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三“羊”开泰的2003年里,《中国地质》迎来了她50岁的生日。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地质》所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办于1953年4月,以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宗旨。1955年,根据前地质部党委指示,把《地质通讯》和《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从此成为宣传地质工作方针政策及交流地质科技与管理经验为主的综合性月刊。1958年,《地质月刊》更名为《中国地质》,她继承前者的办刊宗旨,调整了栏目和版面,扩大了发行量,成为我国当时一份颇有声望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寄语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缕曙光降临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中国地质》杂志也迎来了她更新的时刻———由国土资源部主办的机关刊物改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以学术为主的综合性、通报性月刊。回忆往昔,创业维艰。《中国地质》杂志的前身是《地质通讯》,创办于1953年4月,以宣传地质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宗旨。1955年,根据前地质部党委指示,把《地质通讯》和《地质知识》合并为《地质月刊》,从此成为宣传地质工作方针政策及交流地质科技与管理经验为主的综合性月刊。1958年,《地质月刊》更名为《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到《中国地质》2002年第1期的时候,你也许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地质》的确变了———封面变新了,开本变大了,页码变多了,内容变“杂”了,刊期变长了……在感受这一切变化的同时,你也许还会依稀地看出原《中国区域地质》的某些影子———刊期、页码、主编乃至于部分的内容。的确,此《中国地质》(季刊)已非彼《中国地质》(月刊)了。她是原《中国地质》刊名的保留者,但同时又是原《中国区域地质》内容的继承和拓展者。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服务社会化的产物;是与时俱进、打造精品的开端;是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一个开展地质工作较早的城市,19世纪50年代上海最早把西方近代地质学科引入中国,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发端地。上海地区系统的地质工作是解放以后进行的,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开展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区域地质和地震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异常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鹏大  王京贵 《地球科学》1995,20(2):117-127
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依据地质异常分布范围及其圈定标志,可将其分为5级:全球性地质异常、区域性地质异常,局部性地质异常、小型地质异常及显微地质异常。地质异常的圈定方法包括地壳升降系数(G值)法、地质复杂系数(C值)法、熵(H值)法、地质相似系数(S值)法及地质关联度(R值)法,作者又从全球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的地质特点,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6.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7.
提高中国地质调查战略地位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鹏大 《地质通报》2003,22(11):860-862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地质工程、地质景观、地质遗迹、地质文化丰富多彩。这样一个大国的地质调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一代代人连续不断地把工作做下去,与时俱进地逐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张立生 《地质学报》2022,96(1):25-49
谢家荣是中国地质学家群体中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一位,他在地质科学领域里涉猎面之广,在我国地质界独一无二,是一位“全方位的地质学家”,是现代中国地质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者。本文略述其简历和他在中国煤岩学和煤地质学、土壤学、石油地质学、铀钍矿产地质与勘查、北京西山地质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学、矿床学、经济地质学和地质教育领域的贡献与成就。谢家荣对中国地质事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建立与成长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都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9.
完善环境地质学科促进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承菘 《地质通报》2004,23(8):732-736
当前中国地质工作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因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给地质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求地质工作转变服务方向,扩大服务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要求地质工作深化改革,转变地质工作运行机制;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地质工作迎头赶上,实现地质理论的创新和  相似文献   

10.
曹希平 《地质学报》2022,96(5):1503-1509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章鸿钊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地质学期间,萌生了创立中国地质事业和地质调查机构的设想,并将世界发达国家地质科研机构的情况介绍到中国。回国后,章鸿钊先生着手中国地质事业起步的规划和地质调查机构的设计,并在规划实施阶段做出卓越的贡献。按照章鸿钊的思路创建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是中国现代科学起步阶段的里程碑。章鸿钊先生自幼国学功底深厚,在身体状况限制了野外地质调查的中年和晚年时期,他专注地质与矿产方面的古籍考证和整理,并将考证结果与地质科学知识相结合,撰写了《石雅》、《古矿录》、《三灵解》等一批论著。章鸿钊先生晚年提出了与燕山运动有别的自中生代晚期至始新世后的震旦运动。  相似文献   

11.
夏宪民 《地质通报》2003,22(11):886-888
中国地质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直以地质-找矿为中心。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地质工作调查研究的对象逐步扩大,地质学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也扩大到满足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提出了大地质工作概念。这种与时俱进的观念更新,符合国际地质工作的现代潮流,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下面从国土开发整治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对地质工作谈3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春昱先生与中国地质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9):829-838
2004年5月8日,是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回顾李春昱先生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和他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对先生的缅怀,而且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路曼曼其修远兮──贺《中国煤田地质》经济研究专辑出版值此全国煤田地质经济技术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国煤田地质》经济研究专辑出版之际,我谨向全国煤田地质经济技术研究会和这个专辑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近年来,煤田地质单位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矿床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矿床的时空分布王静纯,陈民扬,肖孟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1银矿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银矿床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受一些重要地质事件的影响,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银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严格受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2006,52(6):782-782803
今年是《地质论评》创刊70周年。70年来,《地质论评》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她在地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文稿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均位居前列。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位居前列;在2004年中国核心科技期刊遴选中,按多因子加权统计排序,《地质论评》位列地质类期刊的第一位;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相似文献   

16.
《铀矿地质》2007,23(1):F0004-F0004
《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惟一一本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期刊网”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物化探及放射性物探、遥感技术方法、钻探技术、分析测试方法、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非金属及建材地质等。文章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技术交流、科技开发与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栋  刘勇  丁孝忠  庞健峰 《地质学报》2022,96(5):1544-1581
今年,欣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特以此文恭贺中国地质学会百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对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科研项目。经过十多年志书的编写获得了诸多创新性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① 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② 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的学术思想,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构架; ③ 地层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完成全国显生宙构造- 地层区划和地层格架研究; ④ 开启了蛇绿岩研究新思路,拓宽了蛇绿岩研究范围; ⑤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获颠覆性科学成果,阐明了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提出中—新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 ⑥ 取得多项岩浆岩创新性科研成果,建立了中国及邻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格架;⑦ 中国地质构造研究获突破性进展;⑧ 地球深部探测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了全方位“深地”探测研究科技支撑体系;⑨ 为资源环境评价开辟了新方向,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⑩ 探索了地质图件研编新模式,总结了地质制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的中国煤田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的煤和煤田地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地质问题。煤炭是中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本文概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学科的显著进展,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引入新理论、新方法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强化与其他一些地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今后将更突出研究煤的地球化学、支撑洁净煤技术和煤基材料利用技术的地质基础、煤层气,和高产、高效、安全开采煤炭生产的地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朱谷昌zhu gu chang朱谷昌,男,1962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中共党员,现任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兼任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与勘查专业,1986年于中南工业大学矿床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从事遥感地质、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处理和找矿预测工作。1989年评聘为地质工程师,1993年任矿产地质研究院物探室副主任,1994年晋升为地质高级工程师。1997年调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  相似文献   

20.
新书预告《中国稀土地质矿物学》(英文版)将出版为了庆祝1995年8月包头国际稀土发展与应用学术会议,宣扬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及地质矿物学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张培善教授等撰写的“中国稀土地质矿物学”(英文版)将于会议前夕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