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项目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和减灾为目的,在反思以往黄河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现状及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不同季节河道径流量分析,提出了主动实施黄河下游河道改道,将“悬河”降到地表的新方案,并据此探讨和分析了改道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研究了改道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提出将国土资源整治置换,以新增土地资源资本化来回收项目投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下游始于何处,不同版本的现行中学地理课本均以旧孟津为界。孟津前面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旧"字,原来孟津历史上为黄河南岸主要渡口,兵家必争之地。周武王伐纣,先在此会盟后再率军渡河北上,直捣商朝都城(安阳殷墟)。金代以孟津为县名,明嘉靖时县城迁到洛阳东北邙山北麓黄河岸边。1959年,又迁往洛阳北边的长华镇(现城关镇)。新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祖国的母亲河——黄河下脖频繁发生断流,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括带幕严重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塔河自西向东流,至卡拉折向东南,进入台特玛湖,为下游。由中游段泛溢沉积转变为下切性河道。河床下切深度多为2—5米,蜿蜒曲折穿行于库鲁克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形成一条宽10—20公里的带状冲积平原。河流两岸胡杨、芦苇、甘草、红柳等植被生长茂密形成一条宽约1—5公里的纵贯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的天然绿色走廊。成为新疆与祖国内地  相似文献   

5.
根据四川与云南两省水文手册和水文年鉴,及攀枝花水文站、金阳气象站、雷波气象站等资料,分析论述了该区降雨、径流、洪水等的水文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量化生态需水是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依据。以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至尾闾台特玛湖段为研究区,借助湿周法计算了该段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基于2009年和2010年河段地下水分布特征,计算沿线河道两岸各1 km范围地下水恢复至目标埋深(5~4 m)的地下水恢复量,采用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估算了沿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河道内年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455×108 m3;(2)以5年为恢复期限,确定该河段地下水埋深恢复至5~4 m的年恢复需水量为0.608×108~1.466×108 m3;(3)取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计算结果均值,确定研究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042×108 m3;(4)综合考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年生态需水总量为3.105×108~3.963×108 m3。  相似文献   

7.
李诚志  张燕  刘洋  邓兴耀  何清 《中国沙漠》2016,36(5):1271-1277
居民的沙漠化认知直接影响着居民行为,正确的居民沙漠化认知有助于公众参与沙漠化防治。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当地居民的土地沙漠化认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沙漠化变化和沙漠化成因有较清楚认知,但受活动范围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沙漠化治理措施认识较为全面,认为政府和社会所有成员是沙漠化治理的主体,部分居民愿意承担部分治理费用;沙漠化信息获取的途径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提出推动当地居民参与沙漠化治理3条建议:关注绿洲内部沙漠化,研究适合的沙漠化治理物权,建立立体交叉的沙漠化信息传播网。  相似文献   

8.
疏勒河下游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通过对河西地区疏勒河下游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终端湖泊的后退,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渍化及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并对最低水资源需求量及未来水资源保证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为保护和维系现存林地、草地、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不继续恶化,约需水2.92亿m3,其中安西1.5217亿m3,敦煌1.4306亿m3。但昌马水库只能提供2.4058亿m3的生态用水,还缺0.52亿m3,需通过流域实施农业节水和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解决。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由十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来水量却连年减少,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平均下降了4~6m。随着大面积发展灌溉农业,排水洗盐改良土壤进程加快,相应地排入塔里木河的咸水也大大增加,塔河下游地下水水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以及来水量、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分析,也对沙漠化发展和分布对地下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北江自飞来峡以下,地势平衍,河床宽阔,但河道系统紊乱,丘陵与洼地交错,在地形的发展上必有一段复杂的过程。本区河道变迁的研究,对于北江下游治河、防水、排水、灌溉和区域规划,都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北江下游河道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江自飞来峡以下,地势平衍,河床宽阔,但河道系统紊乱,丘陵与洼地交错,在地形的发展上必有一段复杂的过程。本区河道变迁的研究,对于北江下游治河、防水、排水、灌溉和区域规划,都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松花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2012年选择12种主要经济鱼类作为评估对象,以松花江下游富锦市江段为采样水域,进行了鱼类物种多样性、渔获物和种群结构的调查,采用捕捞死亡率法估算了评估种的现存资源量、最大持续产量和种群资源的开发率,并以此估算松花江下游的鱼类总现存资源量和最大持续产量。结果表明,当前松花江下游共有鱼类9目19科60属80种(包括亚种),其中,土著种9目17科57属75种(亚种),群落的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目、科、属等级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642和17.013;渔获物以1~3龄群体为主体,所占比例为70.20%;种群结构中预备群体、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3.59%、24.25%和22.16%;2012年松花江下游的鱼类总现存资源量为520.4×104kg,最大持续产量为108.43×104kg。调查结果反映出当前松花江下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渔业捕捞方式不合理,种群资源开发率较高,鱼类资源衰退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的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学良  陈金荣 《地理学报》1992,47(3):193-207
本文探讨了黄河一般特性的综合关系,讨论了河道演变中均衡与非均衡的问题、滩槽冲淤的利与害和主与从的问题,同时讨论了河道冲淤演变特性、与水沙条件的关系、河槽淤积率和淤积比等。  相似文献   

14.
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国元 《地理研究》1982,1(1):69-78
丹江口水库建库20多年来,下游河道由堆积性河道变成了冲刷性的河道,河床物质沿程粗化,比降得以调平。水深增加幅度大于河宽,流速并不随着水深增加而加快。深槽、浅滩分布明显化,宽深比不断在减少。整个库下游变化可分为三段:1)近库段,游荡河道向单一限制性曲流转化;2)大支流影响段,河道仍保持着游荡特性;3)下游段,游荡段游荡特性减弱,弯曲段则深蚀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不仅具有独特的荒漠自然景观,而且是一条重要的通道。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对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这条绿色走廊的生态环境正处在劣变之中,亟待规划整治。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水资源日益减少,断流频仍,给两岸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和生态平衡诸方面带来了种种影响。文章分析了黄河下游水资源减少的原因,并对黄河下游水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今的淮河下游是指洪泽湖以下的入江、入海水道。广义上还包括沂沭泗水系、里下河地区水系和中运河、里运河。历史时期黄河、运河、淮河交汇于此,水流状况复杂,水利工程众多,地形和水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迁。在过去的近千年中,淮河下游变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典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以前对淮河水系变迁、黄河南徙入淮和运河的变迁都有一定的研究,但相对于黄河的研究和运河的研究,对淮河的历史地理研究还是很薄弱的。笔者将淮河下游的变迁作为主题,将黄河南徙和大运河的变迁作为影响淮河变迁的因素来进行分析,探讨淮河下游水系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下游的滑坡和泥石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治华 《地理学报》1999,54(2):142-149
金沙江下游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构造变动强烈。遥感调查确定有体积大于100×106m3的滑坡400个,这些滑坡大多分布在金沙江下游的中段及支流沿岸400m~3200m地带。滑波活动方式复杂多样,以高速、剧冲式和碎屑流滑坡对工程和环境影响最大。目前,约有70%的滑坡处于局部活动状态。调查区内,有流域面积大于0.2km2、堆积扇面积大于0.01km2的一级支流沟谷型泥石流438条,主要分布在调查区中段。其中粘性泥石流299条,占总数的68%,稀性泥石流仅占总数的11%。本区泥石流处于活跃期,新泥石流还在大量发展。本区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对环境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与生态保育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2000年5月至2002年7月塔里木河向下游4次输水所引起的地表植被的变化来看,生态输水后,植被响应明显,在距离河道150m范围内,草本植被重新萌发,种类也明显增加,乔灌木植被反应更加明显,出现了胡杨实生苗。在150~350m范围内,地下水没有达到草本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位,灌木和胡杨林对这一水位反应明显。在350~750m范围内,地下水位一般抬升1~3m,只能满足成年胡杨和个别种的柽柳生长,个别洼地可以发现零星的草本植被。到750m以后,与输水前的植被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可以认为750m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最大影响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