上而下逐步增加,主要气层地层孔隙压力系数多在1.36~...  相似文献   

1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1991-1992年度,以负物质平衡状态为主,累积负平衡量达851.9×104m3,冰川平均亏损4562mm水层,与中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由夏季平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减少引起的。分析17a的物质平衡实测资料表明,净物质平衡与平衡线高度,以及平衡线高度与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夏季平均气温变化1℃,平衡线高度变化102m,年降水量变化100mm,平衡线高度波动58m。  相似文献   

19.
天地冰川位于四川绵竹市天池乡 ,属于第四纪中早期的冰川遣迹 ,距今 1~ 2Ma。天池冰川位于龙门山褶断带中段太平推覆构造体的天池向斜中 ,天池向斜呈纺缍形 ,轴的走向北东 ,两翼由二叠系地层组成 ,中部是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地层。北西翼地层倒转倾向北西、倾角 5 0°~ 70° ,南东翼倾向北西、倾角 4 5°~ 6 0° ,向斜的中西部褶皱呈斜卧的∑形 ,天池冰川受天地向斜中的高家坪向斜控制 ,冰川长近 5km ,宽 10 0~ 10 0 0m ,走向北东 4 0° ,根据它的结构特征可分为三段 ,即冰川源头段 ,中部冰碛丘陵段 ,前缘冰舌、冰槽谷段。冰川源头…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日本极地研究所和北海道大学应用物理系组成的西昆仑山联合考察队,共15人,于1985年7-8月,对我国西昆仑山南坡进行了现代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冻土和气候等学科的科学考察。西昆仑山是我国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发育有大型的山谷冰川、宽尾冰川、平顶冰川。南坡共有冰川428条,冰川面积1628.3平方公里,冰川储量260.3497立方公里。北坡冰川更为发育,约有1300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