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国情监测成果,分析了2010~2014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方式转变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面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中度侵蚀至剧烈侵蚀面积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流域的侵蚀状况加剧。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裸地。  相似文献   

2.
土壤侵蚀危险度用以评估和预测土壤侵蚀和土地资源破坏的严重性.以黑龙江省拜泉县张口屯小流域为例,利用2005年的坡面侵蚀数据估算了研究区黑土层的抗蚀年限;利用GIS对侵蚀危险度与地理环境因子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坡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破皮黄砂底黑土抗蚀年限最短,厚层粘底黑土...  相似文献   

3.
4.
遥感技术在攀枝花地区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彩红外航片与TM数据,分析提取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研究区专家权重模型,确定出土壤侵蚀强度级别,继而分析了攀枝花地段的土壤侵蚀特征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衡阳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和土壤侵蚀综合强度等指标,在分析土壤侵蚀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及各等级土壤侵蚀的面积占比分布情况,研究丘陵坡地地貌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展开,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成果,必须对耕地进行坡度分级赋值。而传统的人机交互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通过对耕地坡度分级赋值过程的分析,提出利用Windows编程设计并实现了在MapGIS环境下全自动地进行耕地坡度分级赋值。这种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永定河治理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32 m多光谱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信息与土地利用信息,利用1∶50 000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坡度信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颁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评价研究区的水蚀风险等级;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LandsatTM)调查数据,进行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定量分析土壤侵蚀在各坡度等级上的空间分布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选用通用的土壤流失预报方程,对云蒙湖流域1986—2010年间的土壤水力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的估算,以探讨不同坡度上的土壤侵蚀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侵蚀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上(8~25°坡度)更为严重;2010年比1986年强度以上所占比例在15°坡度等级上相对更低,在15°坡度等级上有所增加;云蒙湖流域主要土壤侵蚀量发生在25°坡度上;2010年比1986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居民用地面积增加是土壤侵蚀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景摄影测量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月君  黄炎和  杨洁  段剑  沈乐 《测绘科学》2016,41(6):80-83,96
针对当前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影像采集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微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中。通过该方法在人工水冲试验和天然降雨试验前后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得到:与传统土壤侵蚀监测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测得的土壤侵蚀量精度分别可以达到75%和83.11%,单次测量精度最高可达94.33%。通过分析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滦河流域从1990年就被列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国家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进行了大力投入。进入21世纪,通过大规模的治理,流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止,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国家在该区域开展了多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调查结果在时间上形成序列,客观反映了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在历次土壤侵蚀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滦河流域从1984~2008年近三个年代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流域内水土流失强度在空间和等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cGIS的低丘缓坡用地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勇 《东北测绘》2014,(1):113-114,117
结合辽宁省开展的低丘缓坡普查工作,通过对调查工序流程的总结,介绍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低丘缓坡用地的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利用1:50 000 DEM作为数据源来制作坡度分级图的计算方法、参数指标、及利用ArcGIS对DEM光栅进行坡度分级,最后将光栅转为矢量,最终获得坡度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USLE模型对望奎县2017年土壤侵蚀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县土地侵蚀总面积为567.8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4.47%。2)以中度侵蚀为主,中度侵蚀面积为298.58 km2,占总侵蚀的52.58%;轻度侵蚀次之,面积为218.30 km2,占38.44%;强烈侵蚀面积为33.73 km2,占5.94%;剧烈侵蚀地区总面积为10.51 km2,占1.85%;极强烈侵蚀面积为6.76 km2,占1.19%。研究结果可以为望奎县及具有同类特点的区域在水土治理和防治上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坡度分析的一般方法,分析了坡度分级图中出现的“马赛克现象”的原因,本文尝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内插的思路制作坡度分级图,较好的消除了“马赛克现象”;同时提出了一种坡度分级数据边界线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坡度分析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上的应用,提出了以IPTA技术获取的地面沉降速率图为数据源,利用地面沉降坡度分析开展地裂缝遥感识别;以郑州市为研究区,根据地面沉降坡度分析识别出的目标区,在郑州市区首次发现因差异性地面沉降造成的地裂缝,实地调查发现该地裂缝东西长约2 000 m,已经造成附近10余处建筑物受损,监测结果表明该地裂缝存在明显的三维形变;实地调查和监测结果证明,地面沉降坡度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地裂缝的识别,也能用于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对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孤山川流域近30年土壤侵蚀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土壤流失治理的需求,选择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孤山川流域为研究区,定量研究了孤山川流域近30a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5~2006年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5~1986年,土壤侵蚀强度加剧,侵蚀面积增加了138.13km2,流域东南部增加最多;第二阶段为1986~2006年,全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弱,侵蚀面积减少了163.09km2,1986年和1997年,东部地区减弱趋势更明显。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程1 070~1 300m处,都对应于18°~35°的陡坡地;1975年和2006年,中度以上侵蚀分别集中在900~1 150和1 300~1 800,单位为 MJ·mm·hm-2·h-1。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和林地。1975~2006年,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向良性循环发展。可为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I副区土壤侵蚀规律和该区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DEM建设福建省1∶10000坡度分级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改变了传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中,耕地坡度获取的人工方法,介绍了利用DEM为数据源建设1∶10000坡度分级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参数指标;并对数据库的应用性和优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M影像、1︰1万数字地形图以及其它辅助数据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坡度等作为影响因子,在遥感 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余江县洪湖乡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快速分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土壤侵蚀强度信息与 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时空一体化GIS-T数据模型与应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 for transportation,GIS-T)相关的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GIS-T数据模型的发展和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讨论了时空一体化GIS-T数据模型的基本框架。该模型着重解决了动态交通信息与道路网几何数据的一体化时空建模问题,并且进一步分析了GIS-T的基本技术方法,探讨了GIS-T的若干典型应用,并对该方向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 分布式土壤侵蚀学坡长是地形因子的重要参数。坡长与土壤侵蚀过程相适应, 在一定条件下停止累计而截断。坡度变化是坡长提取的截断条件之一, 但坡度变化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以数学曲面和黄土高原县南沟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作为数据源, 使用LS_TOOL方法提取坡长, 并对坡度变化引起的坡长截断结果进行对比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下坡坡度减小幅度越大, 坡度截断效果越明显; 坡度小于2.86°的截断参数R1和坡度大于或等于2.86°的截断参数R2与坡长最大值和坡长平均值均正相关; 在黄土高原地区, 陡坡、沟道较多, 相对R2的影响, R1对坡长的影响较小。坡度变化的截断设置在R1>0.7, R2>0.5时, 坡长变化较明显, 建议黄土高原地区侵蚀坡长的坡度截断设置值为R1=0.7, R2=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