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中提出了冶金地质工作的发展方针:以提高地质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地质找矿与多种经营并重,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论述了制定这一方针的主要依据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88年工作,安排1989年任务为中心议题的全国冶金地质工作会议,1989年1月20至24日在京东燕郊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深化地质工作体制改革,贯彻地质找矿和多种经营“两业并重”方针,增强基层地质队活力的问题. 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到会并讲了话.他首先对冶金地质战线广大职工在困难较多的情况下,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钢铁工业和黄金生产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肯定,并表示  相似文献   

3.
地质工作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针任务是什么呢?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社论,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述和回答.社论指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地质战线来说,就是要以找矿为中心,提高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为基础,多快好省地取得地质成果为目的,保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这是地质工作者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冶金地质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从长远  相似文献   

4.
1 冶金地质“九五”概况“九五”是冶金地质改革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原冶金工业部及国家冶金局党组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我们认真贯彻冶金地质“黄山会议”精神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坚持体制创新 ,推进企业化进程 ;坚持按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公益性与经营性地质工作 ;坚持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 ,推动地勘经济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坚持加强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地勘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提高队伍战斗力。经过广大职工的辛勤努力 ,各项工作取得了明…  相似文献   

5.
学习贯彻新方针,努力开创冶金地质事业新局面邢新田(冶金工业部地质勘查总局·北京·100711)最近,经冶金部党组同意,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制定和确立了新的冶金地质工作方针。这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努力提高地勘成果,壮大规模经济,加速实...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近几年来,我队认真贯彻冶金地质工作保矿山生产建设的方针,在香夼矿区开展普查找矿,使生产一度危机的矿山,又获得了新生.目前,该矿区已由原来的铅锌矿,发展成为铜、铅、锌、硫的多种金属矿床,矿区储量成倍增长,对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也有新的认识,为本区今后的普查找矿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一个重要发展,充分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本文联系冶金地质部门实际,拟就如何加快科技发展,振兴冶金地质事业作一些初步讨论.一、提高对加快发展冶金地质科技紧迫性的认识1.建立“大科技”的观点.冶金地质部门在贯彻“面向、依靠”方针,促进技术经济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普遍存在地质科技主要局限于地质科研,地质科研又主要局限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研究,科技工作路子狭窄,技术与经济相互脱节.因此,必须强调树立“大科技”的思想,扩大科技工作的服务领域.2.深化科技找矿的思想.目前,找矿难度大,而地勘费投入相对不足,出路之一在于加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和找矿勘探手段研究;密切结合找矿,给找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转化为找矿成果,提高找矿成功率,降低地质勘查成本.  相似文献   

8.
认真贯彻调整时期的水利建设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方面来,武威县从一九八○年以来,狠抓了井灌区的调整、改革和配套挖潜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它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调整机井布局扩大单井控制面积一九八○年,全县机井普查,发现以往机井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一)机井布局不够合理,密度过大,相互干扰,单井效率低。(二)井深不够,成井工艺差,半拉子井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科技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积极培养技术人员,尽快推广科技成果。我所于1984年11月21日~27日举办了岩土测试设备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冶金、矿山、煤炭、地震、水利、电力、交通及大专院校近40名科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十年来,冶金地质战线广大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地质先行,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近四年来,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地质事业的精神,在地质找矿、多种经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先进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和落实冶金地质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六五”和1985年的探矿,安全工作,研究“七五”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落实1986年的工作,冶金部地质局于1986年3月12~16日在福州召开了探矿和安全工作会议。冶金部地质局副局长曾晓东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来自各冶金地质勘探公司、黄金指挥部和地质队,以及学校、工厂、研究单位的代表,广泛交流了推行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坚持改革,加强管理,为完成‘七五’探矿和安全工作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由于认真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调整布局,进行整顿,坚持改革,抓紧了“五个转变”,从而提前完成了“六五”地质找矿计划,探矿和安全工  相似文献   

12.
调整地勘单位产业结构促进延伸产业高速发展余勇(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北京)一冶金地质系统1984年重庆会议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方针,1988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提出了“两业并重”的工作方针。10年来,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快了冶金地质多种...  相似文献   

13.
地质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地质找矿和为社会服务,是贯彻党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和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使吉林省地矿局的科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三十年的历程,总汇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民办地质是贯彻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具体体现之一.放手发动群众,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把地质工作从狭小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向广大群众学习,这是地质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我们105队近五年来,以辽西某地为中心进行勘探工作,主要是探钼.矿种单一,发动群众不够.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由于认真贯彻了群众路线,大中小型结合,土洋并举的方针,使我队勘探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呈现了全民动手,与县乡密切结合,广大群众搞地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冶金部地质局于1985年1月23日至28日,在燕郊召开了第一次冶金地质技术装备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专业公司及研究院(所)、厂负责技术装备工作的领导同志和有关人员,共44名.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认真贯彻重庆冶金地质改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冶金地质勘探队伍自1953年组建,1960年成立公司以来,已逐步形成为一支具有综合找矿能力的地质勘探队伍.二十多年来,先后提交了地质报告323份,其中评价与勘探报告97份;为国家提供了矿山建设基地大型的18处,中型的23处;探明了32种金属矿产储量;提交了一批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贯彻中央关于工作重点转移和八字方针的过程中,已逐步调整了队伍的结构和地质工作部署,把地质勘探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进一步加强了老矿区及其外围和有利成矿地区的找矿.从而使平果铝土矿增加了储量,大厂,平桂龙水,贵县新民等地区的找矿取得新的进展,找到与确定了21处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贯彻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我们根据历年来掌握的国内地质矿产资料和环太平洋一些国家有关火山岩地区的金矿文献材料.对我国火山岩地区的金矿  相似文献   

18.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冶金地质工作方针,加强对地质工作的领导,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收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济经效果. 四年中,围绕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生产矿山及其外围,深入开展地质研究,发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找到了4个大型矿床;评价了12个矿区;提交了7个生产矿区的评价报告:解决了3个矿山接替资源危急的问题;提供了宝钢前期建设所需锰矿资源;为12个矿山延长生产寿命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源条件. 四年中探获的铅锌、钨、锑、锰、伴生金和银的储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还找到11处有望矿点.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全国冶金地质工作会议1月1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及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三年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七五”后三年冶金地质工作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工作。冶金部部长戚元靖,副部长黎明、徐大铨和地矿部副部长张宏仁到会,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戚元靖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冶金地质战线近几年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是贯彻以地质一找矿为中心的方针、实行区域地质工作战略转移、开创区调工作新局面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为实现到本世纪末完成一比五万区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战略任务、更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