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滇西古永地区花岗岩与锡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黑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古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小龙河锡矿床黑云母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两花岗岩体中黑云母总体显示出富铁(w(TFe O)=22.39%~27.91%)贫镁(w(Mg O)=1.08%~10.51%,含镁系数为0.07~0.50)的特征;但两岩体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古永花岗岩体中黑云母表现出相对富镁,为含幔源物质混入的I型花岗岩;而小龙河成矿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相对富铝贫镁,为典型壳源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古永花岗岩体和小龙河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00~750℃、620~650℃,氧逸度(lgf(O2))分别为-14.0~-13.8、-17.5~-17.2。古永岩体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压力为67~120 MPa,结晶深度为2.54~4.55 km。表明本区花岗岩形成于相对高温、低氧逸度、较浅的环境。相对于古永花岗岩体,小龙河花岗岩体具有更大的Sn成矿潜力,更有利于本区锡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为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岩体构造背景相同,空间上紧密共生,时间上近乎同时生成,但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赋存着大量铀矿床。这种差异的原因探究对深刻揭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穆斯鲍尔谱和ICP-MS分析表明,两岩体黑云母的主量元素具有富铁贫挥发分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类似,具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对于鲁溪岩体,下庄岩体的演化程度和挥发性组分F含量较高,而温度和氧逸度较低。从鲁溪岩体到下庄岩体,由于演化程度升高,F含量增高,温度和氧逸度降低,使铀在花岗岩中的丰度升高,赋存方式由不利于成矿的类质同像替换演变为有利于成矿的晶质铀矿形式存在,这是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有大量铀矿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岩背火山-斑岩型锡矿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和含黄玉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表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富铁黑云母,含黄玉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含黄玉花岗斑岩的成岩温度为720℃~730℃,logfO2为-15.5~-15.7;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温度为510℃~550℃,logfO2为-19.2~-18.7。含黄玉花岗斑岩成岩温度、氧逸度高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成岩温度和氧逸度。与含黄玉花岗斑共存热液流体log(fH2O/fHCl)fluid值为4.29~4.99,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共存热液流体log(fH2O/fHCl)fluid值为3.15~3.67。因此,相对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含黄玉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分异出的流体富F和Sn,即岩背含黄玉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的原始流体以富F和Sn为特征,结合有关岩背Sn矿成矿流体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出岩背Sn矿成矿流体为岩背含黄玉花岗斑岩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的岩浆热液,相对于含黄玉黑云母花岗岩,含黄玉花岗斑岩与锡成矿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川西里伍铜矿黑云母的成因类型、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指示意义,本文对矿化蚀变带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具有高SiO_2(平均34.67%)、Al_2O_3(平均19.20%)、FeO(平均22.45%)、MgO(平均7.96%)、K_2O(平均9.37%)特征,属于铁质黑云母。形成于低的氧逸度、中高温(平均531°C)、较大压力(平均3.99 kbar)与深度(平均深度为15.08 km)的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里伍铜矿矿化蚀变带中的黑云母是原生黑云母重结晶改造而成,里伍式富铜矿床与江浪穹窿成穹过程中的变形-变质作用具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5.
湖南宝山矿床处于坪宝矿带的北端,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为了进一步探讨矿区内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条件及成矿潜力,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其中,Ti介于0.18~0.30,且Mg/(Mg+Fe2+)值介于0.42~0.58,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黑云母;黑云母的氧化系数为0.16~0.26,w(Mg O)为8.17%~11.72%,平均9.3%,MF值范围为0.38~0.50,指示其岩体属于壳幔混源型的I型花岗岩;岩体中以黑云母的全铝含量计算的结晶压力为97~174 MPa,相应的结晶深度为3.67~6.57 km,平均深度为5.12 km。其log f(O2)变化范围为-14.5~-12.8,表明黑云母是在较高氧逸度条件下结晶形成的,有利于铜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个旧矿区发育有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个旧矿区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表现出富铝铁、贫镁钙的特征,其FeOT含量为22.81%~26.17%,含铁指数为0.75~0.81,属于富铁黑云母。黑云母的化学组成特征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结晶温度(616 ℃~691 ℃)、结晶压力(318~403 MPa)和结晶深度(12.03~15.24 km),以及较低的氧逸度(logfO2 = -19.74~-17.05)。综合研究表明,个旧矿区花岗岩源区物质复杂,具有多源性;花岗岩中黑云母整体表现出高铁指数和较低氧逸度等特征,是锡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甸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的南端,受甘孜理塘洋俯冲的影响,印支期岩浆活动与带内斑岩型、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中甸岛弧带内普朗、浪都及松诺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形成年龄及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较多,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系统测定普朗、浪都及松诺含矿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矿物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主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普朗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黑云母较浪都及松诺富MgO、TiO_2贫FeO、Al_2O_3,但三者在SiO_2、Na_2O、K_2O及CaO值上差别不明显;与三者全岩相比,黑云母中的∑REE不到全岩∑REE的5%(质量分数),同时富集Rb、Ba、K、Ti、Nb、Ta而贫Th、U、Pb、Sr、Zr、Hf、Y等微量元素。此外,成大矿的普朗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的∑REE及Rb、Hf、Cr的值较浪都及松诺高。在成岩方面,普朗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较浪都及松诺斑岩型铜矿床(点)形成于相对高温高氧逸度的介质环境中,且其岩浆的分异演化程度略高。同时,在成矿方面,中甸岛弧地区普朗及浪都斑岩型铜矿成矿体中的黑云母Cu含量高于松诺贫矿体中黑云母Cu含量。 相似文献
8.
赣西北大湖塘钨矿田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是世界级超大型W-Cu-Mo多金属矿田,矿化类型以细脉浸染型矿化为主,成矿作用与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平苗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和斜长石等矿物进行系统的原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探究岩浆的氧逸度、岩浆系统的深部动力学特征和详细结晶过程,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从岩浆结晶早期到晚期,一直保持较低的氧逸度(NNO-QFM),可能与岩浆源区中更多的富泥质沉积岩有关,这种富钨的泥质岩源区和还原性岩浆环境更有利于钨矿的形成。燕山期花岗岩中斜长石的钙长石(An)和CaO含量均远低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很难为白钨矿化提供足够的钙,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由于体积巨大、钙含量高,很可能为区内大规模的白钨矿化贡献了大量的钙元素。斜长石原位分析显示,An和Al2O3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FeO含量之间无明显的正相关性,FeO随着An含量的增加基本保持稳定,斜长石中Sr和Ba含量之间也无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该区岩浆房为化学成分相对封闭的岩浆系统,岩浆演化过程中只有热量混合和/或减压作用,没有发生明显的镁铁质岩浆注入与混合。因此,钨、铜、硫等成矿元素应主要来自岩浆源区双桥山群的富泥质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玄武岩的贡献,而非由外来基性岩浆的补给提供。该区岩浆岩形成于华南板块由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期,挤压环境有利于在地壳浅部形成长期稳定的、规模较大的高分异岩浆房,促进成矿元素高度富集和大规模岩浆热液的形成,导致该区发生大规模的钨铜矿化。 相似文献
9.
高家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钨矿化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黄柏岭组接触的矽卡岩及其两侧.从岩体向外将矿石划分为:花岗闪长斑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Ⅰ)、矽卡岩中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Ⅱ)、角岩中脉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Ⅲ)3类.高家塝矿床不同类型矿石的白钨矿和磁黄铁矿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w(... 相似文献
10.
安徽宣城茶亭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南缘的南陵-宣城盆地内,是近年来该盆地内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Cu-Au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是茶亭矿床主要的赋矿岩石,文章从石英闪长玢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入手,利用EMPA及LA-ICP-MS等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对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查明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具有高w(TiO_2)、低w(Al_2O_3)的特征,整体富Mg、贫Fe。黑云母温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上,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及压力,其结晶温度为746~773℃,压力为44~85 MPa,对应深度为1.7~3.3 km,平均为2.47 km,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深度相对较浅。黑云母中高的氧化系数(0.613~0.864)、高Mg#(0.557~0.864),以及w(MgO)介于14.73%~15.86%,均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为壳幔混源,并且以幔源为主。黑云母成分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下。浅部岩体具有较高的X_(Mg)值,表明浅部岩体氧逸度较高,可能指示随着岩浆的不断演化,残余岩浆的氧逸度不断降低。同时,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相对一般斑岩型铜矿具有较高的w(Cu),并且高Cl、低F。这些特征均有利于茶亭Cu-Au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湖塘钨矿田的大雾塘钨矿区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测得辉钼矿的w(Re)为0.3368×10~(-6)~8.256×10~(-6),获得的5个模式年龄比较一致,介于(136.6±2.2)Ma~(138.4±2.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7.7±2.7)Ma(MSWD=0.07)。将5个模式年龄进行等时线年龄计算,获得一条相关性较好的~(187)Re-~(187)Os等时线,计算得到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37.9±2.0)Ma(MSWD=0.20),与加权平均年龄一致,可代表辉钼矿的形成年龄。结合石门寺和狮尾洞矿区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作用时空关系,认为大雾塘矿床的形成是大湖塘钨矿田的第二期次(140 Ma)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2期成矿作用可能是大湖塘钨矿田巨量成矿元素堆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相似文献
13.
文章收集了大湖塘矿田成矿信息资料,从成矿物源、成矿动力作用、成矿通道与赋存空间、成矿岩体化学特征、特别事件与成矿偏在性等方面,探讨了大湖塘矿田特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成矿模式。认为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入这一特别事件造就了大湖塘矿田巨大的成矿空间、丰富的成矿流体、多次聚集成矿;讨论了矿田围岩具有形成特大型矿床的成矿偏在性,得出特大型矿床主要是在燕山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大爆发这一特别事件与矿田特殊围岩的耦合机制下形成的。认为原大湖塘矿区具有形成特大型矿床的条件,有可能成为大湖塘矿田内又一个特大型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黑云母是花岗质岩石中常见的造岩矿物,其成分可以有效指示花岗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岩石成因。巴斯铁列克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现的首例二叠纪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区出露多种类型二叠纪含钨花岗岩。为理清花岗质岩体之间、岩体与钨多金属矿化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电子探针测定了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成分。结果表明,所有黑云母具有富铁、高铝、贫镁特征,含铁指数(Fe 2+/(Mg+Fe 2+))为0.66~0.80,二云母花岗岩属铁质黑云母而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属铁叶黑云母。所有岩石是具有A型特征的I型花岗岩。不同类型岩石中黑云母的成分差异与岩浆来源、分异演化程度有关。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 w(MgO)与结晶温度最高,与黑云母平衡流体的log( fHF/ fHCl)值(-1.13~-1.25)最低,log( fH 2O/ fHF)值(4.64~4.96)最高,母岩浆相对富Cl;黑云母花岗岩中log( fHF/ fHCl)值最高,log( fH 2O/ fHF)最低,与二长花岗岩是同一岩浆房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与二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属不同的岩浆体系,母岩浆相对富F元素。黑云母花岗岩与W矿化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红牛-红山斑岩-矽卡岩型大型铜矿床位于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部,其成矿作用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矿区内发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以及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中。铜钼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深部揭露的花岗斑岩发育弱黄铜矿化、辉钼矿化,而石英二长斑岩中发育较强的铜钼矿化,局部出现全岩矿化的特点,总体表现出浅部、接触带矿化程度高,向深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尚未明确。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文章对复式岩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EMPA及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旨在查明矿区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导致二者含矿差异性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种类型黑云母具有低Al,高Mg、Ti的特征,均属于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成分显示红牛-红山燕山晚期复式岩体为具壳幔混源特征的I型花岗岩,属于高温、浅成-超浅成相、高氧逸度岩体。花岗斑岩结晶温度为737~751℃,压力为46~72 MPa,对应深度1.74~2.73 km,平均为2.17 km;石英二长斑岩结晶温度为722~754℃,压力为37~58 MPa,对应深度1.42~2.20 km,平均为1.91 km,氧逸度略高于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中黑云母的Ⅳ(F)值为0.91~1.06,Ⅳ(Cl)值为-4.67~-4.48,石英二长斑岩中黑云母Ⅳ(F)值为0.56~0.77,Ⅳ(Cl)值为-5.16~-4.81,与花岗斑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 fH2O/ fHF) fluid值为1.31~1.47,与石英二长斑岩共存的热液流体log( fH2O/ fHF) fluid值为0.96~1.17,表明该复式岩体2种岩性均显示高F、Cl特征,石英二长斑岩流体中更富含HCl和HF。这些特征表明红牛-红山燕山晚期复式岩体具有同时发生Cu、Mo矿化的潜力,并且Cu、Mo元素更趋向于在石英二长斑岩中富集。较高的氧逸度和卤素含量可能是导致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含矿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技术,对赤峰东南部建平群斜长角闪岩中黑云母的常量元素、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赤峰东南部建平群斜长角闪岩中的黑云母主量元素以富Fe、Mg为特征,为高铁镁云母;黑云母稀土元素含量低,轻重稀土分馏较强,δEu、δCe均值为正,为选择Ce、Nd的配分型矿物;黑云母中Rb、Ba、Pb和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特别是Cs、Ba明显富集,而Sr略有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Sc等亏损,较富集的元素为U、Th、Nb、Ta元素;亏损的亲铁元素为Cr、Ni,而显著富集的元素为V、Ti;亲硫元素Cu亏损而Zn明显富集;分散元素Ga有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
黑云母化学成分差异可反映出岩浆岩的性质(全岩铝饱和指数、I/S型花岗岩)、氧逸度、挥发分特征并指示岩浆源区。为了探究不同岩浆体系的性质对成矿差异性的影响,本文选择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武山铜矿和江南造山带的竹溪岭钨(钼)矿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地黑云母均富镁贫铁,竹溪岭岩体中的黑云母相对富集Li、Nb等不相容元素,而武山岩体的黑云母富集Ni、V等相容元素。基于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成岩体系与成矿体系的联系:武山铜矿与黑云母相平衡的岩浆体系具有高Cl、高氧逸度特征,有利于Cu富集成矿;而竹溪岭钨(钼)矿的岩浆体系具高F、低氧逸度特征,有利于W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热水钼矿区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昆仑岩浆弧,区内侵入岩较发育,其中与热水钼多金属矿密切相关的矿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数据显示,Si O2含量在67.64%~71.09%,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11,为准铝质到过铝质,K2O/Na2O值1.35~2.32,里特曼指数为1.73~1.99,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Ce等,贫P、Ti。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94.27×10-6~127.44×10-6,平均为110.9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弱到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0.9±1.4)Ma,形成于印支期,钼多金属矿与这一时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在热水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19.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指导矿山深部找矿的有效手段。在深入研究矿区地质的基础上,对矿段内地表断裂构造原生晕数据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根据R型因子分析的结果——因子得分值,圈定了四组因子得分的综合异常图。其结果表明,元素组合异常明显,呈NE向带状展布;主要成矿元素及相关指示元素组合出现多个异常浓集中心,并与已知深部矿体产出空间能较好地对应。这些特征的分析对指导矿山生产和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