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采用1/2000地质-化探原生晕剖面测量、1/2000地质简测和配合槽探工程揭露方法,对山阳县岩1:5分散流低缓金异常进行了检查评价,在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砂板岩地层中发现了龙头沟金矿.证明化探异常评价是快速发现矿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金厂沟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组滨一浅海一陆棚相复理石建造中的细碎屑岩与碳酸盐岩过渡带。金矿化严格受次级背斜和向斜两翼的层问挤压破碎带控制。赋矿主岩为斑点状板岩、黄铁矿化板岩、砂质板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金矿化受变质、构造及次生氧化三重作用控制。通过对金厂沟金矿床控矿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进而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齐文  侯满堂 《中国地质》2005,32(3):452-462
对镇(安)旬(阳)矿田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本区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总体属层控矿床类型。铅锌矿赋存于下志留统悔子垭组、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及中泥盆统大枫沟组、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控矿构造为断裂、褶皱,容矿构造为顺层断裂带、剪切带,含矿岩石为含碳砂岩、千枚岩及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相、台地边缘及泻湖、潮坪、台地浅海。以旬阳泗人沟为代表的志留系铅锌矿属细碎屑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以旬阳大岭、赵家庄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弱改造型铅锌矿床;以镇安锡铜沟、月西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芭蕉箐组第二、第三岩性段层间断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中,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床处于富宁基性岩体西部外围,属于围绕岩体的地球化学元素中部带,与岩体关系密切。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金龙山金矿床矿源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床产于秦岭元古宙-晚古生代海槽特殊有限洋盆之中,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该层位金丰度度,认为赋矿层位为矿源层。通过对矿源层沉积区域地质环境,地层岩石组合,岩相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诸特征分析,以揭示矿源层是在动荡海盆环境下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构造,火山热液活动是金矿源层形成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葫芦沟金矿是川陕甘金成矿三角区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赋存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三段上亚段灰岩(D_2s~(3-2))和下亚段板岩(D_2s~(3-1))中,容矿岩石以花岗斑岩为主,板岩次之,两者混合岩类少见。葫芦沟金矿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富矿岩石板岩与花岗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Au、As、Ag、Hg、Cu、Fe、Zn、S、Sb等成矿元素极为富集,其形成的Au-(Fe+S)-Ag-Sb和As-Hg 2种元素组合,与矿床内黄铁矿、辉锑矿、毒砂等矿化特征极为吻合,反映它们与金成矿具紧密联系。研究表明:区内岩浆活动时代与金矿成矿时代相当,岩浆活动不仅为区内成矿提供热源动力,而且还提供了一部分颇为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水源和矿源);之后,浅成—超浅成花岗质酸性岩浆活化并萃取了矿源层中泥盆统三河口组(D_2s)中的Au,形成了含Au较高的成矿热液,在构造改造和多元含矿地热流体作用下,又以其能干性和化学活泼性等特点,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直至演变形成葫芦沟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大铜沟铜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上统土坡组底部,即石炭系下统臭牛沟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上。矿体呈似层状。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矿化主要为细脉状、浸染状。矿石矿物为孔雀石、兰铜矿,偶见辉铜矿及黄铜矿。铜矿石中伴生金。控矿因素为层位、岩相、岩性及构造条件。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砂(页)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金矿带控矿因素 与找矿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峰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56-1262
[摘要]金龙山金矿床主要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的中厚层灰岩,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的粉 砂质(钙质)页岩夹中薄层灰岩,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的薄-中厚层灰岩、粉砂质灰岩。已知矿化体见于多 个层位的多种岩性岩石中。有利岩性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龙山矿区存在着明显的褶皱剪切带, 控制了以金、汞锑成矿带。由于受南北向构造的影响,本区存在着“东西成行,南北成列冶区域矿产的分 布特点。北东、北西断裂在有利岩性部位交汇形成的“米冶、“V冶,正是由于多组断裂的交汇形成了成矿 热液的通道,当这些透入性破裂构造发育在有利含矿岩层的剪切带上时,破碎岩石可直接构成工业矿 体。我们得出的金龙山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于深部、向上运移中不断演化的混合热液,在有利的岩性与构 造成矿观点,在南秦岭沉积岩区金矿勘查领域可扩展许多地区,浸染状矿化有可能发现于除南羊山组之 外的四峡口、杨岭沟、冷水河、西口组,镇板断裂北侧的九里坪组、铁厂铺组等钙泥质粉砂岩层中;脉型矿 化可能发育于除袁家沟组、冷水河组之外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河组、九里坪群灰岩中。  相似文献   

9.
1 地质背景 圆丰铜矿位于准噶尔板块克拉麦里晚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泥盆统、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下石炭统塔木岗组,南明水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石炭统双井子组、下二叠统赤底组、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是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岩性以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碎屑岩.区内侵入岩发育,岩石类型齐全,以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为主.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浅成霏细斑岩和斜长花岗斑岩与铜矿化有关. 2 成矿地质条件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上泥盆统松喀尔苏组第四、第六岩性段.铜矿分布于第四岩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赋存在侵入于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组一岩性段上部凝灰质绢云千杖岩中的次细碧岩内。次细碧岩在深部为脉状,在地表呈透镜状分布,金矿体在其中呈透镜状—似脉状产出,延深大于延长,厚度及金品位均较稳定。矿石除金外其它元素含量甚微。矿体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多重控制,为一元素单一的与蚀变次细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金矿床(简称次细碧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羊里尾沟金矿是2007~2014年以来在迭部—武都砷汞锑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评价的一处中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炭(硅)质板岩,局部赋存于炭(硅)质板岩夹灰岩,两组NW向断裂控制金矿带及矿体的产出,主矿体局部表现为厚度大、品位较富、倾向延伸80m左右、赋矿岩性以炭质板岩为主的大透镜体。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辉锑矿,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属粒径大部分在0.01~0.037mm之间的微细粒金。下石炭统炭质板岩,NW向断裂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围岩蚀变,Au、As、Hg、Sb、W地球化学组合异常等是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区主要矿源层和容矿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其上覆盖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次要的含矿层位.矿区弧形构造发育,古楼山、丘岭、腰俭、金龙山等四个短轴背斜分别位于弧形构造的不同部位中.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南羊山组板岩和薄层灰岩层间、南羊山组板岩与袁家沟组灰岩接触带及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尤其是N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各种类型的矿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形成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其特征是"上(盘、部)有锑矿下(盘、部)有金矿";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二层楼"成矿模式.笔者得出,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在金鸡岭向斜南翼的公馆-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 层孔虫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广泛分布,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和岩相差异,层孔虫在各地的产出情况变化很大。广西中、东部的层孔虫主要产自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仅有很少的分子;湖南中部除中泥盆统有一部分层孔虫外,上泥盆统是主要赋存层位;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下泥盆统很少见层孔虫,中泥盆统属种数量丰富,上泥盆统产出情况因地而异,分布极不均匀。纵观泥盆纪层孔虫的分布特征,没有发现在一个剖面上上、中、下泥盆统都含丰富的层孔虫。在四川龙门山地区,自桂溪组至沙窝子组整个泥盆纪地层中都发现层孔  相似文献   

14.
周涛  李毅  徐文炘  戴塔根  李蘅 《矿物学报》2007,27(Z1):326-327
1 地质背景 广西下雷锰矿床位于右江海西-印支期裂陷海盆地桂西断陷次级盆地,区内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泥盆统榴江组、五指山组和下石炭统及中石炭统.上泥盆统五指山组有十六个分层组成,按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段……  相似文献   

15.
<正>1矿区地质概况柴蚂金矿位于陕西省凤(县)-太(白)矿集区的西北部,毗邻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的古道岭组、上泥盆统的星红铺组和九里坪组。星红铺组是区内主要金矿的赋矿层位,其第一岩性段的第二、四岩性层是柴蚂金矿的赋矿层位,岩性主要为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斑点状铁白云石质粉砂质千枚岩、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下中泥盆统层序及其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是中国北方下中泥盆统出露最全地区之一,1977年曾作为中国北方槽区典型剖面.笔者根据最新资料研究,重新选定了下中泥盆统标准层序(自下而上):下泥盆统:乌吐布拉克组、曼格尔组.芒克鲁组;中泥盆统:乌鲁苏巴斯套组、纸房组.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床板珊瑚化石资料,对乌吐布拉克组进行了重新审定,将原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乌吐布拉克组下2层归入上志留统.重点讨论了下泥盆统的底界及下与中泥盆统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17.
子尼铜矿规模已达中型铜矿床,其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三叠系上统哈工组三段的粉砂质板岩及含砾粉砂质板岩。成矿与断层、岩性及围岩蚀变强度有关,属与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铜矿床。矿区深部和外围还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1矿床地质库独木金矿床,位于哀牢山北段金矿带的中部,老王寨金矿东南约5 km处。行政区划属云南省新平县。矿区内出露上泥盆统变石英杂砂岩、绢云板岩,下石炭统变石英杂砂岩、板岩以及上三叠统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岩浆岩主要为橄榄岩、玄武岩和少量酸性岩。矿体产于上泥盆统的绢云板岩、粗面-碱性杆栏玄武岩中,沿区域滑脱构造带两侧的次级顺层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呈似层状、扁豆状、  相似文献   

19.
高永伟 《甘肃地质》2013,22(4):58-62
甘肃岷县耳阳沟铅锌矿处于西成矿田西延地段,茶埠一沟脑里帚状构造撒开部位,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耳阳沟背斜北东翼的中泥盆统榆树坪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板岩、钙质粉砂岩,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泥灰岩.矿体与围岩界限比较明显。矿床平均品位Pb+Zn为5.13%;伴生组分Ag、Cd等。文章通过探讨该矿床地质特征,从地质、化探等方面分析成矿条件,认为泥盆系是本区的矿源层;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蚀变带中,断裂为导矿、容矿构造,区内化探异常均与已知矿体相对应,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标志。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泥盆纪放射虫及其岩相分布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一鸣 《地层学杂志》1992,16(3):224-228,T002
<正> 我国放射虫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中、新生代放射虫研究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古生代放射虫的研究尚是有待进一步开拓的研究领域。本文有关新疆北部泥盆系放射虫资料绝大部分均为首次报道。 一、放射虫的产地、层位和赋存岩性:本区放射虫广泛发育于东、西准噶尔地区,在泥盆系下、中、上统均有分布,累计达79个层位。其中,东准噶尔下泥盆统9个层位、中泥盆统4个层位及上泥盆统30个层位;纸房中泥盆统2个层位及上泥盆统1个层位;西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