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张家界风景区地貌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阐述张家界地貌形成了2.5MaBP以来年 第四纪,现正处于青壮年期的演化阶段。其形成基础是厚层,坚硬,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的石英砂岩夹薄层粘土岩,形成原因是地壳的新构造抬升与外力的侵蚀,剥蚀。形成机制是流水溯源侵蚀-岩石块体崩塌-谷坡后退,今后将会向低丘-残丘的方向演化,但这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地貌过程。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以传统地貌学理论戴维斯等的"地貌面"和"侵蚀旋回"理论为指导。研究表明,它基本适用于华北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同时也发现了传统地貌学理论的不足。该文用华北地貌形成演化的实际资料弥补了这个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地貌形成演化理论的某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嶂石岩风景区的造景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忱  许清海  阳小兰 《地理研究》2002,21(2):195-200
嶂石岩风景区的地貌形成于 37MaBP之后 ,由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第四纪三期地貌旋回组成。每期旋回中又遗留下了演化阶段不同的造景地貌。它们各具特色 ,奇、险、壮、美 ,为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宝贵地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地貌区划新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埋深20~15 m(山前平原)或10~8 m(中部和滨海平原)以上的三维空间,将地貌形成演化的同一时段,具有同一结构、构造特征的组成物质和形态-成因上有相互联系的地貌类型的组合体视为一个地质-地貌体。基于这一观点,将冲积扇从传统地貌区划中的"山前倾斜平原区"中分离出来,与冲积泛滥平原合并,称作"中部冲积扇-冲积泛滥平原区",更符合国民经济合理布局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肖南  董治宝  刘铮瑶  拓宇  石寰宇 《地理研究》2021,40(7):1887-1901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国际古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巴丹吉林沙漠是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最高大的风积地貌——沙山,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的重要载体。沙山的形成演化与其所在沙漠的环境变迁有关,且真实地记录了区域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沙山形成过程研究应从区域地质和环境演化入手。本文从地质演化、环境演化、沙漠沉积、沙漠水文、沙山地貌和沙山形成发育等6个方面阐述了有关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沙漠湖泊和沙漠自身的形成演化。认为构造-气候事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一级控制,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二级控制。自新构造运动始至其趋缓,构造-气候事件始终是巴丹吉林沙漠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地球运行轨道变化也起很大的作用。此时西风环流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新构造运动趋缓后,地球运行轨道变化是中国北方沙漠带环境气候的主控因素,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逐渐显现,东亚季风环流是该地区环境气候的主要驱动力。古水说可以很好地解释沙漠湖泊水的来源问题,沙漠湖泊是通过浅层的地下水路依靠保存在地下的古水来相互补给的。宏观上沙漠湖泊是风蚀湖,高大沙山的维持与沙漠湖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风成说可以较好地解释沙山的成因。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将沙山、沙漠及其演化一同进行研究,重建沙山和沙漠的演化历史,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地貌的平衡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珂 《热带地理》1999,19(2):97-106
地貌的平衡与演化牵涉到地貌学的理论核心,是其他地貌问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长期以来对此缺乏共识,认识混乱文呈讨论了地貌平衡的基本含义,认为根据剥蚀速率和堆积速率的大小,可把地貌平衡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及动力平衡等3类,除稳定平衡外,其他两类平衡连同不平衡和非平衡都是与时间相关的,因而都是地貌演化的表现形式。即平衡可以伴随地貌演化而存在,把平衡与演化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引起了不少混乱。真实地貌作为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周缘山脉中陡度变化最大的山脉,也是全球气候和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成为研究构造、气候如何影响山脉地貌演化过程这一科学问题的良好素材。在位于龙门山北段的平通河流域,汶川地震导致该区强烈的隆升、剥蚀作用,对研究该区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平通河流域基于DEM数据的地形坡度、水系分布、河流发育程度等的分析,并综合研究区构造特征和岩性特征,获得该流域不同区域的地貌演化方向,其中两个区域的地貌演化最为剧烈:1.平通河流域位于北川-映秀断裂和彭灌断裂之间的地区,未来将发生较快的隆升,地貌向高、陡的方向演化,河流下切作用使河谷两岸形成更加陡峭的地形;2.在北川-映秀断裂上盘附近地区,在构造和气候作用下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山体将被快速剥蚀削低,但在河谷两岸也会形成更加陡峭的地形。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流域水系分形, 熵及其地貌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梁虹  卢娟 《地理科学》1997,7(4):310-315
把分形理论和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了喀斯特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的干谷水系、常流水系和地下水系的分形结构及其熵的地貌意义,初步揭示了流域水系的形成与地貌发育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仅利用水系的分维值来分析地貌演化是不够的,还应考虑流域水系的熵值变化.  相似文献   

9.
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稳定性和深水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黄河口三角洲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水下三角洲大面积的冲蚀和三角洲海岸线的夷平,形成了由—10m以深的平坦悔床、—5m~—10m问的水下斜坡和—5m以浅的近岸浅滩三个地貌单元构成的地形格局。—10m~—15m水下平台稳定,略有冲刷;而水下斜坡随着往复性潮流长轴与斜坡走向逐渐趋于一致,潮流侧向侵蚀弱化;近岸浅滩则表现为人工护岸条件下的有限下切。这为深水港口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近岸水深条件和相对稳定的水陆域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貌年龄"与"地质年龄"是不同对象的年龄,不能用地质年龄代替地貌年龄,而且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地貌其形成年龄也不同.地学工作者对造景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较多,对各种形态的造景地貌给予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源地图信息重组的土壤侵蚀背景值图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地利用图进行信息的挖掘,结合岛状地的界定,提取了其中的岛状地信息;与天然性程度的信息源进行融合,得到了天然岛状地信息;再与土壤侵蚀图、地貌图信息重组,最终得到了土壤侵蚀背景值信息,生成土壤侵蚀背景值图。通过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内的试验研究,说明基于土地利用图、土壤侵蚀图和地貌图的多源地图信息重组,编制土壤侵蚀背景值图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MODIS极区遥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栋臣  张辛 《极地研究》2010,22(1):69-78
卫星遥感技术在极地区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即MODIS)则是遥感领域的重要卫星传感器之一。MODIS传感器,包括它的搭载平台、系统构成、硬件特征、波段范围及一般性应用都在文章中进行了全面性地描述。着重介绍了MODIS在极区遥感应用研究的进展,具体阐述了MODIS在极区地貌、极区大气和极区海洋方面的应用。在每个方面都列举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实例,充分说明了MODIS在极地区域的广泛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塔峰、锥峰和常态山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三种主要丘陵形态.表层喀斯特带径流溶蚀动力学机制可以较好的解释喀斯特坡地发育.表层喀斯特带的顺坡径流量大的喀斯特地区,坡地溶蚀速率高,易于塔峰和锥峰地貌的形成,反之,易于常态山地貌的形成.降水、岩层组构等环境要素控制了表层喀斯特带的顺坡径流量.西南喀斯特地区的这三种溶丘的空间分布和这些环境要素的区域差异有关.滇东高原、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平原的岩性和大地构造条件差异不大,气候是这三地溶丘地貌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滇东高原为西南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低,表层喀斯特带顺坡径流量小,溶丘地貌以常态山为主;其余两地为东亚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高,表层喀斯特带顺坡径流量大,溶丘地貌以锥峰和塔峰为主,其中,广西丘陵平原的降水量大于贵州高原,前者溶丘地貌以塔峰为主,后者以锥峰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任黎秀  和艳  杨达源 《地理研究》2008,27(1):128-134
鄱阳湖湖滨及湖口-彭泽段长江南岸有成群沙垄、沙山分布。2005年调查发现,可分为4个风成沙山期及7类沉积物。4个风成沙山期分别为95kaB. P.的老红沙山期、46kaB. P.的红沙山期、27kaB. P.~15kaB. P.左右的黄沙山期、250年来的近代沙山期。此外还有温暖时期沟谷里水动力作用下的次生堆积,湖滩上的风蚀残余沙以及黄沙山表面现代松散沙。比较不同时期风沙沉积的粒度组成,4个时期的风力大小基本呈现黄沙山期>近代沙山期>红沙山期>老红沙山期的状态,以上特点与末次间冰期以来多个亚冰期全球气候寒冷程度的变化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以地貌差异明显的江苏省仪征市为例,根据地貌类型将其划分为平原区、岗地区和丘陵区三个子评价区,在GIS支持下,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确定各子评价区的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评价区的因子权重,并运用分等定级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评价因子的分值量化,最后利用加权指数求和模型进行综合分值的计算并划分等级,以及成果图的输出。结果表明,仪征市土壤环境整体较好,一等与二等土壤分别占总土壤面积的67.6%和26.3%,三等与四等土壤加起来占总土壤面积的6%,其中平原区与岗地区的土壤环境整体好于丘陵区。此方法可用于地貌具有差异的县级区域,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流域地理信息处理与地貌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貌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对地表生态环境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澜沧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应用GIS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对澜沧江流域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地表覆盖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流域有关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貌特征要素,并进行定位表达与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了对流域地貌特征的定位与定量化的总体认识,研究成果直接为澜沧江流域水、土、生物、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为流域水资源的分配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淮河中上游山地和丘陵的植被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显生  周忠泽 《山地学报》2001,19(3):285-288
淮河中上游山地和丘陵地区的植被改造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主要活动内容,在分析了该区植被类型和植被改造的现状和特点后,对该区植被改造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植被改造不能单一追求经济效益,而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从淮河流域全局来考虑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调查及地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集雅丹和沙漠湖泊地貌类型于一体,是极端干旱区大型地貌景观类地质公园的典型代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典型,保存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大类。以雅丹和鸣沙山月牙泉等为代表的地貌景观与享誉国内外的古丝绸之路遗迹、敦煌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是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敦煌雅丹与其他区域的雅丹地貌相比,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还具有类型多、密度大、走向变化明显形态丰富、反映了多个形成演化阶段等独特性。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对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普及地学等科学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景区品位,进而带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袁爽  许强  赵宽耀  王绚  王崔林 《地理研究》2020,39(8):1920-1933
黄土地貌是按独特的演化模式形成当今复杂多样且有序分异的地貌形态组合。基于数学形态法将合水县地区黄土地貌分类并计算得出塬梁峁地貌单元的分类指标,再通过黄土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指标,对黄土塬梁峁地貌演化模式作出定量化和可视化表达,并预测塬即将消失的区域。研究发现:① 似圆度是界定黄土地貌单元演化进程的重要指标,黄土地貌单元在演化过程中,其形状规律程度逐渐增加;可用周长面积比和平均坡度界定塬梁的分界,可用边界临接指数界定梁峁的分界。② 塬向梁演化实质就是残塬向树杈梁演化。残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貌单元,是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规划中的敦-格铁路沙山沟段两侧沙漠地貌的实地调查,发现沙山沟两侧形似高大复合型沙山的地貌,实为阿尔金山前洪积扇前缘的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受构造抬升后剥蚀而形成的剥蚀丘陵台地覆盖流沙所致。由于下伏地形十分稳定,因此,沙山沟两侧沙山不会发生整体移动,也就不会对敦-格铁路造成威胁。再结合气象资料计算了沙山沟的最大可能输沙量及输沙方向,结果表明,输沙方向与铁路基本平行,同时微地形造成的顺谷风有清沙和导沙的作用。最后分段讨论了该区域内可能存在的沙害及其影响,认为该地区风沙灾害可防可治,铁路可以通过,并且提出了防治沙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