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与潜山带内幕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郯庐断裂带在前古近纪及新生代分别发生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运动,造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利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构造分析和储层预测等方法,分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过程及潜山油气运聚。结果表明:前古近纪时期NE向左旋走滑的燕南、燕东断层,以及EW向的中—古生代断层形成燕南潜山带的内幕形态,潜山带北部内幕圈闭奥陶系储层厚度大、裂缝发育程度高;始新世时期东部凹陷沉积研究区烃源岩地层;渐新世时期燕南断层右行走滑影响潜山带的平面及纵向形态,并开启油气往潜山内幕圈闭运移的通道。该研究为下辽河—辽东湾地区的潜山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渤海海域428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根据新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采用水平相干体技术,分析428潜山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东、西两个构造脊分别具有古生界和前寒武系、中生界和前寒武系双层结构特征;经历印支运动期的近SN向逆冲挤压、燕山运动早期的NW向继承性挤压、燕山运动中期的NW-SE向强烈伸展断陷、燕山运动晚期的NWW向挤压隆升,以及喜山运动期以来的伸展、走滑复合叠加改造,428潜山发育长期活动、早期活动和晚期活动3类断层,一系列网格状裂缝及多个不整合面改善潜山储层物性,增强油气输导能力。该结果为渤中坳陷区域内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山西省寿阳测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华北板块中部太行山中段地区西部的小方山地区内,发现了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馒头组地层,增补了该区寒武系馒头组地层的空白.通过多重划分对比,建立起了小方山寒武系馒头组沉积地层在岩石、生物、时间等多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态,为今后在该区域上馒头组地层划分并与邻区进行多重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分布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和崮山镇,该剖面寒武纪地层发育,出露良好,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保存完好,笔者根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序列,建立了上寒武统6个牙形石生物带,并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现,准确地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寒武系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把长山阶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华北寒武系与国内以及国外寒武系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测井、钻井地质和地化等资料,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输导体系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已发现的潜山油气藏,建立了不同油气输导体系与潜山油气藏类型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圈闭遮挡条件,可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3种类型;潜山油气输导体系发育断裂、不整合、内幕溶蚀层和复合型输导体系等4种类型;受碳酸盐岩地层、断层活动性影响以及与油气生成时间的匹配,断裂型输导体系具有高效性和时效性的特征,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内幕油气藏;不整合型输导体系由不整合上部底砾岩和下部淋浴带组成,具有"双层"输导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潜山顶和潜山坡油气藏;内幕溶蚀层型输导体系由潜山内部的溶蚀孔-洞-缝系统组成,其发育程度受内部地层泥质含量控制,有利于形成潜山内幕油气藏;复合型输导体系由单一型输导体系复合形成,具有"多样式"的特点,可以形成潜山顶、潜山坡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滨东地区多金属找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矿地质背景简介 (一)地层 滨东地区地层出露较全,由上元古界至新生界,只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上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滨东地区东部一面坡隆起中,北部为张广才岭群,南部为一面坡群。古生界分布零星,但有一定规律,由东而西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依次分布有: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以火山岩为主,大面积分布于滨东隆起带中部火山洼地中,总体呈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7.
多重地层划分是测制岩石地层地质图的理论基础。在地层学研究中,首先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然后才有可能详细地研究各个岩石单位在不同地点以及在整个延展范围内的古生物学特征和时限。作者依据这一原则,重新讨论了辽宁东部以往划分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上前寒武系兴民村组;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以及辽北上前寒武系凡河群——的重新划分和命名。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小寨寒武系剖面层序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将小寨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划分为9.5个三级层序(三级旋回)及相应的副层序组(体系域),可为广西碳酸盐岩类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该区地层剖面及古生物的初步研究,发现在震旦系——寒武系边界层位存在有丰富的小壳化石、三叶虫、古介形虫、海绵、遗迹化石及迭层石等。笔者根据国际地科联关于层型剖面的标准,对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与邻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张广才岭西部地区地层出露较全,自上元古界至新生界只缺失了寒武系,志留系。上元古界震旦系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地区东部一面坡隆起中,北部为张广才岭群,南部为一面坡群。古生界分布零星,但有一定规律,自东而西地层时代由老而新,依次分布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以火山岩为主,大面积分布于张广才岭西部隆起带中部火山洼地中:总体呈北东向分布。  相似文献   

11.
四城岭地区上寒武统生物化石的新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桂西四城岭地区寒武系中新发现三叶虫Chuangia sp.、Skirakiella atilimbata及Rhaptagnostus sp.等,首次发现腕足类Lingulla cf.sanfangensis等及遗迹化石Chondrites sp.等一批古生物化石,填补了桂西碎屑岩型寒武系下部地层的化石空白,并将该区寒武系首次划分为芙蓉统第九阶、第十阶。江南型晚寒武世半游泳、漂游、深水混合型斜坡至次深海生物群落的发现,指示该区为次深海盆地相环境,应为江南盆地的组成部分。这一发现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寒武纪地层的研究程度,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古地理及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剖面中采集了32块古地磁岩石标本。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①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兴民村期曾出现一次极性倒转,它发生在650Ma左右,可称之为兴民村反极性期,据此,可与国外上先寒武系对比;②本区震旦-寒武系沉积地层曾经历了中纬度→低纬度→中纬度的古地理纬度区的变化历史;③初步建立了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附近地层的视古地磁极迁移轨迹。根据古地磁测试结果,结合本区地层特征,将震旦-寒武系界限定在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兴民村组的顶为震旦系的上限,葛屯组的底为寒武系的下限。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山西优质冶镁白云岩的找矿方向是山西省中部、东部地区古生界寒武系凤山组申土部厚层粗晶白云岩出露地段.  相似文献   

15.
罗圈组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内,其层位介于寒武系与晚前寒武系之间。罗圈组的冰碛成因,首先是杨志坚在一九五八年提出的,其后刘长安,林蔚兴将其命名为罗圈组。这套冰碛地层在华北其它地区多缺失,因此罗圈组成因和时代的研究对华南、华北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有着重要意义。一、罗圈组冰碛岩剖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测莱芜黄羊山晚寒武世地层剖面,利用牙形石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建立了莱芜地区上寒武统与华南以及国外上寒武统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受多期热液流体的影响,与热液相关的储集体发育。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内部存在多个异常体,由于埋藏深度大(>8 500 m),缺乏实钻资料而难以确定其地质属性。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正演模型和邻区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异常体上方肖尔布拉克组厚度明显变薄下凹,引起上覆寒武系垮塌,奥陶系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进而表明异常体地质属性为寒武纪末期的侵入岩体。寒武纪末期,在深部火成岩热液流体溶蚀作用下,肖尔布拉克组热液白云岩储层发育,发生了角砾化和垮塌作用,导致上覆寒武系地层表现出凹陷构造。肖尔布拉克组构造控制热液白云岩储层沿轮台断裂以大小不等的次圆状分布,而相关的淋滤滩相白云岩储层分布较广。塔河油田肖尔布拉克组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桂北阳朔-恭城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朔、恭城一带首次发现球接子以及三个笔石带,修正了该地区地层的时代归属,对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研究及建立寒武系、奥陶系的化石带及岩石地层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质科技通报》2015,34(3):139
揭示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特征对大民屯凹陷潜山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岩性分析、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层段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沈288区块太古宇潜山油藏岩性主要包括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角闪岩和煌斑岩类,通过锆石原位年龄确定该潜山地层属于太古宇鞍山群,可以划分成3套潜山地层:第①套岩性以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第②套岩性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第③套岩性以混合花岗岩为主,其中以第③套地层裂缝最为发育,是控制油气成藏的最主要原因。3套地层所处的构造应力背景相同,裂缝发育程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阶分布于金县满家滩、南山、北山、七顶山、三十里堡,瓦房店市的西瓦房等地。该地层原称大林子组,下部为灰色页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笔者(1984—1985)在灰色页岩中采到两块大化石,笔者鉴定为Bradoriids gen.sp.indet.(属、种未定高肌虫),经刘效良检查,确认为高肌虫,经江能人检查确认为古介形类化石(Archaeostracods)。含大壳化石的层位完全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的筇竹寺阶对比,这个层位在辽东半岛南部的发现对于本区与吉、鲁、苏、皖、滇、黔等地的寒武纪—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对研究寒武系、震旦系的沉积演化、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