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综合分析8台重力仪潮汐观测结果,精密确定了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值.与Dehant重力潮汐模型同时考虑(1)全球卫星测高海潮资料和(2)Schwiderski海潮加中国近海海潮资料的结果相比,振幅因子差和相位滞后差分别为5.2‰,3.6‰和0,16°,0,08°.该结果明显优于早期确定的基准值,说明利用长系列超导重力仪观测同时考虑精密海洋负荷和地核近周日摆动效应是提高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极中山和长城站重力潮汐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台LaCoste-Romberg型弹簧重力仪(G-589、ET-20和ET-21)在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的长期重力潮汐观测资料,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上精密测定了中山站和长城站的重力潮汐参数,其中主波振幅因子的标准偏差优于0.5%.各潮波的观测振幅在中山站比在长城站的小得多,两站周日潮(O1)的观测振幅因子相差约7%,而半日潮(M2)的观测振幅因子相差超过40%,气压和温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很明显.海潮负荷对两台站潮汐观测的影响非常显著,采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对观测结果作海潮负荷重力改正.结果表明,经海潮改正后,各潮波的观测残差有较大幅度的减小,但是,由于采用的海潮模型没有顾及台站近区的海潮负荷效应,所以,O1 波的振幅因子对相应理论潮汐模型值之间存在大约4%(中山站)和9%(长城站)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验和完善理论地球模型和海潮模型,必须提高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这除了提高仪器的精度以外,关键问题在于仪器的格值的准确性,因为它是衡量潮汐参数的尺度。但是,各种类型重力仪的出厂格值存在着误差,且各成系统,其系统偏差可达1%—2%。需要高精度的潮汐基准与之比较,统一和确定重力仪的格值。根据国际地潮中心的观测结果分析,布鲁塞尔潮汐基准系统可能偏大。因此,建立我国重力潮汐基准,对固体潮观测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慎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进而确定慎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ψ(01)=-0.38±0.08,△ψ(M2)=-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理、时频变换等科学计算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中国地震重力站网海量数据的自动清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数据产品自动产出,产出重力潮汐因子、时频图等24种数据产品,提升了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应用效能和地震重力站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重力潮汐参数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我国某些台站1989-1993年重力固体潮的观测结果,叙述了进行有关的改正的原理、方法、并给出经过改正后的潮汐参数。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前兆数据跟踪及分析应用,对海拉尔台重力潮汐滤波观测值在远震前后有向下扰动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海拉尔地震台和乌加河地震台的重力潮汐滤波观测值在全球Ms7.0以上地震、中国大陆Ms6.0以上地震的震后效应及同震响应进行统计。得出,海拉尔台重力潮汐滤波值中叠加向下扰动属非地球物理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海潮与固体潮的相互作用,对近海的泉州台用三台重力仪(二台LaGoste-G型、一台GS型)为期四个半月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仪器的性能及误差来源。由分析得出: 1.由LaCoste-G型584和589重力仪观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三台仪器对于主要潮波O1和M2波的观测结果也相符较好,其互差不超过8‰。利用Schwiderski图和我国等潮图作海潮改正后的潮汐因子接近理论模型值。但由于泉州为近海台,大的余差可能反映了局部地区海潮的影响。 2.LaCoste-G型重力仪的误差主要来自灵敏度的变化,应在基本台上作定期标定。 3.GS-207重力仪的观测结果受气压的影响较大,特别是K1和S2波,经初步分析得出约7微伽/毫巴。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重力潮汐研究与震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又陵  蔚晓利 《内陆地震》1995,9(2):104-111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乌鲁木齐GS-15-216重力仪1990~1993年的潮汐记录,得到了该地区的重力潮汐参量:δo1=1.15826±0.00049,Δo1=0.15±0.02,δM2=1.16108±0.00022,ΔM2=-0.32±0.01。主波M2和O1的结果与1980年中比协作时GEO-084的观测结果一致,与Molodensky模型1值符合很好。不同时段得到的δ值和Δ值内符合精度高,表明乌鲁木齐地区重力场稳定,重力仪性能稳定,观测资料可用于检验地球模型、研究地球深部构造以及震源物理场。分析了和静东北两次5.2级地震前δM2值的短期前兆异常,确认从目前的重力潮汐观测中可以分辨出变化量大于1%的δ因子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地重力学和固体潮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重力学是研究重力场时空分布及其物理机制的一门学科.地球重力场的空间分布通常可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空间科学和大地测量学,主要是利用地表的重力观测对在其上测得的几何量加以归算,以及给出重力场的高空赋值以修正卫星和近地飞行器的轨道;二是反演地球内部结构,主要是三维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并对诸如地慢对流等作约束;三是勘探在时间变化方面,最主要影响来自固体潮,当然还有许多内部力源导致动力学效应.本文着重对我国大地重力研究和固体潮研究的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3.
辽南地区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多期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对辽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重力场时空变化与地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重力测量迫切要求提高重力潮汐改正的精度,本文应用现有的我国重力潮汐观测成果和海潮重力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提出一组重力潮汐改正的实用计算公式。并且根据计算误差要求小于±1μGal的条件下,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与合适的计算式相对应。此外,对近年来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理论重力潮汐改正计算公式进行了评述,尤其对过去不曾注意的潮汐永久项(M0S0波)在潮汐改正中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还对目前海潮负荷改正的精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验体潮与海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1981年9月—1985年1月)。同时,为研究LaCoste ET-20和ET-21重力仪的格值系统,建立了一条由17台LaCoste G型和2台LaCoste D型重力仪观测的重力垂直基线。在基线上标定的结果表明,ET-21重力仪的格值大了1%。由标定得到的格值计算剖面上各测站的潮汐因子,经海潮改正后,接近Wahr模型值,振幅因子的残差:O1波小于0.3μGal,M2波小于0.4μGal。但是上海和拉萨的观测经海潮改正后,相位迟后有很大的改善,振幅因子却更偏离于模型值,其潮汐异常主要是近海的海潮模型不完善,以及在海潮计算中,所采用的地球模型未考虑地壳与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体潮与海潮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国东西重力潮汐剖面(1981年9月-1985年1月)。同时,为研究LaCoste ET-20和ET-21重力仪的格值系统,建立了一条由17台LaCoste G型和2台LaCoste D型重力仪观测的重力垂直基线。在基线上标定的结果表明,ET-21重力仪的格值大了1%。由标定得到的格值计算剖面上各测站的潮汐因子,经海潮改正后,接近Wahr模型值,振幅因子的残差:O1波小于0.3μGal,M2波小于0.4μGal。但是上海和拉萨的观测经海潮改正后,相位迟后有很大的改善,振幅因子却更偏离于模型值,其潮汐异常主要是近海的海潮模型不完善,以及在海潮计算中,所采用的地球模型未考虑地壳与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银川基准台重力非潮汐变化与气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力非潮汐变化与气压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利用两者间高度相关性,对重力潮汐变化、非潮汐变化进行了气压改正,改正前后重力潮汐参数的精度没有显著变化,非潮汐变化漂移稳定,为捕捉地震前兆异常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层大气中重力波饱和机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中层大气中重力波的饱和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的扰动振幅在接近波包的本征水平相速度之前随高度单调增长,而当波振幅接近本征水平相速度时,在对流不稳定区域出现等位温面的翻转,同时波振幅的增长达到饱和(波振幅随高度不发生变化).小尺度对流在等位温面的翻转和波饱和发生后产生,随后波包开始破碎,这些非线性过程的最终结果产生湍流.表明导致重力波饱和的关键因素是等位温面的翻转而不是诸如波破碎、湍流、波-流相互作用等其他的一些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宋兴黎  于沉 《地球物理学报》1988,31(05):519-526
高精度重力测量迫切要求提高重力潮汐改正的精度,本文应用现有的我国重力潮汐观测成果和海潮重力负荷改正计算结果,提出一组重力潮汐改正的实用计算公式。并且根据计算误差要求小于±1μGal的条件下,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与合适的计算式相对应。此外,对近年来国外学者所提出的理论重力潮汐改正计算公式进行了评述,尤其对过去不曾注意的潮汐永久项(M0S0波)在潮汐改正中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还对目前海潮负荷改正的精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