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东琴 《测绘科学》2019,44(6):291-295
针对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地图在藏南地区仅表示9个地名,远远不符合地图表达规则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藏南地区部分历史地图上地名的表达来探索藏南地名的合理表达。通过研究,该文获取了该区近100条历史地名,为地名合理表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这些地名的研究中,该文发现藏南地区地名烙上了中国印记,具有中国基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图藏南地名的表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1958年之后,中国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地名的历史状况,以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编制方法的历史状况为纽带,搜索相关历史事实,重现1958年针对藏南地区地图问题引发的两国交流,认清地图对于国家领土主权确认的重要性,推动标注藏南地区地名标注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晚清藏南地区地图编制的历史状况为纽带,重现当时的地图绘制者在藏南地区地图编制中存放的意图;梳理多种藏南地图的表达方式,探索晚清时期中国版图之中印边界在地图中表达的状况,以及对当时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名标注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认清地图对于国家领土主权宣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地名调查工作涉及地域划分,地理空间,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运用"3S"技术,结合当地语言文化开展此项工作,能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有利于对存在尚未掌握的地理实体及地名信息的判断、界定和甄别。通过广东郁南县地名调查工作实例,探讨在"3S"技术背景下,根据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地区的地名调查工作所呈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可作范例为粤语地区的地名调查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名唯一标识码是地名数据的"身份证",能有效地实现对地名数据资源的统一编码、规范管理,对海量、多源地名数据资源的管理、整合、更新及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驱动,首先阐述了地名唯一标识码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地名的语义信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以地名的相关稳定特质为源,具体包括地名的行政隶属关系、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类别编码、地名对应点位的空间位置、地名的时间及表示方式等信息,建立了一种地名唯一标识码生成方法,并对构成地名唯一标识码的行政隶属、语义体系、地理编码、时间及方式、校验码等5个部分的编码原理进行详细的设计。最后,以点状要素、线状要素、面状要素的地名唯一标识码生成场景为例,对地名唯一标识码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实践,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GIS点密度分析研究吉林省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在自然景观类地名中,东南部地区集中了地形地貌类、水文类、植物动物类地名;中部地区集中了植物动物类地名;东部集中了水文类和天体方向类地名。在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中北部集中了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建筑工程、祈福、姓氏类地名;中南部聚集了许多建筑工程类和历史典故类地名;东南部集中了经济活动类、军事防御类地名;东部集中了建筑工程和祈福类地名;西北部集中了政治类、带"字"类、历史典故类地名。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客家文化中地名文化研究缺乏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从景观地名角度定量研究客家地名文化的方法,以赣南地区客家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和移动搜寻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客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赣南地区自然景观地名集中于中北部平原和低谷地区,呈圈层向外衰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赣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相吻合;其中山貌类景观地名与海拔呈梯度负相关的耦合关系,水文景观类地名并"生长"于河流两侧。各文化景观类地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城镇建设、交通条件、生活方式和迁徙携来的中原传统文化等驱动因素都对赣南地区客家村落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该方法能为客家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地名,因此地名信息的确定、规范就尤为重要。但对于很多自然地理实体,特别是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的地名信息我国还没有进行规范。因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是涵盖了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行政单元,所以可能会有漏报或者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信息汇报不全等情况发生,因此而影响地名信息的完整性。通过对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信息进行普查,充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采用科学的标准,来解决"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同名混淆"等非标准化的地名问题,从而满足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利用ArcGIS、Google Earth等软件,以河流类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为例,对陆地地形类中的河流类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的边界范围提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伉 《地图》2013,(6):134-135
1990年,民主德国(俗称“东德”)与联邦德国(俗称“西德”)合并,两德实现统一.现在每年的10月3日,是德国统一纪念日.虽然德国统一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但在原东德地区,仍保留着成千上万个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地名,且迄今没有更名的打算.这些地名成为德国统一后地名构成里的“特色地名”.  相似文献   

10.
《地理空间信息》2015,(5):105-108
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从含"围"地名群空间分布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与客家含"屋"地名群进行选址差异的对比,揭示了绝大多数含"围"地名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且符合客家人的选址要求,支持"围屋"的命名起源说法;少数含"围"地名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水患易发地区,支持"堤围"的命名起源说法。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中文文本的地名解析流程,提出基于条件随机场和篇章地名关系的地名识别方法、基于局部模糊匹配的地名标准化方法以及基于认知显著度的地理编码方法,并构建了地名解析原型系统。实验显示,该系统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同时讨论了地名词典的完备性、地名识别精度以及地名语义歧义消除等影响地名解析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Ma  Kai  Tan  YongJian  Xie  Zhong  Qiu  Qinjun  Chen  Siqi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2022,24(2):143-16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 Many natural language tasks related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GIR) require toponym recognition, and identifying Chinese toponyms from social media...  相似文献   

13.
GeoTxt: A scalable geoparsing system for unstructured text geolo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GeoTxt, a scalable geoparsing system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geolocation of place names in unstructured text. GeoTxt offers six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NER) algorithms for place name recognition, and utilizes an enterprise search engine for the indexing, ranking, and retrieval of toponyms, enabling scalable geoparsing for streaming text. GeoTxt offers a flexibl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allowing for customized attribute and/or spatial ranking of retrieved toponyms. We evaluate the system on a corpus of manually geo‐annotated tweets. First, we benchmar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x NERs that GeoTxt provides access to. Second, we assess GeoTxt toponym resolution accuracy incrementally, demonstrating improvements in toponym resolution achieved (or not achieved) by adding specific heuristics and disambiguation methods. Compared to using the GeoNames web service, GeoTxt's toponym resolution demonstrates a 20% accuracy gain. Our results show that places mentioned in the same tweet do not tend to be geographically proximate.  相似文献   

14.
地名知识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地理命名实体的描述,如何对地名知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实现语义级别的共享和重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顾及人的常识性空间认知和地名的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名本体的地名知识统一形式化表达模型(TKURM),该模型包括地名本体、时空规则库和空间元知识,并对地名本体的地名要素、地名类型、几何形态、空间关系和时态模型做了具体分析。基于TKURM设计了地名知识库的构建流程,并以郑州市行政区划地名知识库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名查询方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没有考虑地名语义类型因素,而语义类型恰恰是地名信息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以地名语义分类为基础,构建了地名语义类型本体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地名组配查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式对于检索地名的相关信息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为地名查询与检索作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榆林市乡镇地名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网络公开地名数据源进行数据融合,获得榆林市乡镇级居民地地名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地名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引入地名密度和地名点距离的指标,运用GIS的分析方法,对榆林市乡镇级地名数据进行景观分析。研究得出:榆林乡镇地名从东南向西北部递减,并且呈现出聚集的分布特征;榆林市的自然人文特征直接体现在其主要地名分类的分布上,山水类地名的分布反映了榆林西北部沙漠干旱,东南部黄土丘陵、河流较密的自然特点,姓氏、军事类地名的分布则反映了榆林市的移民文化、多民族混居的民族特色,以及古代军事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GIS以面向服务为特征,地名本体作为地理领域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义网条件下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至关重要。提出一个用于表达、存储、管理与获取地名本体数据的地名本体服务系统框架,从地名本体服务接口、资源管理引擎、地名本体引擎等3个方面设计地名本体服务功能组件,讨论3个功能组件的实现策略,并通过一系列Web服务接口发布地名本体数据,文中的研究工作对推进地名本体服务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Yunnan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nd its rich set of multiethnic toponyms (place names) has earned itself a nickname of “museum of toponym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1) construct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database of toponyms in Yunnan from a comprehensive toponymical dictionary series of China, and identify their ethnic roots; (2) enhance the mapping of their spatial patterns and detect possible clusters of ethnic toponyms by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3)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of multiethnic toponyms with geographic factors by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4) examin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opony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Zang–Mian (Tibeto–Burman) toponyms are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the northeastern mountainous areas, and Zhuang–Dong (Kam–Tai) toponyms cluster in the southwest and the southeast lowlands. In comparison to Han (Chinese majority) toponyms, the Zhuang–Dong toponyms also tend to be closer to rivers and in more remote areas (i.e., farther from major transportation routes and major cities). The centrographic method helps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gradual expansion of Han settlement in Yunnan as recorded in the time stamp of toponym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GIS-ba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toponym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张亮  戴腾  陈清平  覃俊华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124-126,130,1
研究了1∶10 000地名库建设的关键问题,详细比较了1∶50 000地名库与1∶10 000地名库的联系与差别,提出了利用1∶50 000地名库建设1∶10 000地名库的技术路线,并研发了相应的功能模块,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