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将现行的地震地电场前兆地表水平方向观测方法改为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方法,可大大缩小观测场地范围,有效排除地表电磁环境的干扰影响,解决目前地电场观测场地选择困难、干扰影响严重的问题,更好地获得地震前兆信息。开展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可充分利用深井钻孔的条件,安装其他项目观测装置,开展综合观测,取得更丰富的观测资料。利用已有台站的深井钢管作电极,开展地电场前兆观测,可等同于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开辟地震前兆观测新途径,具有较好的观测效果;实现在老台站增设地电场观测项目而不需要太大的投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2022年5月2日山东青州发生ML4.1地震,潍坊地震监测中心站昌邑青山深井综合观测仪钻孔分量应变、垂直摆、孔隙压力和静水位观测,于2022年4月25日均出现趋势异常变化。为明确异常性质,山东省地震局对该仪器工作状态及周边环境开展多次现场核实工作,通过对历史观测资料、周边区域观测资料、历史地震数据以及模拟抽水干扰影响的分析,认为昌邑青山深井综合观测仪出现的同步趋势变化非地震前兆异常,受干旱及农田灌溉水井抽水的影响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永安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观测资料分析,总结日常观测可能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从自然、仪器自身、人为干扰、外界环境等干扰因素的典型表现,加深对非地震前兆的干扰识别,以便更好地排除干扰,提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德令哈地震台地震前兆测项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德令哈地震台2008年1月—2012年9月钻孔应变、钻孔倾斜、水温、地磁等前兆测项所受到的自然环境、人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等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认为:①自然环境干扰因素有人工湖、黑石山水库、巴音河和灌溉水渠等;②人为干扰因素有前兆仪器的维护维修、调零、标定等;③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干扰因素有设计缺陷导致的供电故障、探头接触不良或漏油、仪器元器件工作状态的失稳等。  相似文献   

5.
永安冷冻厂深井是东南沿海最深的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井深1 000.44 m,本文介绍了永安井的地质构造及正常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对永安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日常观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从自然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人为干扰因素、仪器自身因素等典型表现,提高对非地震前兆干扰因素的识别,以便更好地排除干扰,提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6.
贵阳台钻孔应变已连续观测8年,观测数据准确、可靠,内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地壳形变、地震预报等科学研究。正确识别观测中的正常、干扰、异常变化是有效进行预报科研的基础。开展前兆观测数据短临跟踪分析工作以来,贵阳台加强观测数据跟踪处理,取得了许多经验,现将各类观测曲线干扰图象进行整理,以便同行进行学习交流,更好地做好仪器运维及短临跟踪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7.
永安台钻孔体应变干扰与故障现象的探讨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永安台钻孔体应变观测的干扰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影响钻孔应变仪观测曲线畸变的一些因素,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TJ-IIC型体应变仪及其他前兆数字化仪器的不同干扰进行识别;同时还总结了观测中碰到的故障情况及解决方法,希望有利于提高台站观测人员对体应变仪的维护经验,提取可靠的观测数据信息,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整个福建省的钻孔体应变仪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4个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分析,用M2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等来衡量其总体精度和稳定性,还分析了钻孔应变观测的干扰机理和特征,希望能够正确地认识以及排除观测资料中的非异常信息,提高观测精度,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资料。  相似文献   

9.
前兆异常判定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兆观测数据的异常判定和落实是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前兆异常判定需根据观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观测仪器工作原理和观测数据正常变化动态背景,对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和观测仪器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环境干扰,探索有效的地震监测新方法,上海地震局“十五”期间开展了综合深井观测,两口深井钻穿过深厚的覆盖层进入基岩,将孔隙压计安放于井底进行长期观测.孔隙压计是一种供长期测量混泥土或者地基内孔隙中的水压力的仪器.孔隙水压计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关键是封孔,封孔目的是隔断水压计上下水源.  相似文献   

11.
光纤传感技术未来地震监测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义  张文涛  李丽  黄稳柱  李芳 《地震》2012,32(4):92-102
利用光纤传感器进行地震前兆观测是一种独具优势的地震监测新手段。 光纤传感器具有高精度、 抗电磁干扰、 不存在零漂、 易于组网以及适于长距离传输等一系列独特优势, 可以解决地震前兆观测中电学测量仪器存在的固有问题。 介绍了几类常用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综述了光纤传感器在地壳形变观测和地震波探测两个应用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制了一套基于光纤传感器的钻孔应变、 地震波和地温同时测量的多参量钻孔综合地震观测设备, 现场实验表明, 该光纤综合钻孔地震观测设备适应地震前兆观测中对抗环境干扰能力、 测量精度、 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跟踪分析河北电磁台网环境干扰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河北电磁台网2008—2016年地震前兆数据跟踪分析产品信息为数据源,归纳该台网主要环境干扰因素,主要干扰表现为降雨、高压直流输电、农田灌溉3种类型,约占干扰因素约88.47%。分析各类干扰因素成因、动态曲线变化特征,提取并总结电磁台网环境干扰典型实例及变化特征,为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地准确判断提供有效实例支持与技术参考;根据干扰成因和观测经验,通过同场地增加气象三要素观测可快速识别降雨干扰,通过地埋观测外线路、地磁场深井观测方式可避免或减小干扰,为排除环境干扰,探索抑制干扰的新方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地震前兆监测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地磁记录观测受到严重影响。为减少人为干扰对地磁记录的影响,近几年上海市地震局开展深井综合观测,其中就包含地磁记录。本文就地面台站的地磁记录资料和深井地磁记录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记录数据的特征,给以后开展深井地磁观测记录的单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Sacks-Evertson钻孔应变仪观测网在京津地区的安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cks-Evertson钻孔应变仪最深可置于500米的钻孔底部。这种仪器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可分辨10~(-11)应变)工作频带宽(频响曲线的平直段从零频至十几赫兹),动态范围大(10~(-11)至10~(-5)应变),由于安装在钻孔深部,尽可能地避免了太阳热辐射、降雨、地面振动等因素的干扰。它可用于地震前兆观测、确定震源过程、地球自由振荡、应变固体潮、火山活动与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三套TJ-2C钻孔体应变仪整点值都能清晰地记录到应变固体潮汐,分钟值能记录到部分远大震应变波、震前异常阶跃等动态信息。由于不同的测点因其所处地质构造和钻孔自身岩性、岩石完整性、埋深等情况不同,其受干扰的影响程度和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能力都可能存在着不同,并且观测曲线表现为较复杂的异常形态。对2015年这三套仪器观测资料进行对分析,从中找出更能真实反映地球内部应力变化的测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大同中心地震台TJ-Ⅱ型钻孔体应变仪近几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识别日常观测中的干扰因素。从自然环境、仪器自身、电源干扰、人为干扰、外界环境等方面引起的典型干扰动态特征分析,总结各种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通过对体应变仪观测数据内精度的分析,对仪器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前兆观测的方波型异常图像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前兆观测中记录到的方波型异常图像从仪器标定、环境干扰、高压直流干扰、人为干扰、震兆异常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根据不同成因提出干扰方波资料的处理方法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前兆观测数据预处理及异常判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电阻率观测表现出干扰种类多、幅度大等特点。为了有效抑制地表干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开始在国内外得到应用并逐步发展。以往研究表明,地电阻率观测受台址条件、气温、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钱家栋等,1998;张学民等,2009;张国苓等,2013),在地震前兆异常提取中有一定困难。深井电阻率观测试验表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能够有效抑制季节性降雨等产生的年变及地表干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四分量自检、相对标定内精度分析对东平地震台YRY-4钻孔分量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并结合滑动相关性计算、潮汐因子内精度对2套仪器数据进行了对比,证明YRY-4钻孔分量应变2面应变相关性高,相关系数接近1,相对标定内精度高,与体应变数据整体趋势一致。2套仪器观测环境一致,运行稳定,数据正常可靠,但也存在降雨、场地干扰特殊时段曲线表现不一致的情况。针对2种特殊情况结合相关性计算、S变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时段,因钻孔条件差别较大,2套仪器数据相关性较差,接近0;场地干扰时段,2套仪器观测系统均受到影响,频率域同步出现干扰信号,影响数据曲线形态及潮汐因子精度,但2套仪器面应变相关性达0.91。综合分析,东平台钻孔应变仪与体应变2套仪器观测系统是可靠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仪器设置与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地面干扰,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项目组开展的深井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研究项目在4 000m深井的不同深度处设置了多种观测仪器(Chavarria et al,2003),进行震源过程及地震预报等研究(Schleicher et al,2009;Tembe et al,2009;Jeppson,Tobin,2015).日本已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