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疆玛纳斯灌区水面蒸发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代表空气冷热状况;第二主成分代表空气动力条件和日照条件;第三主成分代表相对湿度.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已达97.7%,故提取3个主成分已能满足要求.经过检验,利用2个主成分建立二元一次回归方程,并与应用所有气象影响因子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相比较,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的偏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虽拟合效果稍优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但偏回归系数b均未通过t检验,系数显著性水平不如主成分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玉树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树地区1957-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计算了线性趋势系数,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对玉树地区近50年来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秋季、春季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3℃/10年的速度升温,高于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系数为0.16℃/10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玉树地区1957—2007年的逐月降水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计算了线性趋势系数,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对玉树地区近50年来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春、冬季及年降水量呈现增多趋势,而夏季降水呈现减少趋势,秋季持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渭南市1996—2018年玉米产量和同期全市11个气象站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结合调和权重法对渭南市玉米产量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分离。采用SPSS17.0软件对分离出的1996—2014年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各类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高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气象产量建立预报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发现:在营养生长阶段,降水对产量贡献最大;在生殖生长阶段,降水与产量呈负相关。预报模型回代、预测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2017年台风影响文昌航天发射场期间26 d浅层风实况和预报数据,对台风影响过程的24 h浅层风预报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预报偏差较大。为提高预报技术,利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台风特点与浅层风预报偏差关系,识别出台风强度、象限和台风与场区的距离三个关键因素;再利用2015—2016年台风影响场区实况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场区24 h浅层风预报回归方程。建立预报回归方程时发现台风强度、台风象限两项显著性不明显,可将其剔除,台风与场区距离、数值预报风速两项显著性较好。利用2017年实况数据对回归方程进行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通过建立预报回归方程能减小预报偏差的标准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研究结果可以为台风影响场区时的浅层风预报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气象学及其他科学领域,经常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两个相关变量的数据通常可以拟合成一直线或一曲线。可拟合成直线的方程我们称之为线性方程,可拟合成曲线的方程我们称之为非线性方程。对于线性方程我们用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系数和回归截距,然后再用相关系数法或方差分析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若经检验在某个置信区间相关显著,我们就可确定在此置信区间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已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对于非线性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可化为线性方程,另一种较为复杂不能化为线性方程。对于前一种通常先将非线性方程通过初等函数变换…  相似文献   

7.
积雪深度的变化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基于天山积雪雪崩站观测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标准化处理、通径分析等方法探索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积雪深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雪期大气温度、净辐射、相对湿度等6个气象因子对积雪深度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净辐射与积雪深度相关程度最高。气象因子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相对湿度与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54,相对湿度与降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通径系数反映独立气象因子对积雪深度的直接影响程度,间接通径系数反映独立气象因子在其他气象因子的影响下对积雪深度的间接影响程度。根据积雪深度决定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得到,对积雪深度变化贡献力由大到小的气象因子依次为:净辐射、地表温度、大气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积雪深度的剩余系数为0.353,说明除了本研究的6个气象因子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影响积雪深度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t检验法对青海省海西所属7个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平均风速、0~320cm地温年平均值序列进行显著性检验;在人工与自动观测资料对比差值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人工与自动观测要素间的回归方程,对年序列差异显著的要素进行回归订正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替换人工观测对海西7个站各气象要素年平均值序列均一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多个站多个要素不连续;统计人工与自动观测要素资料月平均对比差值,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进行订正,订正后的序列基本消除了自动观测替换人工观测的差异,实现了观测资料的均一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赵佩红  陈晓维 《广东气象》2007,29(B12):18-19
根据新会1987—2006年浅层地温资料,分别用逐步回归方法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对新会汛期降水进行拟合与预测,并用双评分准则(CSC)确定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用逐步回归方法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都能达到a=0.01的显著水平;根据预报方程的各项指标,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的效果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通径分析法、M-K突变检验及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电白历年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2年电白年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 927 mm/年;年代际变化显示年蒸发量呈缓慢增加又下降的变化,并且在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电白蒸发量月平均变化呈单峰型,历年月平均最大为7月,最小为2月;季节变化下降最显著的是秋季,春季变化最小;对蒸发量影响按决策系数排序依次为:风速气温年较差气温低云量日照时数,其中风速和气温年较差起增进作用,低云量和气温起限制性作用,日照时数则是来自其它气象因子的间接作用对蒸发起增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6个气象站2006—2016年共11年逐日极大风速和同期10 min最大风速资料,确定推算极大风速与最大风速的回归方程,并对方程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6站的极大风速超过最大风速44%以上,更能准确反映灾害性大风的实际情况;对极大风速与最大风速线性回归方程和多项式回归方程比较后,确定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推算极大风速。各站拟合方程的显著性水平高于0.001,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0.9 m/s, 2016年极大风速的推算值与观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在0.9~1.7 m/s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在15%以下,说明拟合方程可信。  相似文献   

12.
把均生函数延拓序列作为因子加入最优子集回归方程,将因子筛选和均生函数分析相结合作最优子集回归双重分析,用于制作钦州市月降水量的预报,预报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闪电定位系统异常对闪电定位资料影响的显著性,分别利用闪电的时空分布、地闪强度对浙江省2008年和2007年全年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与2007年闪电时间变化特征差异不显著,时变化和月变化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而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显著,大多数区域闪电密度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地闪强度(包括正...  相似文献   

14.
用多因子筛选和均生函数序列双重最优子集作降水量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何小娟 《广西气象》2002,23(4):39-42
把均生函数延拓序列作为因子加入最优子集回归方程,将因子筛选和均生函数分析相结合作最优子集回归双重分析,用于制作钦州市月降水量的预报,预报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渤海北部沿海近岸雾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渤海北部沿海近岸营口站和熊岳站海雾的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等。结果表明:1954-2007年渤海北部沿海近岸两站浓雾日数呈递增趋势,两站白天递增趋势均强于夜间, 熊岳站通过0.05显著性检验;1954-2007年沿海近岸两站的轻雾日数整日、白天和夜间均呈递增趋势,并通过0.01显著性检验;渤海北部沿海近岸的浓雾逐月分布集中在11月至翌年2月;渤海北部沿岸海雾的逐时分布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是06-08时。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长江流域水文气象预报防汛和蓄水服务需要,利用功率谱方法对1961—2017年共55年逐日雨量资料,分析了嘉陵江首末场强降水时间周期特征,并利用中国气象局130项气候系统监测指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开展了首末场强降水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首末场强降水时间的周期特征显著。基于监测指数建立的回归方程模拟效果好,复相关系数均通过了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利用回归方程对2006—2017年开展了独立样本检验,符号一致率均为66.7%,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佛冈县近50年来气温统计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小波变换等工具,分析了佛冈县1957-2007年气温的统计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佛冈县气温呈现明显变暖的趋势,其中冬季增温贡献最大;年平均气温和4个季节平均气温均存在33年周期,目前佛冈县正处于由偏冷转向回暖的时期,未来一段时间暖冬的发生几率逐渐增大;M-K突变检验显示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前后出现增温性突变,突变后与突变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线性回归技术建立洛阳机场大风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5-2008年洛阳机场200个大风天气个例,从经验和物理意义出发选取地面风速预报因子,然后对初选因子进行多种组合并同预报量作相关分析,确定了东、西风型各10个因子。根据各个因子在引入的线性和5种非线性函数形式下同预报量的相关程度,确定每个因子同预报量的最优函数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东、西风型风速预报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再应用双重检验的逐步回归方案对方程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方程进行了检验,最后分析了影响风速主要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非线性回归方程对风速进行客观定量化预报,预报效果达到了民航气象对大风预报的质量要求,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预报东、西风型风速的首要因子分别是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Shepard和OI方法对雨量计逐时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地形影响效应的日降水量气候分析场,分别运用Shepard和最优插值(OI)两种插值方法对广东和广西2007年5月20日—8月30日汛期小时雨量计降水量进行插值,得到0.125°×0.125°分辨率的规范化网格资料。结果表明:无论是直接插值还是用降水比率(地形影响效应的日降水量气候分析场)插值,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体现广东和广西雨量计站点观测降水的季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虽然用直接插值方法比用降水比率插值方法得到的降水空间分布更为平滑,但估值精度没有用降水比率插值方法高。通过交叉检验进一步表明,总体上OI方法优于Shepard方法,而考虑地形影响效应的降水比率OI方法为最优,能有效提高相关性,并减少均方根误差和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汪清县气象局1957-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汪清站52年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汪清站气象要素差异的基本规律,从中分析环境变化对气象观测资料产生的影响。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并用T检验方法对气象要素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52年来,汪清县的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风速逐步减小,相对湿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