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与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全域性洪水灾害。这次洪水灾害除了由于今年全流域普降大水的自然原田外.还有一个人为因素:植被破坏导致的严重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独龙江流域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1989-1990年两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和邻区资料,对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背景等作了较为系统研究,揭示出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并论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为阐述其地形地貌的形成以及相关的自然和经济地理规律提供地质背景的根据。但因地形、交通、气候和生活条件等所限,地质研究程度尚低,特别是属上游的西部地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评价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地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综合指标,绘制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分布图。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区域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这种趋势与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趋势一致,我国资本市场差异表现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均十分显著,并呈现空间上极化集中于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的现象。文章最后分析了造成我国资本市场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对占国土面积38.2%的367万km2水土流失状况、成因类型和地域分布作了分析.对建国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5亿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亿多亩,以水土保持措施使每年增产粮食150亿kg、增产果品250亿kg,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1亿t、增加保水能力180亿m3,以及水土保持在立法、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了总结.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危害加剧趋势,论文从依法治理、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抓好7大江河和17片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支撑,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以此为MASK层,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从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决定知识创新能力的几个主要方面;知识创新的投入,知识产出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量化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我国各省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趋势下,这样的现实会在未来使我国的区域发性差异进一步加大,应引起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决定知识创新能力的几个主要方面:知识创新的投入、知识产出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量化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我国各省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趋势下,这样的现实会在未来使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进一步加大,应引起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云南水土流失态势、分区与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分区是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首先分析对比了1987年和1999年全省和六大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态势及其各侵蚀强度面积所占百分比,再以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貌、植被覆盖特点和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及所在区域农业人口密度,把全省分为7个水土流失自然区,并对每个自然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趋势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其程度远小于东西之间的经济相对差异,绝对差异稍有扩大。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总体水平经历了由南弱北强到南强北弱的变化过程。1993年以后,南北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趋同。基于南北内部区域细分的6个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变化是导致上述南北区域之间经济差异总体变化的空间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技术分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层面金融发展差异显著小于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而金融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四大板块间差异形成,而金融发展差异主要由东部10个省份间差异形成;金融发展格局显著不同于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差异,区域金融发展没有表现出地带性差异,西部省份金融比率提升显著,中部6个省份经济增长提速明显,但金融发展显著滞后。这意味着在区域层面上,经济发展只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空间组织、金融机构的信用区域分配等都会影响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刘文新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03,23(4):398-407
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从网络普及率、网络信息资源丰度及互联网商业应用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并设计了互联网发展指数(IDI)、从人均的角度反映互联网发展的综合水平。表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梯度不同的是,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稍高于中部地区;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互联网发展综合水平的差异同样显著,按照IDI值大小被划分为6个等级。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区域人口素质水平、区域信息和知识生产能力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入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欧阳南江 《地理学报》1993,48(3):204-217
  相似文献   

15.
论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及其有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子生 《山地学报》2001,19(5):436-445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是水土保持学科和山区园土整治的常用概念,但长期以来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即便正规教材、词(辞)典、知识性普及读物也是如此,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汉失内涵、土壤侵蚀量与流失量计量单元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析、并对现有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种种解释进行评述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特殊任务以及《水土保持法》的精神实质出发,按通俗性、大众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合理、可行的界定,得出了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愿有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土保持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分异性,以及不同原因的流场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进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阶段;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部塌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口省际迁移的辐合流场与辐散流场在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的迁移辐合中心;东北与山东的对流渐趋消失,西北取代东北成为非沿海区域新的人口引力中心;以秦岭-淮河线东段和黑河-腾冲线南段为界,人口迁移分裂为东南和西北两大“流域”。就业迁移的优势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人口和人才流动的第一动力;婚姻迁移的主流方向是西南贫困山区指向华东农村,形成了西南“喀斯特新娘输出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各省市区劳动力资源的产业和行业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空间分布上东、中、西部具有差异,西部地区的西南和西北地区也存在差别,这种规律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区域差异。根据劳动力行业配置的区位熵排序结果,将各省市区分成4种类型:大都市型、沿海高工业化水平型、中等工业化水平型、中下等工业化水平型。这些类型具有自东向西有规律性的分布,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和工业化水平的东西差异相应。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花俊  顾朝林 《地理研究》2001,20(3):322-329
将国际经济学中的增长与贸易的大国模型应用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过程等,发现在区域的地域分工中,经济的增长导致贸易的扩大,使得某些区域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对福利下降。最后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趋势,用数据加以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在区域间的地域分工中,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总有一些区域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贸易的扩大而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该区域的福利水平相对下降,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扩大。(2)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素变动表现为贸易倾向的一致性,而需求的变动则表现相反,因此需求成为影响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陈国阶 《地理科学》1993,13(4):307-314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14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进行了分类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