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南岭钨矿成矿带的主要矿床类型,含钨石英脉产于成矿花岗岩顶部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带外脉式"的石英脉几乎全部产于接触带外侧。湖南白云仙钨矿田头天门钨矿床发育较完整的"带外脉式"钨矿矿化组合和空间分带,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前者分布于岩墙上部,后者发育于上方外侧的砂岩中。笔者研究了头天门钨矿床中花岗岩和各类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过程。提出头天门钨矿床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岩墙→云英岩化花岗岩→云英岩→石英脉的岩浆-热液演化-成矿全过程,成矿流体表现出"上液下浆"的分带特点。在岩墙形成前的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岩浆晚期分异作用的制约,岩墙之后的演化则主要受热液作用的影响。成矿地质体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岩株以及上部的岩墙。建立了带外脉式型钨矿床成矿模型,形成机制主要为:在岩浆固结之前,岩浆中的挥发分和H2O在岩体顶部聚集引起围岩破裂,岩浆充填形成岩墙,挥发分和成矿物质在岩墙上部聚集形成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钨矿,并在外侧形成石英脉型钨矿。  相似文献   

2.
一、金矿床地质筒介脉金矿点产于华力西(?)花岗岩破碎带内的石英脉中,为一中低温含金石英脉金矿床。矿区内发育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酸性火山岩、页岩、砂岩、玢岩、灰岩、中基性火山岩以及酸性凝灰岩。花岗岩的成分较复杂,为各种花岗岩和闪长岩。岩体呈岩株,岩墙和岩脉产出,侵入于上侏罗统至  相似文献   

3.
该矿床处于吉林华力西褶皱系吉林复向斜的东部。矿区分布的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图1)系义气岗子岩体的一部分。呈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局部为不等粒、似斑状结构。由黑云母7—10%、钾长石30%、斜长石(An28—32)25%±、石英30%±组成。花岗细晶岩为黑云母花岗岩的附加侵入相,呈岩脉及岩侏状产出,区内较大的岩脉有四条,呈北东向延伸,为肉红色,花岗细晶结构。由黑云母  相似文献   

4.
休瓦促W-Mo矿床位于滇西北义敦-格咱岛弧中部,为一中大型斑岩岩浆热液矿床。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对该区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于富碱岩浆成岩成矿年代学、岩石成因、动力学背景、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等方面,但对岩浆成矿作用构造应力场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文中对休瓦促W-Mo矿床东、西矿区重点坑道和剖面开展构造岩相蚀变特征解析研究,并结合锆石U-Pb、Lu-Hf和O同位素特征,认为休瓦促花岗岩体为一个两期复式岩体,以近S-N向F4断层为界可分为东、西矿区。东矿区以晚三叠世(212~201 M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西矿区以晚白垩世(85.6~84.4 Ma)似斑状石英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西矿区W-Mo矿床寄主石英二长花岗岩锆石原位U-Pb、Lu-Hf和O同位素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0.18±0.80) Ma (LA-ICP-MC U-Pb),εHf(t)和δ18O值分别为-4.49~-8.07和5.98‰~7.45‰,Hf同位素TDM2模式年龄分别为1 432~1 239 Ma,结合前人地球化学特征资料,推知晚白垩世石英二长花岗岩物质来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融熔作用。对矿区135个晚白垩世石英二长花岗岩岩脉和白钨矿辉钼矿石英脉产状数据进行区域构造解析研究,可判断义敦-格咱地区晚白垩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为NE-SW向伸展。综上所述,义敦-格咱地区晚白垩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NW-SE向延伸的新特提斯洋盆俯冲作用致使先存古特提斯-中特提斯碰撞造山加厚下地壳减压部分熔融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汇集的39个锆石SHRIMP和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186件岩石化学样品,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初步年代格架:(1)新太古代早中期(2741~2612Ma);(2)新太古代晚期(2563~2500Ma);(3)古元古代早期(2494~2435Ma)。探讨与之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和演化趋势:(1)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2)英云闪长岩(T1)-奥长花岗岩(T2)-花岗闪长岩(G1)-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同时兼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和钙碱性演化趋势;(3)花岗岩(G2)-石英二长岩(QM),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基于SiO2-MgO和SiO2-FeO*/MgO关系,提出T1T2G1绝大部分具镁安山质岩石系列(MA)的性质,指示它们形成于洋俯冲环境,并结合岩石组合的类型,论证了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分别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和大陆碰撞环境。进而认为,第一、二、三期花岗岩类代表了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过渡性的半成熟陆壳和成熟的陆壳。这样,鲁西地区从新太古代早中期,经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花岗岩类,记录了鲁西地区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硅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及其应用在我国开展不久。本文应用含金石英脉、花岗岩和二长岩硅同位素组成对比,探讨了含金石英脉硅质来源。认为东坪金矿石英脉硅主要来自附近的燕山期花岗岩岩株,而与矿体围岩——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无直接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7.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8.
郎殿有 《地质与资源》1997,6(3):193-198
乌拉山金矿带金矿化分为石英脉型(Ⅰ),石英脉-蚀变岩型(Ⅱ),蚀变岩型(Ⅲ)三大类型,其分带性与大桦背花岗岩具有密切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金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友  张生义 《世界地质》2000,19(4):334-337
平顶山金矿床的矿石、石英脉、蚀变花岗岩、细晶闪长岩及蚀变闪长玢岩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蚀变花岗岩、矿石、石英脉三者的稀土配分曲线基本相似,轻稀土富集型而重稀土则相对较贫。而蚀变闪长玢岩脉及细晶岩脉的稀土总量较前三者高出许多,具较明显的铕负异常。这些特征指示了成矿热液可能来源于花岗岩侵入后的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10.
一、地质概况 玲珑金矿田在区域构造上为鲁东地盾的西缘,沂沭断裂带的东侧,掖县——栖霞复背斜的北翼。 矿田内古老变质岩系的胶东群地层多呈残留体的形式存在于混合花岗岩体中,仅在矿田的东部有大面积出露。玲珑花岗岩分布广泛,郭家岭花岗岩在矿田的西北部零星出露。矿田内岩脉发育,主要有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石英脉等。  相似文献   

11.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是栖霞地区主要金矿化类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郭家岭超单元西石硼单元或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而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栖霞-桃村一带的古老基底构造轴部附近,且集中分布于该地区南北宽不超过20k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含金矿脉其附近往往发育有成群成带的中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特别是煌斑岩为该区找金的一个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2.
钨(钼、锡)矿化花岗岩的若干地质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已查明,石英脉状钨(钼、锡)矿床与花岗岩类岩石存在着成因联系,但是,并非所有的花岗岩类都是含矿石英脉的成矿母岩。因此,研究石英脉状钨(钼、锡)矿床成矿母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深刻认识花岗岩类成岩成矿机理,指导钨、锡、钼矿床的找矿、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曾报导过南岭地区与石英脉状钨(钼、锡)矿床有成因联系的花岗岩类的标型矿物,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含量特点。本文将介绍这类花岗岩的若干地质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探讨含矿花岗岩类的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天山三岔口西铜矿床位于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的东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1个中型矿床。矿区蚀变和矿化可分为三个阶段:黑云母-磁铁矿化阶段(Ⅰ)、绢英岩化阶段(Ⅱ)和后期脉体阶段(Ⅲ)。阶段Ⅰ蚀变普遍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中;阶段Ⅱ蚀变零星分布在石英闪长岩中,并叠加在黑云母-磁铁矿化蚀变之上;阶段Ⅲ脉体偶见于石英闪长岩中,且切穿黑云母-磁铁矿化、绢英岩化蚀变的石英闪长岩。矿区铜钼矿化出现在石英闪长岩中,与阶段Ⅱ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三岔口西矿集区内至少存在两期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于早古生代[(416.3±6.4)]Ma,该期矿化仅出现在三岔口矿床,与区内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第二期形成于晚古生代(360~350Ma),该期矿化在玉海、玉海西、三岔口西、三岔口地区广发分布,是该区的主矿化期,可能是由玉海西泥盆纪花岗岩侵入而引起。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固阳一带广泛出露了一套太古宙乌拉山 (岩 )群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岩石。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重点地段的研究 ,确定其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总体处于高角闪岩相 ,但也存在局部高温高压 (麻粒岩相 )的地段。根据脉体特征及相互关系 ,划分出第一期以富钠 (脉体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 )为特征和第二期以富钾 (脉体为钾长花岗岩 )为主的两期混合岩化作用。确定第一期为前构造期的混合岩化作用 ,是区域变质作用的延续与发展 ;第二期为同构造期的混合岩化作用 ,随着乌拉山旋回构造运动的加强而加强、构造运动的结束而结束  相似文献   

15.
乌兰德勒钼(铜)矿床是近几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矿床具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化特征, 并呈现较为复杂的上下两种矿化形态。上部矿体呈多层脉状、网脉状, 赋存于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次生裂隙中, 辉钼矿呈大叶片状、细鳞片状集合体充填于围岩裂隙或硅化脉两侧; 下部矿体较厚大, 赋存于成矿母岩即中细粒二长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与早期石英闪长岩侵入接触带中, 构成矿床中的主要矿体, 辉钼矿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蚀变类型, 钾化(黑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化探工作显示, 成矿元素Mo、Cu、W、Bi元素异常分布面积及强度大, 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 构成同心环状异常。而高精度磁测表明: 与矿化有关的石英闪长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具有强磁性, 围岩黑云母花岗岩、蚀变花岗岩则显示无-弱磁性。激电中梯测量显示与成矿有关的闪长岩、蚀变花岗岩具有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 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131.3 ± 1.6 Ma, 而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34.1 ± 3.3 Ma, 显示该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地、物、化找矿标志和成矿时间的确定, 为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秦岭群条带状混合岩矿物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波 《现代地质》1991,5(3):320-329
由于条带状混合岩具多成因,因此,研究混合岩关键的问题之一是确定其成因。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用来区分混合岩的成因。本文研究表明,石英正长岩质黑云杆状混合岩其脉体、基体均为聚集分布,为分异作用形成,并同变形作用有关。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了花岗岩和含榴矽线黑云条带混合岩的脉体,结果表明两者的矿物空间分布一致,且趋于随机分布,这些脉体为部分熔融或注入形成。区域变质岩趋向于规则分布。组成混合岩的不同部分在矿物空间分布上可有也可以没有差异,例如,含榴矽线黑云条带混合岩中古成体同脉体有明显差异,而石英正长岩质黑云杆状混合岩基体和脉体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内蒙乌拉山金矿是与蚀变花岗岩、石英脉有关的金矿床,在蚀变岩、破碎带和石英脉中含有少量黄铁矿等硫化物与金伴生,因此查明石英脉、蚀变岩和破碎带中金属硫化物的分布范围,对于寻找金矿很有意义。区内石英岩脉多沿破碎带分布,有时  相似文献   

18.
天宝山矿是我国大型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片麻岩,石炭系大理岩和中生代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主要有华力西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和石英闪长斑岩;印支期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燕山晚期辉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和流纹斑岩.此外,还出露有中粗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燕山晚期交代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张昕  吴才来  陈红杰 《中国地质》2017,44(5):938-958
通常认为,花岗岩体中的花岗岩脉与岩体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是深部演化的岩浆沿着岩体的裂缝侵入后冷凝形成的。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东部,近年来在岩体中发现一条宽约5 m的花岗岩脉。岩脉呈紫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得出该岩脉的形成时间为(119.6±0.7)Ma,与岩体的年龄(452.3±6.2)Ma相差很大。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脉的源岩可能主要是新生地壳,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得出该岩脉呈现I型花岗岩的特性。该岩脉的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同邻近的伏牛山岩体相近,推测岩脉的源岩可能和伏牛山岩体的源岩相同。根据研究结果及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陆內拉张作用,导致扬子板块及华北板块沿秦岭造山带形成一系列断裂。岩浆沿着断裂上侵,大部分形成了伏牛山岩体,小部分沿着周围的裂隙侵入形成岩脉,并在侵位的过程中与寄主岩发生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20.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2的含量为52.9%左右,Mg#为0.48。相对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SiO2的含量(SiO2=65.0%~73.3%)和较低Mg# (Mg#=0.36~0.44)。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亏损Nb-Ta、Ti等元素。温压计算显示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温(638~768℃)的中-深成岩体(平均深度为8.8km),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结晶温度(752~771℃)。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形成年龄为470±1.2Ma,略晚于前人报道的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不同的岩浆,二者之间不存在分异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早期的石英闪长岩为大洋板片俯冲过程中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的分异产物,晚期的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则来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由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加热导致变泥质岩石熔融的结果。大同西复式岩体的成因指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在早奥陶纪经历了由俯冲向碰撞后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