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彩色CRT显示器呈色域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显示器呈色域的确定是彩色管理系统中实现颜色空间转换的前提。不考虑亮度因素Y而仅把在CIE1931色度图上连接R、G、B三原色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认为是彩色显示器的呈色域,尚不能全面地描述显示器的呈色域。如果考虑亮度因素Y,那么,在不同的呈色亮度下,其呈色域的形状与大小是不同的。本就彩色显示器在不同呈色亮度下呈色域的确定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由原稿至油墨色空间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彩色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了彩色显示器定标,由原稿到XYZ色空间,由XYZ色空间到YMCBk色空间的多个不同色空间之间的转换。提出了网点面积率α幂修正的Neugebauer方程,以此实现向油墨色空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基于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的跨媒体颜色传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跨媒体彩色图像传输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出了彩色图像传输中的关键技术——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技术,并在分析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的执行机制的前提下,介绍了色域边界的确定问题,同时对色域映射中的压缩和裁切的概念与应用进行了介绍,着重论述了当前领域内比较流行的算法,如SLIN、CUSP,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跨媒体彩色图像传输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出了彩色图像传输中的关键技术——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技术,并在分析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的执行机制的前提下,介绍了色域边界的确定问题,同时对色域映射中的压缩和裁切的概念与应用进行了介绍,着重论述了当前领域内比较流行的算法,如SLIN、CUSP,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刘真  崔虎平 《测绘学院学报》2000,17(3):210-212,215
彩色屏幕地图是以R、G、B色空间表示,彩色印刷地图是以Y、M、C、BK油墨色空间表示的。因此彩色屏幕地图成为印品必须经过色空间的转换。黑版的确定是色空间转换的难点,文中论述了是在Neugebauer三色转换方程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验获得的一种黑版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多数增强方法未能同时考虑图像与光照强度、拍摄时间之间关系的问题,根据不同时刻的光照强度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亮度基准漂移的全天候十字路口交通图像的增强算法。首先依据不同时刻的光照变化建立亮度基准曲线,然后由亮度基准曲线和亮度实时反馈建立自适应亮度基准值模型,最后对图像的亮度分量运用亮度基准值模型自适应增强。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全天候不同光照条件下图像增强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增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星载紫外遥感辐射计积分球定标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进  李福田  顾行发 《遥感学报》2006,10(5):644-650
在紫外波段,使用常规手段实现高精度的辐射定标是比较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标准灯的定标不确定度约4%和漫反射板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测量不确定度4%-6%所致。为了提高定标精度,本文应用积分球辐亮度定标方法,获得了接近理想的大面积辐亮度光源(约2%),标定了在研的星载紫外遥感光谱辐射计的亮度响应度。文中将标准灯考虑为均匀亮度的点光源,对辐射计的投影视场进行了照明因子修正。同时进行了常规的灯-板定标方法与积分球定标新方法的比较,得到了采用两种方法标定的辐射计亮度响应度有较好的一致性(3%)的结论。初步的定标数据分析比对显示,漫反射板BRDF的测量不确定度和仪器投影视场内辐亮度的计算不确定度是比对中不一致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曝光因子的确定是航空摄影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根据透水航空摄影的特点,推导了海底景物的亮度模型,在分析曝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海底景物亮度计算曝光时间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吴明光 《测绘学报》2012,41(2):291-297
颜色设备相关性的特点导致地图在跨媒介再现时容易出现丢色、偏色等现象,影响地图视觉效果,甚至传输错误的属性、数量等信息。从地图色域特征出发,将地图色域映射问题转换为目标设备色域约束下的地图色域离散点云形变问题。进一步引入Delaunay剖分和几何矩,定义CIE1976LAB色空间下地图色域形变的目标函数,给出全局最优解的求解流程。将算法结果与ICC再现意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保持地图整体的色貌特征以及局部图斑之间的色彩对比、连续等色彩特征,能够显著提高地图跨媒介地图颜色复制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一种自适应快速曝光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快速运动中连续高速地获取高质量的图像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圈优先的自动曝光控制方法。通过对初始图像的评估,确定当前景物亮度下最佳光圈大小,进而获得此光圈下不同景物亮度的曝光时间,由此建立景物亮度与曝光时间的关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关系模型,通过跟踪当前景物亮度动态调整曝光时间以达到获取最佳曝光量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实时、快速、成像质量高和控制精确可靠的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利用多尺度DoG滤波器模拟人眼视觉的边缘相阻机制,计算出人眼观察各像素的适应性亮度,并对图像各适应性亮度下的色度进行适应性调整;通过计算光感知细胞在各适应性亮度关系下的相对视觉感知信息,提出可保持视觉空间中各维颜色的相对视觉感知信息的映射算法,从而实现了基于多尺度DoG滤波器的高动态范围图像映射。该算法可以在保留高动态范围图像中场景的纹理细节和颜色的前提下,使高动态范围图像能真实地显示在动态范围较低的显示设备或纸张上。实验测试说明,该算法能够正确地再现高动态范围图像原有的场景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朱巧云  答星 《东北测绘》2012,(10):130-132
针对异源遥感影像由于辐射水平差异导致地物在相邻图像上亮度值存在差异的现象,分析了造成影像间色调差异的各种原因以及现有处理方法在进行影像间色彩平衡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基于Wallis滤波器进行匀光的相关算法,并通过多组匀光实验取得了较好的色彩平衡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屏幕颜色印刷色谱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作了计算机屏幕颜色印刷色谱,对计算机屏幕色谱各色块与最后的印刷色谱上的对应色块进行色差计算,通过对屏幕色谱进行多种途径的调校,使色块色值在标准范围之内,实现了所见所得效果。该色谱对于电子出版软件内设色是一处重要的参考,该图显示调整方法是获得计算机图像屏幕打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阴影去除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阴影属性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彩色影像阴影去除算法.首先将影像变换到HSI空间,依据阴影区域亮度值低和饱和度高的特性,结合小区域去除和数学形态学处理,得到精确的阴影区域.然后,分别对I、H、S分量图上各个独立阴影区域与其邻近的非阴影区域进行匹配补偿,再反变换回RGB空间,完成阴影去除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不改变非阴影区域信息的情况下,有效地去除阴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编码和lαβ变换的SAR图像伪彩色增强算法。利用非线性编码建立SAR图像强度值与不同颜色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SAR伪彩色图像;通过lαβ变换分离出伪彩色图像的颜色信息和SAR灰度图像的亮度信息;再将亮度信息和颜色信息通过lαβ逆变换生成SAR伪彩色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处理得到的SAR伪彩色增强图像与相应的灰度图像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灰度图像上不易分辨的一些地物的轮廓和细节在伪彩色图像上能够得到较好分辨。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彩色影像的遗传自适应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彩色色形像自适应增强的算法,此算法充分利用了彩色影像饱和度和亮度所包含的信息,并利用遗传算法自适应地调整增强系数。对于不同的影像,本文算法均能使其对比度,目标边缘以及纹理特征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闵连权 《测绘科学》2008,33(3):54-56
提出一种以24位真彩色图像作为载体的信息隐藏技术。首先对载体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把秘密信息嵌入在亮度分量的不重要位上,同时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在可替换空间寻找最优隐藏策略以实现较好的不可感知性。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隐藏效果,是一个有效的、实用的信息隐藏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倾斜影像三维重建后纹理间存在明显的色差、接缝且处理低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无缝纹理匀光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输入的去畸变影像进行影像增强预处理,通过对模型所有的顶点和边建立约束方程,求解得到每个顶点的颜色改正值;其次根据3个顶点插值得到三角面内部像素的颜色改正值;然后通过纹理扩充得到全局无色差的纹理块;最后对纹理块进行降分辨率泊松编辑。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纹理匀光处理,具有纹理块间无色差、接缝线处纹理过渡自然、计算速度更快等优势,能增强三维模型的可读性与改善三维模型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光学遥感影像的自动匀光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光学遥感获取的影像存在一幅影像内部以及区域范围内多幅影像之间的色彩不平衡现象,提出了自动匀光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影像匀光软件GeoDodging 4.0对原理和流程进行了实现,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quality of dynamic map symbo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quality of dynamic symbol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such symbols, a set of traffic flow data i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dynamic maps, with focus on four variables, i.e. size, color, frame rate and display format. Two quantitative measures are used for analysis, i.e. deviation and response time. A set of traffic data i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dynamic maps for evalu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is more efficient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color for dynamic maps with the same frame rate and display format.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olor class number is 10 on the large format display such as 1024 × 768 pixels. And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ize class number is 15 on large format display such as 1024 × 768 pixels. The effective frame rate for dynamic map anima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animation on the Internet or Quick Time and AVI format video. The most efficient and most effective frame rate is 3 frames per second in the color expression and 6 frames per second in the size expression. In sum,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value of color, size and frame rate on large format display is less than the value on the small format displa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frame rate should be reduced on the small format display.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of help in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dynamic map symbols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