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沉积相角度入手,对1:50000地质填图过程中新识别出的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阿拉克湖地区下侏罗统羊曲组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剖面描述,将其按岩性由老到新划分为3个岩性段,分别为下段砾岩段(J1y1)、中段砂泥岩段(J1y2)以及上段韵律层段(J1y3)等。岩石组合及沉积结构构造表明,其为一套由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序列。通过区域对比及研究得出,该套地层可能是对中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香日德南部可可沙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小庙岩组的野外地质调查,运用岩石学研究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探讨小庙岩组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小庙岩组主要为一套石英质变质岩系,可归纳为4种岩性组合,即黑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组合、片麻岩-片岩组合、角闪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组合和石英岩-大理岩组合。原岩组合可能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属于浅海陆缘沉积,变质条件为中压低角闪岩相。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小庙岩组物源区存在1 600~2 729 M a的构造-热事件,其主体形成于1 683~1 554 M a,时代归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造山带结构及构造岩片组合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灿  张克信 《地球科学》1997,22(4):352-356
东昆仑造山带可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自北而南分别为东昆北单元,东昆中混杂岩带,东昆南单元,阿尼玛卿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单元,东昆中混杂岩带,东昆南单元和阿尼玛卿混杂岩带是由不同层次,不同产状,不同性质,成生于不同时期的断裂所分割的多级次构造央片组合而在的复杂构造带,从填图尺度可划分为超岩片,岩片两级,结合1:25万加鲁河幅地质填图,对东昆仑地区岩片组合特点及东昆仑造山带结构构造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东昆仑造山带哈拉郭勒地区海德乌拉山一带的火山岩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在实测剖面研究、同位素年代学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把该套火山岩厘定为早侏罗世火山岩.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基性和酸性熔岩,成分上具典型的裂谷“双峰式”特征,缺乏中性岩石,基性火山岩碱性程度较高,酸性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岩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俯冲过程中在岛弧靠近大陆一侧弧后拉张形成的陆内裂谷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巴颜喀拉山群在东昆仑地区分布广泛,岩性复杂,准确划分其岩性对巴颜喀拉山群的地层划分及构造属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东昆仑造山带巴颜喀拉山群地区ASTER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矿物指数等岩性信息提取方法,获得主成分分析及比值图像;根据不同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的巴颜喀拉山群进行了岩性段的划分。研究发现:分布于南部的上巴颜喀拉山群(T3by)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灰-深灰色粉砂质板岩和砂岩,在影像上特征不明显,所以仍将其划分为2个岩性段;而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原下巴颜喀拉山群(T1by),影像上色调纹理特征差异较大,由此将原来的2段细化分为4段,a段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和千枚岩,b段为灰绿色细砂岩,c段为黄褐色细砂岩,d段为深灰色细砂岩夹板岩。研究结果较好地体现了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岩性划分中的优点,同时为巴颜喀拉山群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或称华力西—印支旋回)、特别是三叠纪的花岗岩最为发育。东昆仑造山带基底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其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序列与北祁连造山带可以对比,属祁连—东昆仑加里东造山系统的一部分。到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东昆仑卷入古特提斯构造体制,属于古特提斯造山系统的北缘。华力西—印支是一个完整的造山旋回,与西南“三江”古特提斯的演化历史相似。昆南缝合带是当时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构造分界线。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使东昆仑造山带又卷入了青藏大陆碰撞造山系统,但对东昆仑的影响是一种远程效应。   东昆仑造山带大陆地壳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但在显生宙还有新生地壳 (juvenile crust) 产生,与兴蒙、冈底斯、安第斯等造山带相似。东昆仑花岗岩带中丰富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与壳-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以及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成份(87Sr/ 86Sr初始值多数小于0.710;εNd(t )值变化于-9.2和+3.6之间),说明 地幔物质的注入及其与地壳物质的混合,对显生宙地壳的形成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是显生宙东昆仑地壳生长的重要方式。根据花岗质寄主岩、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MME)及底侵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东昆仑造山带在显生宙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一次在早-中泥盆世(394~403 Ma),另一次在中三叠世(239~242 Ma),分别相当于加里东旋回、华力西-印支旋回的俯冲结束/碰撞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造山带拆沉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幔源岩浆底侵后形成的榴辉岩岩石圈拆沉作用及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在幔源岩浆底侵后确实发生过岩石圈拆沉作用,昆北、昆中、昆南地区的拆沉量差异较大,并形成以橄榄岩、榴辉岩和中酸性麻粒岩为源区的岩浆活动;柴达木地区未发生拆沉作用,而是下沉,同时在高密度层(榴辉岩)的顶部存在较多的断裂。文章探讨了拆沉作用与大规模岩浆活动、盆地形成、C型埃达克岩的关系,认为镁铁质岩石的特殊性质是导致拆沉作用发生的直接动力,岩石圈拆沉之后的深部约束受拆沉的量及范围控制;论证了东昆仑造山带的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并形成一系列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早泥盆世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和西段均发育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然而对于其成因、深部动力学机制以及与始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关联等问题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东昆仑东段地区跃进山岩体为例,探讨早泥盆世岩浆活动机理及其构造意义。该岩体主体由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含少量的辉长岩和含堇青石花岗岩,前三种岩性是本文的重点。其中,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无角闪石和堇青石,具有高硅和钾,低铁、镁和钙,铝饱和指数(A/CNK)多数在1.0~1.1之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和K)和轻稀土(LREE),明显亏损Ba、Sr、Nb、Ta、Ti、P和Eu等元素,属过铝质I-S过渡型花岗岩;辉长岩具有显著高的Fe和Ti(FeOT为8.17%~12.70%,TiO2为4.50%~6.54%)含量,高Cu(11.5×10-6~30.6×10-6)和Cu/Ni值(1.41~6.41),相对富集的LREE((La/Yb)N为1.94~3.15,LREE/HREE为2.65~3.48),相对低的Mg#(48~50)、Cr(3.8×10-6~60.4×10-6)、Ni(1.8×10-6~12.5×10-6)值,相对于原始地幔具有明显的Nb-Ta-Ti正异常。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具有相对高的ISr值(分别为0.710~0.740和0.710)、相对低的εNd(t)值(分别为-4.05~-5.80和-3.54~-3.71)和偏古老的t2DM(分别为1.47~1.62Ga和1.43~1.45Ga),但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高的εHf(t),其变化在-3.00~0.86。跃进山辉长岩具有相对高的ISr(0.711~0.714)、相对低的εNd(t)值(-3.44~-6.82)和较为集中的εHf(t)值(-2.19~1.05),显示富集地幔的特征。本次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07±3Ma,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06±3Ma。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等多方面的指标,可以判断该岩体的形成为:幔源岩浆上侵至地壳,供热诱发古老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S型岩浆最终形成含堇青石花岗岩,同时与壳源熔体发生混合产生I-S过渡型岩浆并经历较高程度的分异最终形成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跃进山与东昆仑造山带其他地区早泥盆世岩浆活动均具有与典型后碰撞岩浆作用类似的岩石组合,并且显示很强的幔源岩浆作用的印记。这表明,至少从早泥盆世开始,东昆仑地区已经进入后碰撞的伸展阶段。综合区域上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早泥盆世应为中央造山带(特别是东昆仑、北秦岭和柴北缘)始特斯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相关地体的碰撞拼合已基本完成,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开始转向伸展。  相似文献   

10.
细致地调查与研究同折返或后碰撞岩浆岩能为理解大陆深俯冲-折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及恢复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非常关键的线索.以东昆仑东段巴隆-金水口地区晚志留世-泥盆纪同折返期中性岩类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综合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同折返期岩浆形成机制及其始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结果显示,巴隆和金水口地区中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0 Ma和405 Ma,与东昆仑地区榴辉岩的折返时限重叠.其中,巴隆闪长玢岩具有相对低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K2O,而金水口闪长岩则具有相对高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Na2O.巴隆闪长玢岩的Nb/La比值随着Mg#降低而降低,符合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assimil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的成分演化趋势,并且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分离结晶演化曲线上.但是金水口闪长岩的Nb/La比值与Mg#之间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部分熔融曲线上.此外,与金水口闪长岩相比,巴隆闪长玢...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造山带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对恢复早古生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形成构造环境分歧较大。在野外详细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对东昆仑造山带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东昆仑早古生代构造环境,为东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纳赤台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而非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盆地沉积,该结果与前人根据地质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蔡雄飞 《地层学杂志》2006,30(2):131-135
造山带地区的层序地层往往被视为禁区,以东昆仑三叠系为例,认为造山带除核部外,远离造山带核部地区基本具备了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的条件,但造山带层序地层与克拉通相比具显著的不同:1)体系域的不完整;2)凝缩段常常缺乏;3)造山带海平面变化特征自始至终呈现剧烈的跳跃式。因而控制造山带海平面变化和层序地层的并不是全球海平面变化,而是区域构造作用和物源控制。从而对造山带层序地层不能套用稳定地区的层序地层模式,而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建立起不同构造环境控制下的海平面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洋岛地层序列在造山带地区往往十分发育,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具两大特点,时间上往往失序,空间上移位。东昆仑万保沟岩群也有洋岛地层序列通常具有洋岛型火山岩基底和碳酸盐岩盖层的双层式结构,具有低分异度、高丰度和地方性色彩的生物群面貌,因而温泉沟岩组和青办食宿站岩组在时间上具先后、空间上具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青藏高原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引对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中主要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类岩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原始古陆系统隶属关系结果得出:岩体类型、岩石类型组合、成岩时代、岩浆系列、岩浆源岩物性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均可完全进行对比,认为前晋宁和晋宁期S型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碰撞造山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由成年期TTG陆壳局部或循环熔融形成;加里东和华力西期以I型和A型花岗岩类为主,推测是在一种大陆岩石圈伸展减薄或是大陆裂谷动力学背景下,由地幔基性超基性岩浆上侵引起中下地壳岩石局部熔融产生的一种岩浆作用产物,源区可能是副变质类型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下地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古老基底同属一个古陆系统.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昆仑鸭子泉蛇绿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杨金中  沈远超 《现代地质》1999,13(3):309-314
鸭子泉蛇绿岩位于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山系中部, 与阿尔金断裂平行产出, 由超基性岩、基性岩和拉斑玄武岩等组成。它侵位于早石炭世含放射虫的深海沉积物中, 可能代表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晚古生代的板块俯冲带。蛇绿岩可能来源于俯冲带附近的由小型扩张中心形成的次生洋壳, 之后由于消减作用, 侵位到深海沉积物中, 形成了造山带中的蛇绿岩。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煤矿羊曲组时代新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岩性、岩相特征 ,东昆仑造山带塔妥煤矿羊曲组自下而上可分为 3段 ,其中一段和三段为河流相产物 ,二段为湖沼相产物。依据本次研究在二段中所获得的孢粉和淡水双壳动物化石可厘定本区羊曲组成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 MS)方法对东昆仑秀沟盆地闹仓坚沟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流纹质凝灰岩(DG25-4)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具有振荡环带结构,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15个岩浆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集中在239~249 Ma之间,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为243.5 ± 1.7 Ma,它记录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说明该地区闹仓坚沟组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这一研究还在闹仓坚沟组火山岩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元古宇继承锆石,提供了昆南地体可能存在元古宇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万保沟群火山岩(Pt2w)为一套溢流相的基性火山岩夹少量的碳酸盐岩-硅质岩、泥质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Pt2),其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1343 Ma±30 Ma。火山岩的爆发指数Ep=0.18,岩石类型以变质玄武岩为主体,变质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和变质玄武质凝灰岩少量。万保沟群火山岩(Pt2w)在主量元素成分上表现为低SiO2(42.95%~52.68%,平均为47.52%)、低K2O(0.06%~1.62%,平均0.53%)和高Na2O(1.53%~4.23%,平均2.76%),火山岩中碱性系列与拉斑系列并存。稀土元素含量高(ΣREE=83.71×10-6~232.59×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右倾斜型,其(La/Yb)N=1.92~10.72,无铈异常(Ce/Ce*=0.92~1.06),铕异常也不明显(Eu/Eu*=0.83~1.10)。普遍高U(0.42×10-6~4.2×10-6)、Th(0.93×10-6~7.0×10-6)、Nb(9.9×10-6~44×10-6)、Ta(0.83×10-6~2.7×10-6)、Zr(141×10-6~357×10-6)和Hf(4.6×10-6~9.6×10-6),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呈现为一个“大隆起”的分布型式。火山岩以典型的洋岛玄武岩为绝对主体,洋脊型玄武岩少量。Pt2w洋岛玄武岩与Pt2q碳酸盐岩共同构成了洋岛(或海山)的“双层型”结构,洋岛(或海山)的下部为Pt2w玄武岩,上部沉积的则为Pt2q的碳酸盐岩。火山岩的形成环境为东昆仑地区在中元古代时期的一有限洋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