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异及开发时序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和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分布规律,构建以投入产出比为基础,并以耕地转化潜力系数、耕地后备资源密集度系数加以修正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模型,得到江苏各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时序。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根据开发时序模型提出江苏省各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择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在详实的野外实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应用空间插值、叠置分析、逐步回归、神经网络、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综合适宜性评价,相应确定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等级、适宜度及其分布;提取三期遥感影像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后备耕地资源利用/覆被类型的特征,构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安全性指数计算模型,加入水源保证条件限制,构建综合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安全性的时空分析;基于适宜性与安全性评价,进行叠置分析、综合性分级。研究表明: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性等级的区域分布呈现环状特征,适合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区域面积与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数量相差十倍。最后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补充耕地项目的选址和补充耕地的质量,是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利用等为基础,根据占用耕地的利用等别确定补充耕地的目标等别,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设计标准及土壤普查资料设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各因素的状态,采用农用地分等中利用等的评价方法评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的预期等别,以补充耕地目标等别与后备资源预期等别的对比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项目后备资源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根本出路,但目前开发整理潜力的估算在我国尚属空白。该文结合浙江省仙居县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成果,在GIS的支持下,分析全县的耕地农居点和后备资源情况,以及估算开发整理潜力,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雅安山区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雅安大相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偏干季风气候区(汉源、石棉),以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将雅安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亚区,从气候、土壤、灌溉、地形条件入手选择评价指标,并以不同灌溉条件的选择和海拔分级体现南北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权重,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最后采用均匀内插法,进行分等定级。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耕地后备资源以三等和五等居多,其土壤类型以暗棕壤、沙黄泥土、淋溶紫色土、砖红紫色土为主。针对耕地后备资源特点,建议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应根据后备资源质量等级及其限制条件,采用不同的开发手段;对有较严重限制因素的耕地后备资源,宜暂缓开发。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分析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应采用的根本措施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土地资源退化,加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建立复合高效农田生态经济系统,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达拉特旗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未利用地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对象,通过11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方法,发现影响全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指标有5项,主要限制因素为生态条件和降雨量与灌溉条件,最终得出全旗宜耕后备资源面积为20078.51公顷。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达拉特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耕地后备资源供需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耕地后备资源供给潜力和需求潜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各省份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需求潜力,并通过耦合模型得出各省份的耕地后备资源供需协调度,从而判断各省份的耕地后备资源供给与需求是否能够做到协调发展,又能否实现良性互动,从而能否实现耕地的有效补充。结果表明:全国有26个省份的供需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13个省份需求大于供给,自然条件或技术水平的缺陷导致供给无法满足需求,13个省份需求小于供给,社会经济情况导致需求潜力低于供给。黑龙江、浙江、上海、西藏处于中度协调,黑龙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及其重要粮仓的地位导致供给略大于需求,而浙江、上海以及西藏则属于需求略大于供给,现存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质量相对较好使其供给潜力仅略小于需求。新疆则是高度协调,依赖于其数量多、质量高的耕地后备资源及其日益突出的全国粮棉基地的地位,供需达到一个良性耦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疆耕地资源安全问题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它还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资源安全居于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地位。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由于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疆是我国干旱区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区,也是后备耕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在国家耕地保护战略上占据突出地位。然而新疆生态脆弱性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引发的耕地退化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基于国家耕地资源安全层面,分析了新疆耕地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诱因,进而探讨了耕地资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当今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该文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以及耕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本文对近50年来中国西部耕地土壤盐渍化发展变化做出评估,老耕地盐渍化在减轻,新垦耕地盐渍化在发展,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盐渍化耕地的水盐动态变化,实现稳定脱盐的是局部,持续积盐的也是局部,大部分耕地是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反复型,因而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危害仍很大。根据土壤盐渍化与水利建设和灌溉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新疆为例,用类比法对今后发展变化作了预测,同时还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盐渍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强强  刘峰贵  方修琦  周强  陈琼  陈锐杰 《地理研究》2019,38(12):2927-2940
全新世以来农业的起源使全球人类活动日益加剧,而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大约距今7 ka—5 ka)农业发展正处于从刀耕火种向耒耜翻耕过渡阶段,由此被认为是人类活动改变自然植被的关键时期。中国华北地区丰富的考古遗迹记录了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状况。基于已发现和挖掘的考古资料,运用考古学关联建模方法推算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各聚落遗址的人口规模与耕地面积,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耕地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① 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的人口规模至少为50.61×10 4人。其中,河南地区人口最多,约为30.46×10 4人,山东地区约13.72×10 4人,河北地区约6.43×10 4人。② 耕地面积至少约102.22×10 4 hm2,约是现代耕地的4.6%,整个华北地区垦殖率达到1.99%。河南地区耕地面积最大,约为61.52×10 4 hm2,垦殖率达3.68%;山东地区次之,约为27.72×10 4 hm2,垦殖率为1.75%;河北地区最少,约为12.98×10 4 hm2,垦殖率为0.69%。③ 遗址周围3 km范围内是个体聚落耕地的主要分布区,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3.43%。④ 在地形分布上,63.36%的耕地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和台地,仅2.43%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上的地区。就耕地分布的坡度而言,81.55%的耕地分布在坡度小于2°的地区;16.61%的耕地介于2°~6°的缓坡地区;6°~15°的坡地地区仅占耕地的1.84%。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朝辉  徐海清 《热带地理》1996,16(4):350-356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 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耕地和环境的保护,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近年来湖南省小城镇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作对比研究,认为在湖南省小城镇发展中存在数量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科学规划小城镇用地和加强小城镇用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用地的几条建议和适合湖南小城镇发展的两种用地模式,即集中建设发展模式和旧城镇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土地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扩大。近10余年来其总的趋势仍在发展,平均每年以2100km~2的速度蔓延。目前,全国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面积达19.70×10~4km~2以上,其中以沙质草原农垦区和能源基地附近的情况最为严重。实例说明,沙漠化土地在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后,不仅可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还可以重新恢复其生产潜力成为农牧业用地。  相似文献   

16.
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慧  田亚平  彭补拙 《山地学报》2001,19(5):392-397
从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演替结构等方面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土地结构独特,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宜农、宜牧、宜林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该区合理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保护森林资源和加强草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区域差异性导致各地耕地保护的目标不同,县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是否合理关系到区域和全局的耕地保护压力程度,影响着耕地保有量的合理预测,对有效遏止圈地现象至关重要。在耕地外部性特征基础上提出耕地保有量外部性连环效应,并据此效应建立县域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约束机制;通过分析灌阳县在上轮规划耕地保护情况和耕地保有量现状,将灌阳县耕地保有量预测目标定位为耕地均量动态平衡;预测规划目标年灌阳县耕地保有量目标及相关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对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述国际上某些有关观点,阐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最后提出粮食安全的4项基本对策,由于耕地增在边缘地区,减在东部沿海和内地;增的多为低产地,减的多为良田,所以,耕地面积增减数量平衡并不意味着能保障耕地产出能力的平衡。文章认为,在我国未来的耕地资源开发中,走高效集约道路,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口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沙地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取生  裘善文 《地理科学》1997,17(3):259-264
松嫩平原沙地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潜力巨大。沙地合理开发的关键是采用沙地生态工程技术,沙地农业工程技术和沙地水利工程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效稳定的沙地人工生态系统对沙地进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20.
新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耕地与建设用地扩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集(NLUD)中的新疆部分,以耕地与建设用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对象,从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中提取其扩张图斑,分析了近30 a来新疆耕地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南北疆耕地及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持续增长、南快北缓、重心南移是新疆耕地扩张呈现的总体特征;提速增长、南缓北快、城市扩张为主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南北疆耕地面积差距逐渐缩小,建设用地面积差异加大。(2)对比近30 a来不同绿洲区内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扩张数量及趋势,可将耕地的扩张模式归纳为双峰型、减速型及阶段增长型,将建设用地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指数增长型、双峰型、缓降型及缓降陡增型。(3)各绿洲区耕地及建设用的扩张特征十分显著。北疆耕地除阿勒泰绿洲区依然保持加速扩张外,其余绿洲区耕地扩张规模均出现下降,而北疆各绿洲区建设用地均呈持续加速扩张趋势,其中天山北坡城市扩张尤为突出;南疆各绿洲区耕地扩张均呈加速态势,建设用地扩张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