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山东半岛具有良好的砂金成矿远景,但是对该区砂金的调查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笔者通过对招远南部河流砂金的调查,对其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河流砂金矿的形成受物源、地形地貌、第四系、水动力等条件的控制。一般来说:在原生金矿分布区、金丰度值高的古老变质岩区、断裂蚀变矿化带附近、含金石英脉密布区,往往有砂金矿分布,砂金主要富集在第四系的底部砂砾、砾砂层中,并与沉积物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区砂金的成矿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该区超河漫滩是赋存砂金矿体的主要地貌单元。砂金在河流水动力由强变弱的部位富集,3—4级水系成矿意义最大,1—2级水系常形成富矿体,但规模较小。文中对砂金成矿条件及与砂金的富集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光释光(OSL)测年和无人机地形测绘,对大别山东麓桐城-太湖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与变形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东麓河流阶地发育较差,各中小型河流普遍发育一级阶地,少数大型河流发育2级阶地;2)大别山东麓河流T1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约25 ka BP~12 ka BP),T2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约55 ka BP);3)郯庐断裂带大别山东麓段自河流T2阶地形成以来未发生明显活动,该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相似文献   

4.
东汶河流域河成第四系主要有:下更新统洪冲积粘土砂砾层,其中含金刚石,组成Ⅱ阶地;中更新统被剥蚀作用改造的冲积层,它的主要成分是下更新统沉积层被剥蚀改造后的残留物,该层金刚石含量相对较富;上更新统冲积层组成Ⅰ阶地,上叠在Ⅱ阶地之上。故东汶河流域的阶地是上叠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浙江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成果。按照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出原则,对浙江省境域内出露的元古界—第四系进行全面清理:划分出岩石地层单位109个,其中群级11个、组级94个;在清理中新建3个组,启用6个群19个组,引用外省12个组,未采用2个群27个组。并明确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及时代。  相似文献   

6.
南岭及邻区的第四纪沉积以冲积物、残积物和洞穴堆积物为主,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地层格架和时间框架。基于剖面资料和实地调查,将南岭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永州-郴州、桂林-贺州、韶关-清远、赣州、道县-阳山等5个地层小区;通过厘定每个小区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和气候地层及其测年成果,建立了综合地层的对比格架。结果表明,南岭第四系与中国更新统泥河湾阶、周口店阶、萨拉乌苏阶和尚未建阶的全新统可一一对比;其生物地层以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和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马坝人、道县人和柳江人等智人演化为特点;气候地层以洞穴石笋和高山泥炭重建的古气候记录为代表,主要反映东亚季风背景下的南岭局地气候。但由于测年数据较少,冲积层和残积层的对比仍然存在困难;生物演化阶段与气候变化之间也未能详细对比。因此,今后南岭的第四纪地层研究应围绕提高测年精度与建立统一的年代标尺开展,促进综合地层对比的精细化、延伸气候地层的时间尺度并拓展与南海海相地层的对比;这一基础性工作对水文、环境、工程等实践应用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四纪地质对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城市地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北京市通州区南部永乐店镇实施的第四系钻孔TB02,通过系统的岩芯观察和编录、测井资料分析、AMS 14C测年和古地磁测年等手段,结合粒度参数指标特征,对钻孔TB02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并对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第四系底界埋深为276.21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97.75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9.32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40 m;钻孔TB02沉积物以细粒物质为主,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呈现远源沉积的特征;沉积水动力环境在2 588、1 539及781 ka发生了3次比较明显的变化。第四纪以来,北京平原区东南缘环境演化规律表现为:早更新世早期,沉积水体快速加深,以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环境稳定且水动力较弱;早更新世晚期,主要发育河流沉积,陆源碎屑供给较充足,沉积水动力较强;中更新世以来,为泛滥平原沉积,水动力减弱,以沉积细粒物质为主,沉积地貌逐渐定型,形成了广阔的平原区。  相似文献   

8.
太子河及太子河冲积扇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金坑冰期)堆积之后。根据粗细粒岩性与地层厚度所占的比值;沉积物在扇体所处的空间地貌部位;第四系厚度与下伏构造关系,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冲积扇可划分为扇顶亚相、扇中亚相和扇缘亚相。扇顶亚相位于上更新统粗碎屑岩堆积区,为地下水极丰富区;扇中亚相位于中更新统上部—下更新统迭置区,是地下水丰富区;扇缘亚相位于中更新统上部—上更新统细碎屑堆积区,是地下水中等—贫乏区。太子河冲积扇大体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即早更新世冰碛、冲湖积相沉积时期,中更新世早期冰碛、冰水堆积与晚期太子河冲积扇形成时期;晚更新世太子河冲积扇加积时期;全新世较稳定阶段冲积相堆积时期。  相似文献   

9.
在程戈庄幅、铺集幅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对区内第四系采用地面调查与第四系钻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及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建立了地层格架,区内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于泉组、大埠组、大站组、黑土湖组、临沂组及沂河组6个组级地层单位;分析了各年代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开始了年代学研究,区内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取得了新进展,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厚层黄土堆积,分别划为羊栏河组和大站组;全新世早期发育有古湖沼沉积,划为黑土湖组。在探讨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穿时现象及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等方面,也获得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
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
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洞庭湖组,上更新统坡头组,全新统沅江组、团洲组、赤沙组。露头区划分为:下更新
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新开铺组、白沙井组、马王堆组,上更新统白水江组,以及全新统冲、湖积层。下更新世华田组与汨罗
组、汨罗组与中更新统洞庭湖组、洞庭湖组与上更新统坡头组、坡头组与全新统沉积界面清晰。早更新世次级盆地中心沉降幅度
大,沉积物以湖相沉积为主,空间分异明显。中更新世沉降中心向河口迁移,沉积物以冲积、冲湖积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宏观特征和古地磁划分曲地层时代为基础以44个钻孔中的707个孢粉样品分析资料为依据,把我省第三纪末期以来的气候演变分为9个气候期,其中有5个暖期,4个冷期。暖期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末期、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早期和全新世。冷期发生在早更新世的早期和晚期、中更新世的晚期和晚更新世的晚期。在大的气候期中,同样也有小的气候波动。暖期的植被多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型为主;冷期以疏林或针叶林—草原型为主。这些气候期的划分,与重矿物、氧化物和地层宏观特征等资料相吻合。根据孢粉资料,进入第四纪以来,冷期时段愈来愈短,冷的程度愈来愈弱,但干燥程度逐渐增强,尤其是晚更新世晚期是第四纪最干燥时期。前三次冷期,在西都山区发生了冰川,形成了冰川地形;平原区形成了冰川,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百色盆地的第三纪地层,运用多重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新的研究和对比,初步提出了划分依据。对古生物七个门类27个组合(带)进行了对比和厘定,重新研究洞均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确定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在原定更新世长蛇岭组中新发现植物和孢粉,确定地层时代为上新世;研究物性地层解决六吜组与那读组的对比;研究地震地层序列4个,对深部地层划分和构造特征和演化取得了一些新的资料。分析年代地层,提出盆地主干断裂—南伍断裂的初始活动时间为29Ma。为油田开发和油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研究区施工的39个第四系浅层钻孔资料,通过系统采集粒度、孢粉、自然重砂、14C等样品,对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沉积类型及沉积相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湖组沉积早于10154BP,临沂组以1500~3500BP为主要沉积时期。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温凉偏干、温暖湿润、趋于温凉3个阶段。粒度分析表明,于泉组为河床河漫滩沉积;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来源为北侧胶北基岩隆起区,搬运距离短。对研究区第四纪沉积物按成因类型进行沉积相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桂林岩溶盆地内第四纪粘土砾石层调查研究,认为:①粘土砾石层成因不属冰川沉积或湖相沉积,而是山地河流相沉积和再沉积产物。前者时化属中更新世,后者成因复杂,已发现坡积相、洪积相,时代属晚更新世;②漓江溯源侵蚀过程中发生多次袭夺;③岩溶盆地的发育与漓江袭夺控制和影响粘土砾石层的沉积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16.
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第四系宏观、局部及细部特征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中巴经济走廊东段地区分布较多的冲洪积扇、河谷阶地、冰川堆积等地貌类型,为了研究国产高分数据在该地区第四纪地质调查中的适用性,以高分二号(GF-2)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三维场景,选取中巴公路沿线盖孜河流域乌鲁阿特山前冲洪积扇、盖孜河河谷阶地与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堆积物3处典型第四纪地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进行了精细尺度遥感解译;经过野外实地验证,查明了其物质组成与变化规律,修正了前人关于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不同期次冰碛物的划分范围;通过对盖孜河河谷阶地分析,盖孜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至少5次阶段性构造抬升,阶地基座冰碛物至少由两期冰川作用形成。研究表明,GF-2影像能快速从宏观尺度上识别地貌、松散堆积物变化特征,能够看到常规方法无法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满足大比例尺解译、制图要求,特别是在微地貌识别以及第四纪地层解译中,能够提升精细地质解译水平。研究成果能为盖孜河流域河流、冰川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中巴公路沿线第四纪土体遥感调查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为例,根据岩心 、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井震结合方法,分析泉头组四段和青山口组的层序地层、构造演化、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研究坳陷湖盆的沉积体系特征.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沉积体系受坡折带影响明显,具有坡折带控砂的特征.西部斜坡区存在两阶坡折带,发育河流—三角洲—浊流—湖相沉积,三角洲和河流相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古气候变化对大同盆地第四纪含水层中砷(As)富集的影响,对盆地中部的第四系沉积物钻孔样品 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的铁矿物、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均为 As的重要赋存 载体.根据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沉积物由深到浅依次划分为4层,分别对应中更新世暖湿期、中更新世干 冷期、末次间冰期暖湿期及末次冰期的干冷期.暖湿期沉积物中的 As及铁矿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 于干冷期,说明暖湿气候更有利于铁矿物、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在沉积物中埋藏堆积,促进了沉积物中 As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广东花都市新世纪大厦是一座29层的四星级宾馆,其场地素填土、第四系冲积层松散、基岩溶沟、溶槽发育,第四系孔隙水与基岩岩溶裂隙水通过导水天窗发生水力联系.大厦地基处理工程是项大型的复杂岩土工程,采用高压(30~38 MPa)旋喷双液分喷法处理后,对施工的2 653根桩进行了雷达扫描,检测结果桩身质量良好,桩体分布均匀;抽检291根桩的小应变检测亦表明,桩身完整,桩体密度、单桩与桩土复合地基的允许承载力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35个点的19次沉降观测,大厦基础9个月累计沉降0.965~0.892mm,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方和建设方对大厦地基加固工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河南平原区第四纪下限定在距今约248万年,主要理由:一是界线上下岩性差异明显。界线以上为灰、黄、棕等杂色的冰碛—冰水堆积物的粘土砾石层或“混粒砂”与“混粒土”,它明显地区别干界线以下湖积为主的棕红显紫或紫红色粘性土夹薄层砂的堆积。二是气候变化明显。致使界线上下孢粉组合、重矿物组合、氧化物和碳酸钙及可溶盐含量等都有较大差别。三是界线以下白砂层中,采到双角鹿化石,时代属上新世:界线以上地层发现德永氏古(?)齿象,时代属早更新世;此外在界线以下地层尚有瓶状栾青轮藻、栾青轮藻、厚球轮藻等,界线以上基本消失。四是经多孔岩芯古地磁测定,上述划分界线为松山反向期和高斯正向期的分界处,其地质年代为距今248万年。据上述依据划分的第四系厚度在平原周边不足100米,淮河平原180—250米,黄河平原250—350米,开封拗陷中心部位最厚达400余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