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冬季凝冻预测信号和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对贵州冬季凝冻指数与前期天气信息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并确定了凝冻灾害的6个短期气候预测信号,建立了冬季凝冻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在1997-2000年的独立试报检验中,表明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罗喜平  黄红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05,29(Z1):10-12
利用1961~2004年冬季贵州省84个测站凝冻日数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2004年12月~2005年2月)贵州省凝冻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在省的中部一线有3个明显的重凝冻中心,主要出现了6次持续凝冻天气过程,其中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严重的是2004年12月23日到2005年1月2日的凝冻天气过程,6个测站达到特重级凝冻标准;与过去40a相比,省的中部一线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重,全省平均凝冻日数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重的年份,凝冻集中期全省平均温度是1986年以来最冷的一年.分析这6次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都是有偏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在贵州南部形成静止锋;同时高空有低槽东移影响,并且有冷空气不断补充,静止锋活跃,使凝冻天气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85站逐日的雨凇、雾凇资料,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3个现有指标的对比分析,订正了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凝冻过程的持续天数为3~39天,随着凝冻过程持续天数的增加,其发生频率呈指数下降。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和结束终日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偏早/偏晚,结束终日也偏早/偏晚的现象。随着凝冻等级的升高,其影响范围在不断缩小,但大值区主要仍集中在26.5°~27.5°N,低值区仍在贵州省北部和南部地区,且59a间4个不同等级单站凝冻过程的站次均呈缓慢减少趋势。4个典型站的凝冻过程主要集中出现时间基本一致,1月占比最多,2月次之,而11月最少。分旬来看,主要集中出现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11月上旬最少。  相似文献   

4.
分析遵义市冬季凝冻气候概况,找出其前期信号特征,对短期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巴音布鲁克、巴仑台两地汛期各阶段的降水规律,并做出预报方程、进行历史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较好,说明这种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19 年贵州省84站逐日雨凇观测资料,确定了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指标,并根据新标准对区域性凝冻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 年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次数与累积天数均呈减少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均呈 “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变化特征,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均存在7~8a与3~4a的变化周期。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频发区及中心站点高频区主要集中在中部一线,在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发生频率较低。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可分为中东部型、中部型、中西部型、西部型及全省型共5类,其中以中西部型和全省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贵州典型凝冻年及无凝冻年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丹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1,25(3):14-15
以贵州 4 7个代表站的凝冻指数 ,按一定标准确定典型凝冻的 57个侯 ,对贵州凝冻天气过程的侯平均环流进行分型 ,并以贵州平均凝冻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主要依据 ,确定了贵州典型凝冻年 1983年和典型无凝冻年 1986年 ,诊断分析了典型重凝冻年和无凝冻年的 1月 50 0hPa高度场及距平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典型重凝冻年和无凝冻年差异最显著的地区在西欧沿岸到格陵兰岛 ,为强的负差值区 ,其南部为强的正差值区 ,强度达 +2 0位势什米 ;在亚洲地区为北正南负的差值分布。在西欧沿岸到格陵兰岛 ,1984年 1月为负距平区 ,在东亚呈“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 1987年 1月为正距平区 ,西欧脊和欧洲槽异常发展 ,冷空气主要侵入欧洲地区 ,东亚呈“北低南高”的环流形势 ,盛行纬向环流 ,东亚沿岸 50°N以南正距平占优势 ,东亚大槽平坦 ,是造成我省 1987年 1月无凝冻的一个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每当冬天来临,人们都会禁不住谈到有关凝冻的话题,有的甚至感觉有些神秘,为什么只有贵州等少数省份有?为何又叫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实,凝冻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并不神秘,它是贵州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9.
夏季降水趋势分布预测新方法的研究及其预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英 《山东气象》2001,21(3):8-11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有关夏季降水趋势分布预测方法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以统计学为基础的降水场预测模型、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及集成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丽水近50年气温变化规律、突变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霞  查贲 《浙江气象》2005,26(Z1):6-9
本文采用1953~2004年丽水观测站气温资料,通过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方法对近50年的气温进行诊断分析,得出1953年以来丽水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以0.1185℃/10 a的变化率上升;通过用滑动t-检验、Yamamoto法、Mann-Kendall法等方法大致确定1958年、1997年是年平均气温由冷转为增暖的突变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年平均气温序列本身建立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型预报能较好的拟合实况序列,对下一年的趋势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林易  吉廷艳 《贵州气象》2000,24(1):14-18,39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效果评估的几种参数,对省气象台和铜仁地区1990~1998年各自预报范围月降水和温度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温度预报优于降水预报,省台降水预报呈下降趋势而温度预报趋势平稳稍上升,铜仁降水逐年较平稳,温度预报上升,省台温度预报优于铜仁。  相似文献   

12.
赵守良 《贵州气象》2000,24(2):11-13
通过利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党规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并结合卫星云图对2000年1月20~21日的一次降温、降水和凝冻过程进行了分析。得知:无冷高压入侵下的单一南支低槽影响并配合低层切变线造成了这次降温、降雪和凝冻天气;同时,在对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的基础上,也对这次过程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21/2022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导致贵州省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凝冻日数总体偏少,呈前期偏弱后期偏强的阶段性分布特征。利用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温资料等,分别从海温场、高度场、风场、温度场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凝冻阶段性特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南支锋区总体呈前期偏弱后期偏强,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022年1月26日之后,对流层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偏北气流异常强盛使0℃等温线南压明显。同时随着偏南气流持续增强,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也迅速增强,并维持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不稳定层结和上升运动,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温度场上,前期暖层较为深厚,冷空气势力前期偏弱后期偏强,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对贵州省2008年初(1月13日~2月14日)的凝冻过程的温湿特征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结果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模式对凝冻过程期间冷空气路径、逆温层和低层流场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特别是对逆温层垂直结构的模拟较为准确。结果表明,Reg CM模式对贵州区域平均气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分布型都能得到与实况较为一致的模拟结果,水平分布上能刻画出平均气温"北负南正"分布,特别是对贵州西北部区域冷空气路径、中心强度、位置和范围都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来。垂直结构上能刻画出凝冻过程初期逆温层的形成、维持和消失及后期强冷空气渗透扩散的天气特征,特别是时间结点模拟较为准确。Reg CM模式对贵州区域低空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的刻画出了凝冻过程期间来自高纬地区的强冷空气主要从东北路径入侵贵州地区与热带洋面向北输送的暖湿空气在贵州西部汇合这一天气特征,但对贵州西部的南北向温度锋区模拟位置偏东偏北,与实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西南风模拟值偏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春季降水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升  刘庆 《四川气象》2005,25(3):17-18
本文对四川盆地春季降水进行了滑动平均分析,对其序列变化进行了滑动t-检验,并用均生函数模型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计算、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依据地温与降水的相关关系,试用曲江冬春季深层地温作为前期预报因子,建立回归方程,作后期汛期(3—9月)月降水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近50年降水趋势及区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滨 《广西气象》2005,26(A01):14-15,36
应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35个代表站1961至2003年年、季降水的趋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年、春季、夏季全省降水以正的趋势为主,而雨季降水以负趋势为主,秋冬季趋势不明显。其后应用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年、季降水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省降水变化主要以南北向变化为主,东西向为次,同时给出了各季具体的分区范围。最后选取4个代表站进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回归趋势系数等分析方法,本文对西南地区代表站点的百年温度、降水序列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未来10~15年的变化趋势.此外,还将分析结果与有关研究结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州省84个台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对2008年和2011年贵州省出现的两次超强凝冻过程的降温幅度、影响站次、海温背景、环流场、温度场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东部型拉尼娜事件是两次过程的有利气候背景,东亚地区500 hPa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850 hPa切变线的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温度场上逆温区以及温度垂直剖面图的800~600 hPa之间的融化层均是两次过程的有利的形势条件。而2008年过程对应850 hPa切变线位置更为靠北,且其西南急流范围/强度、逆温区面积/强度、冷平流强度、融化层厚度/持续时间/中心温度均较2011年的明显偏强,这是导致2008年冬季凝冻过程影响更为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REOF方法的江西省6月降水趋势分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江西省81个气象站6月降水进行客观分区,发现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达到了76.6%,这4个旋转主分量的高值区(绝对值≥0.5)基本覆盖整个江西省地区,且第1、2、3和4旋转主分量的高值区分别位于赣北南部、赣南、赣中及赣北北部,这表明江西省6月的降水可以划分为赣北北部(Ⅳ区)、赣北南部(Ⅰ区)、赣中(Ⅲ区)及赣南(Ⅱ区)4个区域。分别对各区6月降水与上年9月—5月SST和OLR场进行相关分析,找到了对各区6月降水有预报指示意义的因子(前期SST或OLR),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区6月降水的预报模型。利用这些预报模型对1980—2008年各区6月降水进行了模拟,各区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吻合较好,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I区)、0.43(Ⅱ区)、0.58(Ⅲ区)和0.54(Ⅳ区),这表明了这些模型对各区6月的降水有较好的模拟能力。2009—2013年各区6月降水模拟效果检验结果也显示,4个区模拟效果检验5 a中有4 a符号与实况一致。2014年6月预测结果的检验也显示,Ⅰ区、Ⅲ区、Ⅳ区预测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与实况非常接近,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模型的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