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陆架模式,研究夏季径流量、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团、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数值试验基本再现了夏季长江冲淡水低盐水舌伸向东北的现象和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长江径流量只影响近口门附近冲淡木朝东南方向扩展势力和整个冲淡水扩展范围的大小。台湾暖流深受底形的影响,流动路径稳定,且不受自身强度的影响,又主流远离长江口,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不大。黄海冷水团产生的余流在长江口海区阻碍着冲淡水沿岸向南扩展,在远离长江口海区诱导冲淡水向东南运动。总的黄海冷水团的作用是使长江冲淡水低盐水舌伸向东北。黄海冷水团越强,这种作用就越明显。夏季风场在冲淡水转向东北的过程中作用显着。  相似文献   

2.
夏季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陆架模式,研究长江冲淡扩展的动力机制。数值试验再现了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东北的现象,夏季风场对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和动向,风速为3m/s的南风,对冲淡水向北扩展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当南风风速达到6m/s时,则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西南风加强了冲淡水向东扩展,但对南北向的扩展影响甚微,东南风抑了冲淡水向东扩散,并使之偏向西北,明确阐明了夏季风场对冲淡水扩展  相似文献   

3.
风影响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数值模式建立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型,用于研究风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潮汐、海流、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过程。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显示,风对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在Ekman输送的作用下,长江冲淡水将向风向的右侧扩展。5 m/s风速下,东风、东南风、南风和西南风4个风向下的冲淡水明显向外海扩展,而西风、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下的冲淡水都被限制在近岸水域。Ekman输送的强度随风速增强而增强,冲淡水向风向右侧的扩展也越来越明显。舌轴区因为层结明显,湍流活动相对较弱,对风能量的耗散相对较小,所以相同的风速增量对舌轴区表层水的加速作用最强,这导致更多的淡水经由舌轴区输送,使得淡水舌宽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变窄。对长江口海域表面风的气候统计分析表明,上述数值试验结果能够很好的解释气候态下长江冲淡水扩展方向与表面风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学志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03,34(6):593-603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POM),通过一系列的理想试验,探讨了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机制。结果表明:(1)倾斜底形是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偏转的一个必要条件;夏季冲淡水向东北偏转是南风、斜压效应和底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风应力和底形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单纯的底形东倾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平底时,南风和淡水浮力强迫都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2)无风时,人海淡水可以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反气旋涡旋和贴岸南下的狭窄的沿岸流,反气旋涡旋与淡水浮力强迫(斜压效应)有关,南下沿岸流则与质量输入有关;平底时,反气旋涡旋位于河口正东,倾斜底形时,反气旋涡旋向北拉伸,冲淡水的一部分沿岸向北扩展;人海淡水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闭合的垂直环流圈:上层为离岸流,淡水向外海扩展,约在离岸30—45km处有下降流;低层有高盐水沿海底流向河口,约在离河口。lOkm处与向海的径流相遇,引起上升流。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本文对东中国海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长期(2004-2015年)模拟,分析了长江冲淡水扩展形态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夏季长江冲淡水主要有三种扩展形态: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和东南-东北双向扩展,三种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37%,46%和17%。长江冲淡水的扩展面积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近河口冲淡水(海表面盐度<28)的扩展面积主要受径流量控制,在外海(28<海表面盐度<31)则主要受南风和西南风的影响。就淡水通量而言,向东北方向最多,向东南方向次之,二者7、8月份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和33%、32%。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方向的扩展主要受东风或较强东南风的影响。年际尺度上,向东北方向的淡水输运与东南方向风分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受东南风驱动的Ekman输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 1 95 9,1 975 - 1 982年及 1 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 :除海底坡降外 ,由 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 N,NE向的浙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的重要外力之一。用近岸均质模型和远岸双层模型的涡度方程定性讨论了冲淡水的转向机制  相似文献   

7.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59,1975-1982年及1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除海底坡降外,由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N,NE向的渐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的重要外力之一。用近岸均质模型和远岸双层模型的涡度方程定性讨论了冲淡水的转向机制。  相似文献   

8.
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机制的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5~1981年的温、盐度观测资料,初步判断了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的受控因子。分析表明,长江冲淡水的分布状况主要决定于台湾暖流的北伸程度和东海北部冷涡的位置及强度。在此基础上,把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形态归结为三种流型图式,并与实际流态作了对照。图9,表2,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9.
长江冲淡水转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崔茂常 《海洋与湖沼》1984,15(3):222-229
长江为东亚第一大河,其入海年径流量为九千多亿立方米,约占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径流量总和的80%以上。从长江冲淡区7月份表层盐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长江冲淡水以舌状指向东北。这一特点不仅在夏季甚为明显,即使在冬季也是有迹可循的。 长江冲淡水向左转向一直是人们试图阐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管秉贤曾提出射形流的概念,指出长江冲淡水具有射形流的性质而非密度流”。毛汉礼等根据绝对涡度守  相似文献   

10.
夏季珠江冲淡水扩散路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78~1988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南海北部断面调查获得的盐度资料,分析了珠江口附近海域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描述了夏季珠江冲淡水的扩散路径。通过统计分析相应时间段的风场、平均海平面高度、珠江径流以及陆地降水等资料,讨论了影响珠江冲淡水扩散的主要因子。我们发现:夏季珠江冲淡水扩散方向与南风强度(频率和平均风速)、近岸海面月平均高度以及径流强度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西南季风强盛,珠江冲淡水向东扩散就多;如果近岸海面高度显著增高,珠江冲淡水向西流动就特别强。  相似文献   

11.
2 计算结果和讨论2.1区域特征和参数选取 具体数值模拟在图2区域上进行。区域水平尺寸为60×80km;河口口门宽5km、深5m;计算网格间距△x=△y=2.5km。海底底形考虑图3类型。其它参数取值在后面的流函数分布图中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用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夏初(6月)和秋末(11月)对长江口外海区现场观测资料,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插值网格化,绘制研究海区盐度立体分布图,显示夏初、秋末两季的盐度分布特征。将2004年夏、秋两季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和羽状锋的分布与以往观测研究结果对比,可得:(1)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的盐度值主要在5—31之间,冲淡水前缘盐度锋面的盐度值为18—28;盐度值20—28的盐度锋面基本体现该海区羽状锋的特征及变化。(2)夏初长江口外海区冲淡水范围明显大于秋末,夏初该海区以冲淡水为主,秋末冲淡水的范围收缩,紧贴沿岸一带。相应地,夏初该海区羽状锋呈倾斜锋面,占据较大的海区;秋末则为垂直锋面,介于122.50&#176;E-122.70&#176;E海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HPTA方法对长江口水中硼进行分析,并与姜黄素法进行比较,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05,变动系数小于5%,对长江口水样分析结果与姜黄素法相比较,其相对误差为-0.4%。  相似文献   

14.
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海域, 由于?坐标在垂向离散出现了较大的压强梯度力误差, 导致盐度模拟误差较大。本文在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的基础上, 以美国莫比尔湾(Mobile Bay)为例, 比较了在水深变化剧烈的区域?坐标和LCL ?坐标下盐度数值模拟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LCL ?坐标能使得压强梯度力所产生的截断误差降到最低; 在LCL ?坐标下, 模拟的趋势和模拟数值都能够真实地反应实际的物理情况, 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的变迁对黄河冲淡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津站的水文资料显示,黄河流入渤海的平均年径流量为4.93×1010m3,输人海中的平均年输沙量为1.34×1012kg(钱意颖等,1993)。黄河的年径流量仅为长江的二十分之一,但其年输沙量却为长江的2.26倍,如此大量的泥沙流入海中,不仅造成了河口区的严重淤积,而且也对口门外滨海大陆架区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黄河尾闾不同流路时期黄河冲淡水的分布与变化将有助于了解河口外余流场的分布变化及泥沙运行机制。研究表明,黄河冲淡水的分布变化除了取决于其径流量的变化外,还受到黄河口门变迁的影响。要了解黄河冲淡水分布的变化规律,需要对1855年以来不同流路多年逐月的滨海大陆架区的水文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由于资料的限制,本文仅分析钓口河流路和清水沟流路时期黄河冲淡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σ坐标系下的斜压浅涨环流模式,研究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不扩展的影响,在“准定常流”作用下,模拟出能反映夏季长江冲水火水扩展的盐度场,并模拟出与黄、东海实测资料相符的M2分潮。在此基础上,用两种方案讨论M2分潮对冲淡水的影响。第一种方案,仅考虑M2分潮,计算它对冲淡水扩展的影响,第二种方案,将M2分潮和“准定常流”耦合,计算冲淡水的变化,结果表明,M2分潮对冲淡水扩展有一定影响,其中包括潮混合  相似文献   

17.
关于长江冲淡水路径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80年6月中美关于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海区的沉积动力学联合考察开始以来,关于长江径流人海后路径的时空变化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在这次中美联合考察之前,作者曾根据1980年以前的实测水文资料和余流资料,分析了洪水期本区的盐度分布和海流结构。本文目的是根据中美联合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和历史资料,对长江冲淡水实测路径的性状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拟对影响长江冲淡水复杂多变路径的若干动力学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武汉—岳阳江段)豚类的分布、生态、行为和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和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Pilleri and Gihr)这两种动物,中国人民早就对它们有所认识,并作了记述(图1,2)。已发现的最早记述这两种豚类的文献,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时代写成的《尔雅》一书,记载了“暨,是鲢”。晋代的郭璞(公元276—324年),为《尔雅》作注释时,进一步对白暨豚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了科学的描述,并将白暨豚和江豚区别开来。他是这样记述的:“鱀(鱼昔)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