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于2021年9月,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的张圩湖和云湖,采集表层水体样品,鉴定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物种,分析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探讨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张圩湖和云湖表层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种,云湖中的浮游植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极小集胞藻(Synechocystis minuscula);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20种,云湖中的浮游动物物种数量较多,两座湖泊的相同优势物种为无节幼体(nauplius)和桡足幼体(copepodid);张圩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贫乏—一般,水体污染程度为中重度,云湖表层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为一般—较丰富,水体污染程度为轻中度,与张圩湖相比,实施生态工程10 a的云湖中的浮游动植物物种数量、生物多样性水平都显著提升;影响两座湖泊浮游动物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两座湖泊)、总氮和硝氮含量(云湖)以及水体盐度、电导率和水深(张圩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州南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2019年9月—2020年8月春、夏、秋、冬四季对广州南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的重叠指数对各样地优势种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滩地、无瓣海桑林地和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别有5种、4种、10种;芦苇滩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为0.13~0.91,变化幅度较窄,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均小于1;无瓣海桑林地和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4~1.3、0.34~1.42,变化幅度均较大。芦苇滩地和无瓣海桑林样地各优势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存在差异,说明它们之间利用环境资源既独立又交叉。红树林湿地给底栖动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条件,3种样地中无瓣海桑林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类数最少,建议尽量使用乡土红树植物取代无瓣海桑。同时,应适当种植一些芦苇,并保留一定的光滩。  相似文献   

3.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河段,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状况调查,以期为大麻哈鱼种群恢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有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50种,其中昆虫纲物种的数量最多;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80±81.71) ind./m~2和(4.42±3.81) g/m~2,优势种为条纹角石蚕(Stenopsyche marmorata)、蚊型前突摇蚊(Proclaclius culiciformis)和八目石蛭(Herpobdella octoculata);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6.89±101.25) ind./m~2和(16.99±21.05) g/m~2,优势种为蚊型前突摇蚊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体都被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丰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麻哈鱼幼鱼等底栖动物食性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但是其水体被轻度污染,因此,应该加强对集水区湿地和农业的生态管理,禁止损坏河道底质和破坏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改善河流水体的健康状况,以维持大麻哈鱼产卵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2019年3-5月对汉石桥湿地南部核心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4属71种,水体属于绿藻-硅藻型水体,针晶蓝纤维藻是春季持续存在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为1.14×10^6~23.33×10^6个/L,平均为8.99×10^6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64~22.80 mg/L,平均为5.64 mg/L,密度与生物量峰值均出现在4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34~3.85,平均为3.0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2~0.91,平均值为0.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3.15~5.58,平均为3.60,综合说明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多种浮游植物生物学指标评价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受到轻度污染。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溶解氧、电导率、水温、总氮、总磷、COD是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
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湿地的潮间带中,设置了9处采样地,采集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次采样在潮间带采样地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74种,隶属于6门7纲24目;2018年11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托氏䗉螺(Umbonium thomasi)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2019年5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多齿半尖额涟虫(Hemileucon hinum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和托氏䗉螺(Umbonium thomasi);总体上,盐城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河流水环境质量良好指示生物之一,加强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对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青弋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于2019年7~8月对10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和鉴定,运用优势度、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乌梁素海浮游植物优势物种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和2019年各季节采样日,对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种间联结系数(AC)方法,对浮游植物优势物种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8属185种,其中优势物种5门19属32种;2018年和2019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的方差比率(VR)都大于1,物种间表现为正关联;2018年春季、2019年春季和2019年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物种种间总体无显著关联,统计量(W)分别为12.356、21.815和13.295,其他季节总体显著关联;χ2检验结果表明,2018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形成的种对中有251对联结性不显著,2019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形成的种对中有509对联结性不显著;共同出现百分率表明,2018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形成的种对中,弱联结性种对为180对,2019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形成的种对中,弱联结性种对为396对;种间联结系数表明,2018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形成的种对中有173对为弱联结性种对,2019年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形成的种对...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江苏省海安市河流和水渠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7月30日、2019年1月8日和2019年4月28日,对其9条河流和6条水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3属61种及变种,其中,硅藻门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22种及变种),其次为绿藻门(17种)和蓝藻门(11种),金藻门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少,有1种;在3个采样日中,2018年7月30日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都相对最大,2019年4月28日和2019年1月8日的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依次减小;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在2018年7月30日最大,在2019年1月8日最小;在9条河流中,东丁堡河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中凌河的较少;在6条水渠中,沿海无名水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多,雅周无名水渠和沙岗无名水渠的较少。  相似文献   

9.
南极鳕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 98 8年 1 2月 2 5 - 2 6日在长城站附近海区采集的南极鳕鱼胃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食物的主要种类有底栖动物 6种和钩虾多种 ,浮游动物 3种 ,海藻 8种。底栖动物占食物量的 5 2 .82 % ,其中帽贝占 1 0 .77% ,钩虾类占 3 3 .78% ;浮游动物占 6 .74% ,其中磷虾占 5 .47% ;海藻占 3 5 .49% ,其中紫菜占 6 .3 5 % ,倒卵银杏藻占 1 8.96 %。鱼的体重与体长相关显著 ,相关系数是 0 .96。分析结果反映了南极鳕鱼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底栖动物和海藻  相似文献   

10.
大型底栖动物是重要的滨海渔业资源和迁徙水鸟的食物来源,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子,是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的迫切需求.2019年4月16日至18日,对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入海口北侧的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软体动物和腕足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它们生存的潮间带的环境差异;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分...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海市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危害,于2012年10月,在广西北海市丹兜海、青山头和西村港选取了入侵年限为20 a以上、5 a以上和1 a左右的互花米草群落,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的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不同。基于非度量多维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发现,入侵20 a以上的互花米草群落与其他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度很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生物量随着互花米草群落入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这种差异与互花米草密度显著相关(p0.05);不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物种数量在入侵约1 a的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升高,在入侵20 a以上的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下降,而大型底栖动物的均匀度指数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变化与互花米草密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特征,于2019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生态公园水体的浮游植物进行采样,利用镜检法鉴定浮游植物种类并统计数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55属69种,主要由绿藻门(20属26种)、硅藻门(15属22种)和蓝藻门(9属9种)等组成。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5~110180个/L。大湖藻密度各个季度均较低,1月最高值仅0.19×10^(3)个/mL;小湖和修复带藻密度在7月最高,分别为1.73×10^(3)个/mL和2.6×10^(3)个/mL;老河口和监测站的藻密度在10月最高,分别为10.18×10^(3)个/mL和7.06×10^(3)个/mL。Shannon-weiner、Simpson和Margalef指数分别为0~2.94、0~0.92和0~3.8,生态公园的水体多样性指数均较低,不同地点及季节间变化较大。研究揭示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优势种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为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浮游植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和数量动态变化反映了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其群落结构状态是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体环境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综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小兴凯湖浮游动物丰度和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小兴凯湖设置了12个采样点,对小兴凯湖浮游动物丰度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采用水质理化因子和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小兴凯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5月10日的浮游动物丰度最高,其次为7月10日和9月10日的,11月10日的浮游动物丰度最低,其值差异较为明显;11月10日小兴凯湖水体的营养状态指数最高,其次为7月10日和9月10日的,5月10日的营养状态指数最低,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63.25;在12个采样点中,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是6号采样点,最低的是12号采样点,各采样点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66。水质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都表明小兴凯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型浮游动物在海洋食物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12月—2013年3月,利用稀释培养方法开展了南大洋及温带海域小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04—0.89 d~(–1),小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0.07—1.29 d~(–1)。浮游动物日摄食量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6.4%—72.5%,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为14%—776.9%。尽管本实验中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可能被高估,但在南大洋及温带海域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仍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对九段沙湿地的潮间带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取样调查。设置了江亚南沙、上沙和下沙3个采样断面,分离、鉴定出底栖动物28种,隶属于4门7纲。优势物种有短腿水叶甲、河蚬、谭氏泥蟹、中国绿螂和缢蛏等。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4.96 ind/m2和26.74g/m2。分析了九段沙湿地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量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对湄州湾7个断面高、中、低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类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 variegata)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等。2010年10月,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8.21±2.04)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80)ind./m2和(73.9±78.8)g/m2;2011年4月,平均物种丰富度为(6.76±2.90)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5±220)ind./m2和(45.8±58.0)g/m2。4月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大型底栖动物4月的多样性、生物量等通常低于10月,但丰度更高。此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和丰度在各采样断面的高、中、低潮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湿地恢复应该先从植物恢复着手,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的盐沼和淡水沼泽中,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光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和明水面中的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4种生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各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探索主要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环境因子,从而判断单一植物群落湿地恢复是否为正确的选择。结果表明,共记录24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隶属于3门7纲11目;在光滩、盐地碱蓬盐沼、芦苇沼泽和明水面中的底栖动物物种数分别为9种、4种、6种和10种,表明无植物的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并不比单一植物群落沼泽中的少,生境类型、地理位置和环境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分布在淡水沼泽与盐沼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完全不同;在淡水沼泽和盐沼中,水深、土壤(沉积物)盐度和硬度是决定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指标。对滨海湿地进行恢复,生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恢复要比单一植物群落恢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严重退化盐碱化问题,于2015年5月设计实施了微地形改造营造和水位控制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方案,并评估了恢复工程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实施3个月后,恢复区植被、水域和裸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植被比例从18.8%上升到30.5%,水域比例从7.4%上升到53.2%,裸地面积从73.8%降低到16.3%,湿地的改善为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底栖动物从无到有开始拓殖,至2015年9月已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4种。自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共有35种鸟类,包括13种重点保护鸟类在该区域栖息觅食。相对于简单围封补充淡水的传统恢复方式,本研究设计的生态恢复方案效果更为显著,在该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于2019年7月22日、10月4日、12月20日和2020年3月21日,在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中,采集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中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水体营养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