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金刚石钻头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相容性和模糊性,提出基于模糊物元分析的金刚石钻头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待评价金刚石钻头、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专家经验和工程实际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得到最优的金刚石钻头.用实例与模糊优化理论模型等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物元分析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物元分析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玉国 《水文》1995,(1):54-56,29
物元分析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冯玉国(冶金工业部山东地质勘查局三队)1引言由于地下水水质分级标准具有模糊性和灰色性,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3]。虽然各种评价方法均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或由于计算时丢失...  相似文献   

4.
潘峰  梁川  王志良  付强 《水科学进展》2003,14(3):271-275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时,把各地区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事物,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氏贴近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各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与排序.该模型被应用到西安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西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流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鉴于河流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将海明贴近度和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海明贴近度的河流水质评价模糊物元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孝妇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得到的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两者相互接近的程度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河流的水质状况,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考虑了各监潮指标的差异程度,减少了计算主观性的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物元的城市化生态预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城市化的生态预警模型,将警报级别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5级,并从资源预警、生态预警和环境预警3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设立了预警参照标准与预警界限、警灯、警度,对河西走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西走廊及五大地市按照预警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河西走廊、嘉峪关市和酒泉市。其中,河西走廊的生态用水比重、植被覆盖率、人均环境保护费用和万元产值工业SO2排放量的景气指数最高,处于重警状态;城市工业用地定额、城市居住用地定额、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万元产值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景气指数最低,均处于轻警状态;其它指标均处于中警状态。可见,相对于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因素而言,水资源和生态条件已经对河西走廊的城市化产生了较强的束缚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78,自引:3,他引:78  
干旱作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尽管关于干旱和干旱指标已有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干旱自身的复杂特性和对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干旱指标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地域和时间范围内,难以准确反映干旱发生的内在机理。为此有必要对干旱定义及国内外主要的干旱指标加以综述和评价,为干旱的监测和评估,特别是为全球变化中的气候-植被关系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将干旱分为 4种类型: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并对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干旱指标进行介绍,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并在归纳现有干旱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干旱指标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物元分析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用物元分析进行地下工程围岩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根据地下工程围岩物定性分级标准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判断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级别。用实例与模糊评价模型和灰色优化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一致的结果,该方法计算简便,评价合理,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以万州为例,应用物元理论分析说明危岩、滑坡灾害的社会经济易损性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扼性特点。进行区域易损性评价的基本目标是获取各种易损性参数,为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提供基本资料。根据万州50a来的灾害统计资料,选取了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等易损性评价指标,对该区的脆弱性和易损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计算出其易损度。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各易损程度指标等级标准的物元矩阵和待识别对象与各指标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判断综合易损度(CVD)与计算结果相符合。最后提出减灾工作应在传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物元理论采用可拓学方法,提出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简单思路,以期为滑坡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薛刚  李智民 《地下水》2010,32(6):167-169
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模糊物元分析法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运用,结合欧氏贴近度实现不同评价分区的量化比较,得到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及其优劣次序。实例表明,相对于常规的灰色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该方法更能反映问题实质,评价结果合理,有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TRMM3B42降雨数据在渭河流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渭河流域24个气象站点日降雨数据对2001~2012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3B42数据在不同子流域、不同降雨强度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精度进行了对比验证,并对比分析了基于TRMM和站点数据的渭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不同子流域的日TRMM数据比站点观测数据对低值降雨更为敏感,而在极大值降雨数据观测上两者差距较大,月尺度TRMM站点观测数据确定性系数在0.89到0.96之间;两种数据在流域降雨的时空分布上表现一致性,在年内6月中旬~10月初为湿润多雨期,其余月份降雨较少,空间分布呈东南部大,西北部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井涌 《水文》2010,30(1)
地表水可利用量是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断面过流量减去河道内生态需用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并扣除二者间重复计算量的算法,利用华县、状头两个水文站断面实测和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渭河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4.91亿~66.33亿m~3/a.  相似文献   

13.
数据驱动模型在渭河流域来水预报中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水文预报方法分为过程驱动模型方法和数据驱动模型方法两大类,近年来随着水文数据获取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展,数据驱动模型在水文预报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均属此类.本文首先采用距离平方反比与泰森多边形相结合的方法,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水量求得渭河流域各四级区的降水量,然后采用自回归模型结合年~月~旬逐级修正的方法对渭河流域10个四级区进行降水预报,采用降水~气温~径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渭河流域28个水库进行径流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新世黄土沉积中的炭屑通常用来重建野火历史及其演变的过程。通过野外考察和对炭屑以及磁化率等指标的分析,获得全新世野火景观演变过程的地球生物沉积证据。参照OSL/TL、14C测年和考古学断代数据,重建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野火历史以及景观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到全新世中期阶段(12 000~3 100 a B.P.),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野火事件变化主要与区域季节性气候差异密切相关,其中千年-百年尺度有效湿度和燃料供给区域变化是野火发生的主控因素;全新世晚期,随着气候进一步干旱,加之人类耕作活动加剧,人类土地利用强度与时空分布已成为影响生物量燃烧规模的重要驱动力。距今3 100 a以来,渭河流域南部地区农田景观已初具规模;而距今约2 170 a,大规模土地开垦已扩展到渭河北部黄土台塬地区;直到距今1 500 a,渭河北部黄土高阶台塬地区旱作农业景观已基本形成。利用多项古生态记录和区域角度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区域野火历史和人类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社会结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河流域1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指数, 对比分析两种用逐日CI指数判断月干旱过程的方法. 结果表明: 对重大干旱事件个例来说, 两种方法都能大体描述事件的月干旱过程, 但干旱的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 从干旱发生的范围来看, 两种结果的差别较小, 方法I的识别结果范围更大、更连续, 特别是对青海旱情的判断常常比实际范围大;而方法II的识别结果范围稍小, 大体上能反应干旱的整体范围, 但有时也偶尔会遗漏小部分旱区;从干旱发生的强度来看, 方法I对干旱事实的描述偏轻, 而方法II以重-特旱为主, 与实际情况更相符. 从对黄河流域近50 a月干旱频率的分析结果来看, 两种方法一致表明黄河流域分界线以西的地区常年不容易发生干旱, 而对于分界线以东地区, 两种方法的统计结果有较大差异. 方法I的结果表明, 分界线以东地区干旱的月发生频率较大, 其中, 轻旱的月发生频率最大, 其次为中旱, 而重旱和特旱的发生频率很小;方法II的结果表明, 分界线以东地区干旱的月发生频率在60%~80%左右, 其中重旱的月发生频率最大, 其次为中旱, 轻旱和特旱的发生频率很小. 总体来说, 方法II对黄河流域月干旱情况的评估结果与干旱实际情况更一致.  相似文献   

16.
选取渭河干流及上游主要支流葫芦河、牛头河、藉河的秦安、社棠、天水、武山和北道5个水文站1956-2005年50 a逐月径流资料(社棠从1959年开始共47 a资料), 利用传统概率统计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 对渭河流域葫芦河、牛头河、藉河3条支流和渭河干流的年最小枯水流量特征、月最小流量特征、枯水发生时间进行了分析, 并从气象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枯水径流及极值的形成机理. 研究表明: 渭河流域上游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最小流量的倍比较大, 且下垫面越复杂, 人类活动越频繁, 最小流量受到的影响越大; 最小月平均流量相比瞬时最小流量更为稳定; 耕地面积与枯水径流呈负相关关系, 不同时期、不同量级的枯水流量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渭河流域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和野外监测体系构建,通过自然资源和环境地理要素确定区划指标,进一步细化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为渭河流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自然资源亚区(二级区划)和17个自然资源地区(三级区划),2000—2020年,研究区自然资源演替表现在耕地、森林和草原三者之间的转换,总体趋势为耕地资源减少、森林资源增加,其中耕地与草原的相互转化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温带矿产—草—耕资源亚区、陇中高原暖温带草、耕资源亚区和陇东黄土高原草原资源地区;草原与森林的相互转化主要位于秦岭北麓森林和水资源地区、陇东黄土高原森林资源地区、六盘山−陇山森林资源地区。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分布及转换受自然条件制约,但自然因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口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策调控等人为因素仍是影响自然资源时空动态分异最重要的驱动力。渭河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对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景宜  严瑞  史正涛 《岩土力学》2006,27(Z2):531-534
闸门选型是拦河闸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量计算和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综合考虑渭河宝鸡市区段的地形、地质、河道特性以及施工管理等因素,建议选择开敞式平底拦河闸,并且采用平板闸门及固定式启闭方式。②设计拦河闸轴线全长626 m,闸底板高程579.9 m,设闸孔29处,闸孔宽度为19 m,属于大(1)型I等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9.
1982~2015年渭河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气候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MMS NDVI3g(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结合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识别了渭河流域19822015年不同时间尺度(年、月及季节)植被NDVI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气候因素影响。结果表明,近34年渭河流域NDVI呈现增长趋势,且20002015年NDVI较19821999年显著增长,趋势线斜率分别为0.003和0.001,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状况明显改善;年均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的正相关性较弱;月均NDVI与气温和降水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0.743;春秋季NDVI与气温呈现显著正相关,夏季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冬季NDVI与前期气温存在滞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