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麻粒岩概论     
麻粒岩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类(长英质和铁镁质),并依据复合命名原则再划分种属。强烈的定向压力对麻粒岩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到麻粒岩的结构和构造,而且还导致石英发生塑性形变,长石及辉石发生出溶,甚至形成高压麻粒岩矿物共生组合,使石榴石形成压力影及使它的A°/N比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麻粒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麻粒岩相变质流体及麻粒岩相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能  金巍  龙晓平 《世界地质》2004,23(4):321-325
流体在麻粒岩相地钵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争议的。麻粒岩相变质流体目前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碳变质模式、无流体变质模式和高盐度流体变质模式。碳变质模式强调幔源CO2在麻粒岩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模式在许多麻粒岩相地体得到了肯定。但碳、氧稳定同位素的不均一现象、峰期矿物组合热力学计算结果以及富CO2流体对硅酸盐的搬运能力低使碳变质受到了质疑。无流体变质模式强调部分熔融降低H2O活度的绝对重要性,但却无法解释普遍存在的麻粒岩相原生富CO2包裹体。而高盐度流体变质模式的确有潜在的优势,如低H2O活度、较强的碱金属、LILE及硅酸盐的搬运能力,但这一理论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从压力—温度—时间(P-T-t)路径可以推演下部大陆地壳和区域麻粒岩地体形成和演化的构造环境,其受岩石学和地球物理方面条件所制约。区域麻粒岩的P-T条件要求有平均大于35℃km~(-1)的瞬时地热梯度。这意味着热流至少要达到100mWm~(-2)。这样高的热流可能起因于岩浆加热。符合这种条件的构造环境包括会聚板块边缘、大陆裂谷、热点以及深部大岩基的边缘。然而,一定的P-T-t路径并不从属于目前所能认识出的特定构造环境。顺时针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内蒙、冀东、东北等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区,都曾发现过麻粒岩。它们有时作为变质铁矿的围岩而出现,因此在评价这类铁矿时,不能不涉及到麻粒岩问题。我们过去对这类岩石了解得较少,对它的含义范畴、命名原则、形成条件以及与铁矿的关系等,都有模糊认识和不同理解,这给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为进一步探索古老地壳的历史发展特征,人们对麻粒岩甚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鞍山地区太古代鞍山群含铁岩系的变质程度,在以往的地质工作中曾认为属于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未见有麻粒岩相的岩石,其地层层位一般认为属中、上鞍山群的大峪沟组至樱桃园组。我们于1979年野外工作中,在鞍山小岭子铁矿西段M_2磁异常(大屯附近)发现比较典型的麻粒岩及麻粒岩相,其地质产状、岩性和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从在挪威南部麻粒岩中首次发现原生富CO2流体包裹体以后的三十多年里,发现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中普遍含有富CO2流体包裹体.由此改变了麻粒岩是通过脱挥发分作用形成的"干"岩石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碳变质成因模式和脱水-部分熔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8.
麻粒岩成因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昌华 《岩石学报》1992,8(1):74-86
  相似文献   

9.
10.
11.
尽管许多当代评述都强调麻粒岩在其压力—温度(P—T)条件和轨迹方面的一致性,但实际上麻粒岩保存了指示它们的形成模式多样性的一系列重要的岩石学特征。对90多个麻粒岩地体或产状的测定,揭示出其中50%以上记录了超出许多作者提出的7.5±1Kb和800±50℃平均麻粒岩范围的P—T条件。特别是,不断识别出的温度很高(900~1000℃)的一些地体的数量还在增加,这两种P—T条件都是根据特殊的矿物组合和地温压力测定确定的。确定和解释P—T历史的岩石成因网格和地温压力测定法二者都是在反应结构范围内判断的,而反应结构既可证明很大的P—T条件范围确实是真实的,又可证明近等温减压(ITD)和近等压冷却(IBC)两种P—T轨迹都是主要的。正象在南印度和斯里兰卡见到的那样,由富CO_2流体进入而引起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的转化是一种例外情况,不代表大多数地体中有关的流体过程。然而,人们认为缺少流体条件是在接近它们记录的热高峰时间的大多数麻粒岩的特征。把ITD麻柱岩解释为地壳碰撞增厚过程中形成的。伴随的岩浆填加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额外热源。但没有把侵蚀作用单独看作是碰撞后的主要减薄过程。换言之,ITD轨迹是在中等或略低的速率扩张期间与构造剥露有关的、削减非常迅速的(1~2mm/年暴露)阶段产生的。IBC麻粒岩可能形成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呈现逆时针P—T历史的麻粒岩被解释为形成于大量岩浆增生作用的下部地区,这些地区有或无附加地壳扩张。正常厚度地壳的扩张期间也可形成浅部(<0.5GPa)的IBC麻枉岩,但较深层位的IBC则要求更复杂的模式。在地壳深部出现的许多IBC麻粒岩可能形成于经受碰撞后非常迅速(5mm/a)扩张变薄的增厚地壳中。推测在许多麻粒岩中与其说ITD,还不如说IBC轨迹的保存主要是与增厚地壳的扩张减薄的速率和时间范围有关,而且也应当见到ITD到IBC之间的混杂轨迹。大多数IBC麻粒岩,也许还有许多ITD麻粒岩,都没有作为产生它们的构造幕的结果暴露在地表,但是,它们在这些事件之后,在中部或下部地壳中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100~200Ma)。大多数麻粒岩地体最后剥露只有通过它们掺杂到与其形成无关的、后来的构造和岩浆事件中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徐武家麻粒岩相糜棱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中部土贵乌拉南徐武家早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中发育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其中发现有宽达5km 的麻粒岩相糜棱岩剖面,成分相当于紫苏辉长岩、钠质花岗岩和泥质岩的麻粒岩相糜棱岩出露齐全,保存完整。二辉斜长麻粒岩中紫苏辉石、斜长石、钾长石和透辉石斑晶普遍发育强烈的塑性形变;细粒重结晶相矿物组合 Hy+Di+Pl+Kf+Hb+Bi+Scap+Q 显示糜棱岩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二辉石矿物对给出温度 T=710℃。该糜棱岩带与麻粒岩相变辉长岩和地壳熔融型石榴子石花岗岩密切共生,这一事实既确证了韧性剪切带在麻粒岩变质过程中发育,为研究该区麻粒岩相岩带构造演化找到了一个构造标志,同时,也为深入探讨下地壳的实际构造过程,包括麻粒岩相条件下剪切形变发生的饥理以及克拉通化提供了地质实例。  相似文献   

13.
14.
大西洋的麻粒岩带是沿巴西海岸分布的一条宽阔岩带,从巴伊亚州(约10°S)到南里奥格朗德州(约31°S)。这个大陆麻粒岩带是代表由于有中和上元古活动带迭加而连续再生的主要太古宙脆弱带,由多次变质,构造迭加作用和结构重建作用,火成岩体的深熔作用和侵入作用导致其部分破坏。因此这条古老岩带是由几个不同特征的麻粒杂岩组成,正如下述。在巴伊亚州出现了在外亚马孙旋回(2000±200Ma)期间中再生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麻粒岩是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带的重要岩石组成。麻粒岩相带是地壳地质演化重大转变的一种标志。麻粒岩的研究对探索早期地球形成历史以及下地壳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麻粒岩”一词是变质岩名称;“麻粒岩相”指的是高级变质程度;而“麻粒岩区、麻粒岩相带、麻粒岩地体、高级区、麻粒岩—片麻岩区”等则是反映了大地构造特征的一些综合性术语。在阅读文献时,有时出于省略仅用麻粒岩一词表示,则要分辨是指岩石、变质相,还是大地构造单元,以免弄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870152)。从1988年至1990年历时三年的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和新认识。 一、在全国范围内,已知麻粒岩产地30余处,遍布于全国18个省市和自治区,按其产出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独立的小区,另一类呈断续或成片带状分布。后者大致可组成七个带,其中四个带位于华北地台内及其周边。  相似文献   

17.
麻粒岩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麻粒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讨论了4个相关问题:(1)麻粒岩的大地构造环境与P-T轨迹.麻粒岩可以形成于4种大地构造环境中:(a)碰撞造山带以形成高压麻粒岩为特征,为中压相系,包括曾位于地壳浅部的岩石经历构造埋深达到变质峰期后再折返的过程,为顺时针型P-T轨迹;也包括曾经历洋壳或陆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  相似文献   

18.
陈意  陈思  苏斌  李仪兵  郭顺 《地球科学》2018,43(1):127-149
麻粒岩是研究地壳演化最重要的变质岩类,金红石作为麻粒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深入探究其微量元素体系特点,可为大陆地壳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麻粒岩金红石的基础数据(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离子替换方式)以及地壳常见造岩矿物的微量元素特点,初步探讨了麻粒岩变质过程中微量元素行为和扩散效应.麻粒岩金红石Zr含量可记录不同阶段的变质温度,但次生锆石和钛铁矿可对其Zr含量有较大影响,作为孤立体系(不与锆石和石英平衡)的金红石不能用于温度计算;金红石Nb、Ta、Cr和V不仅受全岩成分控制,还与变质过程中黑云母、钛铁矿、蓝晶石等矿物的形成和分解紧密相关;金红石与富Fe矿物之间有强烈的Fe扩散效应.深入理解麻粒岩变质过程中金红石微量元素行为,可为限定大陆地壳变质演化和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的矿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鉴定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十一分队和二分队于1979—1981年从阿尔金山采集的岩石标本的薄片中,首次发现有麻粒岩的存在,并经董申保等有关专家复核确认。这套麻粒岩分布在阿尔金山北部的太平沟(索里库里幅)和其盖布拉克—恰什坝萨依(巴什孜供幅)一带,带宽1.3公里—5公里,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出露于塔里木台块南缘的麻粒岩,厚约500米,东段出露情况比西段好一些。麻粒岩具柱粒状变晶结构和条痕状—条带状构造,粒度多在1毫米以上,少数可达3毫  相似文献   

20.
冀东麻粒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用各种方法对冀东麻粒岩中的包裹体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类高温包裹体在石榴石和石英中呈负晶形出现,主要为高密度CO_2,对应的温度和压力表明该类包裹体是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期间捕获的。第二和第三类包裹体的H_2O含量增加,形成温度依次降低,表明它们是在麻粒岩地体抬升的不同阶段捕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