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5月16日,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全市地质矿产发展战略研讨会。枣庄市政府副秘书长许新泉致欢迎辞。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法远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乔恩光、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4):F0002-F0002
刘宝琚院士 男,生于1931年9月,天津市人,著名地质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在北京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曾任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多次组织并参与了国际有关全球沉积地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际矿床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提议,并得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19、226和254项目赞助召开的一次盛大学术性会议。会议由著名沉积矿床学家叶连俊教授主持,国际沉积学家协会副主席D.A.V.斯陀博士,许靖华教授、程裕淇教授、孙鸿烈教授、涂光炽教授、地矿部朱训部长、石油工业部王涛部长、冶金工业部徐大铨副部长等和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4O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有四个专门议题:  相似文献   

4.
中科院院士刘宝王君到地矿厅作学术报告应广西地矿厅、地矿部广西地矿局、广西地质学会的邀请,中科院院士、四川省科协主席、成都地质研究所所长、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地科联沉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地质委员会常委,我国沉积学研究方向享有...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扶绥日月潭,中央电视台曾播过国际潜水探险队在此活动的专题片,据那次水下探险的测绘人员说:"从水底拍摄的照片看可谓光影斑驳,洞口处光线撒下来好似道道耶稣光,而怪石反衬出原色,黄的、绿的、白的……各种光影汇成调色盘让水流尽情推动……在如此美景中进行测绘工作,也是幸福的。"这样的描述,深深地吸引我们前往观赏。周边地貌:岩溶沉积盆地平原残丘  相似文献   

6.
埕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埕北凹陷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等,分析研究区古近系构造结构特征,恢复古近纪构造演化,划分沉积相类型,研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明确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的NW向断裂控制研究区凸凹格局,NE、NEE向断裂改造NW向构造格局。埕北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继承断陷期(Ek-Es4)表现为"窄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断陷扩张期(Es3)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以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断—坳转换(Es2-Ed)早期表现为"广盆、深水"环境,以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晚期表现为"广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古近系发育陡坡断裂坡折带、缓坡断裂坡折带及洼陷边缘型坡折带三种类型,其中陡坡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缓坡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洼陷边缘型坡折带主要发育巨厚的湖相沉积及少量湖底扇沉积。该结果为研究区古近系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复杂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古地理背景分析,研究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组属于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兼具间歇性碎屑流沉积;根据沉积构造与垂向沉积序列反映的不同沉积作用,克拉玛依组辫状河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等3个亚相,而Gms-Gm-Gf-Sp、Gi-St-Sm-Sh、Sp-Sh-Sp、Fh-Fm-M2、Gi-Sm-Fr、FrSp-Sm、M1-Sw、Fm-M1等8种主要岩相组合分别对应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辫流坝、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克拉玛依组为"短源距、物源足、坡度陡、水流强"的水进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成果为红山嘴地区油气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新下雷泥盆纪锰矿床是我国首个超大型锰矿床。通过对矿床含锰岩系、矿石组合、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综合分析研究,在锰矿体中发现了可能为气液喷溢沉积成因的角砾状、脉状以及网脉状构造的锰矿石。同时在矿石中普遍见热液成因的含锰硅酸盐矿物和硫化物,如蔷薇辉石、锰铁叶蛇纹石、黄铁矿、黄铜矿、锰帘石等。通过对矿区钻孔原始编录资料综合分析,在控制该锰矿床形成分布的泥盆纪晚期的下雷-土湖Ⅳ级地堑盆地中,成功恢复识别出3条锰矿成矿期同沉积断层。发现角砾状锰矿石等在空间上集中成群分布,应是导致锰矿形成的古气液喷溢口的分布位置,空间分布受锰矿成矿期同沉积断层的控制。通过与贵州松桃南华纪"大塘坡式"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气液喷溢沉积构造等特征较为相似,故认为广西大新下雷泥盆纪锰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与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相似,具有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的一些典型特征,这为"下雷式"锰矿成矿研究与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的延长组长6-长7段发育厚层无沉积构造的块状砂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开发效益,然而关于该套砂岩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晰。确定长6-长7段砂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对于该套低渗砂岩储层"甜点"形成机制的理解,"甜点"分布模式的预测,以及后续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彬长区块36口取心井的长6-长7段1 024 m长的岩心进行了沉积学特征描述,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及地质制图分析,确定了该套厚层砂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的延长组长6-长7段砂岩共发育15种岩相和3种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即: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和震积滑塌岩微相,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3类组合关系。其深水重力流沉积模式可以概括为扇根(坡折带斜坡上半部分)的震积滑塌相-砂质碎屑流亚相(沉积组合)、扇中(斜坡中下部位-坡脚)的砂质碎屑流-浊积岩沉积亚相(沉积组合)和扇端(坡脚-盆底)浊积砂等亚相(沉积组合)。通过对彬长区块延长组长6-长7段发育的致密砂岩沉积特征的分析与讨论,确定了该厚层块状砂岩的主要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分布,为致密砂岩储层的高效开发及"甜点"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断层平面组合样式对盆地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渤中凹陷石南断层和沉积体系展布,探讨断层平面组合样式对砂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石南断层按走向不同可划分为6条分支断层,相邻分支断层在平面上相交构成"凹"型与"凸"型2种组合样式.研究区沙一+二段沉积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类型.在石臼坨凸起上发育多个物源供应方向,断层西端多个规模较小的物源可汇聚在一起,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向湖盆中央延伸较远,规模较大;断层中部为主体物源供应方向,形成单个规模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断层的"凹"型组合部位,容易形成主物源的进积方向,靠近盆地位置容易聚集砂体,在隆起区沿断层发育的古沟谷是碎屑物质进积的主要通道;在紧邻"凸"型组合样式的盆地区,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砂体沉积.该规律对寻找处于勘探初期含油气盆地砂砾岩储集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走向多极:碎屑沉积学研究的十对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碎屑沉积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主要热点问题进行概括。碎屑沉积学研究处于活跃时期,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极化趋势,可以概括为"一竖一横""一粗一细""一深一浅""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远一近""一分一合""一长一短""一热一冷""一急一缓"等十对热点问题。沉积相模式研究方法从垂向剖面分析法向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发展;在对细粒沉积物进行研究的同时,粗粒沉积体系研究取得成果;异常重力流、浅水三角洲研究十分活跃,深海沉积模式不断丰富;研究视野向大到星际研究、小到微生物沉积构造研究两方面延伸;物源和疏松沉积物变形研究不断深入;深时气候和地球未来环境变化研究成为沉积学关注的焦点;分支河道体系和汇流盆地水系研究成为源汇体系研究的新动向;长达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大型冲积体系研究越来越多;不同气候带环境下河流和湖泊沉积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揭示大量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4月18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勘察总院地质分院承担的"老挝桑怒地区新近系含煤地层沉积特征、构造演化与聚煤作用研究"科研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该项目是"老挝华潘煤电一体化开发项目"中指导地质勘查的一个科研课题。项目组通过现场采样,孢粉化石鉴定,地化测试,岩相、沉积、古地理、古构造、聚煤规律研究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方法,确立了老挝桑怒地区的含煤地层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以探井、岩心及储层物性资料为基础,采用重矿物分析及砂地比分析方法,确定松辽盆地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物源方向;结合双物源控制分析砂体沉积相及沉积砂体类型,通过砂体精细解释及沉积背景分析,揭示不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主要由南、北方向物源控制;研究区可识别曲流河相、三角洲相两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沉积最为发育;沉积砂体类型可细分为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垂向分布受双物源控制,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好,多期河道相互叠置,逆物源方向砂体呈透镜状发育,砂体横向分布存在"分段"特征。研究区泉三段由浅水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反映水体由深变浅的一次湖退沉积过程,为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并伴生次级断层,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停止活动,盐城组又有所活动;真②断层在戴南组沉积时开始发育,部分延续了真①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其活动持续到盐城组沉积.  相似文献   

15.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和志留系分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协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6月底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地层委员  相似文献   

16.
南堡凹陷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平面上Es1、Ed3x、Ed3s沉积期表现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到Ed2、Ed1和Ng沉积期,分段活动特征消失,活动均一性增强。高柳断层的活动引起南堡凹陷北部沉积中心的迁移,由拾场次凹向南迁移到高柳断层下降盘。高柳断层东段和中段连接部位、高柳断层与柏各庄断层相接部位是陆源碎屑进入凹陷的通道,高柳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提供合适的坡降条件和可容纳空间。高柳断层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走向斜坡控砂型和断角控砂型。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构造—沉积综合分析及油气成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     
《国土资源》2007,(8):61-61
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课题通过验收近日,"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8.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分析,尝试恢复周口店地区各时代强烈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序列,分析其沉积环境,并对有关地层单元进行系统清理,在新的国际年代地层框架内重新厘定了周口店地区的地层格架。周口店地区沉积地层序列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该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沉积古地理位置,其可能与该区后期独特的重大构造和变质变形活动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峄山有"岱南奇观"之美誉.其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历经古生代沉积覆盖、中生代抬升暴露、新生代风化雕凿,方成今日之奇、险、灵、秀风姿.峄山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山西吕梁山地区寒武纪地层的地层学与沉积学问题,根据山西文水苍尔会剖面寒武系地层叠置关系,将该剖面寒武系地层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的变化规律和地层叠置关系的旋回性研究结果,苍尔会剖面存在两个特殊的地层学与沉积学现象:下部为霍山组砂岩直接覆盖在太古宙变质岩系上,其较为良好的出露与明显的地层接触关系,为探讨山西中部霍山组砂岩的地层归属问题提供依据;在该剖面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中分别发育不同的均一石生物丘,代表华北地台寒武纪晚期—奥陶纪中期"随着后生动物辐射,微生物碳酸盐也在增加"微生物碳酸盐复苏期的基本沉积样式。在新的寒武纪年代地层框架下,对山西文水苍尔会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不但为研究华北寒武系生物丘沉积组构多样性提供参考实例,同时也为探讨山西中部地区前寒武—寒武巨大的古地理变迁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