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VC~( )语言编制了重力地形改正可视化程序。它能用于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并能满足重力地改的精度要求,使得多年来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和速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操作界面),可直接计算出近、中区的地形改正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平台,采用严格棱柱积分法和谱方法编程计算了吉林省大地水准精化重力归算,以长白山、吉林和松原地区为试验区分析了计算精度和速度。结果表明,不完全布格改正与地形高度成正比。地形改正的谱方法比组合法计算速度高,但精度较低,最大误差分别为2. 65 mgal和0. 21mgal。均衡改正的谱方法比组合法计算速度高,精度基本相同,平均误差分别为0. 02 mgal和0. 03mgal。地形改正分辨率达到30″时,内插精度优于1 mgal,而均衡改正分辨率为1'时,精度即可优于1mgal,不完全布格改正、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的数值大小与地形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地形改正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γ能谱测量资料解释中,地形影响改正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常规的地形改正方法只能对测量剖面进行基于二维空间的修正,未考虑其它方向地形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特点初步探讨了一种三维地形改正方法--角度扇形改正.方法从锥台状辐射体照射量率基本计算出发,将作用范围内的地形辐射体按角度划分为若干环形,然后对各环按照同样的规律细分为若干个小的扇形辐射体,分别计算各小辐射体对修正点的照射量率,求和并计算出相应的地形改正系数,进而对空中测点进行地形影响改正,从而实现任意地形、任意飞行方式下的航空γ能谱测量的三维正演、反演及地形影响改正等计算,同时还考虑了范围不饱和、地面辐射体中放射性元素含量不均匀等因素.正演模型和实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三维地形改正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重力地改我队原来用地形改正计算盘计算时,每人每天算八个点(改正半径为7km)。用EL—5002计算器每人每天可计算20点左右,提高工作效率约一倍半。 1.计算公式地形改正方法采用鲁卡夫钦科环带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形体及其密度信息数字图像化,利用计算机仿真能较精确地计算出地形体在任意一点的重力场强度。在重力异常地形校正时,用各测点的实测数据减去相应测点的地形体重力场强度,即得到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后的重力场强度。这样,重力异常校正中的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可一并完成,既简化了校正的工作步骤,又提高了准确性。通过地形体实例,分别用数字图像仿真计算和积分精确计算其重力场强度,结果表明,二者计算结果十分相近。用数字图像仿真计算地形体重力场强度,误差较小,准确性较高,该方法完全适合重力异常地形校正。  相似文献   

6.
在大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中,近区、中区地形改正误差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较大。在实际工作中,近区域地形改正一般采用实测或用地形图读图计算;中区地形改正一般采用地形图读图计算,《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只考虑地形图高程精度对重力总精度的影响,忽略了地形图平面坐标精度对重力总精度影响。这里从锥形、扇形基本地形改正公式推导出发,探讨不同比例尺,不同高程,平面精度对重力总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地形改正精度对地形图比例尺及高程,平面精度要求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力地形改正的计算方法、精度指标及精度的统计方法,在现行的《重力勘探工作手册》和和《区域重力测量手册》初稿中都有明确的要求,然而手册中所述的地形改正精度的统计方法并不能反映地形图的精度对地形改正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不论重力勘探程度如何,在布格重力异常计算中都必须经过地形改正和中间层改正。本文通过分析在计算布格重力异常时地改和中间层改正对测点的重力补偿,提出了取消中间层改正以适应微重力勘探精细解释需要的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对实际地形(岩性)的正演基础上,可以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基准面进行可变密度地形校正。使用该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消除地形起伏和不均匀岩性对测点产生的重力影响,从而得到比较可信的重力异常数据。  相似文献   

9.
重力勘探近区地形改正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探的近区地形改正,一般通过典型剖面的试验来确定是否需要改正,并采用简易地改仪实测地形改正值。典型剖面试验难免以偏概全,实测的方法耗资费力。本文通过对典型物理模型的理论计算及一定数量实测值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套参考数据及近区地形改正的方法,既简便,又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0.
航空重力地形改正是获得航空布格重力异常的重要环节,是航空重力勘探数据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针对航空重力特点,分析了地改最大半径的选择与地形特点及计算精度的关系。为满足大数据量网格数据的计算要求,对全分辨率地形剖分方法、远近分区地形剖分方法、自适应四叉树地形剖分方法对航空重力地形改正计算的产生影响进行了对比。其中自适应四叉树地形剖分法可以对地形网格距离和高程进行综合考虑,达到最佳分辨率的地形剖分,既保证计算精度,又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二个残球壳的引力公式。将这两个公式用于重力测量中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并将改正结果与以往常用的无限和有限平板公式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过去所用的平板改正公式因其模型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忽略的。作者还利用残球壳模型论述了地形改正值可以变符号的原因。鉴于当令微型计算机已相当普及,作者建议应该采用残球壳模型进行中间层改正和全球地形改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多重二次方程的一个线性系统作重力地形改正的数字计算机方法。把这个线性系统拟合到由地形方格子所确定的和由测点本身所确定的点上,就得出一数学描述面。与数字地形模型相比,此曲面是真实地形的更好的模型。可用简单而快速的数字积分来计算这种曲面的地形改正。本文用一个理论上的例子说明,对于近测点地形改正,多重二次方程方法比手算法更精确。一崎岖地形地区的野外实例也说明此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实际重力测量。  相似文献   

13.
在高精度重力工作中,地形改正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花费很大工作量,而且往往决定着最后成果的精度。因此,在保证高精度的条件下,简化地形改正计算是值得注意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重力工作的其他工序有  相似文献   

14.
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治汉 《物探与化探》2002,26(6):467-469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Delphi语言编制了Windows程序,使得多年来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得到明显提高。最后用甘肃1:20万昌马幅的53个重力测点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15.
引用斜率作为新的变量,首次使地形改正一类奇异积分非奇异,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精密地形改正计算的若干技术问题,地形模型和某山区的试算结果均表明,以往线性近似误差较大,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重力勘探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探地形改正半径偏小,会降低资料的可信度;地形改正半径过大,则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通过地形改正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方域”方案时,在一般地形条件下求取近区重力地形改正值的公式和实测方法。讨论了沟渠、堤坝、路基等特殊地形情况下的地形改正与实测方法及其优越性。提出了判断是否进行地形改正实测及改正范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边界单元法应用于地形和地面断面的电位计算,本给出了二维点源场中若干个地形和地电断面模型的三极,联剖ρs曲线。应用边界单元法对某金矿0线剖面进行了实际计算和地形改正。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易于模拟复杂地形起伏和倾斜界面的非结构三角单元剖分网格,并利用对偶加权后验误差估计指导网格自动细化过程,实现了2.5维直流电阻率法自适应有限元数值模拟。在实例模型分析中,分别计算了层状模型和垂直岩脉模型的直流电阻率响应,并与其解析解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数值解精度很高,解的相对误差小于0.5%。最后,计算了起伏地形2.5维地电模型视电阻率异常,并利用比较法进行了地形改正。地形改正结果与水平地形时的结果对比表明,比较法可以较好地消除地形影响,突出局部地质体异常。  相似文献   

20.
山区地形起伏不平,给电阻率法勘探带来严重的地形影响.为了对实测资料作出正确的推断解释,必须进行地形改正.在电阻率法工作中均用点状电极供电和测量.计算点源电场受实际地形的影响是极为困难的,所以过去通常是用土槽或水槽实验来模拟.由于造型繁琐复杂,实验精度不高,以致这种模拟方法在实际中应用不广.在解释山区电测结果时,往往借用线源电场的理论计算(或模拟实验)对点源电场所测资料的地形影响作近似的改正.但是点源电场和线源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