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4日,时值元宵佳节之际,以"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十八大精神和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实际,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主题,以空间优化配置、关注民生发展为着眼点,多位专家、学者详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城乡统筹,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开展美丽乡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应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日国土》2014,(1):64-67
长治县振兴试验区(简称振兴新区)是2010年按照长治市市委、市政府以及长治县委、县政府以企业优势带动新农村建设、以“中心村”示范区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建立的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其本底是农村,是一个由名村带头发展起来的实验区。2013年,长治县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列入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坚持以建设低碳绿色生态新区为目标,以打造生态型、综合型、功能化、集约化农村社区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兴企并村,兴业富民;集约发展,资源共享;变废为宝,绿色健康”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振兴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当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与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低碳发展融合起来的时候,那将产生一种何等了不起的伟力!  相似文献   

4.
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历史进程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几年。漯河市立足当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百万亩森林生态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覆盖全国陆地范围的权威、准确、高质量的地理国情信息,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研究地理国情信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选取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空间交通四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因子的权重。以鹰潭市为例,探析了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本文以满足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为假设前提,总结目前农村宅基地产权立法现状,分析宅基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讨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及其法律和制度基础,指出要改革目前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必须先扫除相关法律、制度环境障碍,改变现有制度的路径依赖,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市场一体化打开前进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地籍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构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制度是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数据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并提出三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紧扣地籍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探讨了地籍成果为税务、法院、农业等部门提供共享和数据服务的方式。最后,提出以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融合房屋、草地、林地、海域等其他不动产登记信息,为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制度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一个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集聚过程。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大量的农村土地转换,在我国,这个转换过程必须经由征地活动来完成,所以土地征用制度的安排不仅关系到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发展的顺利进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体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暴露出了很多问  相似文献   

9.
张兴飞 《测绘通报》2011,(10):80-84
在分析现有地籍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宗地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管理模式,并对地籍管理对象的内涵、外延、生命周期及逻辑模型等进行研究,总结城乡地籍数据融合问题的处理原则,设计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数据库,开发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乔彦友  荐军  常原飞 《遥感学报》2009,13(S1):183-188
介绍了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城市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总体结构, 建立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并在扬州进行了成功的应用示范。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分别开发了城市3 维演示系统、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和城市环保信息系统, 使城市空间信息应用直接与实际工作业务结合起来, 为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初,《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射阳县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抢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高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全县上下普遍关注的大事之一.近期,射阳县政协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热点话题,结合全县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早期应用于土地调查、区别城市和农村地域所设计的两套系统已无法满足土地调查的需要。针对原有两套系统所出现的数据难以相互融合的问题,探讨了基于本体论来进行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数据组织的思路,提出了本体论的几个概念与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如何建立本体以及利用本体的特点来解决土地调查数据的系统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的背景下,开展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试点,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的方法、流程,并对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旧村改造是推进郊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3S"技术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旧村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3S"的旧村改造技术体系模式,以实例检验了所构造体系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为其他城市测绘单位开展旧村改造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调查底图制作是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城镇村细化调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影像底图制作的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用于城乡一体化底图所包含的资料组成、再利用国家下发的坐标转换软件将所有资料空间参考进行统一,使用ArcGIS软件将高分影像上的城镇村部分进行提取,镶嵌到国家下发的影像上,在辅以相关矢量数据形成城乡一体化调查底图。本文以某县为例,对其城乡一体化调查底图成果的精度和质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间空间交互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城镇化已逐步走向城市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主体形态.通过构建多层回归模型对全国主要城市群2005-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多层次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验证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为:①在城市尺度上,城镇人口增长、经济产值增加、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更加规范、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对城市空间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国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员巡查、社会举报或采用卫星遥感等周期监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全范围、动态、精细化监测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空间监测体系,以弥补当前城市空间监测的不足。本文提供了一种“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方法,即通过将各类遥感技术、信息化平台有机融合,满足大范围城市变化周期监测与重点建设范围持续监测的需要,为城市空间监测提供现代化技术支撑。本文所述方法已在一些区域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的数据特点,突破传统地籍数据管理的各种局限性,提出了一套城乡一体化的地籍数据管理方法.真正实现城乡地籍数据一体化管理。该方法应用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Geodatabase,结合地籍空间对象逻辑模型图.给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图形数据库组织结构设计。文中重点分析了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在宗地编号方法、宗地对象、地籍空间对象逻辑模型等异同。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在设计上考虑了多类型、多比例尺图库管理问题,从数据结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具体实现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数据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是现代地籍管理的要求。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一些地方开发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技术路线、技术标准、系统功能等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难点,从理论上对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路线、技术标准、系统功能、系统结构、数据组织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有道难题始终卡在徐景颜的心坎上:当前,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任务,又面临落实城乡统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统筹城乡发展从哪里切入?新农村建设从何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