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铜矿床,主要产于同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对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蚀变作用是在水/岩比值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铅来自赋矿的沉积与基底岩石的混合;硫、碳和硅则具有多来源的特性。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特点表明,所研究的铜矿床与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一些地热区的矿化作用相似。说明研究区砂页岩中的铜矿床具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3.
以"煤铀兼探"新思路带动的中国西南地区新一轮砂岩型铀矿勘查,首选滇西腾冲地块新近纪盆地群为突破口。从容矿主岩沉积建造、铀源地质体配置、成矿作用驱动3个方面,总结了腾冲地块构造-盆地演化对铀成矿的影响。在大陆汇聚构造体制下,地块内发育一系列受断裂制约的狭长状断陷盆地和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湖泊的复合沉积体系,扇中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等是赋铀砂体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中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形成的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和经历多期构造变质的高黎贡山群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为区内铀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而赋矿层同沉积期的新近纪构造运动,以及第四纪以来的地壳差异升降,驱动了产铀盆地内部的潜水氧化和后期叠加的层间氧化成矿过程。基于上述认识,提出当前区内的铀矿勘查应加强沉积微相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建立赋矿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模式;同时加强不同蚀源区地质体的铀源能力分析和成矿作用类型的甄别,更准确地锁定潜在铀矿体的定位规律。 相似文献
4.
滇西锡矿是三江锡矿域的主体。本文论述了三江锡矿域与东南亚锡矿域各带的对比,指出滇西锡矿受特提斯构造演化的控制。腾冲一梁河地区花岗岩类首次划出3个岩群、8个超单元、28个单元和若干侵入体。对滇西原生锡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和成矿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深部碎屑岩储层的原生孔隙损失严重,深层油气藏能否形成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盆地碎屑岩致密储层是否发育次生孔隙。作为砂岩骨架颗粒的长石发生溶蚀反应,是中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作用。选取东营凹陷中部地区中央断裂带和牛庄洼陷发育的湖相三角洲-浊积岩砂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粉晶衍射(XRD)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砂泥岩界面处砂岩长石溶蚀、高岭石形成分布以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实作用进行,泥岩中的有机质热演化以及伴随的蒙脱石伊利石化是中深部砂岩储集层酸性孔隙流体的主要来源。揭示出砂泥岩层序中泥岩成岩作用对于砂岩骨架颗粒长石溶蚀以及自生高岭石形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砂泥岩界面对长石溶蚀的控制作用与泥岩中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有关。对于研究区埋深大于3000m的浊积岩砂体,由于被有效烃源岩包裹,烃源岩压实排出的有机酸对长石溶蚀产物Al元素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导致砂泥岩界面处长石溶蚀程度较高,而高岭石含量较低,形成的次生孔隙不会被高岭石饱和充填,提高了砂泥岩界面处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年龄测定主要有铀矿物U-Th-Pb表观年龄、全岩(铀矿物)样品等时线年龄、铀矿物微区原位U-Pb年龄等方法。综合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认为砂岩型铀矿床的铀矿物通常颗粒细小且缺少可供扣除初始铅的伴生矿物存在,除等时线年龄方法外,铀矿物的选取及初始铅同位素的扣除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U-Pb等时线年龄方法的优点是可利用全岩样品分析数据及忽略初始铅的影响,但由于砂岩型铀矿床阶段性成矿的特点,时常会导致所得到的铀铅同位素数据在等时线图解中散乱分布无法成线或所得到的等时线年龄无实际地质意义等问题。本文主要是结合砂岩型铀矿床"幕式"成矿的特点,从改进砂岩型铀矿床等时线年龄拟合的理论基础入手,提出了利用"平行"等时线方法计算矿石最后一次富集成矿年龄的方法,并提出了利用 238U- 206Pb等时线年龄、 235U- 207Pb等时线年龄、 206Pb/ 204Pb- 207Pb/ 204Pb图解及初始铅同位素组成等指标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继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早所发现大量砂岩型铀矿之后,俄罗斯,蒙古境内又找到了许多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至此,亚洲已成为世界上砂岩型铀资源的最集中产地,已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大体上沿着南北分别为塔木-华北陆地和西伯利亚陆块所围限,西起西西伯利亚低地,向南经哈,乌,再折向东经阿尔泰,萨彦,我国的青,甘,内蒙,直到大小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的近东西走向,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分布,俄罗斯将其命名为中央亚洲活动带,我国一些学称其为蒙古弧,此带内产出成因迥异,类型众多的大型,超大型金,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斑岩铜(金)矿以及火山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带内如此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与该带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今后应大力加强对此构造带的地质研究和铀矿找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滇西梁河盆地朗蒲寨地区铀矿勘查工程第一手钻探资料为素材,分析上新世梁河盆地性质与演化过程,厘定含矿层系南林组的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及其有利赋矿微相组合。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演化序列对赋矿层纵向空间分布的控制规律,并通过重建赋矿古冲积扇体的岩相古地理格局,预测有利赋矿部位,尝试为该地区和同类型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梁河盆地南林组主要发育山间断陷盆地冲积扇沉积体系,包括3种亚相、5种微相。对钻孔岩心的精细沉积学分析显示,砂岩型铀矿的赋矿层主要发育于扇中亚相,尤以砾质辫状河道微相最为常见,赋矿岩相主要为含砾长石砂岩和含砾岩屑长石砂岩。赋矿层及底板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格局显示,在扇根—扇中沉积转换期,相对水位上升,研究区整体呈现退积型演化,扇中相区面积扩大,砾质辫状河道微相更为发育,为形成良好铀储层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并据此认为上蔺家寨—朗蒲寨一线以东的扇中亚相分布区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勘查区。 相似文献
10.
The palynological contents as well as macroscopic charcoal fragments from a calcareous sandstone pebble from Quaternary glacial deposits of the North Sea (80 km SW of the Dogger Bank) are described.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 of the palynoflora points to a Late Jurassic (or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age of the sandstone. The charcoal is interpreted as direct evidence of palaeo‐wildfire occurring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sediments of this particular sandstone. This finding, together with already published data on Mesozoic deposits, allows to conclude that wildfires were obviously widespread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e area of the modern day North Sea and adjacent area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航磁梯度测量的方法原理、优点及数据处理技术,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对浅层断裂的识别、铀成矿环境的识别及磁性层体埋藏深度反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航磁梯度测量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阳系起源的研究,笔者指出,超大型金刚石矿床、磷矿床、油气田和油页岩矿床,都与碳质球粒陨石星子有成因联系。碳质球粒陨石星子被吸积于原始地球上地幔表层,形成原始富碳区。当地壳形成后,富碳区的岩石圈没有被软流层的对流作用均匀化,并在155—250km深度范围内,碳质聚合成金刚石。随着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浆侵位,金刚石被带入地壳上部形成金刚石矿床。在富碳区,除金刚石矿床外,还形成了超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富磷杂岩体及超大型,大型磷灰石矿床。富磷杂岩体为超人型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也为成油生物群的繁殖提供了矿物养料,从而为形成超大型油气、油页岩矿床创造了物质条件。碳质球粒陨石中的有机质在高温条件下合成油气,被封存于大陆岩石圈上地幔部分,在构造条件有利时进入储油构造,促进了超大型油气田的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存在,是岩石圈成矿物质横向不均匀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The Oligo‐Miocene Caspe Formation corresponds to the middle fluvial facies of the wider Guadalope‐Matarranya fluvial fan,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Ebro foreland basin (North‐east Spain). At the time of the Caspe Formation deposition, this sector of the Ebro basin underwent a very continuous, moderate sedimentation rate. Lithofacies comprise deposits from channellized and unchannellized flows. Channellized flow lithofacies form multi‐storey ribbon‐like sandstone bodies that crop out as extensive sandstone ridges belonging to exhumed channel networks. Width/thickness ratios of these channel‐fill bodies average close to six. Sinuosity is usually low (most common values around 1·1), although it can be high locally (up to 2). Thicknesses range from a few metres to 15 m. Unchannellized flow lithofacies form tabular bodies that can be ascribed to overbank deposits (levées, crevasse splays and fine‐grained floodplain deposits) and also to frontal lobes, although recognition of this last case requires exceptional outcrop conditions or geophysical subsurface studies. The unchannellized flow lithofacies proportion ranges from 75% to 97·8%. Methods applied to this study include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al analysis in addition to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The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highly interconnected ribbon‐like sandstone bodies. Such bodies are connected by three kinds of connections: convergences, divergences and cross‐cuttings. Although the Caspe Formation lithofacies and architecture resemble anastomosed channels (low topographic gradient, high preservation potential, moderate aggradation rate, high lateral stability of the channels, dominance of the ribbon‐like morphologies and high proportion of floodplain to channel‐fill sediments), an unambiguou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nnel networks as anastomosed or single threaded cannot be established. Instead, the observed architecture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product of the complex evolution of a fluvial fan segment, where different network morphologies could develop. A facies model for aggrading ephemeral fluvial systems in tectonically active, endorheic basin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尼日尔(Niger)阿泽里克(Azelik)铀矿位于阿尔利特(Arlit)砂岩铀矿省西南部。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阿泽里克铀矿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对各种野外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阿泽里克铀矿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化均位于NE与NW向断裂交叉处。矿化同时受沉积控制,矿化层为下白垩统阿萨乌阿(Assaousas,Kla)组砂岩。矿化砂岩以河流相中粗粒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良好,利于流体在砂岩中流通。矿床热液蚀变现象明显,存在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铜矿化、还原性流体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特吉达地区已知矿床的铀矿找矿模型研究,为该区在矿区外围进一步开展铀矿预测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本次物探测量,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认为:矿体位于下白垩统阿萨乌阿组砂岩中,受区域性断裂控制,常产在古生界隆起的边缘;不同埋深矿体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各异,但总体表现为车载(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有铀异常显示,活性炭吸附氡测量有氡浓度异常显示,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有热释光强度异常显示,音频大地电磁( AMT)测量显示矿体位于低阻向中阻变化部位、且靠近中阻一侧。以此为基础,预测了5片铀矿找矿靶区,其中的2片经后期勘查,发现铀矿化(线索)。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铀矿地震技术发展情况,基于近十几年来核地矿系统积累的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工作成果,从采集、处理、解释方面介绍了我国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例如针对砂岩型铀矿成藏特点的地震采集方法研究不足,浅层地震数据处理成像精度不高,解释反演精度不高,砂岩型铀矿砂体的地震属性分析、叠前反演技术研究、目标砂体建模与正演等工作滞后.针对这些问题以及铀矿成矿特点,提出了优化采集面元、详细论证和试验覆盖次数、开发超浅层(小于100 m)砂岩型铀矿地震处理技术和层间砂体弱信息提取技术、研究浅层去噪及高精度成像技术、开展含铀和非含铀砂体岩石物理建模研究以及目标砂体地震属性特征分析研究等对策和建议,以加快我国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富集了以Ni、V为主的伴生元素,并且富有机质,目前金属元素Ni、V与有机质的共富集机制尚不清楚,但有机质在金属离子的富集、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金属元素作用对有机质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准确地认识有机质和金属元素的共富集机制。本文以胡敏素为研究对象,分别与Ni、V两种金属标准溶液混合后恒温振荡,通过元素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由表到里揭示金属溶液作用前后胡敏素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胡敏素的元素组成以C、O为主,Ni、V两种金属溶液作用后,均造成胡敏素中O和S元素的相对含量减少,C和N元素的相对含量增加。XPS测试显示,胡敏素表面的C元素主要以芳香碳形态赋存,O元素则主要以羟基氧形态赋存;对于不同赋存形态的C元素,Ni、V金属溶液作用后对其影响趋势一致,均使芳香碳、羟基碳和羰基碳减少,主要破坏芳香碳(C—C/C—H)单键;而对于不同赋存形态的O元素,Ni金属溶液作用后则使羟基氧和羧基氧减少,使其中的富氢富氧官能团脱出,V金属溶液作用后则使羰基氧和羧基氧减少,破坏其中的羰基双键(C=O)。13C-NMR测试显示,作用前后的胡敏素有机质芳香结构主要以单环或者双环结构存在,两种金属溶液均能使氧接芳碳($f_{\\rm{ar}}^{\\rm{P}} $)和桥接芳碳($f_{\\rm{ar}}^{\\rm{B}} $)中的富氧富氢官能团从芳环中脱出、胡敏素中脂链长度变短、有机碳的稳定性降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减少以及疏水程度变小。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胡敏素对Ni、V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两种金属溶液作用后均能使胡敏素中C、O元素的赋存形态发生改变,Ni金属溶液主要影响脂肪碳结构,V金属溶液则主要影响芳碳结构。 相似文献
19.
黑色岩系,作为众多多金属矿床的矿源层,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科研价值而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中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广泛产出大中型金属型矿床,如Ni-Mo矿、V矿及PGE矿。但同时作为能源矿产的页岩气在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也广泛成藏,因此有必要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综述前人已经发表的黑色岩系的一些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揭示金属成矿与页岩气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探讨黑色岩系型金属成矿与页岩气成藏的沉积古环境,对指导金属矿床与页岩气藏资源协同勘探及综合预测及开发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三塘湖盆地油页岩(页岩气)三页1井设计井深1750 m,要求全井取心。钻进过程中存在缩径、坍塌等复杂井内情况及冬季施工困难等问题。通过采取聚合物成膜泥浆体系、改进取心钻具等工艺技术以及针对性的施工管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深孔钻井技术难题。为该区域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