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郑州市西北部,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人们习惯把它称为邙山或邙岭。邙山又名北邙,是崤山的支脉。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市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地区。按可供水资源量、现状尚可维持.预计2005年和2010年全区将缺水0.75亿m^3/a和2.43亿m^3/a。为了保证洛阳市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本市来讲,依法治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是实现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抓好农业节水和城镇用水。本文对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河南义马中生代含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义马地区位于河南洛阳市与三门峡市之间。以义马市为中心,东起新安,西至渑池,南自洛宁,北到黄河的广大地区内,广泛分布有中生代含煤地层,而在义马、渑池一带出露  相似文献   

4.
乔刚 《地下水》2014,(3):74-75
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相对缺乏,开展调查研究保护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洛阳市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地下水水位、水化学、水温动态特征,进行水环境影响分析,为地下水合理开采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迟辉  张茂省  王尧  刘永鹏  刘锋  冯立 《地质通报》2023,(10):1745-1756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恢复能力的利用,突出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已成为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在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运用现状调查、综合评判等方法识别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矿山生态破坏、黄河沿岸生态系统脆弱、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等。针对性地提出“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理念、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NbS)的生态修复方案,构建了“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的生态修复格局,形成了4种基于水和NbS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模式,布置了16项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优化榆林地区生态修复理论与模式,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模式,提高了黄河中游生态安全格局,进而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为黄河中游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5年黄河源区有关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差积分法、累积距平法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累计量斜率变化率分析方法评估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少趋势,源区蒸散量呈增大趋势;与基准时期1961-1989年相比,在不考虑气温影响的情况下,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1990-2008年分别为33.12%和66.88%,在2009-2015年分别为73.61%和26.39%;两个时段相比,气候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上升,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下降,这与气候变暖及2005年黄河源区启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口地区1855年后的古河道和淤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1972,(2):i002-i003
黄河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多次由山东入海,最近一次是1855年因河南铜瓦厢决口,黄河由徐准故道改行山东夺大清河入渤海。黄河河口地区是指以宁海为顶点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宁海以下的河口段决口、分叉和改道十分频繁,成为威胁该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8.
张国泰  胡文杰 《水文》1994,(1):56-58,46
黄河水文信息处理的问题与发展张国泰,胡文杰(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又是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水资源。40多年的不断发展,黄河水文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黄河流域开发水资源、防治水害、保护水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9.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112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黄河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个别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古长江主流并未由琼港地区入海,而携带大量物质建设潮成砂体。最近2000年来本区沉积物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巨型滑坡因其方量大、危害严重、机制复杂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贵德盆地黄河左岸的席芨滩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野外精细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测年数据,分析了该巨型滑坡的发育期次和诱发因素,认为滑坡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全新世早期温度升高引发冰雪融水增多导致黄河侵蚀作用加强而引发的Ⅰ期滑坡;2由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条件下降水触发的Ⅱ期滑坡;3由1872年历史地震诱发的Ⅲ期滑坡;4由降雨和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Ⅳ期滑坡。文章最后讨论了席芨滩巨型滑坡对贵德盆地黄河河谷地貌演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体中的大量泥沙,除本身含有污染物质外,且具有吸附污染物的性能。过去黄河水质监测某些项目采用浑水测定,所得结果是包括泥沙本身和所吸附的污染物质。当用这些资料进行水质评价时,就出现了评价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的矛盾。为了使水质监测工作能满足水源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要求,应根据黄河特点,对采用清水或浑水测定进行研究,使提供的水质资料更符合黄河水质的客观实际,更好地为水源保护和生产、生活服务。本文首先对黄河水体的污染特征进行一些分析,然后再根据监测的目的要求讨论清、浑水的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184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1985,(3)
一、概述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了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两岸居民遭受了该次洪水袭击,灾情严重。据现场调查和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该年洪水淤积物的鉴定结果,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型暴雨造成的。雨区主要处在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两侧支流特别是西侧支流,以及泾河支流马连河、洛河上游区。  相似文献   

13.
《河南地质》2009,(11):I0002-I0003
河南省纬达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前身为洛阳市国土资源与城市规划局下属机构。2003年1月,按照国家政策与政府脱钩,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成立了洛阳市纬地达不动产服务有限公司及洛阳市纬达不动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2008年6月经过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黄河曾由苏北入海并携带了大量泥沙,其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最近2000 年来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而相对重矿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守业  张家强 《沉积学报》1999,17(3):458-463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对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主要由长江与黄河提供物质来源,且又以黄河物源为主。全新世早期长江物质对本区影响范围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黄河曾由苏北入海并携带了大量泥沙,其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最近2000年来本区沉积物物源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而相对重矿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洛阳市地下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俐 《地下水》2012,(3):102-103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洛阳市地下水污染情况,对洛阳市2006-2010年地下水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洛阳市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以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恶化,保护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高建飞  丁悌平  田世洪  王怀柏  李明 《地质学报》2011,85(10):1613-1628
2005年7月沿黄河干流及4条主要支流系统采集了28个水样,对水及悬浮物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水化学成分和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黄河水中悬浮物在不同站点的浓度差异悬殊,由8.8~302120mg/L不等,与黄河两岸人类活动(水库、牧场、农田)和自然环境变化(流域岩性、植被覆盖程度)关系密切.悬浮物中SiO2含量介...  相似文献   

18.
1952年夏,作者观察了由潼關至王家灘黄河沿岸地質。其中由三門峽至王家灘一段的黄河谷地區的構造型式,具有介紹的價值,茲就野外所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魏姗 《河南地质》2013,(11):19-19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辖13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1万人,国土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耕地保护面积33221.97公顷,人均耕地1.45亩。14年来,该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责任不含糊”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20.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咨询活动,在1997年11月向国务院提交的《中国水问题的出路》咨询建议中,明确指出“水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鉴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黄河断流时间年趋延长,断流河段不断延伸,断流频次不断增加,1998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将黄河断流问题作为重点咨询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与40余位有关专家共商缓解黄河断流对策。7月上旬,两院院士、专家对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省区20余个市、地、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分别与四省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百余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当地干部等进行了6次座谈,在广泛听取各级政府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建议》详细说明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峻态势,强调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不仅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黄河下游长期处于小流量或断流状态,使淤积在下游河道内泥沙的主要位置由滩地转向主河槽;而淤积则使黄河中下游尤其是下游防汛日益困难,洪灾威胁在逐年加剧。一旦遭遇特大洪水,将会再次出现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建议》指出“黄河断流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