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即侵入岩浆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火山-次火山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及沉积-改造金成矿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和华北地幔热柱多级演化3次重大地质事件,对胶东金成矿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胶东中生代金矿同期耦合作用成因的观点,认为胶东金矿是上述三者同期耦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且幔源成矿流体在耦合成矿过程中发生分异富集演化,使得胶东矿集区形成如此大规模、高品位和不均衡分布的金矿。  相似文献   

3.
胶东半岛的原生金金属储量约占全国的1/7.郯-庐断裂两侧的地质差异由新太古代延续到早白垩世晚期,指示胶东半岛为一独立大地构造块体.结合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的被错开及该变质带的三叠纪同位素年龄峰值,郯-庐断裂的主活动期可限定在后三叠纪-早白垩世晚期.金矿的同位素年龄和半岛南部广泛的金矿化指示区域成矿主要发生在侏罗纪-早白垩世,乳山矿区的矿化蚀变特征则暗示成矿作用与变质热液无关;由于区内主变质期早于新元古代,故认为半岛的成矿起因于晚中生代大范围基底部分融熔及与此相关的岩浆热液活动,与欧亚陆缘演化有关.因此,胶东半岛的金矿与典型"绿岩型”金矿不可比,而火成岩密集区则应在找矿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7月12日,从省地矿局传来消息,该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完成了河南省董家埝金多金属预查工作,发现一大型银矿,估算银资源量1027吨。该项目为河南省2014年度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勘查区位于我省小秦岭南部,隶属灵宝市朱阳镇管辖,面积约22平方公里。预查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成矿带,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优势金属矿产有金、钼、铅、锌、银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矿过程研究,但是对于其侵位前的物化状态及分异演化研究尚浅。该文提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并认为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在侵位前发生了富集作用。正是由于幔源成矿流体的富集作用才使得胶东地区形成现在规模、品位的金矿。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的侵位机制主要受华北东部构造转折体制制约。根据胶东地区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分异演化特征、构造特征及现有深部探测实例表明:胶东地区在1000m以下极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大型金矿带。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块北缘金、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域地质建造特点、构造性质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成矿地质背景。不同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有不同的成矿特点:变质基底区,主要形成沉积变质改造型CuFeAuPbZn成矿系列;盖层区,主要在中晚元古代沉降区形成PbZn(Ag)沉积成矿系列、PbZn(AgAu)沉积改造成矿系列;地槽区,主要形成中酸性岩浆热液多金属成矿系列,火山-次火山热液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基性-超基性岩浆CuNi成矿系列;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主要形成中酸性火山-次火山金、多金属成矿系列;构造岩浆活动带则广泛形成中酸性岩浆热液金、多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7.
伏牛山东部金矿成矿时代研究新进展随着我省西部(小秦岭、崤山和熊耳山)地区找金工作的突破,找金基地逐渐东移,“伏牛山东部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即为“东移”的序曲。伏牛山东部地区金矿化现象比较普遍,但总体上多为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课题组历时2个...  相似文献   

8.
中亚成矿域位于北侧西伯利亚克拉通、南侧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及西侧东欧克拉通之间,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称为全球三大成矿域,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金、斑岩型铜(金、钼)及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研究了中亚成矿域两个典型斑岩型矿床——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省内金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型、变质—岩浆热液叠生型、砂砾岩型及河相冲积型(砂金矿)六种类型。金矿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结晶基底——太古宙变质杂岩(第一矿源层)及早元古宙中浅变质岩(衍生矿源层);含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且多为两种水的混合物;大气水在成矿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金矿的成矿演化经历了太古代-早元古代矿源层及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金矿床、晚三叠纪-燕山早期岩浆热液及叠生型矿床及燕山晚期陆相火山岩型矿床三个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0.
邢家山大型钼钨矿床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金及多金属成矿区东部,矿床主要赋存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层中,倒转向斜分布区是钼钨成矿有利部位。幸福山岩体为成矿母岩,粉子山群的碳酸盐岩既易交代成矿亦形成了屏蔽层,NW向张扭性断裂导矿,层间裂隙、节理和矿物间隙沉淀成矿。钼钨矿化作用与矽卡岩化、钾化、硅化密切相关,矿床工业类型属矽卡岩型-斑岩型,成因类型属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石建造属钨钼建造,该成果对在胶东地区寻找同类型钼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栖霞地区金矿床的硫、氧、铅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指出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胶东群地层,成矿热液是以变质热液为主、有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混合热液;成矿温度在160℃—305℃范围内,属中低温热液矿床。金矿床的铅—铅模式年龄为800.1—1200.88Ma。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动力成矿观点对小秦岭金矿田富矿体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对本区的动力成矿特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文中联系到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对金矿的富化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成矿系列。笔者以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对小秦岭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新观点,认为它是晋宁晚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河南小秦岭金矿田构造、岩浆对成矿、控矿的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的引张部位是矿体赋存的良好场所,说明了小秦岭金矿田属燕山晚期强烈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熊耳群火山岩是中元古代早期秦岭古海洋板块与华北古陆挤压碰撞在不垂直加水平运动下,洋壳和上地幔岩楔状体的混合物。这次重要的构造一热事件,在华北古陆南缘也是重要的成矿活动时期,岩浆在上涌过程中,携带的地壳下部及地幔岩中的金矿物质经历了活化—转移—聚集不同的物理、化学阶段。上述过程中,当热液中的硫化物结晶时,金同时沉淀下来,说明了熊耳群火山岩含金丰度高的原因所在。黄铁矿作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使金在适合部位成矿。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浑南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铁岭-靖宇古隆起西部。区内浑河断裂及次级苏子河断裂的多期次活动控制了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以及矿产的分布。浑南地区金成矿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口前及三块石花岗岩体周围,形成了南口前地区以金矿化为主,三块石(下营子—马尔墩)一带以金、银多金属矿化为主的成矿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7.
钢屯-杨家杖子钼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钼矿带的东段,与燕山期虹螺山花岗杂岩体有关。花岗斑岩为钼矿化的成矿母岩。矿体受北东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结节控制。钼元素随岩浆热液的演化逐步富集,并与演化晚期含矿热液中的SiO_2、K_2O关系密切。与成矿有关的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成矿金属组合为单钼建造,成矿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资源潜力与找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玲珑焦家式”金矿的成岩成矿,从新太古代至中生代存在着继承性的成因关系,成矿具有长期性、多源性特点,但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是主导成矿因素。区域化探成果显示胶东金矿直接矿源岩———郭家岭花岗岩金的丰度比原始矿源岩———早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系及侵入岩系金的丰度低1/2。郭家岭花岗岩面积在2 km2以上岩体定量估计金亏损总量与胶东金矿总量预测的资源量相当,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胶东金矿资源的潜力。望儿山金矿的找矿实践展示,焦家式金矿在1 000 m以下尚有巨大潜力,整个胶东金矿产区在3 000 m以上的资源潜力应在5000 t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尺坎金矿床地处胶东东部著名的牟平-乳山金成矿带中,区内金矿主要受区域性牟平-海阳断裂上盘的NNE向断裂控制,沿走向、倾向均具膨胀狭缩现象,中生代燕山早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系是金矿的原始矿源层。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