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胶莱盆地东缘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群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形成—鼎盛—萎缩消亡的全过程,发育由冲洪积相—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沉积的完整序列,且由东至西,由湖相到河流相逐渐过渡;古水流方向显示莱阳期盆地中心位于朱吴断裂、海阳断裂带之间,以断裂带为界,以西水流方向大致为由NW至SE向,以东水流方向则为由SE至NW向;早白垩世早期莱阳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明显受区域性牟(平)-即(墨)断裂带活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自泥盆纪以来,西成古盆地发生了一系列构造-岩浆热事件:初期为海盆内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随之是沿边缘转换断层分布的古地热异常区的形成及热水沉积同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随后的热事件主要为热变质作用,动热变质作用,岩浆的侵入与侵位,变形及退变质作用,构成了本区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3.
沂沭断裂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了解沂沭断裂带的研究进展,整理分析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对其深部结构特征、构造形成演化、成盆成矿作用等方面做了阐述。认为进一步研究应综合利用多地球物理场深部探测技术,获取高精度深部结构信息,研究沂沭断裂带岩石圈流变结构、构造断裂体系分布,实现沂沭断裂带地质结构"透明化"。加强沂沭断裂带及周边韧性剪切带的时代、断裂带的同位素地质,以及沿断裂带中生代变动与古老基底变动的关系研究。开展对沂沭断裂带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时空演化、成岩构造动力学背景以及与金及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的研究,并对比沂沭断裂带内及两侧金及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异同。断裂带各段盆地及控油机理的差异、断裂带与两侧金刚石矿带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新生代沉积演化在陆缘东部和西部的异同。【方法】利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和地震勘探资料,通过回剥分析,重建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去压实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沉积盆地深水区的新生代都呈现幕式沉积演化的特征,大体可以划分为4幕。在29-23.03 Ma和19.8-11.9 Ma,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的沉积速率明显大于琼东南盆地;而在8.2-0 Ma,尤其是3.2 Ma之后,情况相反。在23-19.8 Ma,两个盆地的深水区都表现出极低的沉积速率。【结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东西部的沉积演化在裂陷期基本近似,但是裂后期明显不同。珠江口盆地深水区裂后期沉积演化主要受到珠江流域变化、白云运动和亚洲季风强弱控制,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裂后期沉积演化主要受到红河物源、海南岛物源、红河断裂右旋走滑和亚洲季风强弱控制。  相似文献   

5.
泥盆纪-石炭纪右江盆地结构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域应力场和同沉积活动断裂带延伸方向的差异,使北西向次级深水盆地呈张裂性质的地堑式和半地堑式盆地,而北东向次级深水盆地则大都具走滑盆地特征。泥盆纪的岩相古地理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裂陷阶段、被动陆缘裂谷作用阶段和沉积充填阶段。  相似文献   

6.
越南红河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现今动力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示了越南红河断裂带(RRFZ)的地壳结构,断裂与地震活动表现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莫霍面的深度在22-24km与30-32km之间变动,倾向北西;与之相反,此处地壳的结晶面则倾向北东且其在红河新生代拗陷的中部的深度只有8-9km。(2)在现代,红河断裂带受来自燕东方向的挤压影响,在此断裂带的北东部分明显有强烈的隆升和地震活动。(3)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7-20km的深度,大多数在10-16km的范围内。震中最小深度与最大震级之间的相关函数lgHmin=0.25Ms-0.30。(4)红河断裂带的主要孕震断裂为Lo河,Vinh Ninh,Chay河,红河,Fansipan及BinhLuc等断裂,在红河断裂带地区,最强的地震可达Mmax=5.6-6.0级,而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在Chay河与红河一带地区。(5)红河断裂带地区区域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可能在LunYen-YenBai和VietTri-Hanoi地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礼乐盆地构造-地层-沉积分析,查明了其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揭示了其与南海扩张事件的成因联系,为南海边缘海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3个差异显著的阶段,即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滨浅海碎屑岩沉积阶段、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裂离漂移-浅海碳酸盐岩沉积阶段、中中新世以来周缘前陆挠曲沉降-区域差异沉积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古南海向东南俯冲,华南古陆陆缘因水平引张力作用发生被动裂陷,形成礼乐盆地;此时以滨浅海环境为主,受碎屑物源供给控制,在盆地西北部发育一系列规模相对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礼乐盆地东部、南部邻近古南海,仅在孤立隆起边缘发育规模较小的扇三角洲。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古南海持续俯冲,新南海扩张,礼乐-巴拉望地块裂离华南古陆,向南漂移,盆地沉降缓慢,断层活动弱;此时以浅海-半深海环境为主,碎屑物源匮乏,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南部总体为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新南海扩张停止,礼乐-巴拉望地块向菲律宾岛弧俯冲碰撞,礼乐盆地进入周缘前陆期,以非对称挠曲沉降为特点,水深增大,断层活动增强;此时以半深海-浅海为主,盆地北部总体以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为特色,盆地南部局部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礼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古南海俯冲-消亡、新南海扩张-关闭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全长6 300 km的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海拔6 621 m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峰西南侧.沱沱河与当曲(近年来亦有当曲为源说)汇流后至青海玉树直门达段称为通天河.直门达至四川宜宾段称为金沙江.宜宾以下直至东海,始称长江.河源至宜宾亦通金沙江.本文所指金沙江系狭义的直门达至宜宾段.金沙江全长2 317 km,约占长江总长的36.8%,在长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流经藏东、滇西北和川西南,构成大西南广袤腹地.因此,金沙江地区对开发大西南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沉积盆地构造热事件的研究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的热点及前缘领域。介绍了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古温标法及地球动力学模型方法研究中的新进展。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是热演化史研究的前缘领域及难点,低温热年代学测年技术已成为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的重要方法。中国普遍发育叠合盆地,叠合盆地古地温场经历的后期叠加改造普遍存在,叠合盆地的后期盆地对前期盆地的古地温场信息有抹去或掩盖作用。从叠合盆地叠加与改造对古地温场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根据叠合盆地不同演化阶段地温场信息记录、保持及后期叠加改造情况的不同,结合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以正确的地质模型及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为约束,提出分演化阶段真实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泥盆纪沉积盆地大地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加里东造山运动与盆地基地的形成阶段。大约408Ma左右结束的加里东运动使包括广西在内的整个中国南方隆升为陆,为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张裂走滑盆地的形成阶段。自早泥盆世开始,沿钦洲—防城一线自南向北开始形成板内张裂盆地,中晚泥盆世海侵作用逐渐达到桂北。3.盆地演替与造山阶段。泥盆纪直至三叠纪,沉积盆地经历了盆、台、缓坡、陆架及镶边台地等演替过程,最终为印支运动造山成陆。大地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密切,首先表现为拉张构造背景形成对流热源及沉积喷流作用;其次是拉张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层序边界面、沉积体系域、沉积相单元及与古地理单元等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再次是造山运动与后期改造对成矿作用起了重要的再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59~1985年间完成的大地形变测量成果,分析研究了红河断裂带的近代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的南、中、北各段的主压应变方向均与断裂走向近于正交,因而剪切错动十分微弱,其平均年应变率为:0.3~0.6 PPM。沿红河断裂带的形变突出部位在洱源、下关和定西岭。北东走向的鹤庆—洱源断裂及程海断裂显示为左旋压扭,而中甸—剑川断裂则显示为张性顺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省东部的敦化一密山断裂带是我国滨太平洋构造域中一条规模巨大,切割纵深,演化复杂的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平移剪切(K)、拉张(E)和挤压(N)三个活动阶段,研究其形成和展布特征不仅具有大地构造演化的基础理论意义,还由于其控制了古近系及新近系合煤盆地的形成而具有找煤的重大意义,这些盆地不仅赋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共生有硅藻土、油页岩等矿产。  相似文献   

13.
东向洼地是位于大汶口凹陷西部的构造洼地,有利的构造条件、古气候古地理条件、周边丰富的物源,形成了盆地内的岩盐矿床。区域构造演化,造成洼地内构造沉积幅度、卤水浓度差异,从而岩盐沉积相也有了一定的演化,主要趋势为沉积中心自沉积中心自东向洼地西北部沿走向SWW向向洼地中西部转移,沉积厚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石油勘探资料和前人成果,对昆仑造山带以北、贺兰山构造带以西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都赋存在稳定的板块(地块)之上,具有多期叠合与改造特征,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震旦纪—早二叠世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控制,以板块(地块)之间的开合与盆地的形成、消亡为特征,中生代为欧亚大陆的组成部分,盆地、山脉的形成受特提斯洋及深部构造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形成了现今盆山构造格局;盆地深部构造与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盆地深部构造与造山带深部构造的相互作用以及浅层盆地与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盆地动力学演化的基础;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经历了洋-陆转化和陆内演化两大盆地演化阶段,在两大盆地演化期间,新疆北部、塔里木、柴达木及阿拉善—河西走廊—中祁连地区的盆地形成与消亡改造的关键构造事件具有一致性;受区域大地构造的控制,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阿尔金构造带以东地区的沉积建造、构造活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控制了盆地烃源岩发育部位与层系,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古隆起和山前构造带,使得各盆地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沉积岩石中断裂与裂缝是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断裂与裂缝中充填的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矿物脉体是烃-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断裂、裂缝形成过程中不同期次流体性质、组分、来源以及温压场、氧化还原环境等信息,为研究沉积盆地断裂发育、流体动力场特征、物理化学环境及封闭与保存条件等地层古流体活动、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系统总结了含油气盆地微观裂缝脉体流体活动示踪、演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现状,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通过对裂缝脉体充填的成岩矿物岩石学观察,分析成岩矿物类型、结构及形成的相对次序;②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的同位素、微量-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测试,示踪成脉古流体性质、来源、温压-氧化还原环境等;③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放射性同位素(如U-Pb、Re-Os等)的测试,精确确定脉体形成时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脉体形成过程、流体动力场环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地质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油气盆地古流体演化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等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技通报》2016,35(5):103
基于现今压力场特征分析,应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中1D及2D古超压计算方法,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层压力演化进行了模拟恢复,现今莫里青断陷纵向上大致以2 700 m为储层超压顶面,超压大于双阳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及奢岭组地层压力演化都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期(57.8~39 Ma)、中始新世-晚渐新世(39~23.7 Ma)、晚渐新世-现今(23.7~0 Ma)3个压力积累-释放旋回,不同之处在于奢岭组超压形成较晚且不同压力旋回内最大剩余压力及超压释放幅度都小于双阳组超压。超压演化的旋回性与构造运动的旋回性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抬升剥蚀是导致泄压的主要因素且构造抬升活动强度与剩余压力释放具有正相关性。第一次超压积累主要为始新统双阳组及奢岭组地层欠压实增压所致,第二次、三次增压则以双阳组及奢岭组源岩的生烃作用为主导,现存超压形成于中新世初期以来,属晚期超压。应用盆地模拟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压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为压力演化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可以预测现今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下扬子盆地的发展演化序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历经了古生代海相沉积成盆期和中新生代陆相堆积成盆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原海相沉积盆地的雏形于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期间即遭破坏、解体,局部地区保留了某些原海相沉积盆地的残块。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影响或是因原岩固结作用而散失了有效的排烃能力,故不具备有效的油气保存和储藏的可能。在原海相盆地解体之后出现的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完全不同于海相盆地的中新生代陆相堆积盆地,其具有独立的生油储蓄组合,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的地方。文章还阐明了部—庐断裂带和江—绍断裂带,作为区域地质构造的骨架,它们始终扮演了控制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全过程的角色,其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及其现代活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15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红河断裂带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特征,并结合小震精定位结果分析该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GPS水平观测值与模型值的拟合结果较好,小震分布与闭锁程度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红河断裂的中段北部(南涧-墨江)基本完全闭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对较大,该段落具有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红河断裂带其余段落闭锁程度较弱,尤其是断裂带的南段,在2~5 km深度处基本由闭锁状态转化为蠕滑状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应很小,该段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及演化特征。结合秦岭北缘断裂的断层分段性研究发现,口镇-关山断裂与秦岭北缘断裂强烈活动的断层段具有很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利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作为渭河盆地主控断裂的秦岭北缘断裂和华山山前断裂在伸展作用下对口镇-关山断裂和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其他断层的影响。结果显示,口镇-关山断裂的断层活动是秦岭北缘断裂东段作为秦岭北缘断裂中活动性较强的断层段伸展作用的构造响应,同时口镇-关山断裂作为先存构造加剧了上述影响,使其成为渭河北缘断裂带中活动强烈的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