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较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即开始活动,地震序列显示出不同特征。按照地震能量的释放规律和序列活动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震群型是其中一种类型。本文系从能量、频次、地质条件以研究震群型活动的特点,发现余震活动总体积与序列释放总能量成正比。震前小震群的展布面积与未来续发性强震震级有关。多组构造交接复合的三角地块或菱形断块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有利场所;介质条件不均一的破碎地带则是震群型序列活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1966年—1985年间太原盆地发生的14起震群序列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这些震群分布区的新构造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震群活动区特征、震群迁移特征、震群的震源深度、震群所反映的现代局部应力场等。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建军  白太绪 《中国地震》1993,9(4):351-355
本文根据野外和力学分析,认为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块体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和旋转作用,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产生了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和上盘横断层。这些构造的差异活动及其在地表的表现特征,可作为铲形正断层分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泾阳小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韫玉  薛勇杰 《地震学报》1985,7(3):337-341
本文利用单台资料,对泾阳小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震群的时间序列、频度-震级关系、余震衰减规律以及震源的空间分布,并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个小区域、低水平的微小地震序列与大区域、长时间的中、强地震有相似的活动特征。而且,震源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与构造有关,震源的错动方式也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地震地质和历史地震活动都表明渭河盆地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剧烈的强震活动区。但自1568年5月15日西安附近6(3/4)级地震至今413年,该区再未发生5(1/2)级以上地震,目前的微小地震活动水平也非常低,每月能定震中的地震平均只有一、二次,震级M_s大都小于2级。这类似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附近地区,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地震活动区。本文根据历史强震和当前微弱地震的有限资料,对此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的横向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希杰  戴王强 《地震学报》2004,26(2):174-182
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是断裂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渭河盆地这种现象也较为常见,特征比较典型. 本文以蓝田南侧王顺山山前断裂活动向其北侧的骊山山前断裂和渭南塬前断裂的迁移,骊山凸起西北侧临潼¾长安断裂带内大鲍陂¾牛角尖次级断层的强烈活动向神峪寺¾肖家寨次级断层的迁移,以及渭河盆地中西部宝鸡与泾阳间一系列北西向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为例,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迁移时段及迁移过程,为充分认识这些地区的构造发展和地貌演化历史,深刻把握渭河盆地内最新的控制性活动断裂,更加切近实际地估计每一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震群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治平  徐平  薛艳 《地震》2001,21(1):47-52
通过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震群活动的分析表明,唐山地震的震群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迁移性和阶段性。应用流变介质包体孕震模型的理论进行了初步力学分析。张北地震的预测检验表明,震群活动的迁移性与阶段性对强震的中期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70年有台网记录以来,渭河盆地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次,均发生在渭河断裂和临潼-长安断裂交界处附近.其中渭河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渭河盆地是环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大型断陷盆地之一。在环鄂尔多斯地块的4个边中,渭河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属于最弱的一边,表现为环鄂尔多斯地块最大的地震空段。渭河盆地内部由多个次级断块组成,但它们对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控制却不明显。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紧邻的一个大型外侧盆地,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与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响应,表现为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邵辉成  史新海 《内陆地震》1991,5(3):232-236
运用平稳正态序列穿过理论方法对渭河盆地和陕南地区近期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并对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立交构造与渭河盆地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和渭河盆地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存在3条NW向隆起带,渭河盆地内部存在3个近EW向斜列的次级沉降中心,这些隆起带与次级沉降中心及其间的横向隆起共同组成了立交构造,分析了渭河盆地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空间分布,发现立交构造对盆地内地震活动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自贡地区小震群活动频繁,并经常造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的特点,以震群为研究对象,以震群序列的类型判断为分析重点,选用b值,U值、h值、震群信息熵K,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震级差△M、最大地震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E_1/ΣE、蠕变曲线Σ—logt等7种常用的地震学方法作为震群类型判断的依据。以《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有关对震群的定义为准则,从自贡地震台网1974年以来的地震观测资料中,选出自贡及周边地区30个震群,利用上述方法对所有震群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检验,初步评价了各方法的判别能力,找出了一些适合本地区各类型地震活动特点的判别方法和指标,为今后本区地震预报服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自贡地区地震序列以震群型为主,约占60%。(2)所选用的地震学方法对本区的小震群均有一定的判别效能,判别正确率在0.857~0.625之间。(3)30个震群综合判断正确25个,错判5个。其中震群型序列判断正确率最高,为0.944;主—余震型震群次之,为0.833;前震型震群样本较少,判断正确率也最低。(4)对于震群型和主—余震型震群的判别,K值、b值效果最佳,判断正确率分别为0.913、  相似文献   

14.
渭河盆地隐伏断层的视电阻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盆地电测剖面显示,隐伏断层的破碎带上都呈现出视电阻率负异常.随着勘探深度的增加,异常的幅度也随之增大,破碎带宽度的轮廓也更加清楚.视电阻率异常点呈直线展布是确定隐伏断层走向和评价勘探结果准确度的标准.断层两侧视电阻率的差异反映了其两侧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也是垂直断距的反应.断层破碎带上视电阻率负异常是由于丰富地下水所致  相似文献   

15.
1997年青海省震群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海省1996年12月~1997年7月发生的4起震群活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铁山震群和大武震群为前兆性震群,龙羊峡震群和茫崖震群为非前兆震群.4起震群在总体上形成NW向条带.根据震群的总体特点及地震空区等,讨论了青海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6.
福建五次小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地震观测台网自1971年开始建立以来,观测到五次记录完整、定位可靠的小震群。这些震群的最大震级分别为3.1—3.9,持续时间几天至几个月,每个震群的总次数为几十至上百次,频度最高可达106次/日。由于小震群在时、空分布上密集成串发生,人们往往耽心其后是否伴随大震。不少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结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福建五次震群的活动特征,对震群性质的鉴别问题,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钟贻军 《华南地震》1996,16(4):56-60
1993年8月1日至11月间,广东省连山县发生小展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L3.6级,极震区烈度为Ⅳ度。各次地震震中位置基本上无变化,皆为24.7°N,112.2°E,震源体位于太保花岗岩侵入体中,体积小,约为20~30km3,震源深度较浅,约为5~10km。文章认为,连山小震群活动与华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西部地区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具备前兆震群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对渭河盆地东南部主要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在平面上定向迁移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文献[1]、[2]和1)所采用的方法,对邢台地震后在山西地震带发生的震群和地震序列的U值、h值和k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山西地震带中,如果出现U≥0.6、K≥0.8或h>1的震群活动,在大华北东部都有中强地震发生。本文还讨论了山西震群与地震序列活动和大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认为在1966—1976年大华北地震活动幕里,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受其东部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渭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断陷盆地,是中国大陆地裂缝活动、地面沉降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2004-2007年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对渭河盆地主要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反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测量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除韩城—华县断裂以张裂为主外,渭河盆地主要断裂均以正倾滑为主,并具有走滑特征,呈张裂的运动趋势;(2)从滑动速率来看,秦岭北侧大断裂速率最大,可达4.5 mm/a.固关—宝鸡断裂活动最小,活动速率仅为1 mm/a左右;(3)在趋势上与现有的地质资料基本一致,以EW向断裂活动最强,NE方向较强,而NW方向较弱,并且分布上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