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研究了火山热液金矿床原生晕成晕元素、成晕性质、分带序列与分带结构。根据露天采场岩石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建立元素分带序列和轴向分带模型。首先按元素成晕性质与成晕相对时间编排子序列;之后联结三个子序列间空间关系最紧密元素(Cr—K—Au)组成总序列。空间上各单元素晕,包括负晕与正晕,在原生晕总体范围呈现规律性排列:K正晕位于核部;Bi、Mo、W晕重叠其下部;Ag、Au、AS、Sb)晕重叠其上部。Mn负晕套合K正晕处围;Mn正晕镶嵌Mn负晕边部Na晕覆盖整个原生晕。  相似文献   

2.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热液型金矿床大矿、富矿的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和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垂直分带及其叠加特点,建立了金矿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和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理想模式,总结出了应用叠加晕预测盲矿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李惠  耿仙湖 《黄金地质》1999,5(3):58-63
邓格庄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及包裹体气候,离子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的“射流晕”分布现象及其环境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2,9(2):345-349
射流晕是一种地球化学次生晕。无论在金属矿的上方还是在石油层的上方都普遍存在有重金属元素的射流晕分布现象。射流晕的形成主要与迁移态的元素有关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迁移距离远 ,可以直达地表 ;其次是在源的上方近于垂直分布。因此通过对地表重金属射流晕的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金属源的位置。射流晕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地球的排气作用有关。由于地球内部含有丰富的气体 ,在地球的排气过程中 ,源于地球深部的重金属元素有可能在气泡作用下穿过深厚的岩层迁移到地表甚至近地表的大气中。在重金属地质污染源的上方同样也可能形成重金属的射流晕分布 ,因此研究重金属的射流晕现象在环境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重金属射流晕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翔君  李会恺 《云南地质》2011,30(3):275-279
解析三道沟金矿地球化学场,利用聚类分析得出3号矿脉主成矿元素、并伴有多种元素的综合原生晕;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横向分带、垂向分带及纵向晕异常特征;确定了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并建立矿床晕地球化学模式;优选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地电提取异常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以Au为例提出了地电提取异常的形成模式。地下深处的隐伏矿体发生电化学溶解,在多种地质营力作用下,使呈阳离子和阴离子态的金属离子迁移至近地表松散层中,在表生介质中吸附而富集。利用人工电场将土壤中呈活动态的金属离子提取沉积在电极上,这部分离子晕称为地电提取离子异常。地电提取离子晕是活动态的,与下伏矿体有着动态联系,离子晕的成分与隐伏矿体的物质组分相一致,与隐伏矿床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相吻合,对寻找深部的隐伏矿床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惠  高祥海 《黄金地质》2000,6(2):55-60
初家沟金矿为一中型脉状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和原生晕的垂直分带规律以及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2.
甘肃拉尔玛金矿床地球化学模式及剥蚀程度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东 《铀矿地质》1994,10(2):97-105
拉尔玛金矿床是一个含铀金矿,金矿原生晕具有头晕与前缘挥发晕的叠加或“混杂堆积”式及中下部晕的分异分带性,所反映的成矿机制属层控隐爆-分异沉淀的热液成因机理,元素浓度度值,元素相关性,元素对比值及总矿化强度等沿矿体倾向均呈递增或递减变化,此规律在矿体剥蚀程度的定性评判及利用数学地质方法(回归分析)定量化评判中均有简单易判的指标及高的评判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邓格庄金矿床Ⅱ号脉元素组合及不同成矿阶段元素含量特征,研究了金矿体的原生晕、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轴向分带及其叠加特点,确定了盲矿体预测的原生叠加晕及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地球化学标志;对深部进行的盲矿体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铧厂沟金矿原生晕分布规律、提高找矿勘查效率,对铧厂沟金矿的原生晕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并结合了野外工作及前人研究成果,得到铧厂沟金矿床理想的分带组合:前缘晕为As-Te-Sb-Hg,近矿晕为Ag-Au-Bi-Pb-Zn-Se,尾晕为Sc-Co-Ni-Mo-Cu-Cd-Mn.铧厂沟金矿的...  相似文献   

15.
甘肃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宽太 《矿产与地质》2004,18(4):323-328
阐述了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概况,并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在研究了1:10万分散流普查结果的基础上,采用1:2.5万沟系次生晕普查方法,获得了Cu、Mo、Ag、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通过验证表明,Cu、Mo异常的浓集中心与铜钼矿体位置一致。又通过原生晕普查,分析了各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同时证实了沟系次生晕与原生晕具有同样的找矿效果。因而,提出相关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沟系次生晕、原生晕)标志。  相似文献   

16.
哈达门沟金矿床13号脉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矿床分为4个成矿阶段,各成矿阶段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明,金成矿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第Ⅰ阶段成矿较弱,第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第Ⅳ阶段不成矿.确定矿床的头晕元素为As、Sb、Hg,矿体晕元素为Au、Ag、Cu、Pb、Zn、Bi,尾晕元素为Ni、W、Co、Mo.建立了原生叠加成矿成晕模式,矿脉在垂向上形成串珠状分布的多个富集矿体,各富集矿体上部存在头晕元素异常,中部对应矿体晕元素异常,下部存在尾晕元素异常,富集矿体之间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区.总结了应用模式找矿的准则,认为在含矿构造带内,Au品位较低时,如果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则指示深部有矿,当再叠加Cu、Pb、Zn等元素异常时,指示深部矿体还很富.同时,利用构造叠加晕模式和深部预测标志对已知矿体深部进行盲矿体预测,在实践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型铜矿体的系统采样分析,认为斑岩型铜矿体具有各自的原生晕分带性;多阶段矿化作用和多矿体的迭瓦状产出,使各阶段矿化作用和各矿体的原生晕叠加形成了统一的、范围较大的、较为稳定的原生叠加晕。因此,矿体的原生晕和原生叠加晕特征可指导本区斑岩型铜矿体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上置晕与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吴传璧  施俊法 《地学前缘》1998,5(2):185-194
阐明了上置晕的术语概念,指出文献中术语运用的失当之处,归纳出以上置晕为基础的各类隐伏矿化探方法。按传统的观念,上置晕主要是由不同形式的水迁移作用造成的。地气法、MFE法和离子晕法的出现,揭示出在覆盖层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元素迁移机制,即元素以非常细小的固相微粒随地气流迁移。一系列实验和实测结果表明,这种固相微粒可能是纳米粒径的物质,它们具有类气相的性状,故可将这种迁移机制称为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这一机制可以说明按传统机制难以解释的现象,对相应化探方法的研制、改善和应用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型、特大型金矿盲矿预测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南矿带矿体隐伏规律,预测深部找矿远景,基于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对该矿床南矿带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对南矿带32号脉9种金属元素(Au、Ag、As、Bi、Cu、Pb、Sb、W、Zn)的测试数据进行数学地质分析,结果表明Au与A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找矿的指示元素;As与Sb、Cu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945,可能与它们在热液上升过程中靠近矿体的头部和尾部有关。基于对矿区9种元素的数学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向)分带序列对比,得到寨上矿区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Sb(前缘晕)→Pb-Ag-Au-Zn-W(近矿晕)→Cu-Bi(尾晕);根据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得到各勘探线轴向分带序列,前、尾晕共存等“反分带”现象的出现表明存在多次热液叠加作用。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衬值晕分带图,显示矿体向东倾覆,含矿热液应从东南向西北运移,剥蚀程度自东向西加强。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南矿带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特征标志,32号脉东南部67线深处的有利成矿空间指示有矿,并将其定成预测靶位。通过布设钻孔ZK67-0验证了预测靶位的准确性,表明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在寨上金矿找矿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