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羌塘才玛尔错晚三叠世地层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兴国  徐安全  岳龙  朱勋  易成兴 《贵州地质》2006,23(1):29-31,43
布露于藏北羌塘才玛尔错一带的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对其时代归属由于缺乏可靠的古生物化石,一直颇有争议。通过对此套地层详细的剖面研究表明其时代属晚三叠世,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盆地,与区域同时代台型沉积的肖茶卡组、日干配错组沉积环境有明显的差异。此套地层时代厘定为研究羌塘地块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 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 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 确认此套沉积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下, 属髫髻山组, 化石显示“燕辽生物群”面貌, 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西藏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中段南缘嘎色地区的一套缺少化石依据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Mesorbitolinasp.等化石,地层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层位应归属沙木罗组上部。该套地层地质时代的确定,对研究沙木罗组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剖面、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研究,将发育于大兴安岭地区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的一套杂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火山岩组合的地层厘定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与燕辽地区之土城子组有较好的可比性.研究区土城子组的发现,一是填补了研究区土城子组的空白;二是通过对该组形成时代的讨论以及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研究,为该区与燕辽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鄂东地区的志留纪地层为一套碎屑岩相沉积,因出露不佳且化石稀少,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报道了近期在武汉东部原划为"坟头组"的地层中新识别出来的一套紫红、红褐色夹少量黄绿色的碎屑岩组合,并将其厘定为清水组,相当于扬子地区的"下红层",根据该组中新发现的三叶虫、腕足类、棘皮类和鱼类等化石,其时代相当于埃隆中晚期至特列奇早期.武汉...  相似文献   

8.
通过岔路口地区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地区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竟柱山组地层出露于西藏昂仁县打加错东地区,是一套以砂岩、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岩建造,通过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了竟柱山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组地层为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其形成于打加错断陷湖盆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竟柱山组上部安山岩透镜体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89. 97 ± 0. 7 Ma,其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东部大黑山地区出露的姜巴斯套组为一套厚层海相火山-沉积地层,其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存在争议.对姜巴斯套组下段2个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凝灰岩开展的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39.4±1.9 Ma(MSWD = 0.39)和336.3±2.6 Ma(MSWD=0.58),结合古生物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西藏仲巴县塔惹增地区一带前人划分的一套早白垩世早期则弄群中发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早白垩世晚期的Ampullina xainzaensis Yu,Ampullina cf. larteli Landerer,Tylostoma cf. brasilianus Maury,Pseudamaura cf. subfournaeti (Pcelincev),Gyrodes gaultiana Orbigny,Leviathania cf. gerassimovi(Pcelincev),Gymnentome cf. pizcuetana(Vilanova)等腹足类化石,以及较为丰富的中圆笠虫Mesorbitolina sp.和达克斯虫Daxia sp。表明在该区则弄群中至少有一部分以前没有被识别出的早白垩世晚期地层。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生物化石时代对比,将该套地层归属于捷嘎组。这一地层的确定为冈底斯带白垩系地层划分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丰富了该地层的古生物资料,且为中生代盆地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赣南三百山盆地地层层序和岩石地层划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分歧的原因,提出前人建立的地层层序与野外新发现的地质事实不相吻合,三百山盆地不存在所谓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和推覆构造。依据地层层序律,将三百山盆地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砂岩层、长英质火山岩层、镁铁质火山岩层和砂砾岩层四套;通过地层对比,将第一套砂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双峰岭组、第二套长英质火山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鹅湖岭组、第三套铁镁质火山岩层和第四套砂砾岩层划归下白垩统罗塘群白埠组。  相似文献   

13.
佘日启 《福建地质》2007,26(3):151-161
安溪铅山铅锌矿区复成分角砾岩为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时代拟归三叠世文宾山组。为滨海-海陆交互相地层。  相似文献   

14.
却勒塔格一带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火山岩夹少量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上被上石炭统底格尔组不整合覆盖,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最为发育.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热泉子组火山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一般以富钠为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布型式与火山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分布型式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林敏 《地质与勘探》2011,47(4):555-565
小溪组是福建东部晚中生代最重要的火山地层之一,是叶腊石矿最主要的含矿层位,然而,自小溪组创建以来,各家认识颇不一致。1:250000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系统剖面研究及路线调查认为,小溪组代表福建东部地区一套早白垩世早期陆相杂色沉积一火山喷发岩系,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一喷发旋回,岩浆由基性、中性、中酸性一酸性...  相似文献   

16.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金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青顶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从近矿到远矿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和钾长石化,并呈近似对称的带状分布.由地表至深部,钾长石化蚀变强度有增大的趋势,局部出现膨大收缩的豆英状构造特征;绢英岩化浅部较发育,深部反复尖灭重现;黄铁绢英岩化带宽度很窄,仅浅部独立成带产出.各类蚀变过程中与Au成矿相关的Ag、As、Hg等元素含量增加,蚀变围岩中成矿元素以带入为主,推测围岩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成矿热液,并改变其化学性质,使成矿物质在有利的容矿空间沉淀富集,而非提供成矿物质的母岩.  相似文献   

17.
辽北法库地区层状变质岩系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北法库地区广泛分布有变质安山岩-英安岩-大理岩夹变质碎屑岩建造所组成的层状变质岩系地层,属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称之为早二叠世佟家屯岩组、照北山岩组和石炭纪磨盘山组.空间上该套地层被二叠纪十间房岩体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84±3 Ma)、五龙山杂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65±4 Ma)和侏罗纪实红土墙岩体(Pb-Pb年龄为221.7±25.71 Ma)所侵.其中佟家屯岩组变质英安岩锆石SHRIMP年龄为267.3±2.7 Ma,代表了火山喷发熔岩形成年龄.根据地质单元之间的时空接触关系以及辽北地区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地层时代归属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The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is the main gas-bearing strata in the northern structural deformation zone of Kuqa subbasin. The acidic dissolution of this formation arose at 5–4Ma,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late burial stage of the Bashijiqike Formation. Variability of interlayer due to rock composition is negligible. Differentiation of acidic dissolution in sandstones was controlled by difference in amount of exogenous acid fluid from underlying strata. For the absence of sedimentary and structural carrier system between the isolated sandstone reservoirs, most fluid-rock systems show relative sealing feature during later burial stage by sealing feature of formation pressur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on water and content of diagenetic products in sandstones. Variation of sealing effects for different fluid-rock systems is obvious.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acidic dissolved porosi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indicating that the variation of sealing effects for fluidrock system mainly control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cidic dissolution.  相似文献   

20.
西南某水电站工程边坡泥化夹层构造形迹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区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受控于地层岩性(含软弱结构面)、向斜构造、微地貌等多种因素。边坡岩体中的层间剪切破碎带、断层破碎带不同程度地赋含泥化夹层,直接影响边坡的岩体结构。然而,工程边坡中泥化夹层却分布不均,是各种破碎带中的弱化带,最危险的潜在滑(弱)面,对重点工程部位的边坡岩体稳定性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寻求其成因机制,优化治理措施,在整个开挖边坡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边坡所发育的煤系地层母岩体经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与研磨,各种风化的长期作用及地下水不断渗入,形成层间剪切破碎带产出、岩性较为复杂的泥化夹层岩组。枢纽区该泥化夹层岩组在实测地层剖面中,所占比例变化较大(1.77%~27.21%)。针对泥化夹层岩组的成因机理,提出5个成因阶段,对坝区所发育的泥化夹层作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证实其中确含有新(次生)的粘土矿物,为泥化夹层的存在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