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广西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发电厂房进水口与尾水洞高边坡的治理,介绍在此工程中具有特殊性的一些施工方法。该工程地质体为弱风化硅质泥岩夹泥化夹层、强风化含洞穴硅质泥岩石、强风化硅质岩及全强风化辉绿岩,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对坡体的稳定极其不利。根据三维有限元的分析计算和国内有关权威专家的调查研究需施工1500kN、1000kN的锚索方能保证坡体的永久稳定。大吨位的锚索需锚固在强风化岩土体上,锚索设计采用能提高锚固力的防腐型压力分散锚索。通过现场锚索基本试验,其锚固力完全能满足工程需要。为保证进水口总体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进水口约30m高的垂直壁上的锚索时,笔者采用了通常施工中较少采用的垂直壁悬吊式施工法,满足了水电站的整体施工进度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梁贵占  覃磊  何承俊 《地下水》2010,32(1):149-150,166
龙头石电站高边坡锚固技术,采用了国内外成熟的锚固技术——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对边坡进行锚固,确保了高边坡的安全稳定。通过近三年考验,高边坡未出现过滑坡、失稳现象,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工序施工重点,着重剖析锚索钻孔跟管钻进、张拉工艺,这两道工序直接制约锚索施工的质量与锚固效果。并通过与普通拉力型锚索的性能比较,提出了在施工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锚索被广泛应用于边坡及滑坡工程的加固,并获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但预应力的不稳定变化关系到工程运营期的安全性,因而研究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显得非常重要。锚固工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把不利因素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本文通过对岩土体加固中采用的预应力锚固体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的变化因素,得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预应力锚固工程中的设计施工问题的危害,总结了目前预应力锚索设计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济泰高速公路大型路堑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泰高速公路 K3 5 75 8~ K3 6 0 3 0段路堑边坡开挖后 ,由于受两组顺坡向不连续面影响而出现多处不稳定坡段 ,通过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使该段边坡得到整治 ,从而达到稳定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全海  梁宁 《探矿工程》2015,42(7):72-77
郑州市花园路一基坑支护工程,由于场地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基坑深度范围内软弱土体的存在,护坡桩、预应力锚索、花管桩及桩前被动区土体加固等技术的联合应用,确保了17~20 m深基坑壁及周边已有建筑的安全稳定,尤其是采用的高压一次成型锚索施工技术,解决了水位以下粉土及软弱土体成孔困难、锚索质量问题较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冯学知  李恒宝 《探矿工程》2009,36(10):68-70
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采用锚杆格构、挡土墙、抗滑桩等综合治理方案。为增加滑坡体的稳定性,在抗滑桩的顶部施工超深预应力锚索,增加滑移带的法向应力,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主要介绍了超深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锚索成孔技术、灌浆施工及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7.
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桩板墙、挡土墙及预应力锚索地梁等加固措施,以及结合加固边坡所采用的植被护坡技术。为保证合理组合的加固防护措施得到顺利实施,提出了分层稳定,逐级加固和坡脚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锚索加固岩质边坡的设计实例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在修筑高等级公路时 ,常需要开挖而形成高陡路堑边坡 ,边坡稳定与否将影响公路施工和运营的安全。 对具有潜在滑动面的不稳定岩质边坡 ,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和锚杆加固以节约工程投资与缩短施工时间。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堑岩质边坡工程 ,在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为相关边坡工程的加固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锦屏一级水电站高边坡加固工程需要,在左岸导流洞出口边坡进行了深孔锚索、大吨位锚索、锚型对比等预应力锚索试验,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技术措施及合理的锚固参数,给该工程锚索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客观依据,对类似预应力锚索工程的试验与施工亦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层预应力锚索支护是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针对高应力区岩体开挖卸荷稳定与锚固支护系统长期承载安全问题,通过对系统锚索安全长期监测成果深入分析,研究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锚索开挖期和开挖完成后5年时间的受力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锚索预应力随时间演化的时效特征,探讨锚索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和高应力下长期承载风险,同时辅以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锚固系统长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洞室表现不同,该地下洞室大部分深层锚索超过设计锁定值,锚索系统负载高,持续增长时间长,时效性十分显著,开挖全部完成后2年内才逐步趋于收敛,2~5年基本稳定;锚索长期承载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岩体蠕变、锚索初始张拉应力、锚索施工与应力不均匀等;锚索系统长期承载安全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1.
因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而导致锚固失效的工程事故屡屡发生,锚索锚固力损失与岩土体蠕变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效应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效应模型,确立二者之间的计算关系式,为预应力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运行管理以及锚固力损失的控制与补偿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在岩土体常用流变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应变相等的耦合效应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论:(1)建立了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锚索锚固力变化和岩土体蠕变的耦合效应计算模型,正确反映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和岩土体蠕变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其本构方程、松弛方程和蠕变方程,从理论上解决了锚固力变化与岩土体蠕变之间的计算关系。(2)通过耦合效应计算模型的蠕变方程,在材料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边坡蠕变影响引起的锚索锚固力损失量,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监测到的锚索应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准确地了解、评价锚索锚固力的异常变化情况,指导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3)通过耦合效应计算模型的松弛方程,可以对预应力锚索受力状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锚索锚固力损失量的数据进行反分析,分析岩土体的蠕变参数,根据蠕变介质的材料特性,计算岩土体蠕变量,根据蠕变量判断预应力锚索锚固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指导锚固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埋隧道工程建设所面临的软岩大变形、岩爆、活动性断裂带、高温高湿以及隧道进出口高边坡5大主要工程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深埋隧道围岩大变形的支护理论——开挖补偿法,并研发了深埋隧道灾变防控核心材料——NPR锚杆/索。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埋隧道不同工程问题的防控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软岩大变形隧道NPR锚网索高预紧力补偿技术、岩爆隧道能量吸收补偿技术、活动性断裂带隧道双梯度注浆强度补偿技术和NPR锚网索桁架耦合支护技术、高温高湿隧道双隔双控技术以及隧道进出口高边坡NPR锚索防治-加固-监测-预警一体化双补偿控制技术。最后,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对深埋隧道的灾变防控应用效果进行说明,以期为未来深埋隧道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小华 《探矿工程》2009,36(5):72-74,80
格构梁与锚杆(索)复合结构是治理滑坡的一种有效措施。系统阐述了格构梁与锚杆(索)复合结构的作用机理,格构梁简化为受多个集中力作用的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的原理与步骤,锚管注浆加固裂隙岩体的设计实施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例的边坡治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继华  盛谦  朱泽奇  冷先伦 《岩土力学》2012,33(7):2127-2132
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引入地下岩体洞室群地震响应分析中。以输入的地震加速度作为加、卸载,以洞室围岩的加速度作为响应,合理地确定了加、卸载响应区段。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了白鹤滩水电站13号机组剖面数值分析模型,选用汶川地震波进行动力时程计算,探讨地下岩体洞室群的地震动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作用下,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响应比峰值范围在4.05~11.52之间;结合应力及位移分析,主厂房拱顶及层间错动带C4在尾调室上游边墙出露部位的围岩均进入了非线性变形状态,但响应比在整个时程中并没有趋于无穷大,围岩没有发生失稳破坏;错动带两侧的围岩产生了一定的相对位移,会对尾调室的边墙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该研究方法可应用于一般地下岩体结构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中。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群锚根状效应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海滨  高波 《岩土力学》2006,27(1):77-82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预应力岩锚原位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锚索的锚固长度、自由长度、锚固注浆压力以及锚注体与围岩界面结合程度对岩锚极限抗拔力的影响。比较了群锚与单锚作用下的岩锚本身及宿主介质的荷载、位移分布特征。群锚约束岩体向临空面变形,具有增韧止裂的根状效应,受埋深(自由长度)、间距、初始预应力、加载历史等影响。锚索的锚固长度控制着岩锚的极限承载力,而自由段长度控制着其在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中参与荷载分担的贡献值和时机,自由段长度对有效传递和分散围岩应力有关键作用。指出群锚整体破坏形态存在传递多米诺效应。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锚索技术是进行滑坡治理、边坡锚固等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常用技术,传统锚索内锚头自由地搁置在内锚固段孔内,在无预应力状态下进行内锚固段注浆;而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在有预应力的状态下注浆,有利于充分发挥浆体材料及岩体的力学性能。对于中硬以下碎裂岩层,采取在锚固段进行扩孔,在扩孔段安装自承载式锚索承载体,承载体扩体后,利用孔壁的摩擦力和扩孔段端部的承载力进行初张拉锁定。因此,研究了一种适用于中硬以下岩层(抗压强度<30 MPa)且适合使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的扩孔钻具和钻孔工艺,通过进行扩孔钻进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扩孔钻具和工艺能够实现在锚固段进行分段扩孔。  相似文献   

17.
吴陶  宋军 《探矿工程》2013,40(7):19-20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金属锚索的快速安装装置。通过对辅助安装装置的结构设计、加工、室内试验、施工工艺研究,试制出样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锚索辅助安装装置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复杂地层长大锚索施工中应用,具有实用性强、易于现场施工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锚索安装速度和技术可靠性,特别适合于陡峭边坡的锚索施工,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成杰 《探矿工程》2009,36(7):69-72
压力分散型锚索有效地避免了锚固段应力集中、钢绞线受力不均而导致某些锚固段上的钢绞线过早拉断的现象,受力性能更加合理,工程适用性广。近年来,压力分散型锚索在高边坡,特别是破碎岩体边坡加固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以广州南沙某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程为例,通过现场分散型锚索极限抗拉拔试验提出设计原则和设计值,并详细介绍了压力分散型锚索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长沙冰雪大世界锚索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良地质情况,钻孔施工难度大,成孔困难。针对不良地质情况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钻孔过程中出现不良地质情况的评判依据,并分别对钻孔遇见卡孔、塌孔、渗水、岩溶及断层进行了处治,现场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罗强  赵炼恒  李亮  谭捍华  罗伟 《岩土力学》2013,34(5):1351-1359
结合岩石节理面非线性Barton-Bandis破坏准则,探讨了将Barton-Bandis破坏准则参数转化为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抗剪强度参数的两种常用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劣。推导了加锚单岩石节理面控制的平面滑动岩体边坡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式,开展了锚固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采用等效线性拟合法或切线等效法获取Mohr-Coulomb抗剪强度参数而言,直接应用Barton-Bandis破坏准则计算节理面控制的岩石边坡稳定性更为直观和简便;随着结构面基本摩擦角、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和结构面壁面有效抗压强度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逐步提高,且结构面基本摩擦角和粗糙度系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锚索锚固力越大,边坡抗滑稳定性越好,而锚索设置角度越大,边坡抗滑稳定性越低,锚索角度设置不当将明显减小锚固效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